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猛文!全球叫牌:中俄美三大國全球鬥法波瀾壯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9-1-9 1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回顧年終歲末
  2008年11月26日,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已造成數百人傷亡。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發動了60年來最嚴厲的軍事行動,目前已經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2009年1月1日,俄羅斯正式中斷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已經造成數個歐盟國家天然氣緊張。
  三個熱點,三處爭端,共同演繹著波瀾壯闊的全球鬥法。
  不妨總結一下三個熱點的共同特點
  1、 都是人為事件
  不論是孟買恐怖襲擊,還是以色列的「鑄鉛行動」,還是俄烏「鬥氣」,無一不是「人為」事件。這種「人為」,發生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全球經濟不斷放緩,各方拚命尋求經濟解決方案的大背景下,很難讓人簡單地理解為偶發事件,或地區矛盾的簡單激化。我們須要思考的是,是什麼「人」,出於什麼目的,促發了上述事件?
  2、 都在持續發展之中
  三處熱點,截止筆者完成本文時,還在升溫,沒有一點熄火的跡象。三處熱點如何發展,是逐步降溫還是向更高烈度、更大範圍爆發,都是未定之數。它們,有解嗎?它們又將如何解?
  3、 牽涉全球主要勢力,一股獨大
  孟買襲擊事件,沖著印巴出手,激化南亞局勢,真正的著眼點卻是中國。印巴雙方都在第一時間尋求美國的支持,美國因素也在第一時間介入了事件的「調查」與「調解」。
  事發當天,FBI即宣布派人員與設備前往印度提供支持;緊接著,美國多位要人馬不停蹄穿梭於印巴之間;再後來,印度宣布將巴基斯坦與恐怖襲擊有牽連的「鐵證」送交美國。美國人由此獲得了對巴在襲擊中的角色「定性」的話語權,其在印巴之間的權重可見一斑。
  中方,作為「印巴雙方的友好鄰邦」,當然難以置身事外。外交部多次就南亞局勢表態;外交部長多次與印巴雙方通話;中方在同一天分別與巴、印展開防務磋商;特使先後出訪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聲稱向中方提供巴基斯坦與恐怖襲擊有牽連的「鐵證」。中方,事實上已經深度介入南亞局勢,直面某些人的出招。
  孟買事件點燃的南亞緊張局勢,包含了第一層次的中美「對話」,第二層次的中印「對話」、美印對話、中巴對話,第三層次的印巴對話、美巴對話。起決定作中的,是第一層次的中美「對話」。
  
  「鑄鉛行動」以來,已經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多方呼籲停火,絲毫不能動搖以色列的決心,地面行動就在全球普遍的譴責與抗議中展開了。聯合國安理會一遍又一遍地召開會議,各方要人一個接一個地出訪中東,一個又一個的提議不斷被媒體曝光。很顯然,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中東各方都已經圍繞著中東衝突做足了文章,各方都深陷其中。
  奧爾默特先後明確拒絕了薩科奇、梅德韋傑夫的停火要求,當然,中方關於停火的呼籲也沒有產生任何作用。世界輿論都在譴責美國「無原則」地袒護以色列,這種譴責事實上只是在強化美國在中東舉足輕重的地位。
  巴以衝突,同樣反映出各方在中東問題上的權重——美國第一,歐洲與俄羅斯其次,中國最後,另外還有中東主要各方如埃及、伊朗等。
  
  俄烏鬥氣,已經有演變為俄歐鬥氣的趨勢。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繼續關注俄烏天然氣糾紛:7號,捷克天然氣運輸公司發言人稱,由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捷克以及歐洲西部輸送的天然氣已經完全中斷,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成為歐洲第七個遭「斷氣」的國家。
  捷克方面稱,輸氣管道是在6號午夜正式關閉的。此前,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土耳其6個國家報告說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它們輸送的天然氣已經完全中斷。
  美國人除了不痛不癢地發表「敦促」俄烏雙方儘快解決天然氣爭端的談話外,沒有進一步的動作,甚至不惜犧牲「美烏戰略夥伴」關係的名頭,採取了坐壁上觀的立場。
  在俄烏或俄歐「鬥氣」中,對話也是有層次的,第一層次是俄歐「對話」,第二層次是俄美、歐美對話,第三層次才是俄烏對話、歐烏對話、美烏對話。
  
