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吳敬璉的觀點相當地無知、幼稚
2008年11月30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協辦的「改革開放30年論壇暨評選活動」舉行頒獎典禮,吳敬璉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傑出人物。頒獎典禮現場,吳敬璉在回答記者問時說,「腐敗是怎麼來的?有人說是因為市場經濟造成的腐敗;有人說不是。在我看來就不是因為市場經濟,而是改革沒有到位,或者是改革遭到了扭曲。」
按吳敬璉的說法,似乎市場改革到位,就能使官員和資本家之間不相互勾結,就能防止官員和資本家間的權錢交易,從而防止腐敗產生。但是,吳敬璉既不能從理論上說明為何市場改革到位就會產生這種效果,也不能用事實說話,舉出那個國家市場改革到位而產生這種效果的例子。僅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吳敬璉異常虛弱,根本不能用事實等來支撐自己的論點,使自己的論點顯得能夠成立。
不過,有諷刺意味的是,吳敬璉不能用事實證明他那關於市場改革到位就能防止腐敗產生的說法成立,但是,包括他在內的主流經濟學家經常宣揚的理論觀點卻可以論證出他那說法的不成立。也就是說,主流經濟學家經常宣揚的理論觀點可以論證出市場經濟造成腐敗。
主流經濟學家常說,市場經濟下市場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主流經濟學家所信奉的市場經濟理論鼻祖亞當.斯密說,人們是按利己之心行事。即市場經濟理論都公開宣稱,市場主體是以利己心,按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事。而按這理論,如認為用金錢來腐蝕、拉攏官員將能獲得大的政治或經濟利益,那麼,市場經濟的主要、強勢的市場主體——企業(實質是資本家),必然要實施用金錢來腐蝕、拉攏官員的行動。
同樣,在提倡市場主體以利己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會中,作為市場主體的個人,受社會環境影響,也會有趨於追求利益的利己意識(社會存在決定人的社會意識)。因此,官員這些個人在受到企業(實質是資本家)的金錢利誘、拉攏之時,極可能為因為趨利而接受賄賂。所以,主流經濟學家經常宣揚的市場經濟理論,很容易論證出市場經濟下官商雙方趨利而相互勾結,併產生腐敗。
我國研究西方經濟的著名經濟學家陳寶森的書中,就講述過美國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產生的骯髒。「由於美國運輸業都由私人經營以謀取最大限度利潤為目標,所以在建設過程發生無數弊端和醜聞」(陳寶森《美國經濟與政府政策》、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第430頁)
市場經濟下市場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觀點,以及亞當.斯密關於人們是按利己之心行事的觀點,能很容易論證市場經濟下資產階級和官員們勾結起來實施權錢交易,產生腐敗的結論。而莎士比亞則從藝術角度,表現剝削階級用金錢腐蝕一些人們,使其與自己勾結,為自己服務的狀況。
身處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最發達、市場經濟也最發達的國家的莎士比亞,目睹了市場經濟下人們因為趨利,而被金錢力量所征服而變得醜陋的狀況。文學作品不過是社會存在的表現(藝術表現)。他的作品就藝術的表現了市場經濟中人們趨利而接受金錢的拉攏、賄賂,並拋棄正常審美觀,拋棄正義感,與醜惡相勾結的狀況。莎士比亞寫道:
「黃金這東西,只要一點兒
就可以把一切黑的變成白的,
一切丑的變為美的,一切罪過
變成正義,一切卑賤變為高貴,
把膽小鬼變成豪邁的勇士,
把年邁的老人變成活潑的少年!
是的,這全身閃光的奴才……
使人們跪拜在長期癩病患者面前,……
……把求婚者送給
滿臉皺紋的老寡婦,在那使人
見了就嘔吐的滿是膿瘡的人身上
灑上香水,插上鮮花,恢復美好的青春,
本來誰都要帶著厭惡的神情
把他從醫院四壁內遠遠送走!……
……你,我們的顯赫的神,
把完全異樣的傢伙撮合在一起,
命令他們互相結吻……!」
莎士比亞作品,有助於對當時市場經濟下金錢將人們腐蝕成醜陋狀況的認識。而且相對吳敬璉等主流經濟學家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市場經濟的辯護詞,莎士比亞的詩能更有利於人們認識現今這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市場經濟真相,更有利人們認識這腐敗如何產生。因為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歷史上,經濟上的統治階級—— 剝削階級用他們經濟統治力量去征服一些人們,使其聽命於自己,為自己服務的手法從來沒有放棄過。過去他們要用這些手法,現在也會用這些手法。
「是的,這全身閃光的奴才……使人們跪拜在長期癩病患者面前」。這正是對醜惡的資產階級,用它那「全身閃光的奴才」——金錢的利誘,使那些官員、精英「跪拜在長期癩病患者」——醜惡的資產階級面前的藝術寫照。
