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8-12-27 2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新聞來源: 南風窗 於December 27, 2008 05:26:31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觀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反腐敗的沉思與啟示



  三大變化

  30年來,我國的腐敗現象呈現這樣三大變化:在形態上,由實物形態向貨幣形態轉變,貨幣形態又向虛擬貨幣形態轉變;在領域上,由消費資料領域向生產資料領域轉變;在環節上,由商品流通環節進入到權力流通環節。

  過去送電冰箱、電視機、包括手機,都是消費資料。現在是生產資料,比如國土資源、礦產資源、石油資源等,腐敗已經滲透到這些方面,錢和權交換,形成一種腐敗的利益集團,有人稱之為權貴資本主義。這種趨勢非常可怕,過去送一個大衣櫃、一台電冰箱、一個電視機滿足個人或家人的消費需要。現在消費資料已經滿足不了貪慾,發展到生產資料,要的是一座礦山、一片森林、一大批土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國家大量的生產資料據為己有。

  過去,腐敗和不正之風多表現於商品流通環節,或批條子、或拿東西。現在,已經不在商品流通環節了,而進入到權力流通環節,其表現就是有跑官、要官、買官、賣官、騙官、殺官的「六官現象」。殺官就是說副職想當正職,把正職殺掉,或者兩個副職一個把另一個殺掉。腐敗一旦進入權力流通環節,將由官場腐敗造成整個社會和倫理道德的敗壞,從而使經濟領域的腐敗蔓延為政治生態、文化生態的腐敗。

  這些年,老百姓流傳一句話,「反腐反腐越反越腐」。其實,這種感覺是因為角度不同造成的。因為老百姓看到身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但卻較少關注中央反腐敗的決心越來越大,措施也越來越加強。當然,30年來,反腐敗的形勢仍然嚴峻,不光上上下下有這種感覺,實際數字也有這個證明。據今年10月26日的中新網報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今天透露,近5年來,在判處的罪犯中,原縣處級以上公務人員4525人,同比上升77.52%。」

  縣處級以上公務員犯罪率上升如此之高,形勢嚴峻顯而易見。回憶過去,我們一開始不承認有腐敗,只承認有不正之風,需要反腐蝕。後來發現不是這個問題了,發現反腐蝕鬥爭和糾正不正之風解決不了不斷滋生蔓延的腐敗問題,於是才正視面臨的確實是一場反腐敗鬥爭,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用的是反腐蝕鬥爭,到了90年代初,我們才開始正式提出開展反腐敗鬥爭。

  但是,也必須明白,不是「越反越腐敗」,而是不反更腐敗。從反腐蝕到反腐敗搞了30年,形勢仍然嚴峻。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筆者以為,主要是解決腐敗滋生蔓延這一問題的方法,遠離源點的原因。30年來,如果不是按中央的方針堅定不移反腐敗,腐敗的形勢將比現在還要嚴峻;如果各地各部門反對和防止腐敗的認識再主動一些,行動再堅決一些,制度創新再多一些,腐敗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嚴峻。

  兩個步調

  如果腐敗大範圍地滋生蔓延,肯定與重要制度存在嚴重弊端有關。任何一種社會制度,如果重要制度是健全的、科學的,就不會有大規模的腐敗。無論是計劃經濟、商品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乃至於小農經濟、封建主經濟、奴隸主經濟,都如此。因為腐敗的要件是權力的私有,腐敗的猖獗是權力的泛濫。以權謀私即腐敗。而這種權力之所以能夠私有,私有權力在某些方面還能夠泛濫,與制度設計有關。它是制度漏洞使然,而不是與所謂的經濟形態有直接關係。

  我們在推進改革的時候,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奮勇直前、大刀闊斧,而政治體制改革卻步履蹣跚、思前慮后、畏首畏尾。這兩個不同步,就如一個人左腿步幅太大,右腿卻遲遲不能跟上,於是屁股只好迅速下移,如果下面是一灘泥水、一個糞坑,他就會沾上泥水、沾上糞水,我們現在就是這種狀況。

