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戰爭的尾聲 - 志願軍戰俘歸國后的遭遇

[複製鏈接]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8-12-6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慘烈的抗美援朝戰爭整整進行了二年多時間。在付出巨大犧牲的同時,中朝人民終於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迫使美帝國主義及李承晚集團在朝鮮三·八線上的板門店談判……

  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有2萬多人被俘,其中,有14000多人被裹脅到台灣,有6673人返回了祖國大陸。在所有2萬多名戰俘中,只有極少數成了背叛祖國的敗類,而絕大多數,保持住了紅色戰士的本色。而他們的心靈卻多了一重被敵人綁縛蹂躪侮辱的痛苦……

當他們歸來,撲向祖國母親懷抱的時候,人們,是該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還是往他們受傷的心上撒鹽粉呢?

  結論應該是明確的,然而由於「左」的影響,我們……

  政策,一夜之間翻了臉  

  1953年下半年,6000多名志願軍歸俘人員陸續回國了。

  他們被集中到遼寧省昌圖縣。這裡組成了一個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管理處。最初的日子是火紅的。首長的接見,慰問團的演出,女學生的獻花……還有那些粗糙的卻十分珍貴的紀念章,還有那熱鬧的殺豬宰羊。總政治部制定和下達了對歸來人員實行「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的方針。歸管處的同志們對他們說你們在這裡休息,學習一段,很快就會分配工作。他們為逝去的歲月而激動,為自己「貢獻」太少而不安,為輝煌的未來而興奮。他們常常含著微笑睡去又帶著微笑迎接黎明。

  可是,幾乎在一夜之間,這一切都消失了。據說「上面」有了新的「指示」,說歸管處報上去的對他們處理的「樣板」材料挨批了,說歸管處「右傾」……於是,歸管&aring;<„的大門關上了。他們開始學習。學習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標準,學習劉胡蘭、趙一曼……學習革命軍人的氣節……然後開始「控訴交待」。歸管處的同志講了幾句使他們莫名其妙的話:「你們的功勞祖國人民早就知道了,現在是你們向祖國人民講清問題的時候了。」於是,當年在集中營中帶頭英勇鬥爭的共產黨員帶頭交待,他們和那些死去的英雄們比,和共產黨員的標準比,嚴格檢查自己,從被俘時為什麼沒有「以死盡忠」、講到「抽了敵人的煙,就是向敵人投降」。……

  他們講得痛哭流涕、聲淚俱下,「交待」一次,又「交待」一次,「自我上綱」越來越高,甚至使用了「假設」--「假如,再關上我10年,也可能……」他們虔誠地塗抹著自己越來越黑的形象,直到最後,連自己都為自己「塑造」的形象嚇呆了。這不是叛徒嗎?這不是叛國投敵嗎?

  接下來是「互相幫助」。在別人的「啟發誘導」下,所有當過「俘虜兵」的不分情由,一律成了「為敵服務」;暴露自己姓名、部隊番號的一律成了「泄露軍事秘密」。集中營內的英勇鬥爭,似乎並不存在,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叛變性行為」……

  而這些就成了定罪的依據,有的被開除了軍籍,有的共產黨員被開除了黨籍,有的共青團員被開除了團籍……

  儘管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對待,這些歸俘中的大多數人還是相當愉快地離開了歸管處,踏上了返鄉的道路。應該說,走出歸管處的大門時,他們的想法是天真的,純潔的……

  無情的歷史鏡頭  

  先看看志願軍某團副參謀長魏林從「歸管處」出來后的命運吧。應該說,在6000多名歸國戰俘中,他的命運算是最好的了。

  魏林出生在中國革命根據地延安附è&iquest;『。父親是赤衛隊長和農會主席。魏林11歲就當上了兒童團長,1935年8月參加了紅軍。從此跟著部隊南征北戰,在朝鮮戰場上,他英勇殺敵,在戰俘營里,他領導戰俘堅決與敵人鬥爭……遣返回國后,他被「開除黨藉」,於1954年轉業到本溪礦務局任副科長。

  剛到礦務局的那些日子裡,魏林苦悶極了。他很少說話。他住在辦公室里,節假日常常提著礦燈,下到礦井裡去幹活,空閑下來,他就坐下來……常常一個人在流淚。

  這個曾經有過十幾年黨齡的老黨員,一次接一次地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黨支部書記對他說:「你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們正和上級聯繫。」魏林一聲不吭,又提著礦燈下井,又照樣一封封地寫彙報和申請……黨員們被感動了,他們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叛徒」。黨組織兩次決定吸收他「重新入黨」,上級黨委卻兩次否定了基層黨支部通過的魏林重新入黨的決定,原因是不言自明的。直到1980年,魏林才被恢復了黨籍。

  在山西省新絳縣的鄉間小路上,走著集中營中「共產主義團結會」常委馬興旺,他滿身塵土,一臉愁雲。他的身後跟著衰弱已極的妻子和哭天號地的兩個幼小的孩子。馬興旺轉業后,努力工作,曾被提升為石油部某研究所機修廠廠長。1958年,他因為「歷史問題」被打成「右派」,全家被遣返回山西老家……

  在北京密雲水庫的工地上,押來一隊勞改犯人,中間走著集中營的對敵總翻譯張澤石,他因為在1959年和當年的戰友姜瑞溥等人一起上書,為6000名戰俘的遭遇鳴不平,被打成「右派集團」,關進了鐵牢,真誠相戀的女友也被迫離異……

  這是一頁我們誰也無法迴避的歷史。在那個功與過、是與非顛倒的&aring;&sup1;&acute;代里,人們看到的是一架傾斜的歷史天平。

  他在希望的春天裡死去  

  1982年遲到的春天。在四川省某縣城住著一位飽經歲月風雨折磨的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李正文。一天下午,兩位穿軍裝的青年幹部走進了這間落滿灰塵的小屋。他倆是縣武裝部的同志,是為落實黨中央關於為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複查的文件精神,專程為李正文落實黨的政策而來。趕巧,李正文不在家,年輕的軍官請李正文鄰居轉告李正文:請他回來時立即寫份自傳,儘快到武裝部來談一談。