  三個熱點,三場對話,全球主要勢力悉數登場,俱涉其中。
  雖然俱涉其中,權重的大小,涉及的程度卻是有差異的。美國,是當仁不讓的主角,是唯一在三個熱點中都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正是美國期望的效果——「大家不是要多極化嗎?看看,能玩得轉嗎?」
  二、美國是最大的受益人
  如上文分析,三個熱點是「人為」點燃的,且只有美國在三個熱點中一股獨大,這種獨大的局面使美國得以有效地左右三個熱點的走向,進而有效地挑動各方。
  先看南亞局勢。
  在《風高浪急》一文中,筆者分析了在中國周邊潛在的幾處熱點:刺殺金正日、阿扁還魂、印巴衝突、海盜風波,在中方有效應對之下,目前處於「點燃」狀態的只有印巴局勢。當然,不是說台海已和平,也不是說朝核已無事,更不是說三艦齊發亞丁灣已經勝利,只是此三者處於暫時的平靜狀態。南亞局勢牽動中國極大的精力,是對中國「崛起成為全球大國」的一種考驗——身邊事兒還擺不平,如何擺平全球?最根本的,還是考驗中國有沒有能力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相當程度上說,南亞局勢的當事人不僅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還包括中國,而美國人,卻是一種調停人的身份。
  再看以巴衝突。
  1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證實賴斯因中東事務取消原定的訪華行程,由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代其訪華。
  1月6日,美國國務院稱,賴斯將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有關巴以局勢的會議,並將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土耳其外交部長等磋商有關巴以停火的問題。據透露,賴斯將進一步努力以促成在加沙地區實現停火。
  1月6日,賴斯在出席安理會關於「加沙衝突舉行公開會議」時表示,必須儘快實現「可持久並帶來真正安全的停火」。
  1月7日,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從當天起,每天停火3小時,讓加沙地帶的140萬居民置備必需物品。目前以軍已經在當地時間下午1點到4點執行了停火命令。與此同時,以色列和哈馬斯都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埃及提出的停火協議。
  筆者,不厭其煩地羅列上述幾條新聞,無外乎是想傳達這樣一個印象——美國人高調反對單方面停火,以色列大打出手;美國人調整立場,表示「儘快實現停火 」,以色列立即宣布「每天停火三小時」。美國人在中東「欲取欲求」讓人印象深刻,它與俄歐的無用功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這正是美國人要的效果。
  在這裡,美國人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調停人。
  最後看一看俄烏鬥氣。
  如上文所說,俄烏鬥氣現在已經有發展成俄歐鬥氣的趨勢,如果歐洲人找不到有效的應對辦法,將不得不對俄羅斯做出巨大讓步;也或者說,歐洲人不得不向美國尋求幫助;也或者說,還有其他辦法。總之,卡住歐洲「氣管」的俄羅斯人,看樣子要價越來越高了。
  面對這樣的場景,美國人是高興的,他甚至不妨放聲大笑——斗吧,斗吧,看是牛打死馬呢還是馬打死牛?
  在這裡,美國人也是可以成為調停人的。只是,這個調停人目前還不願意發言。
  