  不同步造成了巨大的縫隙和漏洞,用鄧小平的話說,使我們相當多的幹部、一大批幹部卷了進去,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20多年前,鄧小平就看到這個問題,明確提出要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但時至今日,我們還沒有把這一步邁過去。好在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十七大報告中,已經把多年來政治體制改革前面的固定片語「積極穩妥」四個字變為「深化」兩個字。這就預示著政治體制改革將可能有實質性的動作和推進。

  至於腐敗與改革開放的關係,表現為改革開放有利於遏制腐敗。不僅可以從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引申出這個結論,而且可以從封閉性的國家、社會、組織的演變趨勢中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任何機遇同時也是陷阱。改革開放中如果處置不當,也會滋生腐敗。所以在吸取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中,不能只學別人經濟技術方面的有益成果,而要同時學習別人政治文明方面的有益成果。如果不認真總結吸取別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防止權力濫用、如何防止貪污和腐敗的那些經驗教訓,那麼在改革開放中就會出現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腐敗的滋生蔓延同步,甚至出現高於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的局面。

  腐敗不是由改革開放帶來的。但如果我們有選擇性地,特別是一些有特殊利益的人有選擇性地去改革去開放,就會形成對他有利的就改就放,對他不利的就不改也不放。這種因其個人或小集團的特殊利益為取捨的改革或開放,吸取的可能就不是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而是有利於特殊利益集團的東西甚至包括糟粕,或者是一手硬一手軟的借鑒吸取,那麼就有可能重蹈清朝末年所謂維新變法的覆轍,就會使改革異化甚至失敗,就會助長腐敗,就會助長特殊利益集團的坐大。

  由於我們在兩大體制改革的同步上做得不夠好,從而使改革開放有利於遏制腐敗這一理論命題,只在小範圍得到一些印證,但是在目前大範圍的實踐中還沒有能夠有效實現。


 目標調整

  由於較長時期政治體制改革這一條腿沒跟上來,所以反腐敗只能提一個非常模糊的目標,可能的最低限度。

  1982年9月執政黨的十二大提出「實現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到1996年,江澤民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提出「努力把消極腐敗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
之所以出現這種降低目標的提法,其實也很好理解。當我們提出根本好轉的時候,當時中央想的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可是後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的出現,放緩了政治體制改革,當然就沒法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性好轉了。但由於經濟體制改革沒有放緩,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倒是如期實現了。

  這個最低限度是多少?看似沒有,其實有一個度量關係。那就是腐敗的滋生蔓延速度與老百姓心理和實際能夠承受的程度的對應關係。現在老百姓對腐敗的承受力非常強,遠高於改革開放初期,不僅對貪污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元熟視無睹,而且對包二奶包三奶見慣不驚。處死的成克傑當時受賄4000多萬元已讓人覺得是天文數字,可是最近判處死刑的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傑受賄居然過億元,其中一筆受賄就超過8000萬元。面對這些大案要案,老百姓好像司空見慣,看似無所謂。甚至對殺與不殺都沒有了往日的關注度。

  但是,這已經非常危險!任何金屬都會疲勞,何況百姓的承受力?甕安「6·28」事件的直接起因,最初與政府沒有任何關係,後來居然發展到老百姓去燒政府辦公樓。

  要從一個高度認識類似的事件。90年代放緩政治體制改革,不是對腐敗的判斷有失誤,也不是感覺不到它對黨的生命的威脅。鄧小平早就明確提出不堅決反腐敗會亡黨亡國。陳雲也講到這是攸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但是,認識歸認識,利益才是剛性的。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重大的特殊利益,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影響並延誤決策。於是你很難從政治體制改革的高度去反對和防止腐敗,只能局限在技術層面,通過查處典型個案來反腐敗。

  好在是中央越來越認識到制度反腐的重要,提出了「三個更加註重」,重視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立工作和規劃。當然,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是看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力度和推進的速度,能否超過腐敗滋生蔓延的速度。

  制度反腐

  改革開放30年的反腐敗,無論在精力、時間、力量部署上,還是政策研究、方法重點上,在懲治方面下的功夫遠多於預防。案子越查越多,級別越查越高,金額越查越大。不到10年,省部級以上的高級幹部就殺了6個。嚴峻的現實,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不堅決懲治腐敗不行!但單靠懲治,遏制不了腐敗的滋生蔓延,即使拿省部級開刀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懲處了幾十年,案子查了數百萬件,案子越辦越多越辦越大,解決了嗎?靠懲處遏制不住,這就需要討論如何預防的問題——關鍵就是做到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監督的制衡力」,實現制度反腐。