  晚上,在某川劇團拉胡琴的李正文回到了家。這個當年英姿颯爽的志願軍某部文工團員,已經衰老得不像樣子,白髮,皺紋……一切表現人類生理上行將「期滿」的徵兆在他臉上都能看到,而他只是剛剛度過50歲的生日。

  30年前,他作為一個「歸俘」è&cedil;上了他在集中營里準備為之流盡鮮血的故鄉的土地。迎接他的,沒有鮮花,沒有歡樂。作為一個俘虜,他從未奢望過這些,他只是想作為一個公民,作為一個為這塊土地奮鬥過的公民,把自己問心無愧的汗水灑在故鄉的土地上。可是,他的這種最起碼的權利也被剝奪了。一切都因為他是「戰俘」。他的檔案被存放在公安局「內部控制」,歷次政治運動的陣陣旋風,把他捲起來、拋下去。「叛國投敵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叛徒」、「特務」……這些帽子他都戴過。

  這天晚上,他聽到鄰居轉告的兩位軍人的話,他噤若寒蟬:怎麼,又要折騰他的戰俘問題了?他一夜沒睡,輾轉反側思前想後,往日的苦難像惡魔一樣又呈現在眼前……往日不堪回首哪!現在,他們又來了……能有什麼好事!而自己已風燭殘年,能有幾年活頭?難道再被他們揪出來示眾侮辱嗎?……終於他下定了死的決心,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50歲的生命!告別了他在集中營里日思夜想的故鄉。

  李正文自殺的噩耗傳來,武裝部的同志感到十分不安。他們是來做一件好事的,沒想到卻引出了這樣一幕悲劇。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志願軍被俘人員在敵集中營進行了艱苦的鬥爭,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他們中很多人回國后的坎坷經歷和令人心酸的遭遇。賀明將軍通過調查,在他的《忠誠—志願軍戰俘歸來人員的坎坷經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一書中以大量的事實向我們披露了這段歷史及他們的經歷。

  初到歸管處歸來人員回到祖國第一個落腳地點,是遼寧省北部昌圖縣的金家鎮。奉命接管這6000餘歸來人員的組織,叫「歸來人員管理處」(簡稱「歸管處」),是總部委託東北&aring;†›區(即現瀋陽軍區)組建並代管的。

  初到歸管處的3個月,主要是恢復體力醫治創傷和熟悉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現狀。歸來者在歸管處的很長一段時間是進行整訓。整訓的主要內容,是對被俘人員的政治審查和根據審查的結果進行分別處理。這是「歸管處」和「教導團」組建的最主要的任務和目的。政審從1953年11月中旬動員開始,到次年的8月,最後結論處理完畢,共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經歷了:動員教育;檢查交代;作出結論和安置處理四個階段。

  原五四○團文化教員趙國璽在《日記》里記述了所傳達講解的毛主席20字方針如下:

  熱情關懷——黨和祖國人民,各級領導並沒有忘記被俘的同志們,在談判中首先是這個問題,深知大家受的迫害和摧殘。因此,歸來后,在物質上照顧,精神上安慰。總之,是熱情&ccedil„,溫暖的。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貫徹黨的政策,關懷照顧,表揚好的,批評差的。耐心教育——提高思想,關心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被俘主觀客觀都有原因,不能埋怨、悲觀、懷疑。領導上是相信的,是會妥善處理的,幫助卸下包袱。敵人的欺騙宣傳教育影響是深刻的,肅清這些影響,提高覺悟水平。領導上是認真的,切實負責的,希望大家互相幫助,掌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不能急躁,應付;應相信政策,端正態度,積極解決自己的問題。

  弄清問題——被俘情節,被俘后情形,原部隊和旁證證實,群眾通過,組織鑒定,主要靠自己。要有一定時間,不急躁。功績不會抹殺,問題交代了輕快,顧慮隱瞞沒有好處。慎重處理——這裡指的是對軍籍、黨籍問題,病殘問題。根據錯誤性質包括投敵、叛變,以及刺字等實際情況的處理上要慎重、適當。

  要全面地看問題。對鬥爭功績是承認的,出色的要表揚;認識模糊、動搖,犯過輕微罪過,但對敵鬥爭堅決,回國後學習積極,已經覺悟,組織是諒解的;犯過錯誤或罪過的更應安心學習;罪責個人要擔負,根源在於美帝。只要覺悟,認識過錯,相信組織,學習積極,黨是從寬處理的。

  妥善安置——每個人的工作前途,組織是關心的負責的,組織將會根據個人的情況,妥善安置。單純考慮自己問題,表現急躁、悲觀、顧慮、懷疑,是不對的,應該相信組織。大家聽了這20字方針后,心情是坦然平靜的,等於吃了「定心丸」或「鎮靜劑」,大家打心眼裡歡迎、擁護,願同歸管處領導一起認真貫徹落實下去。

  11月18日宏政委在全團軍人大會上又進一步動員。著重講「為什麼要交代?」他說道:「組織上一定要把問題弄清」,才能「&aelig;…Ž重處理和妥善安置」。「敵人的摧殘、迫害、欺騙宣傳,同志們的堅持鬥爭,堅定不移,少數同志一度動搖,都應很好的作個交代,好的承認,表揚;有過錯的,領導上幫助卸下包袱。」「在座的同志大多數鬥爭比較堅決,回國學習積極,作了很多工作,領導上是信任的,不要急躁,先卸包袱。」「交代問題,要打消顧慮,消除對黨的誤解,正確認識黨的政策,端正自己的思想態度,應積極、主動、自覺的講清問題。交代時要忠誠老實,實事求是,不擴大不縮小。交代中所提疑問,我們要認真、虛心耐心的探討,對別人應熱情關懷、幫助。」大家對宏政委「為什麼要交代」的動員,也是舒暢坦然的。認為,這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實事求是的,所以特別入耳,特別贊成,記得也最牢。

