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訪楊潔篪:中國不做超國情之事不迴避應盡義務

[複製鏈接]

132

主題

1086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wei 發表於 2009-1-5 1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央視《新聞周刊》「專訪外交部長楊潔篪」

  迎來2009年,風雪中的美國華爾街、炮火中的加沙、局勢緊張的印巴邊境,還有金融危機、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宗教衝突、恐怖主義,世界局勢仍然顯得錯綜複雜。2008年,中國度過了極不尋常的一年,而中國外交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洗禮。

  在外交部新年招待會上,楊潔篪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中國外交也取得了輝煌成就,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將為中國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不懈努力。

  「我覺得2008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可以講是打了不少的硬仗,可以說是闖關之年,但最終說明這是一個開拓之年,是一個豐收之年」

  解說:觀察2008年的中國外交,首先需要看看這一年,在我們的家門口所發生的變化:2008年,中國與俄羅斯完全解決了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問題;12月,中越也首次確定了一條清晰的陸地邊界線;截止 2008年年底,中國陸地邊界已經劃定了9成。過去這一年,中印關係、中日關係、中韓關係以及中國東盟關係也都獲得了很大的進展,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政策,對於整個亞洲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為亞洲的穩定和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記者:回頭看08年這一年,好多我們的鄰居其實也面臨挑戰,像發生在印度孟買的恐怖襲擊,泰國的政局的動蕩,包括尼泊爾的政權等等,包括韓國也在面臨金融危機,其實和我們一樣,也面臨很大的貨幣貶值等等,那麼我們如何在亞洲、周邊鄰居的外交當中,既相處相交,還要在金融危機情況下相助?

  楊部長:有人也跟我說,說最近我們周邊好像出了不少事不太穩定,你剛才提出的這些事件,我想背後都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為某些國家處於政治、經濟的轉型期,有的是因為一些極端的思潮、恐怖主義在作祟,有的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外來因素,比如說金融危機。因此亞洲國家非常需要來加強合作溝通。你知道我們的政策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我想對「善」和「伴」兩個字做一些我個人的解釋,我覺得「善」就是希望鄰居好,希望鄰居政治上的穩定,希望鄰居經濟發展,那麼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我們都是在一條船上;「伴」什麼意思呢,就是真誠的合作夥伴,我覺得在保持亞洲的政治穩定,在應對金融危機、在打擊恐怖主義等各方面,中國作為一個亞洲的大國,一個經濟正在不斷發展的國家,我們應該為亞洲的穩定和發展,不斷地作出重要的貢獻。

    中俄將在2009年、2010年分別舉辦俄語年、漢語年加強交流

  記者:在新的一年之間,中俄之間關係的發展,其實又出現了一個年份,是60年的概念。

  楊部長:對。

  記者:因為從前蘇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到現在整整是60年了,這一年會有什麼樣的動作,怎麼評判過去這60年中俄之間所走過的道路?

  楊部長:中俄之間有好多的大事,是需要我們去好好慶祝的,比如說中俄建交60周年,還有2009年將在中國舉辦俄語年,後年(2010年)要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現在兩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得很好。就2008這一年,胡錦濤主席同梅德韋傑夫總統就進行了五次會晤,這種高層的互訪,會晤啊,對兩國關係的發展會起到很大的推進的作用。那麼這個地方我一定要提一下,就是我們國家發生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時候,俄羅斯既派出了救援隊,又派出了醫療隊,他們還派了米-26直升機,來幫助我們解決堰塞湖的問題。堰塞湖的抗險,工作中的難題。那麼我們的一些受災地區的兒童們受到梅德韋傑夫總統的邀請,到俄羅斯各地區療養,一共去了1000多名學生,有的學生在去之前,還受到了胡錦濤主席的接見,孩子們都高興極了,後來溫總理在訪問俄羅斯的時候也講了,說這些孩子們是中俄的友好的使者。我相信孩子們,以及在接待他們俄羅斯的孩子們,都會成為將來中俄友好關係發展的橋樑。

  記者:所以透過09年在中國俄語年,和在俄羅斯漢語年能看到,這兩個鄰居的交往,文化、民間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在外交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

  楊部長:俄羅斯的文化我剛才講了是光輝燦爛的,那麼我們現在恐怕對俄羅斯的一些老歌比較熟,特別是像我們這一年代,我在想時代是在發展的,我們兩國的年輕人應該進行更多的接觸。在50年代的時候,中國有很多留學生能夠講非常流利的俄語,現在當然也有這樣的人才,但是我認為還是不夠。語言是文化的基礎,所以我們認為,搞俄語年,搞漢語年有著非常深刻的長遠的意義,我們雙方都在商量,如何把這兩件事情辦好,為中俄兩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交流,創造更好的條件。

    楊潔篪:希望中日兩國良好關係能一直保持下去

  記者:談到08年的時候還有一個30年,中日之間在08年的時候,正好是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0年,而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正好是鄧小平30年前拉開改革大幕的時候訪問的日本,您怎樣看待在這樣30年的?以及大家都比較關注的2008年胡錦濤主席的暖春之旅?