  相對於運動反腐、權力反腐,制度反腐是既定主體以新的權力結構(而非舊的權力結構)為載體而開展的反腐敗鬥爭。由於制度最核心最具實質的是權力結構,健全有效的制度,必然是科學合理的權力結構。權力反腐與制度反腐,這兩者的實質區別可簡而言之——所謂權力反腐,就是依託現有的權力架構進行反腐;所謂制度反腐,就是改革完善現有權力架構的基礎上而進行的反腐。實際上,制度一詞有兩層含義:即淺層意義上的規章、守則和深層意義上的組織體系。前者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大多以「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貼在牆上」的形式出現,後者是保證上述行為準則得以堅決實施的組織體系,這一組織體系是否健全、完善,取決於構成其結構的決策、執行、監督三個子系統的設置是否科學、結構是否合理,操作時能否有效地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具體包括分解同體監督為異體監督;科學分解、合理配置黨內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深化黨代會常任制改革等等。

  如是沒有科學合理的組織體系作支撐,那些條條款款即使制訂得再多,規定得再詳細,也是一張白紙,很難起到什麼作用。因此,那不叫制度反腐。現在只能說我們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傾向於解決這個問題。

  在反腐敗鬥爭的實際過程中,有的人已經敏感地意識到必須從改革權力結構入手,走制度反腐的路子;也有的官員隱約感覺到這個問題。目前關於制度建設的各種提法不少,但是更多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制度建設的核心是權力結構。比如說目前我們相當多的一些地方和單位,「一把手」的專橫獨斷,超過了我們黨建黨和執政的任何一個時期。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越級訪群體訪、那麼多的群體性事件和那麼多的礦難事故。5000年來,特別是秦統一以來的中國社會,老百姓在接受治理上有一個與別國不同的特點就是不大信宗教,而比較信官吏。一旦老百姓不信官了,一個朝代就結束了。這必須引起各級黨政部門高度警惕。

  一些人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想改革現有的權力結構。改革現有權力結構之所以非常困難,就在於任何一個領導幹部要做這件事,他所面對的既得利益的勢力太大,所要承擔的責任太大,所要冒的風險太大。沒有上級的及時支持,沒有中央的強力支持,成功的幾率不高。因為這種做法是以個體去挑戰群體,是以對己無益去挑戰既得利益。

  1995年湖南張家界市曾進行過一項改革,市委把下級紀委主要領導的提名權賦予市紀委,市紀委負責下級紀委主要領導的提名,最後由市委常委會來決定。可惜上級遲遲對其改革不予表態和肯定,最後這一提名權改革,在當地無疾而終。多年後,一些省市紀委書記交叉任職、異地任職、甚至空降任職,這些都反映了紀委提名權的改革與推進。關鍵是要將這些經驗和成功做法制度化。

  反腐30年,給我們以這樣的啟示:反腐敗作為一門我們還知之不多、識之不深、悟之不透的科學,正如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還需要不斷學習、深刻反思一樣。2004年9月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有鑒於此,反腐倡廉既需要集中全黨的智慧全力攻關,也需要建立試驗區進行創新和試點。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效地遏制腐敗的滋生蔓延。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沙發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2-27 22:14 | 只看該作者
貪官污吏分三個等級:
初級,道德敗壞——個人道德底線低,對於民生不聞不問,能揩油處則揩油,阿諛奉承上司,恫嚇威脅百姓。此類人如病在肌膚,黨內處分,批評教育上課奏效。
中級,良知喪失——公然損人利己,然而尚存一絲忌憚之心,明處樹立自己光輝形象,暗地裡搜刮民財據為己有。此類人僅靠黨紀已不能完全奏效,必然需要法律制裁。服刑多年後,多數人的良知被從新喚起,尚能做人。
最高級,無恥至極——大肆斂財,對舉報人公開打擊報復,甚至利用司法機關四處抓人,視公檢法為自己的鷹犬爪牙。被捕后厚顏無恥地為自己的行為辯白開脫,認為巧取豪奪是應該的,因為社會給他的回報太少。此類人已與禽獸無異,比殺之而警醒後人。
心懷華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3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8-12-27 22:35 | 只看該作者
文章寫得很透徹了

