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山民間傳說

[複製鏈接]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冷f 發表於 2004-7-3 1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山山名由來:黃山古稱黟山,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並最終得到升天,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此傳說,唐明皇赦改黟山為黃山。

猴子觀海的傳說: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裡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鍊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於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並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后,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懸岩,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獃獃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夢筆生花的傳說: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製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讚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手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夢筆生花」。

仙人曬鞋的傳說:排雲亭前右側,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曬,故名。「仙人曬鞋」和「仙人曬靴」,共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黃山左數峰的仙都觀住著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宮裡住著道姑煉玉和徒兒妙真。兩座道 宮中間隔著一道 鴻溝-西海峽谷,加上道規森嚴,他們老不相往來。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觀里斷了火種,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宮裡去借火種。當太清來到紫霞宮裡,就見到妙真,兩人一見如故,談起話來,非常親熱。從此,兩人每天打柴、擔水,便到一起談心,漸漸地砍的柴就少了。 擔的水也少了。這樣,事情不久都 被雙方師父發現,他倆都受到師父的嚴厲斥責。還規定今後打柴、擔水,以兩峰交界的溝澗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殺。此後兩人在一起說話就很困難了。 一次,趁雙方師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見面,並商定今後;太清在山門前曬靴,曬鞋來幽會。一天,兩人正甜蜜幽會,不料雙方師父突然回來,事情敗露,他倆將要受到嚴厲懲罰。他倆想來想去,最後橫下了一條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兩人攜起手,從懸岩上縱身一躍,跳進了波浪滔天的雲海。太清曬的靴子和妙真曬的一雙鞋子都沒有來得及收,日子久了,都變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黃山的「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沙發
 樓主| 冷f 發表於 2004-7-3 15:00 | 只看該作者
飛來石的傳說 :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一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嘆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干。但那深山採石,百里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麼受得了, 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幹起來了。由於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單福 和女兒,三徒弟為修橋鐵了心,繼續風裡雨里苦幹著。但好幾年過去了, 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麼時候把大山裡的開採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麼時候跟你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他擠出人群,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裡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著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 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拐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著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遊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另外還有兩處飛來石,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


仙人指路的傳說:位於雲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
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 、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台負傷,改行經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葯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乾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篾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 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乾乾,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複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 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 「喜鵲登梅」。今人有詩 曰:「摩崖千尺亂雲堆,古桿蒼松破石栽,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3
 樓主| 冷f 發表於 2004-7-3 15:00 | 只看該作者
仙人翻桌的傳說:從白鵝嶺向右遠眺,有峰如柱,峰頂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后海、東海、后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后海、東第、后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著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為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裡雲騰霧涌,仙樂盈空,香煙繚繞,熱鬧非凡。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后,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御酒佳釀、珍餚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午時三刻,一直延續到天黑。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后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失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腳,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示弱,甩起一腳,乾脆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還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轉,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隻桌腳朝天。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為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為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蓬萊三島的傳說:相傳,唐代玄宗愛妃楊玉環縊死於馬嵬坡后,一縷芳魂即游到此處,島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將她迎宮「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處尋覓貴妃陰魂的道士亦風塵僕僕地趕到,並受貴妃之託請玄宗早日來此
聚會。玄宗得知楊貴妃的行蹤后,很快一命歸天,魂魄來到這「蓬萊三島」。同貴妃相見如故。從此,兩人又在此過上恩愛的夫妻生活,終於實現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今人有詩云:「傳說神奇信有無,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遺使蓬萊境,鈿盆情深盛淚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ahcjs 發表於 2004-7-5 04:5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收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5
 樓主| 冷f 發表於 2004-7-5 10:28 | 只看該作者
小鬆鬆,以後你們省所有的可就交給你了啊,拜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