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村官3000萬為村民建別墅續:村民抓鬮分房(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26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剛落成的裴寨新村。









我的價值,就體現在大家對我需要的程度。——裴春亮

    核心提示

    一個盛大的別墅新村建成慶典,讓裴春亮成為本月被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之一。

    這個少時窮困的富豪,在當了村主任后,有了一個宏偉的夢———自己出資建別墅村,送給全村人居住。160套別墅建成,他說花了3000多萬元。

    得到榮譽之外,各種猜測也隨之而來。騰空老村好挖地下的煤?自己煤礦造成沉降,建別墅以平民怨?

    裴春亮說,他就是想讓鄉親能安居,然後能樂業。

裴春亮16歲那年,他爹「老」了,家裡買不起壽衣,也買不起棺材,遺體在床上三天三夜,還是不能理喪。那是個大雪天,裴春亮把白布纏在頭上,跪在雪地里,求村幹部幫老爹入土為安。

    22年後,2008年12月20日,冬至前夜,價值7萬元的煙花在裴春亮耗資3000多萬元建成的新村上空綻放。他在煙花和人群的簇擁下,仰望夜空,躊躇滿志。

    新村160套別墅,擁有裴寨村戶口的人都可免費入住。

    這時候的他,不僅是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的村委會主任,也是該市最有名的富豪。「中國傑出青年農民」、「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華慈善人物」等榮譽,使「裴春亮」三個字,在當地比煙花更光彩奪目。

    建別墅並非只讓裴春亮獲得美譽,流言爭議也不期而至。不過,最困擾他的是:改善鄉鄰的居住后,怎麼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免費的農民別墅

    別墅分發的方法很簡單,每戶派一個代表到村委會抓鬮,決定房子的位置

    在鏡頭前不斷表達感激,那是村幹部和積極分子的事。跟不少裴寨村民一樣,在搬遷慶典這天,裴清銀窩在裴春亮送的別墅里忙裝修。

    這天是12月21日,冬至,風吹得裴寨村像一個亮著陽光的冰窖。

    裴清銀的別墅190平方米,門口還有50平米空地,可用於栽花種草。

    別墅有兩層,套內五室三廳一廚一衛。村民普遍反映這房設計很科學。他們不習慣的是坐式馬桶。一些老人坐在上面,發現沒來由地便秘了。

    這樣的別墅共有8排,一排20套,已有130多套入住了。分發的方法很簡單,每個戶口本發一套,每戶派一個代表到村委會抓鬮,決定房子的位置。

    裴清銀抓到的是最後面一排。蓋別墅的裴春亮本人,抓到的是第一排,朝陽,門口還有個廣場。按鄉間風水論,這預示財源廣進。

    新村別墅掩蓋不了貧富的差距。有的別墅門口,停著拉貨的小汽車,有的則是舊三輪;裴春亮家裝修花了10萬元,裴清銀家只花了1萬元;尚在裝修的村民,有人衣著光鮮地指揮著一群蓬頭垢面的民工忙東忙西,他們的鄰居,正蓬頭垢面地自己裝修———他們雇不起人。

    能住進免費別墅,所有的人比過年還高興。慶典現場,大人們簇擁在一起,大聲笑著說話。孩子們在人堆里衝來鑽去,小臉紅彤彤的。

    「啥感覺?感謝唄。」一個男青年被電視台記者攔住,說了一句,「呵呵」一笑,躲到攝像機後邊。

    村民很不習慣對記者敞開心扉,但對裴春亮的感激和敬畏,顯而易見。當裴春亮出現在人群中,村民們往往聚過來,卻又保持著四五尺的距離,聽他說話到興頭上,大家會集體「哈哈」笑。

    對於裴春亮,他們最願談的,不是他多有善心,而是他小時候有多可憐。

    從跪求人到被跪求

    家裡窮,裴春亮初二就輟學了,碰到同學喊他,他就不停地掉淚

    「我8歲之前沒穿過新鞋新衣服。」裴春亮不知見了多少記者,但少時的苦難,他每次總不厭其煩地談起。

    裴春亮出生於1970年,上有三哥一姐。在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村,這幾張小嘴根本填不飽。他8歲時有一天,母親破天荒炒了一鍋玉米面拌野菜,他抓了一大把就衝出門外。大人不解,跟隨一看,原來他要向小夥伴炫耀。