  三個熱點看下來,美國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你會認為,這是天上掉餡餅,好事砸著美國人的嗎?顯然不是。
  三、美國人謀取什麼?
  還是先看南亞局勢。
  美國人清楚,中國絕對希望印巴對話、南亞和平。當然,美國人並不真的希望南亞打起來,美國人做局,不過是等著和中方討價還價罷了。討什麼價?又還什麼價?
  奧巴馬已經說了,美國明年的財政赤字為1萬億美元。錢從哪裡來?
  美聯儲已經開始執行5000億房債收購計劃了,包含中方在內的各方如何反應?
  當然,還有中美貿易准入,可能也是美國希望與中國「探討」的問題。
  再看以巴衝突。
  美國人清楚,歐洲人想接手中東的,美國人也清楚,歐洲人是想印歐元的。那不妨打你幾耳光,看看你能怎麼樣?事實上,歐洲人在美國人通過以色列打出的耳光面前,毫無應對手段。一個任人打的歐洲,可能管得了中東嗎?可能發展出強大而穩定的歐元嗎?
  美國人於以巴衝突,還有一份收益要兌現。面對大打出手的以色列,中東的阿拉伯人還敢造次嗎?美國人買你們的面子,讓以色列停火了,你們是不是也該還一還人情,繼續投資包括國債市場在內的美國金融市場呢?
  再看俄烏鬥氣。
  已經反覆強調,俄烏鬥氣越來越像是俄歐鬥氣。俄羅斯人已經卯足了勁,一個接一個的歐洲國家斷氣了。歐洲人呢?好像還在王顧左右而言它,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
  只有美國人在一邊笑。當然,美國人也是有損失的,那就是所謂的「美烏同盟」的含金量。只不過,此時,美國人已經不在乎那個勞什子同盟了。況且,隨著事態的發展,指不定什麼時候,美國人還能抽出精力,好好幫烏克蘭一把,再把丟掉的面子找回來。
  筆者反覆強調,金融危機之下,經濟問題壓倒一切,所有其他問題都將服從並服務於這個大局。美國人通過三個熱點,至少希望達成以下目的——
  1、 中國和中東產油國應盡量配合美國國債發行,支撐美元價值;
  2、 中國應儘可能開放對美進口市場;
  3、 打擊歐盟及歐元,決不允許歐元分享美元的市場份額;
  四、美國人何以達成目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中俄歐強化了相互矛盾,弱化了對美鬥爭。
  還是先說南亞局勢。
  如果,俄羅斯明確強調支持中國立場,共同要求印度冷靜處理南亞局勢,以印度對俄羅斯的軍火依靠,印度是不可能不認真考慮的。遺憾的是,俄羅斯到目前為止,仍然持坐壁上觀的態度。
  再說以巴衝突。
  如果俄歐能在以巴衝突中協同行動,可能以色列也不敢明確拒絕兩者的要求,哈馬斯也不會損失如此慘重,幾欲簽訂城下之盟。美國獨霸中東的局面哪裡還能得以強化?
  再說俄烏鬥氣。
  俄歐若能在大局觀下來處理「氣」的問題、處理烏克蘭的問題,何至於數個歐洲國家斷氣,何至於讓美國人坐收漁利?何至於相互信任損失殆盡?
  還得說一說中歐冷戰。
  第一罪人,薩科奇。中歐交惡以來,歐洲人在外交上不斷敗走麥城。當然,失去了歐洲人的響應,中國獨自面對美國的壓力,也是費勁多了。
  正是由於中俄歐放大了相互的矛盾,被美國人分而制之,始有今日之禍。
  五、美國人真的勝券在握嗎?
  非也!
  先看奧巴馬在回應關於他在以巴衝突中保持沉默的質疑時的表態——
  奧巴馬說:「國際事件當然會引起深入的關注,針對加沙局勢,我每天都要聽取相關簡報。我已經與現任政府的相關人士就這一正在發生的事件展開了討論,並且討論還將繼續。我仍然堅持這屬於外交事務,尤其重要的是必須遵循現任總統的原則。因為目前已經展開了協商,我們美國也不能在緊要關頭髮出兩個聲音。」
  奧巴馬強調不能發出兩個聲音,言下之意,他的聲音可能與布希不同!正是這種不同,留給奧巴馬一定的轉身機會。
  再看美國在中美關係走向的兩面做法——
  一方面不斷在中國周邊施加影響,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包括拋出「中國高儲蓄是世界危機原因之一」的謬論。
  一方面不斷強調中美建交30年的意義,強調中美對話與合作的全球影響,強調期待更加美好的下一個30年。
  就在新華社連發兩篇社論——《高儲蓄助長信貸危機之說站不住腳》、《謬論改變不了事實》之時,美國人最新一批援助糧食如斯抵達韓鮮,阿扁抗告被台灣高院駁回,將於獄中過年。今天早晨,被點名批評的保爾森又發言「美國經濟發展有賴中國合作」。
  2008年1月8日,鳳凰衛視報道——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周三在華盛頓全美經濟學傢俱樂部,就美國經濟危機發表演講時提到了中美經貿關係。保爾森呼籲奧巴馬新政府,延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促進兩國經貿關係。美國商會會長多諾霍當天也表示,下周將率團前往中國,促進兩國經貿合作。
  保爾森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促進中美經貿關係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平台,未來奧巴馬新政府是否將延續對話機制有待觀察。他認為,對話形式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加強溝通與合作是大勢所趨。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表示,中美關係至關重要,美國的很多重大決定,以及國際大事都仰賴中國的合作,無論是在安全還是經濟領域都必須有中國的支持才容易達成目標,必須有中國的合作才容易成功,美國與中國加強建設性合作的必要性顯而易見(完)。
  與此同時,內格羅蓬特正在中國代替賴斯進行訪問,廣泛地與中方領導人交換意見。
  美國人沒有把事做絕,美國人是想隨時轉身的。
  再看中歐互動——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7日應約與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外長施瓦岑貝格通電話。雙方就在新的一年裡推動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交換了看法。
  施瓦岑貝格首先祝賀中國新年,希望中國在農曆牛年繁榮發展。他表示,歐中關係的重要性超出雙邊範疇,具有全球意義。歐方高度重視並積極致力於發展歐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當前,歐中面臨著廣泛的全球性問題,雙方有責任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捷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願與歐盟所有成員國一道,同中方密切合作,推動歐中關係在新的一年裡取得積極進展(完)。
  
