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天誰活得比乞丐還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7 1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時間:2008年12月12日 18時13分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7965-1229076802


    在這個大變革、大轉型的社會,中國社會階層分化日益嚴重,比如在中產階層停滯不前的大背景下,貧富分化在加劇,基尼係數2007年到了全球領先的0.47(警戒線是0.4),再加上一些同志的致富手段、渠道相當可疑,所以仇富情緒在不斷蔓延,而且越窮被剝奪感就越強,意見越大。
     如果要想像偉大領袖毛主席那樣寫一篇當代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您就首先需要弄明白今天這個社會誰在最底層。
     在社會極其不平等的元代,確定社會地位是靠身份,共十等,最後兩位為「九儒十丐」。兄弟由於不幸出生於文革期間的知識分子家庭,對此印象極其深刻。
     今天是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法治社會,靠身份確定人的地位儘管陰魂沒有盡散,但我相信已然退居二線,當然,儘管職業無貴賤的觀念儘管逐步深入人心,但要變成美好的現實兄弟覺得還需要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商業時代流行的準則是以收入論英雄。
     那誰是當今中國社會活得最慘的人?
     要相對準確地回答這一問題,那還得靠改革開放最前沿地區的同志的努力。據報道,今年5月,廣州市救助管理站與中山大學聯手,對廣州街頭600多名流浪者及市民分別進行了問卷式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市約有4000多名流浪乞討人員,他們以20至60歲的中青年男性為主,大致分為七類:因財被困型、工作無著型、年老殘疾型、農閑掙錢型、工傷失業型、懶散厭工型及照顧家人型。數據顯示,在廣州流浪行乞1年以上者占統計人數的六成以上,10年以上者佔18%。而他們的行乞拾荒所得,通常在500元/月至1000元/月之間,超過了廣州市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線365元/月,可以維持流浪者的基本生活,還略有節餘。
     首先祝賀乞丐們經過幾千年的努力,終於PK掉了城市無工作的貧民,成功在中國社會階層中晉級。
     這一方面說明不自食其力的下場很可悲,畢竟中國經濟發展了,社會上迅速致富的機會可能是屬於少數人的專利,但自食其力實現養家糊口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所以部分領低保的人首先應該羞愧和反思,畢竟,我們經常能見到諸如開著豪華車、戴著大鑽戒去無恥地領底保的新聞,也確有極少數寧可窮死、也不願幹活的懶漢。
    但轉念一想,前者屬低保制度需要完善的問題,有些地方還有死人領低保的呢。而後一個問題屬於社會教育引導的問題,不能因此污衊領低保的大多數。
   我們更不能因為乞討者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掙得高於低保的收入,就非要通過各種措施限制乞討者的創收不可。這與強調遷徙自由、提倡包容的現代法治社會的精神背道而馳。
    其實,真相是領低保的大多數是在企業轉型中被無情淘汰的城市下崗職工,年齡大多是4050人員,工作技能要麼落伍,要麼缺失,無力在短時間重新找到工作崗位,真是去當乞丐也不是僅僅靠勇氣就能做好的,您不覺得乞討也需要經驗和技巧嗎?
   而且對於這些人,我們政府和社會還存在認真償還歷史欠帳的問題——畢竟,他們的下崗有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整體升級的時代背景,不少職工還曾是勞模,是過去經濟建設的功臣。在他們重新找到工作,實現自食其力之前,對他們進行職業培訓,讓他們維持基本生活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又回到一個老話題:怎麼建立更好的國家福利制度,使城市貧民有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低保的生活儘快好過乞丐的生活。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7 1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