    裴家六口人,擠在三間不到50平方米的老土坯房內。每到雨雪天,都要上屋頂鋪塑料布防漏。天一放晴,就得馬上上房揭布,要不曬朽了,他們沒錢買新的。

    一直到十二三歲,裴春亮還跟母親擠在一張床上。他記得,深夜常聽到母親哭,他認為母親在哭生活的艱難。他很難受,故意在被窩裡撲騰,母親就會捂住嘴,哽咽。

    他初二就輟學了,在磚瓦窯廠拉小車,經過學校門口,下課的同學喊他「春亮春亮,最近咋樣?」他就不停地掉眼淚。

    1976年的冬天,裴春亮癱瘓的父親咽氣了。他身披重孝,挨家挨戶喊戶主出來,在雪地里跪下磕頭,告知「我爹老了」。這是當地風俗,但裴春亮的下跪,還有個重要任務是為老爹湊口棺材。

    在村支書裴清澤的號令下,村民在集體的地里刨了兩棵梧桐樹,做了口棺材。鄉親們你送一塊錢,我送兩斤面,幫著下了葬。

    很多年後,下跪的情形又發生,這一次是村民給他跪下了。

    2005年4月,裴春亮正在上海談生意,鄉長打來電話,說他被選為村委會主任了,讓他抓緊回村。他不同意:做生意忙得要死,哪有時間管村裡的事?

    他回到新鄉市的家裡,對上門來的村支書裴清澤說,「村裡要是缺錢,我可以給點,村委會主任我幹不了。」

    村民不依。幾天後,20多名村民代表找到了他家裡,大家圍成一團,七嘴八舌。

    裴春亮則冷著臉不理。

    於是耗著,村民從晚上8點坐到凌晨1點。到最後,兩個裴春亮侄子輩的村民,比他小三五歲的裴龍輝和裴龍翔,「撲通」跪下了。

    「你不答應,我們就不起來。」

    最終,裴春亮答應了。

   炸平山頭建新村

    削平了村子不遠處的一個山頭,在這塊炸出的平地上,裴春亮開始了新村夢

    那時的裴春亮,已是新鄉市人大代表,承包著煤礦,身家數億元。

    裴寨村的煤礦,就是裴春亮1999年入股承包的。

    此前,他開過理髮店,五金店、飯店,吃盡了苦頭。

    妻子張曉紅至今反對他為村民建別墅。她說「掙錢太難了」。創業階段,夫妻倆曾在一個窩棚里住了好幾年。

    裴春亮自述,他的第一桶金,來自一次助人為樂之後。1994年,他隻身到北京賣大理石,路過一個小斜坡時,看到一輛麵包車出了故障,他沒言語,幫著推了幾里路。

    麵包車上,崇文區一家公司中層領導很感動,問他是幹什麼的。後來,幫他聯繫到一筆業務。

    裴春亮說,那之前,他幾乎飯錢都沒了,這筆生意賺到了8萬元。他拿到后一直反覆數錢,數了一夜。

    從此,他開始上路,並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

    1999年接手村裡的煤礦后,2001年起,煤價暴漲。裴春亮的財富也水漲船高。

    2005年4月,鄉親下跪的那一夜,裴春亮說自己失眠了:以前自己跪求鄉親幫著埋了爹,現在卻要他們跪著求我當村長,自己是不是忘恩了呢?

    發現自己成了大家心中的「救世主」,裴春亮決定做一番事業出來。

    當上村主任一年後,他突然宣布,將蓋200套聯體別墅,讓村民免費住。

    工程隊很快開進了裴寨村。裴寨村屬於山區邊緣的丘陵地帶,土地稀缺,裴春亮看中了村子不遠處一個小山頭,「炸平它吧」。

    山體被削去,與附近田地齊平。在這塊200來畝的平地上,裴春亮開始實現他的新村夢。

    他說,那些時日,他又想起了與母親擠一張床的憋屈。「我小時候最想要一院兒寬敞的房子,有自己的房間,可以看書。」

    從宣布建房開始,裴春亮便成了焦點人物。「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人大代表等榮譽,紛至沓來。

    成年後與鄉親聯繫漸少的他,開始頻繁在村裡出現。

    村委會裡,也有專人負責宣傳。為此裴春亮還專門購置了尼康單反相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器材。