  交代什麼?怎樣交代等問題,11月20日,二團三營邵教導員接著就è&cent;&laquo;俘前後情緒思想活動,在戰俘營受審訊受迫害,當時的表現、證明以及參加對敵鬥爭的情況等作了進一步動員。邵教導員所講的交代內容,是很系統全面的,主要是失節、失密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列入了「參加過或領導過什麼鬥爭、立過什麼功」等內容,這是符合黨在處理一切複雜問題時所一貫遵循的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原則。

[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8-12-6 12:45 編輯 ]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沙發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8-12-6 12:41 | 只看該作者
  面對祖國我說些什麼

  追悼大會之後,很快進入交代問題階段,是在政審動員、愛國主義教育、氣節教育、訴苦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從1954年1月6日開始至2月底結束。具體過程是:第一步,本人按提綱寫出要點;第二步,在班務會上作檢查交代,大家討論補充糾正。這叫面對面。此外,還發動本連以至全團,凡了解情況的,都提出補充或揭發意見。這叫背靠背。第三步,在本班通過後,交連支部,再逐級上交,審查批准。

  對於交代,人們都下定了決心,許多同志表示:「哪怕殺頭也行,沒有顧慮。」為了搞好交代,有的團營領導還適時地進行一些小動員、小試點。關於開始交代的情形,原五三八團連指導員、戰俘營分委書記南陽珍回憶道:「開始交代時,搞了一些示範。我們連是自我檢查,按交代提綱上所列的內容,一個一個的交代。示範完了之後,每個人在本班交代。

  不少人對被俘與投降的概念分不清,不少人認為,被俘時沒有負傷,被俘時沒有反抗,舉起手的都是屬於投降行為。大部分同志都交代說:『貪生怕死,被俘投降』,給自己上綱上線的相當普遍。許多同志對照『軍人氣節』、《黨員八條標準》、《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都覺得自己差得遠。」「也有一些頭腦打轉轉的同志,在寫交代材料時問我(這時我兼該連副連長:『在戰俘營的對敵鬥爭算不算?』我反映到連領導后,是這樣回答的:『現在是交代問題的時候,不是表功的時候,不要寫……』」在那一段里,人們的思想鬥爭很激烈,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到處是唉聲嘆氣,領導上也怕發生意外,便傳下指示說:「不管處理的結果怎樣,只要交代了作了結論,就算清楚了。如果逃跑了沒有作出結論,也沒有證明人,就可能是叛徒或混回國內的特務……」關於這一段,李熾在給我的一封信里有這樣一段話:其實我早就想到應該把被俘后的情況及經過,實事求是地向組織交代清楚。我寫了一份交代材料,可指導員看了后不大滿意,說:「你還要仔細想想,應該提高認識,深挖細找。黃元樹不是你們的同學嗎?他參加團里的試點學習,自己主動交代,還是『投降』的呢!他態度很好,很老實,大家應該向他學習!」後來我「深挖了好幾天,始終交代不出新的問題,於是連里對我產生懷疑,撤銷了我的班長職務。連長、指導員都找我談話,反覆向我告誡說:「你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認識,仔細想想自己的錯誤,至於你們在戰俘營的鬥爭,組織上已經知道了,就不必說了。」還說:「有些問題要重新認識,過去認為不是錯誤的,其實本來就是錯誤的,對錯誤一點不能姑息。自己不說,組織上也知道,現在需要的是老實態度,也是組織考驗一個人忠誠的著眼點。」正在這時,歸管處發下一個文件,讓大家反覆學習,其中有一句話,至今我還記得,那句話是「共產黨員是不能被俘的。」我想我雖然不是共產黨員,可我在戰俘營內參加黨的地下組織,我還是「共團會」的分委成員之一,那時都按共產黨員的標準參加的,現在交代問題也應該按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我再一次和大家一起冥思苦想,搜腸刮肚地尋自己的「錯誤」;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比如:被審訊時說了敵人已經知道的部隊番號,就是「暴露了軍事秘密」;雖失去抵抗力而被敵人抓去,就是「屈服」;以灰色隱蔽的方式和敵人鬥爭,就是「委曲求全」、「投機妥協」。還說,被俘本身就是「喪失氣節」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歸管處領導意圖,才是「忠於黨」、「忠於組織」;才算是「提高了」自己的「認識」。

  可是反過來一想,這是我們的形象嗎?這不成了「叛徒」、「反革命」了嗎?哪裡是我們的真實面目呢!交代問題,一個一個地過關,一人交代,大家「幫助」,仔細追查。追問的人,全憑想象,抓住一點,順蔓摸瓜,誰提得越「尖銳」顯得誰的覺悟越高,越有水平;誰提得問題多,誰就能得到領導的表揚。凡按領導要求講自己的問題,醜化、歪曲自己&ccedil;š„,就被樹為「典型」,戴上大紅花,否則就要作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次交代。有的同志在被俘初期,由於沒有公開和敵人鬥爭,都痛哭流涕地承認有「變節行為」而得到了組織上的「通過」!有的同志只是解釋了一下情況,就被認為是「對抗」,說要「加重處分」。由於我給自己提到原則高度交代問題,終於首先通過了。

  在這種氣氛下,人們把暴露部隊番號,說成是暴露「軍事機密」;甚至將被敵人捆綁后刺上的字,自己也說成是失掉立場,向敵人屈服,以致把負了重傷,因部隊撤退後被俘,也說成是「投降」了敵人。

  關於這一段,門培英回憶說:交代時的要求,多揭錯誤,少說功;在認識上功是功,過是過,功過不能相抵;主動交代從寬,別人揭發從嚴;檢查從嚴,處理從寬。這時領導上動員時常說的話是:「被俘既有主觀原因,也&aelig;œ‰客觀原因」啦;「功績不會抹煞」啦;「鬥爭功績,組織是承認的,出色的要表揚」聽不見了,代之的是:功是功,過是過,功過不能相抵;「功不談跑不了,過不談改不了。」、「主動交代從寬,別人揭發從嚴」。

  南陽珍還說:不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我對營領導反映說,在白色恐怖的集中營,別人在點名時跟著敗類喊打倒共產黨,我喊打倒國民黨,但領導不相信,說:「你那麼勇敢怎麼還被俘了?一句話就把嗓門噎住了!

