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縣委書記的出路在何方?湖南選官導向大轉變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2-23 0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周末  2008-12-18 10:46:16  作者:覃愛玲  

5名廳級幹部下派擔任縣委書記,其中包括兩名正廳級官員。一批縣甚至鄉的基層幹部從僻遠的鄉郊之地 「擢升」到全省的政治中心,擔任省直機關的實職。湖南一系列異於幹部選拔常規的舉動,因何而起?有著怎樣的含義?

日前,湖南宣布5名廳級幹部下派擔任縣委書記,其中包括兩名正廳級官員。此種有違常規的做法引起了諸多人的關注,甚至有人疑問:是不是這些人「犯事」了而被下放?

作進一步地了解,這只是湖南「不合常規」的一小部分。此前,一批縣甚至鄉的基層幹部從僻遠的鄉郊之地「擢升」到全省的政治中心,擔任省直機關的實職。

湖南一系列異於幹部選拔常規的舉動,因何而起?有著怎樣的含義?

不同尋常的座談會

11月28日,星期六,上午八點半,湖南省委所屬的九所賓館會議廳,一個不同尋常的座談會在此舉行。

湖南省委組織部長黃建國和四位副部長悉數到場。會議的主體是幾十位即將上調省機關的原縣委書記,和下到地方任縣委書記或地市副職的省直機關正副廳幹部。包括本報和湖南省內幾家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會議。在外界看來一直諱莫如深的幹部選拔工作,越來越被置於光亮之下。

現場可以看到,不僅提拔上省廳的幹部語帶欣喜,將下基層的各位也絲毫沒有「受貶」的心理。尤其是幾位將任縣委書記的幹部,頗有點意氣風發、大幹一場的氣勢。

此次談話會後,這兩批幹部將正式開始新的工作崗位。

此後的12月2日,湖南省委組織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面向全省公開選拔30名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鄉鎮長(街道主任)到省直機關內設機構擔任副處級職務。

湖南的選官機制和導向在悄然進行著調整和創新。

據了解,這些都是針對「基層難題」、改變基層幹部的現狀而採取的具體措施。

打破常規用人的背後

湖南省對縣委書記和鄉鎮黨委書記等基層職位幹部的破格使用,可以追溯到2006年初。張春賢剛從交通部長調任湖南省委書記不久,省委組織召開了一次縣委書記大會,全省122個縣(區)書記悉數到場。

會議結束前,張春賢突然讓組織部工作人員給每個縣委書記發一張白紙,按先後順序無記名推薦自己認為較好的縣委書記。

其後,省委組織部從這些被推薦的縣(區)委書記中選拔出五名到省直機關任副廳級幹部。時任湘陰縣委書記的毛七星記得,當時對這種投票的要求感覺到意外。想不到的是,不久后,省委組織部就公布了調令,他由一個正處級的縣委書記提拔為副廳級,調任省經濟技術協作辦主任。

從縣一級直調省里任副廳級,這是以前很少有過的。按照現行體制的常規升遷途徑,縣委書記大多是以調至地市一級任副市長的方式升任副廳。

據說,張當時之所以突然讓這些縣委書記們互相推薦,一個重要原因是發現會場的縣委書記精神狀態不太好,希望借這種互相推薦和之後的升遷來調動一百多位縣委書記的積極性。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高新民長期接觸各級幹部。她的看法是,在現行體制下,縣委書記雖然職權很大,但是提拔空間有限,所以有些縣委書記做到一定程度,工作就失去動力了。

事實上,不僅是縣委書記,在中國現行幹部提拔體系中,縣以下一級的基層幹部總體上的提升空間有限。「基層事務難處理,基層工作難做好,基層幹部難提拔」,成為基層現實的某種寫照。加上必須直接面對轉型時期的各種矛盾,基層官員的整體形象不好。有人將這一現象概括為「基層難題」。

輿論普遍認為,「上面的經都是好的,一到下面就被念歪了。」某位比較高層的官員曾私下對記者說:我有時候覺得要替基層幹部說句好話都說不出口,因為會受到各方的反駁。

這一情況不僅影響到基層幹部的工作情緒,更對基層群眾的心態產生了消極作用。

與此同時,機關幹部長期在領導身邊看得見,而基層幹部很難進入領導的視野。省級機關大多隻用自己的人,與基層的情況就會越來越隔膜。

接受採訪的湖南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一再向記者強調,這次幹部選拔改革,並不是「幹部上下交流」這樣簡單,而是湖南本屆領導層「用人導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張春賢入湘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湖南省的主要領導大多是由本省幹部擔任。湖南文化歷來有較濃的「官文化」色彩。對於一個較為閉塞落後的中部農業大省而言,幹部作風的保守使得經濟社會發展更缺乏創新動力。

2005年後,包括省委書記張春賢、省長周強在內的一大批從中央各部委或其他各地調來的外來幹部相繼進入湖南,打破了長期以來「湘人治湘」的格局。

張春賢擔任省委書記之後,提出要在打好基礎的條件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與此配合,提出了「三個不吃虧」(不能讓綜合素質高的人吃虧,不能讓幹事的人吃虧,不能讓老實的人吃虧)的用人導向,表示要打破常規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三個不吃虧」,一個重要點就反映在對基層有實績幹部的重視上。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打破常規」貫穿在了省市縣鄉各個層級:2006年8月,首次從縣鄉幹部中提拔了10名到省直機關任職,其中5名鄉鎮黨委書記被安排到信訪、扶貧等與基層結合較多的部門擔任處級實職;2006年至今,180多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被選進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或提拔到市直部門任領導職務;2007年、2008年210名村幹部被錄用為鄉鎮公務員。

