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水與湖北人

[複製鏈接]

4

主題

18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ngtfkg 發表於 2004-7-4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為盛。湖北人以水為鄰,與水抗爭,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蕩蕩,水之浪漫靈動或靜謐閑適,水之知進識退,水之洶湧澎湃,以至水之桀驁不馴,無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記。

煙波浩渺的水上孕育出的堪與古希臘文明相媲美的荊楚文化,也就瀰漫著水之氤氳、水之清澈、水之飄逸。古代屈原之《離騷》、之《九歌》、之《天問》,便是「水」之鐘靈毓秀、汪洋自肆的代表作。今之《洪湖水浪打浪》,更是湖北人「風風火火闖九州」、滴著「水腥氣」的「名片」。

湖北的「水」孕育文化,也孕育「綠色水產品」:水天一色,天上飛的大雁,湖上游的野鴨,水裡熟的香稻,塘里飄的錦鱗,泥里長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鮮藕……靠水吃水的湖北人,便有了水的性格。

就說水的洶湧澎湃、桀驁不馴吧!想想看,最早的封建王朝和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都是由楚人推翻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好一個「驚濤裂岸」、「崩土解瓦」的氣概。楚望台上一聲槍響,辛亥首義波瀾壯闊,摧枯拉朽,一夜之間席捲九州,真一個一泄千里,何等壯觀。這便是湖北人。靜靜地長眠在武昌長江大橋邊的陳友諒,就是具有水之桀驁不馴性格的人物。這個洪湖岸邊的「魚花子」,念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操起槳、駕起船、扯起數丈風帆,和「小和尚」朱元璋爭奪天下,在鄱陽湖一決雌雄,是何等的「壯懷激烈」。一個唱「鳳陽花鼓」,一個唱「沔陽花鼓」,旗鼓幾乎相當。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在陳友諒的墓前豎起「天定人修」四個大字,真的就是「天定」么?

水是知進識退的。進則「狂飆為我從天落」,退則「勝似閑庭信步」。辛亥志士張難先,民國時出任過浙江省省長。1920年9月,日本侵佔我東北地區,張先生電請蔣介石通電罪己,北上抗日。蔣介石怒不可遏,將其免職。張先生回到沔陽鄉下,放鴨子,教蒙館,做縣政府文書。進退自如,是何等瀟灑、是何等「大酷」。紅軍團長方和明,紮根鄉村當農民……這,是不是有點「把酒臨風、寵辱皆忘」的「江上漁者」之遺風。

水是浩浩淼淼、坦坦蕩蕩的。筆者親歷過一件事,30多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一股敬意仍油然而生。2000多人的大禮堂里,一名省領導正在侃侃而講「種雙季稻」的事。講到興頭上,省領導突然點名:「某某某,來了嗎?」「到!來了!」應聲站起一個24歲的公社書記。「你說二四得八不如一八得八,是不是反對種雙季稻?」2000多人的眼光聚焦在這個矮矮墩墩的公社書記身上。「報告領導,毛主席一再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目前,我們湖區溝渠不暢,排灌設施不全,種一季中稻確實比種雙季稻划算。二四得八確實不如一八得八。以後條件改善了,我們再種雙季稻也不遲。」「好!有道理!」省領導肯定地說。潮水般的掌聲,給兩個坦坦蕩蕩的漢子以無言的讚許。那個24歲的公社書記,做了多年縣長以後,已經退休頤養天年。他矮矮墩墩的個子,一直在我心目中很高大。

湖北人環水而居,嬉水就成「家常便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水的智者便於楚地為盛,「惟楚有才」。「嬉水」項目,就其廣泛性而言,無疑首推賽龍舟。賽龍舟是最平民化的娛樂,一位民間幽默大師說它「是老百姓自己的節日」。賽龍舟除了健身,核心價值體現在「搶龍頭」、「爭第一」上。「搶龍頭」是那麼的驚心動魄:距終點一二米時,只見船頭上的小夥子一個「鯉魚打挺」,縱身一躍飛上「標台」,「奪下龍頭」。其實,為了這個「鯉魚打挺」、「縱身一躍」,小夥子從五歲起,就師從師傅練起了「武把子」。「搶龍頭」,把楚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意識張揚到了極致。因而,在「牛背上板翻叉」的李小雙,也能在巴塞羅那弄個世界第一,也就不足為怪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處洞庭湖之北的湖北人,有長江、漢江「二龍盤鄂」的湖北人,從骨子裡說,是水做的。自古治鄂先治水,治水必先識水性。以人為本,也要識識湖北人的「水之性格」。

比起巍峨大山,水缺些穩重和實在;比起蒼莽高原,水欠些古樸和厚實;比起如虯青松,水弱些堅韌和執著……如果沒有堅固的堤壩攔住,水還有些散漫,喜歡左衝右突,「各闢蹊徑」;水奔流向東入大海,也喜歡嘩嘩作響,大聲喧嘩……

(該文來自湖北省委辦公廳)
你是我的--唯一 我是你的--真愛 我們有過不愉快 但我們真心相愛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沙發
冷f 發表於 2004-7-5 09:4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寫的不錯,即寫出了湖北人的偉大,又反應出湖北的風土文化。
謝謝樓主代來的湖北之「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