  被俘與右傾保命的分歧本階段是落實「20字方針」中「弄清問題」,也即是對回歸者交代的被俘期間表現及「問題」做結論。「鑒定」實際是組織結論,同樣是經過動員、起草、通過等步驟。

  具體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陳吉慶回憶是這樣:第一步:個人根據在班務會上所交代的和大家補充揭發的內容,先寫成初稿,主要寫「過錯」、寫「問題」,少寫「功」;第二步:拿到班裡評議、補充和修正,再拿回去改寫,一次不成再次,直到通過為止;送交支部作鑒定(這叫群眾評議支部鑒定)。第三步:逐級上送。戰士(含班長)經營審批,排級幹部經團審批;連級幹部經歸管處審批;營以上送「東北軍區」審批。審查出問題者退回重新檢查修改,批准的就是正式的「組織結論」。

  做結論的政策界限,據張城垣回憶,分為三個類型:一類上,被俘期間立場堅定,忠貞不屈,並積極參加或領導對敵鬥爭,有重大貢獻者,恢復黨(團)籍,恢復軍籍,並予表揚。一類下,被俘期間曾一度消沉或雖犯有錯誤,但其情節輕微,並旋即改正,積極參加或領導對敵鬥爭者,恢復軍籍;黨(團)籍給以處分。二類,被俘后長期消沉或錯誤較重,後來積極參加或領導對敵鬥爭者&iuml;&frac14;Œ承認其被俘前軍籍,開除黨(團)籍。三類,戰場投敵分子,自首叛變分子,為敵服務分子,一律開除軍籍,是黨(團)員者開除黨(團)籍。

  政策界限是交給大家掌握的,也是要個人給自己提出是屬於哪一個範圍之依據。進入寫個人鑒定時,思想鬥爭激烈,唉聲嘆氣的情況更加嚴重。寫什麼?鬥爭事迹和功績不讓寫,即使寫上又功過不能相抵。不寫吧,又實在覺得於理不通,心理不能平衡。實事求是的寫吧?通不過,弄不好還會被誤會,說「覺悟不高」,「態度不正」,甚至還得加重處分。只好違心地不寫鬥爭事迹、功績、貢獻,只寫過錯,甚至違心地給自己上綱上線,但寫后又覺得不像實際上的自己,又後悔,左右為難。以致在政審進入「結論」階段后,大多數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情況,比「交代」階段更加普遍、更加嚴重。

  雖然&aelig;」&iquest;策界限那麼嚴格,但其結果,劃歸一、二類的人佔80%。到2月下旬,已經有一大批同志的「結論」確定了。「恢復軍籍」的,「恢復黨籍、團籍」的還是佔大多數,「開除軍籍」特別是雙開除的只是個別人。同傷病歸來人員大體相同,排以上轉業。

  3月上旬,不知何故,突然由大軍區來人傳達了新的精神「要提高標準」,一夜之間情況大變,對歸來者的處分普遍加重。把「恢復軍籍」者大部分改為「承認被俘前軍籍」。把黨內受輕微處分者,大部改為「開除黨籍」,由80%保留黨籍突然成了91.8%開除黨籍,連以下人員一律複員。

  關於這一重大變化,原五三八團教育幹事馬有鈞回憶得較為具體。他說:根據我交代的情況,組織結論為:「有輕微錯誤,恢復軍籍、黨籍,黨內給予警告處分。」同時歸管處派下來的林幹事也在一次會上說:「不久就要正式宣布處理『結論』了,在座同志的黨籍都是保留的。」但是兩天後,發生了「高饒事件」。歸管處組織大家學習七屆四中全會《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文件,其間就傳出:處理方案要改變,標準要從嚴。說什麼高饒事件是目前形勢下階級鬥爭在黨內的反映;美帝國主義是我們主要的敵人等等。

  因此,我當時想「高饒事件和我們有何相干?」即使加重,頂多也不過「留黨察看」也就罷了,沒有想到,我和原先許多準備「恢復黨籍、軍籍」的同志一樣,都改成「開除黨籍」、「承認被俘前軍籍」。

  這一重大變化,我根本沒有預料到,也是不敢想象的!當然是極端痛苦的!再看大家,都一樣,普遍的陷入由悲觀而痛苦的深淵之中。為什麼要作這樣「嚴格」的處理呢?是難以使人理解的。更與20字方針「慎重處理」的精神不&ccedil;›&cedil;符。為此,我曾向直接負責此項工作的林同志口頭申訴過。他回答說:「你還年輕,黨籍以後還可以爭取嘛!」他的好意我是領會的,但這是遙遠的、渺茫的,它不能解決我的深重痛苦。若干個不眠之夜,老是翻騰著一個問題,不應該開除我的黨籍,也不該開除跟我相同的,甚至比我更堅強更有貢獻的如馬興旺、侯光甫等這些同志的黨籍。如果這一情況讓劫持大批難友的王順清之流知道了,怎麼看,怎麼說?如果這一情況讓 淹 譚興東知道了又怎麼看,又怎麼說!

