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傅景華老師談醫道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2-21 0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什麼是中醫



  中醫是醫道,而不僅是醫學。道不是指道家,也不是指道教。《黃帝內經》出現「道」字269次,多以本原、過程的概念出現。而用「學」字6次,只以學習、學問的含義出現。《素問》有言:「子知醫之道乎?」並謂:「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不是「樸素」「自發」的原始哲學,更不是人體科學與疾病醫學。生命的存在方式為神氣形,而不僅僅局限於人體結構。神為本,氣為用,形為器。
  中醫的認識領域包括過程、樞機與結構,但主要是生命過程與樞機,而不是人體結構與功能。「素問」就是生命過程的問對,「靈樞」就是生命之神的樞機。中醫是過程之道,而不僅是結構之學;中醫是演化之道,而不僅是存在之學;中醫是生命過程演化方式之道,而不僅是人體結構存在形式之學。「道」可包容「學」, 「學」不可替「道」。
  中醫的思維方式包括感、知、悟,但主要是悟思與感思,在知思範疇的辯證思維與以形式邏輯為推理工具的現代醫學明顯不同。中醫的求索方法主要是取象比類,從容綜合;而不是還原實證,定量分析。
  中醫的實踐目標是促進人的生命過程的自主實現、自由發展與自行和諧,而不是干擾、替代或取消人為所能了解的部分生理功能。人自己擁有調理一切失和、化解一切疾病的本能。中醫攝生與治人就是調動這一本能。中醫是治人之道,而不僅是治病之學。人為本,病為標。病態過程與生命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對待疾病應像我們對待孩子一樣,要善待、引導、教化他們,而不是殺死、戰勝、消滅他們。
  中醫不僅是所謂「應用科學」,更是生命之道與自然之道,也是文化藝術與社會之道。《黃帝內經》營造了夢幻般詩情畫意的氛圍,為實現人類心理的協調與精神的和諧,提供了天人和通的文化背景與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醫道通於天道,亦通於人道。關於醫道的社會原理及其應用,雖然常被人們用「自然科學」之劍來橫加斬殺,但是中華醫道自然、生命、社會大一統的原理,卻永遠是人類精神本性的光輝展現。
 
對陰陽、五行、病因、治法的再解讀

  陰陽是兩類相反的運動方式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樸素的矛盾論。陰陽不是原始哲學,也不是經驗醫學的說理工具。陰陽是過程與樞機領域的概念,是運動方式、相互作用、變化屬性的概念,而不是具體的物質。陰陽的相互關係是同氣相求,異氣相害;同性相斥,異性相與;同象相類,異象相別。而不是什麼陰陽相爭,陰陽平衡,陰陽轉化。
  五行是五類運動方式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五種物質元素,也不是樸素的機械論,更不是封建迷信。中醫五藏是五類生命運動方式的五行歸類,而不是人體的組織器官。《黃帝內經》一再重申神藏、氣藏、形藏的區別,就是為了避免後人將藏理解成什麼「臟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藏是生命之神所屬魂神意魄志的五行歸類。氣藏是生命活動反饋與協調、主導與驅動、演變與運化、傳遞與轉輸、發生與控制的五行歸類。
  中醫病因是生命運動方式的失和,而不是物質性致病因素。氣得其和則為正氣,氣失其和則為邪氣。中和通是生命運動的最佳態勢,失中、失和、失通就會出現病態過程。中醫病機在於求因、求屬、求勢,而不在於定位、定性、定量。中醫診治之道在於把握病機,調理失和,促動生機,而不在於抑制癥狀,替代功能,切除病灶。求其所因,安其所屬,調其勢以使其和,乃是氣治的根本原則。而中醫診治之道的最高境界在於神診與神治。潛心內視,參悟生機,見微知著,出神入化方得醫道之真諦。
  中醫治法有神治、氣治、形治之類,又有調治、刺治、葯治之異,而諸法又有治神、治氣、治形之別。以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為綱領的葯治,顯然屬於氣治的範疇,且只是一種治法而已。葯治三境界,上為神用無方,法無定法,以氣化神,以神還虛;中為審病求機,隨機變法,依法組方,運方促治;下為辨病求因,據因立法,專方專葯,隨證加減。還值得指出的是,中藥治人,以葯之偏調人之偏。微弱能量可以轉動樞機,微小信息可以引發突變。信息是葯之神。提取出中藥的所謂有效化學成分,其自然和生命能量信息蕩然無存。



導師簡介:
    傅景華,中國中醫研究院編審、研究員。男,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68年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1980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中心副主任、中醫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醫古籍出版社副社長、總編輯等。兼職有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中醫專家、美國檀香山大學教授、復興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人類自然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中華醫道研究會會長、中華老子研究會副會長、泰一骨關節病專科醫院名譽院長等。
  主要從事中醫理論研究、古籍研究、臨床醫療、養生保健,以及中華文化研究。參加中醫門診,專長中醫內科。曾主持編輯、出版中醫古籍和其它中醫著作 1200 余種。主要研究方向:中醫原理、疑難病治療、養生與亞健康、東西方文化對比、現代科學革命與未來文明。其研究成果獲國家信息研究成果二等獎、國家古籍整理出版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成果特等獎、國家科技成就展覽會一等獎、中國文化博覽會二等獎、中國醫史文獻工具書優秀圖書一等獎、二等獎等。
心懷華夏
沙發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8-12-21 1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belayashma 的帖子

總之一句話:
中醫和人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1 1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