湖南的計劃是,明年縣級黨政班子成員中,有3年以上鄉鎮、街道、企業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的要達到半數以上;3年內,處以上幹部有基層工作經歷的要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還擬拿出200個公務員名額面向村、社區定向考錄。

從2006年小規模的嘗試性創新,新一代湖南領導層傾向基層的用人導向目前漸趨制度化、常規化,借幹部選拔改革而推進施政方略的意圖明顯。

當然,相關工作人員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職位面向基層都是合適的,一些專業性強或需要開闊視野的工作崗位,還是需要選用具有專業背景和行業經驗的幹部。

前所未有地重視縣委書記

郡縣治,則天下安。在湖南省委這次基層導向的幹部選拔改革中,對縣委書記一職特彆強調。

縣級政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要管,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縣委書記主政一方,需要直接面對基層的幾乎所有問題。

權力大、面對現實問題壓力大、因權力大貪腐可能性大而致名聲不太好,以及升職空間有限,這是記者接觸的各級官員和業內人士對現行體制下縣委書記這一職位的基本判斷。

最近,從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到中組部部長李源潮,都在各種場合強調縣委書記的特別重要性。中央一些重要部門在選擇某些重要崗位的人選時,甚至明確規定必須要有縣委書記的經歷。

黨內高層和全國各地已越來越多地「發現縣委書記」。據記者了解,最近江西也在借鑒這一做法,提拔縣委書記和鄉鎮黨委書記到省廳任職。

此次湖南省委除大量提拔縣委書記到省廳任職,還下派了五位省廳級幹部下去擔任縣委書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就任岳陽縣委書記的原湘潭大學黨委書記彭國甫和就任炎陵縣委書記的共青團原湖南省委書記李暉這兩位正廳級幹部。

這些正副廳級幹部將如何當好「縣官」?畢竟,縣委書記職權再大,在中國現行的幹部級別中,職務只是一個「正處級」。

湖南省委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些廳級幹部下去后,原有的正副廳級別待遇保持不變,同時都在所在地市兼任副書記或常委的職務,以便於開展工作。但是主要工作放在所任縣內。

與所在地市書記、市長等領導和其他領導班子的關係,當然是作為所在地市的班子成員之一,服從市委的領導。多名下派的廳級幹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一再主動強調,會服從地方的領導。

對於下去的幹部會不會是去「鍍金」的質疑,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並沒有事先預設他們的未來,但如果他們干出成績來,得到重用也很正常。

「縣委書記這個職務非常重要,過去我們重視不夠。」中央黨校調研處處長辛鳴教授認為,給縣委書記一個正廳或副廳待遇並不過高,權力雖然大,但是責任同樣大。而一些機關的幹部雖然級別高,並不直接面對群眾,責任也未必有縣委書記大。

他認為,一些重要的關鍵崗位的領導,都應該有縣委書記的經歷,同時也擔心從省廳直接下去、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擔任縣委書記,能否勝任這一職務。

原團省委書記李暉一直想到基層去工作。團的崗位是流動的,到一定年齡,就會安排到別的崗位上去。由團省委書記下去擔任縣委書記,這在之前很少見,她接到了許多祝賀電話。「很多當過縣委書記的老同志來給我出主意,說縣委書記不好做,讓你睡不好覺。」對於類似辛鳴的擔憂,李暉看來心理準備比較充分。

李暉是此次下派幹部中唯一的「70后」。她去的炎陵縣有18萬人口,可以看出她對這次下縣工作的欣喜。她已經查閱了一些資料,初步感覺可以憑藉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來帶動這個老區縣的發展。但同時她也說,現在只是一個初步印象,得等到了地方進一步調研,才能決定進一步的施政思路。「到底幹得怎麼樣,只好到時拭目以待。」

用人導向就是最大的導向

對於湖南省這種重視基層、重視有實績者的用人導向,中央黨校高新民教授表示了讚賞,她認為這有利於防止機關的官僚主義。「用人導向就是最大的導向,用能幹事的人,用喜歡拍馬的人,會形成完全不同的風氣,大到一個省,小到一個單位,你仔細去看一下,都是這樣的。中央黨校的歷屆學員也都是這麼說的。」

作為「下放幹部」之一,原在省委組織部工作的李世宏對這一「用人導向」感觸頗深,「你看全省122個縣(區)委書記,一次上來了14個。而這次下去的,也都是一些不錯的幹部,讓大家看到,是把好的幹部選下去,不是隨便找人去充數。這樣,其他地方幹部當然感到在基層工作是有奔頭的。」

從培養幹部角度來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認為,省廳一級不直接管農民,縣一級才有具體的農村工作。一個幹部沒有在縣以下工作的經驗,跟鄉和村接觸不多,就很可能缺乏對國情的深入了解。他贊成省里的人應該勤下基層,縣裡幹部多到省里走一走。

「當兩年縣委書記對省里的幹部很有好處,至少寫文件的時候不會大話空話成套。縣級幹部有些缺乏宏觀視野,到部門做一做也有好處。」

多位基層幹部對記者評述這一舉措時說:給基層幹部很大鼓舞,但希望能夠落到實處,並長期堅持下來。

而觀察人士分析,在當前官場風氣廣為人所詬病的情形下,要真正努力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提倡容易,實行起來仍需克服諸多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