  在局勢發展如火如荼的關鍵時刻,在中歐冷戰多時的情況下,歐盟輪值主席國外長打電話來,強調「與歐盟所有成員國一道」、「面臨著廣泛的全球性問題,雙方有責任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題中之意,不言自明。雖然有些臨時抱佛腳,但畢竟開始了新一輪的互動,這種互動將對后勢產生怎樣的影響,筆者很是期待。
  當然,還有中俄、俄歐之間的互動,能不能儘快啟動,美國人又將如何應對這種互動,都將決定著后一段局勢的走向。
  六、這「火」還能停嗎?
  筆者通過上一篇博文《送給哈馬斯》,想表達兩個觀點——
  1、 分析形勢發展,不能拋開當事者的意志。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世界上各種對立雙方完全看成大國的棋子,無論以色列和哈馬斯,無論伊拉克和阿富汗,也無論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立意志,而且這種獨立意志應該得到尊重,並作為事件分析的重要一環進行考慮。在以巴衝突中,筆者首先尊重兩個當事人的意志,而且相信,真正打開巴以和平的鑰匙,是在他們手中。
  2、 是否停火,特別是以軍展開地面行動之後,是檢驗哈馬斯的標準。
  中國網09年1月5日訊 據路透社報道,哈馬斯一名官員透露說,哈馬斯計劃於周一(5日)派遣一個代表團到埃及開羅,進行與以色列的停火談判。此前,哈馬斯和以色列一直堅稱同對方沒有談判的可能性。
  中國網2009年1月7日電,哈馬斯今日宣布,在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停火期間,哈馬斯將暫停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種種跡象表明,哈馬斯可能接受停火。
  如果哈馬斯在未能給以軍造成有效殺傷之前,接受停火,那麼哈馬斯的性質就如筆者在《送給哈馬斯》中指出的那樣——是政客漁利的套頭、是走投無路的流氓、是他人的棋子。
  