    貧困鄉里的富豪

    選裴春亮做村主任,村民想得很清楚:他有錢有才幹,大家只會沾光,不會吃虧

    村幹部裴龍德就是使用單反相機的人,已很熟練。對於裴春亮,他「很敬佩」。

    裴龍德說,在春亮之前,村主任空了6年沒人干。

    「村民分了好幾派,都想選自己派里的,於是互相拆台,誰也當不上。」

    2005年,新一年換屆開始,村民們再次聚集時,有人突然想起裴春亮,「他戶口還在村裡,為啥不能選他?」

    他們的考慮是:春亮要錢有錢,要才幹有才幹,選他做主任,大家只會沾光,不會吃虧。

    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是,像他這樣的農民富豪,正成為改變鄉村的新希望。修路、打井、建廠,都需要錢,上級撥款有限,要靠富戶捐獻。

    裴寨村所在的張村鄉的鄉長方泳生說,該鄉是省級貧困鄉,卻有不少年輕富豪。鄉里建學校、建敬老院缺錢,鄉幹部就找這些人化緣,「都很爽快,你幾萬我幾萬,事情很快就能辦成。」

    富豪們的豪舉,帶給他們的,並不一定只是誇讚。比如,裴春亮蓋別墅,質疑聲如影隨形。

    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裴春亮是想騰空村子,開採老村地下的煤。

    今年年初,隨著新一輪整頓風暴,裴寨村的煤礦宣布停產了。裴春亮說那個礦也枯竭了。

    12月21日,搬遷慶典當天,在辦公室被問到「搬遷好採煤」時,裴春亮夾煙的手微微顫抖。

    「絕對沒這回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拍胸脯。」他說,開煤礦的人都知道,「逢溝必斷」,裴寨村四面環溝,有煤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礦務部門每月到煤礦檢查兩次,「我們也不敢亂挖」。