  張城垣回憶說:我親自看到連支部、營黨委、團黨委對我的結論是恢復軍籍、恢復黨籍,建議表揚。但到6月份,歸管處批下來是恢復軍籍,黨籍懸系。而且在結論上還寫著:張城垣受敵嚴刑拷打過多,在受刑期間是否有失節行為,在今後長期工作中考察。為此我去找郭主任,郭說以前處理&aring;&macr;&sup1;你的結論和團相同,但來了新精神都從嚴了。歸管處把我們的政治生命任意升降。

  在結論形成、通過、特別是審查過程中,由於歸來者和鑒定者認識上存在著差距和分歧,反映思想上和感情上就有些對立。曹學良說:我以實事求是誠懇的態度向組織作了坦白交代,但歸管處×副指導員說:「你這是誇功,不是認罪。」曹:「罪在何處?」副指導員嚴厲地說:「共產黨的字典里沒有『被俘』這兩個字。你戰鬥到彈盡糧絕後,朝鮮有那麼多的山,你怎麼不學『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自盡呢?當俘虜活著回來就是人民的罪人!」這時,我想著,「啊!不該活著回到祖國,原來我想活著是共產黨的人,死了是共產黨的鬼,萬萬沒有想到活著回來成了罪人!而不是共產黨的人了!」結論是:「在戰場產生右傾保命而被俘,恢復軍籍,開除團籍。」從此思想悲觀,整天&aring;」‰聲嘆氣,覺得:「祖國前途光芒萬丈,個人前途從此渺茫。」討論「結論」中,教導二團一營一位指導員給段生信做思想工作時的對話,清清楚楚地反映了兩人認識上分歧的嚴重程度。

  指導員:「段生信同志,開除你的黨籍,有意見嗎?」段:「我不隱瞞,有意見!」指導員:「有什麼意見,你講講。」段:「我作戰聽指揮,突了一夜,天明了一看,突到敵人坦克群里,死傷數百人,剩餘不多,在敵人威逼下被俘了,有什麼辦法?」指導員:「你是共產黨員嗎?」段:「是!」指導員:「既然你是共產黨員,就應該當場戰死,為何回來了?」他巴眨著眼睛再也無話可說,但內心仍然不服。

  陳吉慶在通過結論時,也同領導發生了一場激烈地爭辯:陳吉慶:「指導員:開除我的黨籍,不符合實際呀,把事情搞顛倒了,我應該是功臣。你宣布的這&aring;‡ 條叫做原則性的錯誤,有的不該那樣看,有的是鬥爭策略的需要。在白色統治下戰俘營『唱反動歌』『看反動電影』、『參加宗教活動』,都是集體的;在敵營的戰俘,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聽敵台廣播,更是沒法說,那個廣播喇叭就安裝在鐵絲網邊的電線桿上,定時的播放,你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但聽了我們需要的情況,還用來鼓舞自己戰友的鬥志,用來同敵斗『法』,使它為我所用。至於派兩個人打入『警備隊』,是為了了解敵情,是鬥爭的需要,這是在複雜的鬥爭形勢下,古今中外都有的。

  我派的這兩個人———張發奇與李小元都向我彙報過多次重要的情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是代表組織派去的,怎麼能說是『增加敵人聲勢,削弱自己力量』,更談不上『是陷害了那兩個同志,使他們受到冤枉處分』。你不處分他們,並且表揚他們『敢入虎穴,且得虎子』,不就完了嗎?」但是林指導員不同意,一再說「這是政策,是上邊的精神。」陳吉慶向我述說時,激動得在沙發上哭了起來,並且一邊哭一邊喃喃地說:「在那個情況下,到哪裡同誰去說理呀!」門培英說,政審人員同歸來人員在事實的認識和政策的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通過連里送交的個人交代的材料時,我們在營里幫助工作的原「共團會」的領導人員原來福、王金貴等被吸收參加會議,也常常發生分歧和爭執!我們聽了既符合事實,又入情入理的交代就能通過,而管理政審的幹部便提出非議而反對;他們所反對的理由常常是用活命哲學的觀點來推論:「你們被俘了,在敵人管制那麼森嚴的集中營,又手無寸鐵,怎麼能,又怎麼敢,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作鬥爭?」身臨其境的、甚至仍帶鬥爭時傷疤的我們,當然不能同意他們這種不&ccedil;&not;&brvbar;事實的論斷;當然也不會在這種給同志做政治結論的場合,違心地閉口不言,或附和苟同。我們就擺事實、舉例證、講過程,和他們爭辯,打起了嘴舌官司,有時竟爭執得面紅耳赤,使鑒定進行不下去。我向他們提出設問道:「如果你在戰鬥中不幸被俘了,難道就因為是被關在鐵絲網裡而束手無策?就因為『手無寸鐵』不敢鬥爭,任敵擺布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6000多被俘者是回不到祖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能回來,是流了多少鮮血,獻出了多少條命,才爭到了『直接遣返』的權利,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才有了今天……」這些設問是火辣辣的,是被迫提出的!對方雖然不服,卻無言反駁。但關於政審的「結論」仍然堅持:「政審是審查問題,即使鬥爭、功勞是事實,也不能寫。至少不能多寫。」對報來的材料,仍然無限上綱。負責做結論的人對&aring;&frac34;ˆ多概念名詞都不清楚,一些小問題、小錯誤,都上升到大原則上定性。什麼「右傾保命被俘」,在戰俘營當了幾天班長就是「為敵服務」、「暴露軍事機密」、「喪失氣節」,黨員身份暴露的寫上「投降叛變」……幾乎每個人都有其中一二條,而鬥爭事迹、貢獻功績,除極個別的外,不許寫。即使寫了,也很難通過,最後還給抹去。

  輪到通過我「交代」的材料時,有人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一味地堅持其主觀臆斷。總算通過了,這就是「開除黨籍,承認被俘前軍籍」,還附有「在群眾通不過時,表現不耐煩」的批評語句。

  於是一個不符合事實的、不公正的、影響了多半生的政治結論——「開除黨籍,承認被俘前軍籍」,就這樣硬性地壓在了我的頭上,而這一套上就是28年之久呀!

