|
僅在受污染奶製品令中國以及世界陷入恐慌3個月後,中國奶業就以驚人的速度恢復了元氣。
官方報道稱,上個月的數據顯示,國產奶製品的銷售量已恢復到醜聞前水平的80%,但報道並沒有提供具體的銷售數據。
專家此前曾預測,奶業復甦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
但由於牛奶日益成為中國人飲食中的固定內容,而且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外國品牌過於昂貴,因此近兩個月來,許多中國人又開始購買國產牛奶。
37歲的家庭主婦劉辰(音)從10月開始為6歲的女兒買伊利牌牛奶。她說:「政府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問題,我認為這些措施非常有效,我對國產奶製品逐漸恢復了信任。」
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奶業的迅速復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在其網站上報道,許多消費者恢復了對國產奶製品的「熱情」,乳品生產商對行業在新一年中的表現充滿信心。
一些超市稱,國產奶製品供不應求。華潤萬家連鎖超市的銷售經理苗嚴磊(音)說:「我正在想方設法進更多的牛奶,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乳品企業也在開展公關行動,以恢復公眾對它們的信賴。內蒙古乳品巨頭伊利進行了大量廣告宣傳。另一家大型乳品企業蒙牛對《海峽時報》的記者說,公司已經加強了對奶源的檢驗,並在網上宣傳生產流程。
乳品企業還在元旦向5億多手機用戶發送了簡訊,請求他們的原諒,同時承諾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但奶業復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牛奶現已成為中國人早餐的重要內容——這多虧政府從2001年開展的鼓勵消費運動。2003年非典爆發后,政府又將奶製品宣傳為富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加強免疫系統的有益食品。
劉辰說:「我每天都喝牛奶。毒奶粉事件期間,我改喝麥片和豆漿,但都不習慣。」
然而,消費者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對食品的信賴程度排在倒數第二位。排在倒數第一的是房地產。
35歲的飯店老闆李娜(音)說:「他們還會在牛奶中加東西,否則乳品公司怎麼賺錢呢?」然而,她又開始為8歲的兒子買國產牛奶了。她說:「我只是不讓兒子像以前喝那麼多。」
記者白勝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