  筆者在這裡想特別指出的是,非美各方應有不怕打下去的決心,這是決定中東局勢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2008年12月27日以巴衝突以來,都發生了什麼。
  以軍首先開始空襲,對哈馬斯造成嚴重打擊,多名高級領導人喪生,同時引發加沙人道主義危機。
  此時,各方呼籲停火可以理解為對人道主義危機的關注,對哈馬斯的保護,對和平對話解決爭議之原則的堅持。
  美英支持以色列繼續打擊哈馬斯,以色列明確拒絕了法國和俄羅斯關於停火的建議和調停。
  以色列在完成新一輪評估之後,展開深入加沙的地面行動。行動至今,已經抓獲數十名哈馬斯成員,打死打傷哈馬斯成員就更多了,巴方人員傷亡不斷上升。以方几乎很少傷亡,其中3人是自己人打死的。
  此時,各方繼續呼籲停火,實際上是給了以色列功成身退的台階。以色列成什麼功了?武功卓然,所向披靡。以色列及美國要的就是這樣一份威懾。
  此時,各方繼續呼籲停火,實際上也是斷了哈馬斯給以軍以有效殺傷的機會。當然,前提是哈馬斯有這種能力,如真主黨一般,逼以色列退軍。這可能是中東局勢的另一種走向。
  某種程度上,各方這個時候繼續呼籲停火,實際上是幫美國人。也就不難理解,美國人這個時候表現出的抵不住國際壓力,半推半就地希望「以巴雙方儘快停火」 的態度。美國人是要見好就收了,而且還要撈取中東第一人的名頭;以色列人見好就收,是要賺取老子中東第一,所向無敵的名頭。
  遺憾的是,非美各方還在為爭調停之功,倍加努力。大家若有把戰鬥繼續下去決心和毅力,有在中東決一勝負的豪情,不妨讓哈馬斯放手一搏。當然,這有兩點須要強調——第一是哈馬斯有這樣的意願和能力,第二是控制中東衝突不擴大化,伊朗和敘利亞不輕易捲入戰爭。光腳的還怕穿鞋的不成?失去戰鬥力的哈馬斯還有用嗎?哈馬斯生存與發展的唯一理由,就是如它的名字一樣—— 「熱情,強硬」。
  伊朗與敘利亞在最初的強硬反應之後,沒了進一步施壓的動作,這無論如何都不是好現象。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於中俄歐之間相互矛盾,讓此二者有些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也反應出此二者可能關鍵時刻難當大任,他們缺乏以色列人的勇氣與果決。
  如果中東擋不住美國,中俄歐在中東的處境將發生逆轉,伊朗和敘利亞將面臨更大壓力。同時,印度會表現得更加囂張,並積極向美國靠攏。然後,美國就可能轉身在俄烏、俄歐鬥氣上做文章了。
  所以,無論從中東的小格局,還是從全球的大格局出發,哈馬斯都必須給以軍造成相當的尷尬,否則,非美各方將失分不少。
  七、非美各方能團結嗎?
  答案同樣是,非也。
  中俄之間,是否團結的檢驗標準包括俄羅斯如何定位上合、是否與中國儘早達成石油協議、是否在雙邊貿易的本幣化中邁出實質性步伐、是否在石油天然氣定價上有所進步。而這一系列問題,處理起來,還有待時日。但另一方面,雙方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餘地,雙方高調宣布「語言年」以及「軍方通話」,都是這樣的意思。
  中歐之間,本沒有太根本的利益衝突,因為畢竟離得比較遠。但歐洲人的得隴望蜀,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妄圖制衡中國,踩著中方向上爬的作法,大大刺傷了中國人。而美中之間可能相互走近的跡象也使中歐洲不可能充分相信中國,雙方合作,更多一些權宜之計的成分。
  俄歐之間,歐洲人本就對俄國熊有所防備,此番斷氣糾紛更成為歐洲人難以釋懷的心結,雙方互信,難以在短時間內增強。一旦來自美國的壓力減輕,相互之間再生嫌隙是再所難免。
  由此,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裡,必然還能看到美國利用中俄歐不合而漁利的事件。中俄歐一方面共同對付美國,一方面相互鬥爭;美國一方面在中俄歐的共同作用下不斷讓步,一方面利用中俄歐嫌隙分而制之的故事將不斷上演。我們或只能習以為常。
  八、中方的應對
  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這一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怎麼講都不為過。由此,爭取中美關係的平穩、互利、健康發展會是中方不變的外交主題。
  爭取這一前景,須要堅決的鬥爭、不怕決裂的決心,也須要耐心細緻的拉打結合。
  爭取這一前景,同時須要處理好與俄歐及日本、印度的關係,處理的手段同樣是鬥爭與勸說並重。
  中俄歐關係,是中方與美方鬥爭與合作的基礎,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相對的互動與合作,必須一定程度上兼顧對方的核心利益。
  中方在中美建交30周年、奧巴馬新官上任之際,可能會繼續表達對話與合作的政治意願,爭取相對利好的中美關係。同時,中方的鬥爭也必然是針鋒相對的,一對新華社連續兩篇社論批判伯南克與保爾森一樣。
  中方在南亞方向有必要做出更多動作,努力保證南亞穩定。
  在東盟方向,如能形成突破,將是中方向各方叫牌的有力著力點,希望近期能夠看到實質性的進展。
  如筆者在《中美抉擇——美國系列》中寫的一樣——
  (中美)「或」再次走近,一方面,雙方已經做出了必要的姿態,創造了相對融洽的輿論氛圍,為最後的實質性「對話」、「合作」鋪陳起事;另一方面,雙方還沒有最後定盤,所有的動作都還存在變數,雙方未來一段時間的戰略關係必須依靠雙方高層通過某種形式正式確定下來。
  中美走近,目前來看,只是一種可能,而且中美雙方已經表現出某種政治意願。這種可能還存在著極大的變數,這種變數既來自於中美自身的戰略考量、利益對價,也來自其它主要力量的利益讓渡,一切都還沒有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圍繞賴斯訪華前後,一輪新的利益博弈已經展開。
  中東戰局走向,中國能否與俄歐一起形成對美的有效阻擊,是目前鬥爭的關鍵環節。
  中國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和手段,是中美博弈的關鍵。筆者始終強調「何妨一戰」的戰略心態與戰略準備,能戰才能言和。
  國內經濟的走向,是中國全球角力的基礎,須要下足功夫。下足功夫,不同於項目胡亂上馬,不同於企業老總可以「違法而不拘」,不同於唯經濟論。
  
  鬥爭激烈,走勢如何,殊難逆料。
  筆者相信中方的應對,如溫總所說,信心比黃金更可貴!

作者:ttraveller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9 1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3
dj-diesto 發表於 2009-1-9 1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084

帖子

51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2
4
rabbit214 發表於 2009-1-10 0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5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7
5
三一 發表於 2009-1-10 08:15 | 只看該作者
不錯!有見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751

帖子

65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2
6
DaHL 發表於 2009-1-15 03:02 | 只看該作者
新三國演義 好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