  1991年8月,我在太原訪問原五三九團一營教導員、「共團會」總委委員兼第二分委書記李明(張志強)時,他說:二團交代時,領導說:「你們鬥爭情況領導上是知道的,不要講了,主要是交代問題。」「很多同志都犧牲了,你們卻怎麼活著回來了!要比的話,要同烈士比。」在這種不該活著回來,要同狼牙山五壯士比的高標準要求下,經過檢查、交代、評議、批評之後,我的結論通過了——「開除黨籍,承認被俘前軍籍」。我接受不了,同我一起受同樣處分的張福慶、李全有也接受不了。但又仔細一想,結論上所寫的這些錯誤,大都是自己檢查交代的,不談鬥爭事迹,不談功績貢獻,各連都一樣,自己怎麼能特別?想來想去,只好同意。

  這時忽又想起自己的歷史——13歲就偷跑出來參加抗日游擊隊,隨部隊南征北戰;由不懂事的孩子,當了營教導員,可誰料想在五次戰役中會被俘,現在落到&auml;&ordm;†這步田地——開除黨籍,不要說恢復原職,連完整的軍籍都沒有了!說到這裡,這位已60餘歲的老人,竟放聲大哭起來!

  訴說不盡的委屈5月下旬,連以下人員的結論開始正式宣布了,營以上幹部的結論到9月份才批回來。宣布結論是以連為單位進行的,既是政審的結束,又是處理的開始。2900多名共產黨員,91.8%被開除黨籍,保留黨籍者只有120餘人,但也分別給予了警告或留黨察看處分。6064名歸來人員中約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只承認被俘前的軍籍。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

  (一)原師級幹部吳成德:叛黨、叛國,開除軍籍、黨籍;(二)原共產主義團結會的正副書記們:恢復軍籍、黨籍,未受處分者2人;恢復軍籍、黨籍,受黨內警告者3人;恢復軍籍、留黨察看者2人;恢復軍籍、開除黨&ccedil;±者3人;恢復軍籍、黨籍懸系者3人;軍籍、黨籍雙開除者1人。

  (三)原「共團會」委員共20人:恢復軍籍、黨籍,未受處分者1人;恢復軍籍、黨內受警告處分者3人;恢復軍籍、黨籍懸系者2人;恢復軍籍、開除黨籍者4人;承認被俘前軍籍、開除黨籍者10人。

  在安置處理時,吳成德按營級幹部轉業,30餘名營團幹部和少數因傷殘留院一併轉業外,400餘名連排幹部和全部戰士一律複員回家。這些幹部不少是抗日戰爭時參軍的,他們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好多年,又要回到他們參軍時的黃土地上,每個人的檔案袋裡還裝著「內控」、「特嫌」、「特殊黨員」的材料,而他們當時還不知道。

[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8-12-6 12: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3
shanren 發表於 2008-12-6 13:01 | 只看該作者


TMD那會兒乾脆去了台灣的,80年代回到大陸,倒全都成了香餑餑了,遠比「戰俘營中堅持鬥爭、堅決要求遣返」的積極分子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4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8-12-6 13:28 | 只看該作者
西方人俘虜還可以當總統。

東西方文化不同。

被俘了是倒霉的。

在敵人那裡也難,回自己人這邊更難。

戰死吧。

要不然到第三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5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6 2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88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6
Neo-TCM 發表於 2008-12-7 05:32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人這麼不寬容?還有日本人,也沒有原諒戰俘的文化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7
Hanxin 發表於 2008-12-7 18:09 | 只看該作者
韓國一樣
亞洲人的特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8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8-12-8 01: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dinbrown 於 2008-12-6 13:28 發表 [朝鮮戰爭的尾聲 - 志願軍戰俘歸國后的遭遇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西方人俘虜還可以當總統。

東西方文化不同。

被俘了是倒霉的。

在敵人那裡也難,回自己人這邊更難。

戰死吧。

要不然到第三方。


東西方文化不同也許是個原因,但也是次要的原因。象這種「自我交待」,「互相揭發」...,中國五千年來也只是共產黨一家專利。在如何整人這方面,中共絕對是世界第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69

帖子

55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8
9
JDL 發表於 2008-12-9 00:06 | 只看該作者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correct that wrong policy immediately.   Soldiers want to prove they are not traitor only way is to di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1380

帖子

86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7
10
nnyycc 發表於 2008-12-9 02:4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府欠這些志願軍戰俘一個真誠的道歉。

也許不光是亞洲國家的事兒。據說美國以前對戰俘也不寬容,直到麥克阿瑟在二戰時期在菲律賓那次打敗仗,導致數萬美軍投降以後,美國允許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可以投降。不過這種變化是好是壞還很難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78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11
BKCRTYS 發表於 2008-12-9 04:1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府欠韓戰中被俘後遣送回國的戰俘一個道歉和補償。
更應該還原韓戰的歷史真面目以謝數十萬血灑彊場的英魂。
有點不明白,被歌頌得天花亂墜的所謂"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在西方的韓戰史中只是個註腳。如果盟軍在該役中被中國軍隊打得鬼哭神號,傷亡慘重。應該有好多文獻來紀錄述說這場戰役的。但是幾乎找不到多少這方面的資料。或許又是西方反華勢力的另一個陰謀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757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12
larrychen83 發表於 2008-12-9 10:29 | 只看該作者
他們犯的唯一錯誤就是沒有選擇去台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3
Hanxin 發表於 2008-12-9 22:07 | 只看該作者
真正的愛國者都是有罪的!
古代的抗金楊雄岳飛之死
明代末期反金(后金滿清)英雄之死

看看現在大陸的保釣組織的遭遇吧
揭露河南愛滋病村的作者
通報海外中國非典真相的蔣軍醫
拒絕執行劊子手殺人命令的趙紫陽

[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08-12-9 22:0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14
和諧2008 發表於 2008-12-10 08: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KCRTYS 於 2008-12-9 04:17 發表 [朝鮮戰爭的尾聲 - 志願軍戰俘歸國后的遭遇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中國政府欠韓戰中被俘後遣送回國的戰俘一個道歉和補償。
更應該還原韓戰的歷史真面目以謝數十萬血灑彊場的英魂。
有點不明白,被歌頌得天花亂墜的所謂"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在西方的韓戰史中只是個註腳。如 ...