  楊部長:確實這幾年中日關係有了不平凡的經歷:這一次,胡錦濤主席同福田康夫首相簽署了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這是一份很重要的政治文件,對兩國在新世紀關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長遠的指導意義。

  楊部長:說來也巧,日本方面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和簽署這次聯合聲明的是父子倆人:已故的福田赳夫首相和福田康夫先生兩位。在日本方面,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政治家,很多的公眾不斷地致力於推進中日關係,這次奧運會的時候,當日本運動員拿著中國和日本的國旗進場的時候,他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所以我覺得我們作為外交官,還是要更多的為兩國關係的發展來架橋鋪路。

  記者:回頭去看這30年中日之間的發展,也看到了中間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刻,但是這兩年,明顯發生了變化,儘管日本首相這兩年更替比較頻繁,但是中日之間發展也比較平穩,所以大家關心,是不是中日之間已經進入到一個比較平穩發展的階段了。

  楊部長:我希望目前的這種良好關係,能夠保持下去,我們兩國是文化相通的、地理相近的,應該講有不少共同語言。那麼現在國際上就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要應對金融危機,這個危機對美國、對歐洲是挑戰,對我們亞洲、對中日兩國也是挑戰,那麼中日兩國都是亞洲的經濟大國,我們在保持亞洲經濟的發展,對國際上的金融機構進行必要的改革方面,應該更多的進行交流,更多的來商量對策。

    楊潔篪:我國外交要做到三個統籌

  解說:這張大合影拍攝於2008年的APEC會議,在東道主秘魯總統加西亞身邊的是國家主席胡錦濤。路透社這樣報道說「中國在APEC峰會上光芒四射,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心。」而在這次會議前一周,在華盛頓召開的G20峰會上,坐在東道主美國總統布希旁邊的也是國家主席胡錦濤。那次峰會被國際社會當作是標誌中國作為世界一個重要經濟力量崛起的例證。

  而這,似乎還算不上是中國在2008年國際舞台上最搶眼的時刻。2008年8月8日,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開始前幾小時,一位俄羅斯記者在鳥巢看台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聚集北京的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國際機構代表以及成千上萬的外國賓客就是嚴厲的考官。他們可能在奧運會後有不同的評語,但無法不對30年裡成就巨大飛躍的這個國家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毫無異議,在2008年,不僅在亞洲,中國以積極的、開放的姿態,受到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

  記者:其實談到08年外交的時候,大家印象很深的是,外交也需要平台,而在08年我們的平台變得更大了,像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幾乎是空前的,從來沒有一屆、哪個城市辦的奧運會有這麼多國外的領導人來出席;還有像亞歐峰會的時候,一下45個。那麼這個對於外交來說,該是一種什麼樣的考驗,您怎麼看待這個更大更高的平台?

  楊部長:我認為現在的平台,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廣闊了,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世界已經進入到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各國都更加重視多邊外交;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國家的實力、影響作用已經明顯上升了。今年由於奧運會,由於亞歐峰會等等原因,我們共接待了18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跟其他領導人。

  楊部長:這是前所未有的。

  記者:對,到2009年,在建國60年當中是從來沒有過。

  楊部長:從來沒有過,現在我們都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講的一個根本的方式,方法就是要統籌兼顧。統籌兼顧也是推進外交的根本途徑,我覺得這方面應該講三個統籌:

    第一個就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需要清楚的看到,就是現在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中國的發展又對世界形勢的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外交必須要有一個全局觀念,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統籌;

    第二個統籌就是要統籌好地理區域外交跟具體領域的外交。大家細想一下今年發生的情況,比如說要應對金融危機,這並不是某一個地區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要更加重視,比如說安全外交、經濟外交、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等諸方面。這是一個領域的問題就金融領域,將來當然可能還發展到其他的領域,所以要有一個全局的觀念,要把握住這些問題,看清走向,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走向,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於我們同有關國家的國家關係將發生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的。

    另外一個統籌就是要統籌好雙邊跟多邊。我們一方面要繼續發展我們同大國、周邊國家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係;另外一方面,我們要非常注重利用好聯合國等國際舞台,這樣的話能起到一個互動的作用,相互促進的一個作用。所以今年我們在聯合國、一些重大的會議上都發揮了很積極的作用。

    楊潔篪:不做超出國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時不迴避應盡的國際義務

  解說: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的三艘艦艇正式啟航,前往海盜猖獗的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有評論說,這是中國國際行為中的一個新標誌,預示著中國在世界事務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北京的亞歐峰會到華盛頓的G20,再到秘魯的APEC,從派駐達爾富爾的維和部隊到作為關鍵角色積極推進的朝核六方會談,中國的外交變得越來越主動。

  然而,2008年,國際關係中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危機也逐漸爆發,這一年,被稱是國際形勢在冷戰結束后變化最深刻、最劇烈的一年。同時,也是多極化趨勢加速轉折的一年:俄羅斯和喬治亞衝突牽動大國關係演變,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美日歐經濟相繼陷入衰退,而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則更多地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世界看待中國的目光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果說,5到10年前,有人提「中國崩潰論」;3到5年前,有人提「中國威脅論」;那麼現在,人們開始更多談論的是「中國責任論」。

  2008年年末,在外交部網站,外長楊潔篪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前,國際上出現了一些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聲音,一些發展中國家也表示希望我國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這一趨勢在奧運會後更加明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界定我國國際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國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時也不迴避應盡的國際義務。

  記者:從08年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又看到一個新的關係,就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由於中國地位的提高,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要求好像也高了,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中國的表揚聲音很多,背後希望你做更多的事情。

  楊部長:中國的實力作用跟影響確實是比以前更大了,這是事實。那麼我們在國際上,為促進和平穩定發展所作的貢獻,客觀來講,也比以前多了,今後隨著我們國力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的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也有利於進一步樹立我們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

  另外一方面,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按照人均GDP來看,我們還排在100位之外,如果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們勉強去做,於己於人都沒有什麼好處。這一方面我覺得我們外交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我們,了解中國的實情,了解中國的政策。我們也應該強調,就中國作為這麼大的一個發展中國家,有13億人口,只要中國能夠繼續保持自己的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這不能不說是對亞洲跟世界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最大的貢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