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黨內民主可能導致國家民主(外一篇)

[複製鏈接]

281

主題

301

帖子

98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syy 發表於 2008-12-18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黨內民主可能導致國家民主(外一篇)

張三一言


提要。本文主要討論如下問題:
1,一黨專政的共產黨提出要黨內民主,有可能嗎?
2,如果可能,它可否導致國家民主?
對這兩個問題我都給出可能的回答;請看我道來。


「黨內民主帶動國家民主論」議論高潮始於2003年初。由當時中共中央主辦的理論刊物《求是》雜誌刊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甄小英和中央黨校博士生李清華聯合撰寫的有代表性的權威文章《以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引起。當時我寫了兩篇評論文章(《黨內民主,高山滾鼓》《胡的「黨內民主」,阻止民主!促進民主?》)質疑。我那兩篇文章觀點是:一、認定胡朝共產黨沒有任何民主政改的誠意,黨內沒有自我民主化的可能;因之,二、認定胡朝政改是民主的阻力;但是,三、相信有可能把胡朝政改阻力變為動力。2003年之後不時會有這方面 的評論。李大立最近有一篇《質疑「黨內民主帶動國家民主論」》和我過去的論述與結論都相似。他主要是從中共現在形成了利益小集團,由之推論出中共不能實現黨內民主。若談到利益小集團,我認為事理有另一面,也可以從另一角度看問題。如果用民主演變內在邏輯的角度研判黨內民主帶動國家民主論的可能性,可能與李有立或者與我過去的結論相反。

李自立和我都是從黨的本質、歷史、現實,或者說是從共產黨有沒有黨內民主的意願和共產黨形格勢禁處境來論證,推導出共產黨不可能有黨內民主的結論。這樣的辯論當然很必要和有說服力,但是,也容易產可產生異義和爭議。比如說黨為權為私故不可能有民主,但是他們可以強辯是為公;又比如現在就有一種觀點認為地方是權勢利益集團,中央則是「政治集團」,政治集團是可以從國家、民族和全國人民利益出發進行政改的。所以容易出現糾纏不清的情況。

若從共產黨自己公開表達的欲達之目的評論,就可避開這些異義和爭論。《以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如是說:「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範黨委和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係,支援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並對他們監督」。人家共產黨自己已經講得明明白白了,胡的黨內民主是中國式「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民主」,即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民主;民主改革的目的是以加強「黨主」「總攬全局」、「監督」一切的能力。黨內民主絕不是要求在黨內實現多元化,而僅僅是主張把民主政治的一些操作規則引入黨內。準確講法是以黨內增加民主手段,達到反民主的目的,以維護黨的專權獨利;絕不是增加我們理念中的民主內涵、民主制度。共產黨的民主論更包含「要把加強專政能力的政改趕在民主革命暴發之前」的用意。

經這一陳述,對那些還對共產黨抱幻想的人的美夢就無以為繼了,對那些御用文人想再愚弄人們也增加了難度。

從歷史現實思想理論推論,黨內不可能出現民主,順理成章「黨內民主不可能導致國家民主」。經這麼一說,理應共產黨絕無向民主演變的可能了。但是,如果從民主內在邏輯來看則有可能。

李大立提到「權勢利益集團」化,「黨內提出民主的要求,只是為了小集團利益」。我現在就從民主內在發展邏輯這個角度看集團利益分殊有導致黨內民主的可能。

甚麼是「用民主內在發展邏輯」?甚麼是民主?民主制度之可以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甚麼?

其中一個理解是:民主就是各自可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民主制度的建立持續必要條件之是不相互併吞,能協商妥協。

那麼要麼樣建立一個民主制度呢?

人們普遍想法是有目的地創造建立民主的條件。這就是現今人們在走著的一條道路:民運之路。這是人們作為常識的民主邏輯。但是,民主發展還有另一種邏輯:人們並不立志追求民主,只是為了取得自己應得的東西(甚至是為了分贓)或不被別人侵犯(獨霸);在沒有人能夠用強權剝奪對方權利與利益,只能協商妥協狀況下,民主作為這個協商妥協不速之客而光臨在他們之間。共產黨利益集團不想要民主,但是為了均等分贓,只好協商妥協,這一來可能無法阻黨民主這個魔鬼登堂入室。這個民主邏輯有個著名歷史例證。這就是英國的光榮革命。所謂光榮革命就是當時英國的貴族和國皇各為私利、爭權奪利,最終達成的政治妥協。民主程序就在兩個(多個)魔鬼爭權奪利過程中成為大家都必須遵從的行事規則。程式演變成為制度就是民主。民主制度在英國就是如此應運而生。