問得好。估計志願軍在韓戰中也沒有取得什麼真正有價值的勝利,他們怎麼會打得過聯合國軍隊呢?經你這麼一提醒,我甚至懷疑這停戰協定是不是在三八線簽的?也許是毛澤東吃了敗仗,跟麥帥在鴨綠江邊簽下的停戰協定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78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15
BKCRTYS 發表於 2008-12-10 13:1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出兵協助北韓抗拒聯合國軍固有其歷史原因。就算歷史重回到1950年,我還是支持當年中國領導人的決策。我不認同的是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的韓戰史還是為當年政治宣傳的模式。把一場無關緊要的小戰役奉上神壇去供奉。對那些為國犧牲的戰士來說是一種侮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16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8-12-11 00:22 | 只看該作者
以後如果上戰場,就要掛上兩個光榮彈,我怕萬一那個拉了沒響就麻煩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55

帖子

49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3
17
montreal73 發表於 2008-12-11 05:01 | 只看該作者
抗日名將方先覺以攻城日軍十分之一的兵力守城四十七天,最終敵我死傷比例三比一。在寡不敵眾又久未得到援助的情況下,方以「保證生存官兵安全,保證傷兵得到救治」為條件與日軍談判停戰。衡陽保衛戰後投降日軍.,被日方稱為「中日八年作戰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
方將軍雖然,"唯欠一死"但還是我最為佩服的抗日將領之一.1949年後到台灣,曾任澎湖防衛副司令官、第一軍團副司令官、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68年退役,后出家為僧。1983年在台北病逝。
此事如果發生在共產黨陣營,該人恐怕活不過文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55

