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層官員發帖稱升遷由上級決定只能為其服務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11 0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12月11日07:10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王俊秀
「我是一個縣級市的基層官員。貴州甕安、雲南孟連事件后,大家罵我們不為人民服務,只為領導服務。這是實情。國家法律規定,官員是人民的公僕,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但問題在於,現在權力是掌握在領導手中,人民給不了我們權力。我們的一切,從升遷到工資都掌握在上級領導手中,不由得我們不為上級領導服務。得罪了百姓,他們頂多罵我們幾句,得罪了上級領導,我們的前程就沒有了。」

近來,網路上這樣一則帖子流傳甚廣,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質疑發帖者的身份是否真的是基層官員,也有人說不管他是不是,但他說的是一個真實的現象,確實是現行體製造成了某些官員不為人民服務,不應該把板子打在基層官員身上。還有人說,這是在為一些不稱職的官員開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樣的官員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上升的工具,實在可恨,根本沒有資格繼續為官。

到底是我們的一些政府官員素質不高,還是我們的行政體制有瑕疵?

官員到底該對誰負責?

「官員就是對上負責的。」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白智立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妥。「行政體制就是要對上負責,否則難以保證政令通暢和行政效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

白智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目前我國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出了問題要追究領導責任,自非典以後,已經有很多高級官員被問責。「如果領導做出某項行政決策,下級不能認真執行或陽奉陰違,這樣的問責就顯得不合理。實際上,權力就意味著責任,出了事也由最高行政領導負責,而不是讓基層的小公務員來當替罪羊。」

「至於現在有些政府讓老百姓不滿意,問題並非出在行政體制上,而是人大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白智立介紹說,我國的制度設置是,提拔一級地方行政官員由上級黨委提名,經當地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對人大負責。「這與多數國家的制度設置是一致的。多數國家的政府官員都是上級提名,由議會通過並接受議會監督。但我們的問題是,人大的監督力度不夠,我們很少聽到人大彈劾官員的消息。」

中央黨校政法部副教授劉素華則稱,要讓官員更多地為百姓負責,重要的是在依法治國上下功夫。「按照我們制度規定,每一級官員各有職權劃分,省長不能替市長做決定,市長也不能替縣長做決定,下級如果不管上級是對的還是錯的都執行,本身就說明他沒有履行職責。」

但在現實中,如果下級違背上級,就會使仕途受到影響。劉素華說,這說明還是人治大於法治。要改變這種現狀,實現依法治國,具體來說,就是完善幹部考核機制。「幹部考核不能單純由上級任命,必須要引入基層民主考核機制。上級意志不能成為官員升遷的唯一決定因素,這樣官員就不會只唯上了。」

百姓如何監督政府?

白智立提到,西方的議員一般都是職業政治家,如果不為選民負責,下一屆選民就不會選他,「他連飯碗都沒了」。所以,在任時都表現得盡職盡責。而我國人大代表都是兼職,很多人認為人大代表是一個榮譽,而不是一個責任。甚至有些人大代表藉此名譽為自己的企業撈好處,而很少參加人大會議,履行相應的職責。人大代表與選民接觸不多,對選民負責的意識不強。

白智立說,百姓批評政府是正常的,政府花的是納稅人的稅金,所處理的都是公共事務,百姓有批評和監督的權利。同時,每個人都傾向於自己的利益訴求,政府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民代表聲音很弱,讓百姓難有合理的途徑行使監督權,就出現了一些極端的群體性事件。這些事件又使得一些地方官民的對立情緒很嚴重。改革開放之初是仇富,現在是仇官,正如這名基層官員在帖子中說的,公務員的聲譽很低。」

白智立同時表示,溝通和了解的不夠也使得一些民眾對公務員缺乏公正的認知。「實際上,我國的公務員是很辛苦的,我知道的公務員累死的就不少。這幾年,我國公共行政還是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務員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劉素華認為,與幾年前相比,我國人大代表的作用發揮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如湖北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案例,上面提名想任命某人個,結果人大投票時,想讓選的那人沒選上,而另外一個人選上了,「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了」。

但她也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在處理民眾事務中,存在推諉塞責現象。有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直接原因就在於地方政府不作為。應該明確對官員的懲戒標準,消極不作為也要構成違法。「現在官員對待百姓信訪都是想辦法去『堵』,而不是『疏』。堵只是暫時掩蓋了矛盾,一旦堵不住了就會爆發。」

劉素華分析官員這種思維背後也有體制因素。「現在縣委書記、縣長兩年就換了,甚至一年就換了。至少應該讓他干滿5年,長時間裡光堵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干一年呢,只要一年沒事,我就走人了,就堵吧。現在一些下派幹部,直接就是為了鍍一層金,一年就走了,更缺乏責任感。」

近年來,一些地方群體性事件屢次發生,「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百姓一鬧,就引起社會反響,政府迫於壓力就給解決了,不鬧就沒人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採取非理性的途徑表達訴求。說到底還是官員不作為導致的,要用制度規定使官員積極作為。」劉素華說。

怎樣的民主更能維護百姓利益?

劉素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要在行政體制中更多地引進民主成分,從地方到中央,都要有民主決策機制,由地方評價中央,由百姓評價地方。

劉素華舉例說,中央提出4萬億擴大內需計劃,國家發改委門前排起了大隊,這就說明我們的決策很需要公開合理的制度體系。「給誰不給誰是要有個制度規定或制約的,而不是某幾個領導拍板決定的。」

實現民主有多種形式,可以以社區為單位投票,涉及某個行業群體的利益可徵詢行業協會意見,還有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人物、律師等,都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投票,多種形式參與,保證投票的合理性和正當性。

劉素華認為,有民主還要有公開,民主參與的具體情況,所表達的意見,都應當公開,否則就會使民主流於形式。「把幹部考核民主測評意見公開,如果最後百姓傾向的人沒有當選,而領導提名的人當選了,一公開政府肯定有壓力,這就是一種軟性制約。」

劉素華告訴記者,根據她與各級政府官員接觸的經驗,感覺這幾年我國領導幹部變化很大,大部分都在千方百計為當地謀發展,想為百姓多做些實事。而上級在提拔官員時,也越來越注意民意,公開向百姓徵求意見或在單位內部進行民主測評等,「並非像帖子中這名官員說的,只要討好上級就能升遷」。

她說,我們在完善幹部考核機制上許多地方有很好的探索,如前幾年北京市推出的一套擁有31項指標的科學考核體系,不僅看重幹部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還要看幹部對環境資源保護的貢獻和民意調查測評情況。「實際上我們現在很多制度設計得很好,方方面面問題也都考慮到了,但是落實不好。說到底,還在於某些時候權大於法,人治的色彩重一些。」

劉素華介紹說,四川成都木蘭鎮直選黨委書記的經驗很值得在全國推廣。「感覺那裡的幹部精神面貌特別好,做什麼事首先想的是『我能在當地為老百姓做什麼,老百姓會不會投我票』。由百姓選出來的幹部肯定是要為百姓負責的。」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11 07:51 | 只看該作者
基層官員為何敢不怕上訪
不怕群體事件,不怕腐敗
皆因此所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1 18:56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必須由人民直接選舉各級政府官員
他們才能學會應該是為主子服務
還是應該為主人服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3 22:31 | 只看該作者
敢講真話的官員不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