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

[複製鏈接]

132

主題

1086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wei 發表於 2009-1-5 1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報訊(記者代麗麗)本市在全國率先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今後,市民將全部納入到養老保障的範圍當中來,打破過去市民養老保障按城鎮和農村分類的兩線格局,形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和老年保障制度的新格局。

  2007年底,本市率先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簡稱「新農保」)和「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簡稱「老年保障」),填補了本市養老保障制度的空白。截至2008年底,農民參保率由上年底的37%提高到84%,參加新農保的農民累計達到110萬人,當年新增63 萬人。全市享受老年保障的人員達到56.3萬人。

  本市已形成了由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農保、老年保障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組成的養老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障制度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覆蓋人群1022萬人。但還有兩部分人群沒有被制度覆蓋,一是一部分勞動年齡內無固定收入的大齡城鎮居民(包括農轉居人員)沒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約 10萬人;二是超過勞動年齡的城鄉女性居民(城鎮51至59歲、農村56至59歲),約10萬人,其中城鎮3萬人,農村7萬人。針對這一問題,本市在新農保制度框架的基礎上,建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將已參加新農保的110多萬人和上述兩部分人員中,女55歲以下、男60歲以下的人員納入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同時完善老年保障制度,將女56歲至59歲的人員一次性納入老年保障制度。今後勞動年齡範圍內的人員,通過參加養老保險享受養老待遇,老年保障制度不再擴大享受人群。

  市勞動保障局表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本市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城鄉居民養老的基本制度,將為本市城鄉居民今後的養老提供基本的養老保障。從而使本市養老保障制度在全國率先形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和老年保障制度的新格局。

  政策解讀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五統一

  1 統一的保險制度

  具有本市戶籍,男年滿16周歲未滿60周歲、女年滿16周歲未滿55周歲(不含在校生),未納入行政事業單位編製管理或不符合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城鄉居民,應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既打破了二元障礙,實現了體制創新,又解決了一部分勞動年齡內無固定收入的大齡城鎮居民(包括農轉居人員)的參保問題。從而在保險制度上沒有遺漏人群,真正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2 統一的繳費標準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採取按年繳費的方式繳納。

  最低繳費標準為農村居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9%;最高繳費標準為城鎮居民上年可支配收入的30%。城鄉居民可在下線和上線之間選擇,既考慮了參保人的繳費能力,也考慮了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銜接。

  3 統一的保險待遇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標準全市統一,為每人每月280元。基礎養老金所需資金由區(縣)財政負擔,並列入區(縣)財政預算。城鄉居民盡同樣的義務,享受同樣的待遇。

  4 統一的銜接辦法

  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都有繳費記錄的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符合基本養老保險按月領取條件的,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計發養老待遇,其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納的保險費,應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和年限;不符合基本養老保險按月領取條件的,可將其按照基本養老保險規定計發的待遇轉入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按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