帖子

49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3
18
montreal73 發表於 2008-12-11 05:07 | 只看該作者
方先覺率第十軍浴血守衛衡陽擔任衡陽保衛戰的是第九戰區第二十七集團軍的第十軍。第十軍在抗日戰爭中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軍長方先覺,為黃埔軍校第三期高材生,曾編入軍校教導團。抗日戰爭中,他參加過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時,他參加南潯路作戰,英勇負傷,升任第八旅旅長、副師長。1939年南昌戰役中戰功卓著,是年冬出擊皖南青陽,血戰七晝夜,予敵重創,升任師長。1940年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率部阻擊敵軍於金井、福臨鋪,因功獲嘉獎。1942年初,第三次長沙會戰,方師固守長沙妙高峰,當敵軍第三、第六師團之攻擊重點,頑強堅守,被稱為「泰山軍」。后升任第十軍軍長。
  1944年6月23日,日軍向衡陽發起第一輪進攻。方先覺指揮第十軍英勇搏戰,多次擊退日軍攻勢。日軍第一次總攻中,瓦子坪陣地被敵突破,守衛該陣地的第三師第七團第三營李桂祿營長就地正法。官兵聞之肅然,此後無一敢退縮者。26日,日軍佔領衡陽城東湘江東岸的機場,並迂迴至衡陽之南,截斷衡陽守軍的退路,從衡陽之西、西南形成了對衡陽的包圍。27日,渡過湘江之敵猛攻,進抵歐家町、黃茶嶺,向停兵山、高嶺、江西會館主陣地猛攻。守軍決心與敵人拼至最後一顆手榴彈。28日,停兵山、高嶺據點守軍全部犧牲,無一生還。日軍被殲亦不下千人。28日-30日,日軍進攻時施放毒氣。守衛五桂嶺陣地之第七連,除不在陣地的特務長、炊事員4人外,全連80餘人中毒身亡。日機對衡陽城狂轟濫炸,城內囤積的糧彈,多被焚毀。第十軍官兵英勇抗擊,擊斃日軍無數。日軍第68師團師團長佐久間為人及其參謀長負重傷,其他聯隊長、大隊長被擊斃數人。28日-7月2日,戰鬥激烈異常,昏天黑地,5天中日軍一再遭受損失,不得不於7月2日暫停進攻。
  7月11日,日軍繼續進攻,12日,攻佔虎形巢。日軍第二次總攻,改行重點攻擊。但守軍不畏犧牲,堅守陣地,抵抗極為頑強,往返衝殺,對敵逆襲,與日軍反覆爭奪一些要點。張家山小高地,失而復得三次。至15日,守軍退西禪寺、張飛山,改守第二線。日軍攻擊重點從衡陽西南轉向城之外廓。16日,市民醫院南端高地失陷。日軍攻擊轉向西北郊。17日,日軍對衡陽城猛烈轟炸,逐次奪取城郊據點,壓縮包圍圈。16日至月底,雙方對戰,寸土必爭。第十軍官兵傷亡達70-90%。醫藥品缺乏,輕傷者自願重返第一線,傷勢不輕但能行動者,自願留在陣地,寧願以激烈的戰鬥麻木自己。日軍進攻衡陽付出了重大傷亡,又有聯隊長一名、大隊長六名被擊斃,但仍難以進展,不得不於19日再次停止進攻。21日,敵佯裝退兵,引誘守軍出擊,又空投「歸來證」,向第十軍誘降。第十軍識破敵之詭計,將「歸來證」予以焚毀,決心苦戰,與衡陽共存亡。
  第八團在爭奪戰中,半日之內連升的5個營長,均先後壯烈殉職衡陽保衛戰中,各級軍官身先士卒。第八團五桂嶺爭奪戰,半日之內連升了5個營長,均先後壯烈殉職。葛先才師長親冒毒氣,率部恢復張家山陣地。周慶祥師長在草橋北來雁峰附近苦戰5晝夜,始撤守草橋以南核心陣地,被稱為「核心勁旅」。
  在保衛衡陽作戰中,7月27日、8月2日,中國空軍兩次向衡陽城內投下蔣介石的手令,令方先覺軍堅守衡陽城待援。但日軍拼力堵截支援衡陽的中國軍隊。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第十軍傷亡極大,連雜兵夫役亦抽調投入第一線戰鬥,狀極慘烈
  衡陽守軍頑強死守。相持至8月1日,日軍又猛攻西禪寺。迄3日拂曉,西禪寺守軍陣地失而復得3次,傷亡慘重。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第十軍傷亡極大,連雜兵夫役亦抽調投入第一線戰鬥,狀極慘烈。
  日軍自第二次總攻后,僅奪得小部分陣地,無大的進展,損傷卻更慘重。衡陽久攻不下,日本中國派遣軍甚感不安,日本大本營也極為不滿。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增調兵力,親自指揮進攻衡陽之戰,以5個師團之兵力,於8月1日集結于衡陽外圍。此時衡陽城內傷亡慘重,糧彈匱乏。城內士兵只能吃燒焦的米煮成的糊飯,佐以鹽水。陣地附近池塘的魚蝦浮萍均被採食一空。受傷士兵無藥品療治,只能用鹽水洗傷口,用廢紙破布包紮,傷口多化膿,潰爛生蛆,重傷者無法救治待死。
  8月3日,日軍對衡陽大肆轟炸,4日晨開始第三次總攻擊。在日軍猛攻下,堅守衡陽城一個半月的第十軍已疲弊異常,難以再戰。8月5日,周慶祥師長主張突圍,但城內傷患六千多人,無法隨軍行動,方軍長決心繼續死守。方先覺軍傷亡極大,陣地多處被毀。7日,日軍從衡陽城北門突入。是日,方先覺與各師長聯名,向統帥部發出「最後一電」:「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後,再已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方先覺第十軍官兵守衛衡陽城達47晝夜,在日軍猛烈攻擊下,頑強拼搏,堅守待援,直至陣地全毀,傷亡慘重。8月7日夜,方先覺派參謀長孫鳴全與日軍談判,停止抵抗。衡陽於8月8日陷落。
  日本戰史稱,此役「犧牲之大,令人驚駭」,是「苦難的戰役」
  衡陽之戰,中國軍隊傷亡約15000人,陣亡6000餘。據日方統計,是役日軍傷亡近兩萬人。日本戰史承認,此役「犧牲之大,令人驚駭」,「不獨嚴重地妨礙了『打通大陸』的日程」,並且遭受了重大傷亡,是「苦難的戰役」。
  第十軍英勇頑強堅守衡陽城47晝夜,遲滯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進程,殲滅了大量日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抗擊外敵的崇高精神。日軍戰史稱:方先覺為「驍勇善戰之虎將」,第十軍「寸土必爭,其孤城奮戰之精神,實令人敬仰」。日本軍官謂:「中國軍隊勇敢作戰的情形,不僅此地日軍敬佩,就連日本天皇和大本營都已有所聞。」故而,衡陽城雖然失陷,第十軍依然光榮。
  方先覺軍長蒙難后,日軍將他押至天主教堂軟禁。他向日方提出的三項要求是:1,保證生存官兵安全,並讓他們休息。2,收容傷患予以治療,並鄭重埋葬陣亡官兵。3,守城官兵絕不離開衡陽城。這使受難官兵2000餘及傷患官兵7000餘,免除了被屠殺的恐怖。
  「對國家貢獻最大,於全局勝敗有決定作用者,當推衡陽之守」
  經救援,方先覺脫險逃離衡陽,於12月11日到達重慶。重慶出現熱烈歡迎方先覺的熱潮,張貼標語:「歡迎抗戰的靈魂歸來」。
  《大公報》1944年12月13日發表社評《向方先覺軍長歡呼》:「苦戰衡陽四十七天的英雄方先覺軍長回來了!……我們情不自禁地要向方軍長歡呼:『我們的英雄回來了!我們的抗戰精神回來了!』」「拿衡陽做榜樣,每一個大城市都打四十七天,一個個地硬打,一處處地死拼,請問:日寇的命運還有幾個四十七天?」《救國日報》1944年12月20日發表社論《方先覺不愧張睢陽》:「抗戰八年,戰死疆場的英雄烈士,至少數十萬人;而保衛國土,至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數;而其對國家貢獻最大,於全局勝敗有決定作用者,當推衡陽之守。」「方軍長因彈盡援絕,防無可防,始被敵人俘虜。這在方軍長及其部下,真百分之百盡了職分,不論對於國家,對於長官,對於國民,均無愧色。」文章將方氏與唐代安祿山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守將張巡相媲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19
湖濱 發表於 2008-12-11 07:39 | 只看該作者
共黨內沒什麼把柄還要被斗得死去活來,當過戰俘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好在戰俘中的多數人還是明智的,跟著國民黨去了台灣。去台灣的那些人雖然不是人人都發家致富了,但至少都平平安安地過來了。回來的這6000多人,不是死硬黨棍就是政治白痴,受點懲罰也算合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8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20
靛藍金屬蘋果 發表於 2008-12-15 13:00 | 只看該作者
我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