當兩個或以上的魔鬼爭奪權力或利益時,若他們不能互相吞併而採取協商妥協手段時,就可能出現民主(程式、制度)。這就是民主內在發展邏輯。

需要爭論的是: 
黨內利益集團為了自利而要求民主,這民主是真的民主是假的?
黨內利益集團為分贓而相持和妥協下產生的民主,是不是一條開創民主的道路?
若是真民主則進一步問,這民主能否推向全民?或者問這民主能否被阻止擴散到全民? 
若有了黨內民主,全民民主需不需要等待黨把民主推向民間?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從研究專制黨內利益分殊出現的不同利益集團可能的發展方向得到答案。

一種可能是利益集團對民間攻守同盟,黨內可民主,國家不準民主。這是一班共產黨智囊們為共產黨提供的理想,也是他們鼓吹黨內民主的「潛理據」;明理據則是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

一種可能是在主流利益集團對民間攻守同盟制約下達致黨內民主──這裡具備了民主的一條必要條件:大家都不能吃掉對方,只能妥協,只能多數決等等,這樣的民主應該是真民主;雖則只是小局部內的民主。在黨內民主過程期間或之後,統治集團內的主流利益集團或「次利益集團」的野心家或政治家為了提升本集團的地位和議價能力向對方或己方的民間求支援或藉助力量,可能會以向民間開放民主作為交換條件。這樣一來攻守同盟就守不住了;就是說黨內民主流向民間,或者說民主由此向民間擴散。

最重要和最可能的一種情況是,在專制統治集團內部民主化和利益集團運用民主手段解決問題過程中,整個社會民主意識強化,言論也必多元化,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專制的權力硬力量能否敵得過民主意識的力量壓力?若不可能,則民主必定自發在民間生長。只要民間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權力就不敢對你倨傲怠慢。你就有很高的被權力者利用的價值,換一個角度看就是民間也有足夠的利用統治者的能力。在這種政治局勢下,對朝野雙方都最有利和最理性的選擇是妥協。民主就在這個互相利用互相妥協中形成。

這裡說的黨內利益集團相持和妥協下達致民主,只是中國民主進程的可能路錢中的一個選項而已,絕不是一條唯一之路。

基於對民主這個認知,我支持共產黨搞黨內民主。

支持的依據是我認為有可能把共產黨的阻力轉變為動力。把民主阻力的黨內民主改政改轉變成為民主的起始運動和民主的意外動力。

以下再詳談我的理由。

其一、提出「黨內民主」本身就是黨懼服民主的表現?

先設問一個看似可笑,但卻能說明本質的問題:為甚麼不提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而提加強民主?

在二十年前提出加強專政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中國的國情是,民主像一個冤魂一樣,總是纏著黨不放,也像專制機體上的癌症擴散一樣無法阻止,所以,二十年後卻成了只有癲佬才會說的話。這並不是表示共產黨放棄了一黨專政,而只是不敢赤裸裸提及而已。他們現在是用民主外衣包裝下尋求加強一黨專政。這是為甚麼?原因是民主這個精神力量起作用,共產黨根於就沒有任何意識和理念力量來對抗自由民主理念;民主正義性的道德力量,在人們心中已經取代了不義不道德的階級專政力量。於是,人們衡量事理的是非曲直不再用馬列斯毛意識理念、階級觀點,而用現今世人共識的自由民主普世觀點。在精神上受民主壓力無法抬頭的困境下只能放棄不得人心的、實際上自己也不相信的教條,被迫接受或偽裝接受別人的民主思想。因此,共產黨對民主等人類普世價既極端仇恨又極端害怕更無可奈何。這就是「黨內民主」出臺的心理意識背景。這就是共產黨絕對無情、絕不手軟血腥打壓維權民運民眾的同時又高談民主用民主包裝自己的原因。不論是偽裝還是高壓,都是基於共產黨對民主之懼怕和屈服的表現。如果沒有民主勢力對黨施行強壓的話,大可不必搞甚麼勞什子黨內民主;鎮壓就夠了,毛澤東就是這樣做的。

既然這是一種懼(屈)服民主道義的行為,那麼支持它繼續下去就意味著逼迫共產黨繼續懼(屈)服民主道義。既然現在黨內民主政改是黨懼服於自由民主之所為,我們有甚麼理由不支持這種懼(屈)服繼續下去?

