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百餘抗戰遺骸亂葬海外 十萬網友倡議迎回英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法制周報 2009年1月9日

    2008年12月底,一位北京網友發出《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的帖子后,不少網友發出接抗戰英魂回家的呼籲。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倖存者田際鈿及楊養正聽聞此事後,飽含熱淚回憶了在戰俘營的悲慘生活。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前首府拉布爾附近的一處荒坡上,靜靜地安葬著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中國緬甸遠征軍和新四軍等抗戰英雄的遺骨。一位華僑的意外發現,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悲壯歷史。

  「他們都是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英魂,我們不應該把他們遺忘!」網友「天竺道」的呼籲,得到了超過十萬名網友的簽名支持。即日起,《法制周報》聯合海內外網友,向社會發起「接抗戰英魂回國」的活動。

  一位華僑的意外發現

  2008年12月底,北京網友「天竺道」在搜狐社區發布了一條《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的帖子,講述了在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一處荒涼的山坡上,有600多名中國抗戰將士的遺骸,其中包括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謝晉元領導的「八百壯士」、中國緬甸遠征軍將士,還有新四軍戰士的遺骨。

  這條帖子立即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強烈關注。

  「他們都是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英魂,我們不應該把他們遺忘!」 《法制周報》記者聯繫到網友「天竺道」時,他頓時覺得熱血沸騰。

  「天竺道」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職員,他告訴記者,這片悲壯的墓地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一位華僑意外發現的,他從國外的朋友那裡得知這個消息后,將此情況發布到了網上,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這片墓地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前首府拉布爾(Rabaul)附近,一位前澳大利亞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意外發現密林中有幾座刻著中文與中國軍隊標誌的墓碑和墓地。一位當地華僑知道后,雇請叢林土著人帶路,費盡周折后,在一處荒坡蔓草叢間找到了三座中國軍人墓碑。其中,有兩座可辨識碑文,分別是原陸軍 67師200團的上尉吳坤、原陸軍新30師上士孔憲章,另一座破壞嚴重難以辨識,但死亡時間都是1945年。他們都是抗戰期間被日軍送到當地當勞工,來不及等到勝利返鄉,就客死他鄉。

  華僑的這次意外的發現,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抗戰歷史。

  二戰期間,拉布爾成為日軍的海空軍基地,先後約有1600多位中國軍人被解送到拉布爾戰俘集中營當勞工。在運輸途中死亡的不計在內,先後在俘虜營中死亡者達653人,剩下約1000人,到1946年時被美國海軍送回中國。這600多名抗戰英魂的遺骨從此流落海外。

  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退入上海租界后,被英軍軟禁成為「孤軍」。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入英租界,「孤軍」成了戰俘。1942年,除成功逃脫的戰俘外, 「八百壯士」中的50名官兵,由二排長薛榮鑫(四川人)帶領,被押解到遠離祖國的西太平洋的拉布爾島嶼上,過著非人的苦役生活。

  倖存者的傷痛回憶

  據當年擔任戰俘營譯員的華僑張榮煦回憶:倖存官兵回國前,曾與當地僑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259位官兵遺骸。但十幾年後,墓園失修荒廢,被夷為平地。

  隨著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獨立,大量華人遷居澳洲。後來,拉布爾市區毀於火山爆發,留在當地的僑胞更少,埋骨於此的抗日將士也更加鮮為人知。這次被發現未被破壞的墓碑,便屬於其中的一小部分。

  湖北籍的「八百壯士」之一田際鈿老人,是當年拉布爾戰俘集中營的倖存者。據他回憶,部分「八百壯士」被送到島上后被拆散,田際鈿所屬的「中國軍人勤勞隊」共有160人,其中包括部分新四軍戰俘。戰俘們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住的是岩洞,吃的是地瓜,生病得不到醫治,就眼睜睜地等死。

  1945年8月,他們看到日軍垂頭喪氣,整天酗酒,才知道日本已經戰敗,反過來把看守的日軍抓起來當了俘虜。日本無條件投降后,接管拉布爾的盟軍澳大利亞第十三師所屬軍艦來了,島上的戰俘爭相跳下海迎接,遊了近半公里爬到艦上,和艦上盟軍士兵一起享受勝利的喜悅。