蠻認同他寫的"制度反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8-12-28 09:02 | 只看該作者
社會和民間經濟行為和利益交換不能稱作「腐敗」,只有政治和國企才會有腐敗,尤其是不民主的制度下必然是制度性的腐敗。中共的「一把手」的政治文化培育了「賣官鬻爵」的廣闊天地和肥沃土壤,已經把一張巨大的政治網路「商業化」了。而民間和商家的介入「腐敗」只不過是有心或無奈地順應罷了,並不是產生「腐敗」的源頭。

政治改革已經早過了「不改不行」的站點,但願現在開始還來得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212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5
Janwoo-A 發表於 2008-12-28 10:0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bg888 於 2008-12-27 23:49 發表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寫這麼多沒有一丁點用處!
現在全中國是系統性地、大規模地、全民性質的腐敗,腐敗已經充斥了社會各個角落,一個農民進城打工都要向工頭和社區街道進行賄賂的社會,你還指望進行反腐?
做夢去吧!!

看來只有爛透了!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Samuel Johns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6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8 10: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earbee82 於 2008-12-27 21:06 發表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新聞來源: 南風窗 於December 27, 2008 05:26:31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觀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反腐敗的沉思與啟示
...

其實僅靠懲處也是可以遏腐敗勢頭的
但是結果為什麼不理想?
這裡的主要問題如下
1)用黨紀政紀代替法律制裁,是GCD的一大發明
2)透明度過低,標準不一,(同樣罪惡量刑各異)
3)多是有矛盾的大貪官處置小貪官(北京的前陳書記與江有矛盾被整肅,而同時期腐敗的福建黑豬是他的老同事,則可以免罪,混進政治局常委)
4)沒有獨立公正的公檢法,
獨立媒體,公民的監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

主題

320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7
草民 發表於 2008-12-28 11: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bg888 於 2008-12-27 23:49 發表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寫這麼多沒有一丁點用處!
現在全中國是系統性地、大規模地、全民性質的腐敗,腐敗已經充斥了社會各個角落,一個農民進城打工都要向工頭和社區街道進行賄賂的社會,你還指望進行反腐?
做夢去吧!!

說得就是
custom_14.gi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502

帖子

12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6
8
yugs75 發表於 2008-12-28 11:08 | 只看該作者
一旦老百姓不信官了,一個朝代就結束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9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8 12:05 | 只看該作者
腐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1762

帖子

77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0
10
wuyansg 發表於 2008-12-28 20:12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會沒有效果呢? 我看是是沒有法制,現在只是反那些不是同一派別的貪官,如是同一派別 的貪官的腐敗,發現了,也無大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1
Norman 發表於 2008-12-29 11: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earbee82 於 2008-12-27 22:35 發表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文章寫得很透徹了

蠻認同他寫的"制度反腐"



沒有獨立於共產黨的輿論監督,沒有獨立於共產黨的的司法,沒有反對黨的競爭(那怕只是共產黨內的反對派),反腐不會有什麼進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12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8-12-30 12: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earbee82 於 2008-12-27 06:06 發表 [中國腐敗現象呈現出三大變化 僅靠懲處難遏腐敗勢頭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30年來,我國的腐敗現象呈現這樣三大變化:在形態上,由實物形態向貨幣形態轉變,貨幣形態又向虛擬貨幣形態轉變;在領域上,由消費資料領域向生產資料領域轉變;在環節上,由商品流通環節進入到權力流通環節。 ...


總結的的確是很貼切。太多前車之鑒,當代的官員水平是越來越高了,譬如說,經驗之一:千萬不能拿國家的,但不能不花國家的。權利不用過期就作廢啦!所以是,隨著改革的不斷發展,腐敗的水平和範圍也在不斷向縱深發展。恐怕將來黨就垮在腐敗上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