    不過,有村民在無意中說,村子周圍都是煤,以前勘探過。

    按裴春亮最初的打算,搬進新村后,老村恢復成田地。這個想法至今擱置著,不少村民不放棄老屋。老屋除了可安置別墅住不下的家庭成員,還可以養家禽家畜。

    裴春亮說,他跟村民沒簽任何合同,沒有任何交換住別墅的條件,「老屋咋辦,是他們的自由」。而別墅的房產證,以後會慢慢辦理。

    採空區的農民

    成了採空區,房子出現一道道裂紋,一下雨,村民苦不堪言

    村務的是非過往,村民裴清銀絲毫不關心。

    這些天,他一直在自己平生第一套、可能也是最後一套別墅里,忙上忙下。

    不過,他有3個兒子,一套新房肯定不夠,「還得蓋。」

    在河南的鄉村,一對夫婦一輩子的責任,大致可簡化為:生個兒子,他能讀書跳出農門當然好,跳不出,給他蓋一院房子。

    不過,如果再在老村蓋房,裴清銀面臨一個致命的問題———地面下沉。

    在裴寨村方圓幾里內,有包括裴寨村煤礦在內的三家礦井,構成一個大三角形,致使這片表面平靜的土地,成了採空區。

    村民裴清才記得,大約15年前,村裡的井水就不好喝了。一燒滾,水垢像白沙一樣沉在壺底。

    進入新世紀,裴寨村東南區的房屋開始沉降。牆體和房頂,像小雞破殼的產物,出現一道道裂紋。

    於是就修補,將泥漿灌進裂縫裡,裂縫成為一條條長蛇的模樣,醜陋地趴伏在房子上。

    地面繼續沉下去,老縫隙更大,新裂縫又出來了。

    每到雨天,村民苦不堪言。

    裴寨村還算輕的,在相鄰的賈庄村,成排的房子因沉降成了「補丁房」。

    賈庄村村民張新永說,大家已不敢在村裡蓋新房了。但娶媳婦必須蓋房,蓋哪裡,不知道。

    張家的平房已多次修補,仍無濟於事,床頭放著接雨水的盆子。

    12月21日這天,張新永的母親帶著孫子去參加裴寨新村的慶典。

    「真好呀。」她一臉艷羨。

    她說的「好」,一是指房子好,二是炸平山頭開出的平地好,不會沉降。

    房屋受損的村民近兩年來開始維權。他們聚集在煤礦門口,要求賠償。

    據說裴春亮的礦沒被村民堵過。村民們最敵視的,是張村的一家煤礦,這家煤礦是一名外地女老闆承包的。

    附近三家煤礦,究竟哪一家造成了沉降?對於村民,這是個難以破解的謎。

    有猜測說,裴春亮蓋別墅,是為了平復村民的怨氣。

    張村鄉鄉長方泳生不認同此說。「不管你咋想,他也完全可以不給大家蓋別墅。」

    方說,對採空區責任劃分,法律法規並無硬性規定。遇到因此引起的群體事件,鄉幹部的處理辦法通常是協調,最後由煤老闆補償。「補償不是硬性的,要看協商結果。」

    在賈庄村口,貼著一紙「協商處理公示」。20來名村民,分別獲得了從1300元到5萬元不等的補償。

    村民介紹說,裴寨村的煤礦也參與了補償。

    新村剛起步

    有了別墅,還要吃飯,要買傢具,還要供後代讀書,錢從哪裡來?

    搬進別墅,最高興的,是那些有待娶兒媳的家庭。

    因居住條件差,村民裴樹青的兒子一直沒娶成親,女方已僵持了兩三年了。

    有了別墅,裴樹青喜上眉梢。

    住上了別墅,細碎的生活還要繼續,還要吃飯,要買傢具,還要供後代讀書。

    錢從哪裡來呢?

    裴寨村有153戶,559名村民,人均薄地一畝。因乾旱,這裡產的小米非常好吃,價格是別處的兩倍,但產量不到人家的一半。

    種地僅能糊口。政府文件上的農民收入,無不來自他們的非農業收入。

    張村鄉政府負責人介紹,該鄉108平方公里,只有1萬6千人,絕大部分屬於山區。石材、水泥和煤礦是這裡的支柱產業。

    年輕人外出的極少,都在本地老闆的廠里打工。存在的問題是,當一處採石場或煤礦關停,一大批人馬上失業。

    更大的問題是,靠石礦開發,終不是長久之計。當老闆們賺了錢離去,留給當地人的,往往是光禿的山體、沉降的大地和苦澀的井水。

    輝縣市有關部門在宣傳裴春亮的時候,使用了「反哺」一詞。

    一位市領導說,他最煩聽人說裴春亮「作秀」。「那些有錢的老闆們都掏3000萬出來作秀吧。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不就都解決了?」

    裴春亮的一名下屬透露,在被媒體多次報道,官方多次表揚后,他發現「春亮的勁頭更足了」。

    裴春亮目前的主業,是一家投資總額達8億元的干化水泥廠。再加上餐飲、住宿、旅遊等產業,總資產10億元左右。

    裴本人說,10億中,有一億來自貸款,其他來自融資,自己的錢不多。

    裴的下屬認為,良好的名聲,使他在融資上獲得不少便利,「銀行信任春亮。」

    這位西裝革履的農民企業家,下一步目標,是將裴寨村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不但安了居,還要樂業。」

    他的決心很大,在村民看來氣量也大於常人。他窮困時,妻子曾因澆地與村裡大戶發生口角,被從自行車上拽倒群毆。多年後這戶人家找他安排子女就業,他一口答應。這次分房,這戶人家也有。他說,新村就要包括全體村民。

    他安排了80多名村民在自己廠里幹活,有不少村民買了車加入他旗下的車隊,或在他的工地承包項目。

    「我的價值,就體現在大家對我需要的程度。」裴春亮說。

    不過,他能直接安排的就業有限,他教育村民「不等不靠不要」。「只有創新創業才有出路,很多人不懂。」

    在裴寨村,大家固守舊的生活思維。至今,大部分農民還堅持認為,娶媳婦和為兒子娶媳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裴春亮的新村計劃里,包括了對村民的「教育」。為此新村專門建了多媒體學習室和紅白事理事堂,用以開啟民智,移風易俗。

    效果如何?

    村幹部指著一片建築,「剛搬進來,還沒啟用呢。」

    新村還會再建嗎?

    裴春亮說,那要看自己在生意場上的表現。

    「如果以後有裴寨二村三村,那說明我生意好了。」「如果沒有,那我也儘力了。」

    (記者 孫旭陽)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