  但存活下來的戰俘所剩無幾,田際鈿所屬的勞工隊,兩年後僅剩38人。

  1946年3月18日,只有34名壯士回到上海,14人客死他鄉,另有兩人,一人被日軍毆打致傷罹病,一人精神錯亂,留在當地治療而暫緩回國。

  回憶讓他熱淚盈眶

  看到「天竺道」的帖子后,重慶網友王卯卯找到了當年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倖存者楊養正老人。老人住在重慶,是至今還健在的「八百壯士」最後兩位之一,另一位則是在北京的王文川老人。

  楊養正老人已有94歲高齡,已經雙目失明,但聽說部分「八百壯士」和抗日英魂的遺骨至今流落在異國他鄉后,老人的表情十分激動,「我的戰友們……守四行倉庫的同志們,你們的遺骨流落國外,我希望能把勇士們的骨灰運回到祖國來,落葉歸根,回到自己的家鄉……」老人的聲音鏗鏘有力,說完已是熱淚盈眶。

  現在,老人每天堅持收聽新聞廣播,「最關心的還是中日關係、兩岸關係。當他得知當年參加淞滬會戰的老師長孫元良在台北去世的消息后,是多麼的傷心。」楊養正的妻子趙孝芳告訴網友王卯卯。

  儘管視力完全喪失,聽力也越來越衰退,老人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然歷歷在目。

  「其實那個時候,我們部隊的戰士也就不過400多人,但是我們不能讓小日本得意,兵不厭詐嘛。那時,有媒體採訪我們的團長,問還剩多少人。我們團長就驕傲地說,我們有八百壯士。」楊養正的左眼在那場保衛戰中,被炮彈碎片炸瞎。「民族存亡到了最危急的關頭,那時,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決與日本人對抗。他們想用三個月佔領全中國,而光是我們這『八百壯士』就能拖他幾個月!」 60多年過去了,楊養正老人仍然豪情滿懷。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淞滬會戰的結束。

  東邊是租界,南邊是蘇州河,四行倉庫形同孤島。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軍隊被稱為「八百壯士。」第88師524團的452名官兵(為迷惑敵人,當時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戰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中國守軍衝出重圍,退入租界。

  10萬網友簽名

  呼籲接烈士回國

  這段悲壯的歷史跨越半個多世紀后,一經被發現,便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帖子發出后短短4天,有超過10萬網友簽名,支持接抗日英魂回國。搜狐網友「指尖沙」說,「雖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可是,遠隔萬里重洋的英魂呀,何日才能歸故里?看了后我就想哭……」

  「中國不會亡,中國一定強,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投降!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擋。」抗戰時期流傳全國的《八百壯士之歌》至今激蕩人心。許多網友發表評論呼籲儘快促成先烈遺骨早日回歸祖國,「他們都是流落海外的孤兒,遺落異國他鄉60多年,是應該回到母親的懷抱了。」

  「把他們的遺骨接回家,這是我們後人的責任」,發起簽名活動的網友「天竺道」說,「60多年前,英雄們為保衛國家流血犧牲。作為後代,我們應該給他們應有的安慰和榮譽,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這些民族的英雄。他通過本報呼籲,願更多的人出一分力,幫助把抗戰英魂的遺骨接送回國,以妥善安置。

  至今,美國設有戰俘與戰爭失蹤人員辦公處,專門在世界各地尋找曾經在戰爭流落的士兵遺骸,由美國戰俘與戰爭失蹤人員聯合統計指揮部派出的專家組將海外發現的美軍屍體或遺骨進行挖掘和身份鑒定后,精心裝上棺槨,用專機運載回國。1993年至今,為在朝鮮境內挖掘朝鮮戰爭美軍遺骸,美國已向朝鮮支付近3000萬美元。韓國也一直在與朝鮮合作尋找挖掘戰爭期間的士兵遺骸。

  《法制周報》記者將與「天竺道」和其他網友一起,聯繫當地華僑和有關部門,尋找600多名流落海外的抗戰英魂的墓碑及其他檔案資料,為這些抗戰勇士尋找親人,希望更多知情人與我們並肩行動。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9 1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3
jydeng 發表於 2009-1-10 04:10 | 只看該作者
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53

帖子

2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
4
w.t 發表於 2009-1-10 12:06 | 只看該作者
高度支持,終有一天先烈會回家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主題

1086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5
Howei 發表於 2009-1-10 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