其二、無法阻止你搞你的假民主政改,我搞我的真民主政改攻勢

你一談民主並用民主之法,搞假民主,別人(國際、國內民眾、黨內不同心同德者)必然用真民主相迫。因為不管你共產黨搞真的還是假的政改,你必要觸及自由民主政制的「民主監督」、「權力分散與制衡」、「權力合法性和權力來源」等程式和理念;你做假的,他做真的,人們一定會搞合法的擦邊球、非法的公民抗命,不斷挑戰黨的權威和能力。過去,黨是鐵板一塊,黨的道德資本還尚有存貨,還有人相信黨的情況下,還容易控制。但是,儘管在這樣的條件下,還是出現胡平等人獨立競選人大、郭羅基告黨委的典型事例。現今失控情況嚴重,諸如此類事件只會越來越多。如此演變下去,人們可以看到,黨內民主政改主觀意圖明明是為反民主而發,但一做下去,又造成了向民主方向屈服靠攏的客觀行為;是變主觀的反民主行為成為客觀的促民主行動;主觀的民主阻力變成了客觀的民主動力。

搞政改者無力阻止的事情是,只要一搞黨內民主的政改,就必然形成一種政改氣氛,這氣氛會刺激民眾民主意識的覺醒,相反它必然進一步挫傷專制的意識和意志,所以政改本身就有利民主有損專制。我們的最大國情是沒有民間表達和民間組織的空間;公民社會近於零。若真個出現或真或假的民主政改氣候,人們將會利用這一對民主有利的形勢,對民間空間進行反覆的衝擊,以找尋突破。我也相信其中必有所獲。

這裡有一種情況很值得注意,有利民主之的條件往往是通過一個具體的個案成功所形成的示範樣板,對樣板的仿行而成為慣例。這慣例就是民主的因素的累積。現在共產黨沒有意識形態維繫,道義資本用盡,信用無存,失道孤助,離心力大增,加之現在民眾的奴隸心態多少有了改變,公民和權利意識提高了不少,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對共產黨的挑戰只會更多更嚴重更廣泛,成功個案會越來越多,成效也會越大。

所以共產黨想用民主的瓶子裝專制之酒,看來未必能成事。結果可能是民主之瓶裝進了民主之實。

你共產黨現在已經經不起浩浩蕩蕩順之但逆之者亡的民主形勢而被迫搞民主改革的假動作以繼命。請問,在你因懼服而被迫動作的過程中,又如何抵擋別人進一步的真民主逼迫?在進一步逼迫下,你只能再跟一步用另一部分新的民主內容來掩護舊作假的敗跡。這進一步取用民主內容又成了別人向你施壓的資源。這個過程成遂令黨的專制內容受到步步侵蝕而質變。漸進民主、和平演變就成為人們感得到看得見的東西。

以上我所說的,只是有這麼一種可能,而不是說這是必然。是我支持黨假民主政改的理由。我是有條件地支持,不會墮落成為擁護黨政改的奴隸。


最怕的是另一種可能:所謂黨內民主的政改,最終極可能是空穴來風。現權力層對異己的壓制比過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封報之風空前激烈;對維權民運的民眾打壓之強和殘酷是空前的。這些事實都和民主政改相牴觸的。可見這個權力絕不可能自願進行民主政改。若隻眼望統治者,民主離我們還有十萬八千里,而且會越來越遠;若把眼睛望向民眾和國內外大氣候,又不是那麼悲觀的。所以,一個重要考慮問題和行事準則是,不能寄望於現執政層願意民主政改,而是寄望於民眾力量的獨立壯大,寄望於逼迫現權力層不得不違背意願進行民主政改的民眾壓力。

2008/12/10

原載《議報》第385期
此文系本刊首發,歡迎其他各類刊物轉登轉發,但是請註明出處和本報網址


@@@@@@@@@@@


外一篇

反對把楊佳與劉曉波對立起來

張三一言


當劉荻對高郭落井下石時,我反對這種卑鄙無恥的醜行為;當她反對共產黨對張祖樺劉曉波迫害時我支持她的正當行為。

當劉曉波以原始正義貶低楊佳時,我反對這個貶低;當他發起08憲章時,我支持他的正確做法。
當余傑把楊佳視作納粹時,我反對這種歪曲行為;當他作一些有益自由民主的事時,我支持他的努力。

當劉路對不同派別或人士作無理攻擊時,我反對這種有害無益的行為;當他發文褒揚楊佳和呼籲支持劉曉波時,我支持這種正義呼聲。

當貴族精英圍剿草根時,我全力以赴反貴族精英的惡行;當他們把矛頭指向專制統治者時,我支持他們的作為……

我支持的是他們的正當行為,反對的是他們的惡行。

我認為中國社會進步和民主進程不是任何一個派別或任何一個人的專利,而是全民的事業。在這個事業中從翁安楊佳的暴力反抗到劉曉波式的貴族精英都有其應有位置和不可為別人取替的功能。

所以,我認為楊佳們有楊佳們的作用,劉曉波們(在反專制不反民眾時)有劉曉波們的作用,都應該支持。沒有理由更沒有必要把楊佳和劉曉波對立起來;有此無彼。

我主張,最低限度大家各做各的互不踩台、互不干預;最佳的是各方互相配合。

這是我支持楊佳義行和劉曉波與他人一齊發起08憲章運動的理由。

2008/12/13
--------------------------
原載《議報》第385期此文系本刊首發,歡迎其他各類刊物轉登轉發,但是請註明出處和本報網址
泥水佬做人 ^得自己 也^得e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