「你,我們的顯赫的神,把完全異樣的傢伙撮合在一起,命令他們互相結吻」,是莎士比亞對市場經濟下人們趨於利益最大化而被金錢腐蝕、拉攏的藝術表現。現在,資產階級的金錢,「我們的顯赫的神,把完全異樣的傢伙撮合在一起,命令他們互相結吻」的狀況依然在繼續。通過錢這「顯赫的神」的作用,使官員、精英與資本勾結在一起。而官員和資本勾結產生政治腐敗、經濟腐敗、司法腐敗。精英和資本勾結,精英就當資本辯護士,精英負責把「一切黑的變成白的,一切丑的變為美的,一切罪過變成正義,一切卑賤變為高貴……」精英們還對貪婪地進行剝削的資本,以及有利於資本剝削的罪惡私有制社會進行美化,往這「使人見了就嘔吐的滿是膿瘡的人身上灑上香水,插上鮮花,恢復美好的青春,本來誰都要帶著厭惡的神情把他從醫院四壁內遠遠送走」。而吳敬璉在2000年年底大談深化市場改革將消除貧富懸殊,2008年年底大講深化市場改革將消除腐敗,就屬這類情況。
我們看了趨利、利己觀點對市場經濟下腐敗必然發生的論證,也看了莎士比亞對趨利者被金錢征服的藝術表現。我們再看看我國官員被金錢征服的一個具體案例。央視報道廈門遠華走私案時指出,海關內有許多部門(關卡),海關外有商檢、港務、公安邊防等許多關卡。這些關卡中只要一個關卡動真格,遠華的走私就不能得呈。但是,在遠華的金錢收買面前,這些關卡都成了擺設。
金錢腐蝕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大批落網公僕大嘆「想不腐敗都難」。一篇文章寫道,「當初一切進」廈門遠華紅樓的「客人都『紅著進去,黑著出來』。200多位官員不管曾經是怎樣的意堅志定,不管是怎樣的又紅又專,不管是怎樣的道行高深,最後都百分之百地淪為腐敗分子」。
廈門遠華走私案中,市場經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使賴昌星認為賄賂官員走私進口,所付成本低於交付關稅進口,能獲取更多利潤;趨利使各關卡的官員接受賴昌星的賄賂。追求利益最大化使資本和官員勾結在一起。
資本賄賂官員的例子太多,眾人都知道,我不再一一例舉。金錢賄賂以使幹部腐敗,這方法並不是現在的資本家(如賴昌星)才會使,建國初期的資本家們早就會使這法子。當初解放上海后,上海的一些資本家就曾說,有較發達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的上海是個大染缸,保證共產黨幹部紅著進來,黑著出去。他們敢說這樣的話,就在於在資本主義上海,幾十年來他們用部分利潤去拉攏、腐蝕各朝各代的各級官員是屢屢成功。這使他們相信金錢腐蝕使人變質的威力。
我國要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除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更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外,還因為消滅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計劃經濟, 將從根本上消滅老闆們用金錢腐蝕幹部、從而產生權錢交易和幹部腐敗的經濟基礎。這是保護各級幹部,使他們不至於腐敗的根本辦法。這是那些年基本沒有什麼幹部腐敗的主要原因。
我國有句老話叫: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資本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環境中,幹部隨時隨地都有被腐蝕的可能。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從根本上消除幹部「濕腳」的條件──私有制和市場經濟。
反過來講,這近30餘年,我國在上層建築的法製做了不少工作,吳敬璉等主流經濟學家推動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越來越深入,但腐敗、司法不公等卻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濕腳」的根本條件──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在我國發展。因此,正是吳敬璉等主流經濟學家們推動的使私有制復辟,從而產生資本家的改革,使我國腐敗死灰復燃,並且越來越嚴重。
吳敬璉在回答記者問中說,消除腐敗的市場改革應是,「第一,要劃清楚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市場辦市場的事,政府辦政府的事……第二,……對於權力要受到制約。不受約束的權力一定會造成腐敗,這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莎士比亞作品,表現了是私有制下富人用金錢將人們腐蝕。而吳敬璉這裡卻刻意掩蓋這一點,掩蓋生產資料私有制、剝削階級,是產生金錢腐蝕,產生權錢交易的根源。他還掩蓋了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權力不受約束,從而產生腐敗的真相。吳敬璉這樣做,是其作為剝削階級——資產階級的辨護士所決定的。
吳敬璉總是說中國腐敗是市場經濟改革不到位造成,似乎市場經濟改革到位就能消除腐敗。那麼市場經濟改革到位典範國家又是那些呢?美國等西方國家常被吳敬璉等作為 「市場經濟楷模」,它們應該是市場經濟改革到位的國家,他們能消除腐敗嗎?也不能!因為資產階級不會遵守吳敬璉「市場辦市場的事,政府辦政府的事」的騙人鬼話,資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統治階級,他們根本不會將其統治力龜縮在市場,他們權力不受約束,他們權力遍及整個社會,包括政府在內的國家機關。
愛因斯坦講,「對於私人資本壟斷組織及其巨大勢力,即使靠民主地組織起來的政治社會,也無法予以有效的控制。」(轉摘自勞倫斯.肖普《卡特總統與美國政壇內幕》第286頁,時事出版社1980年版)也就是說,愛因斯坦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議會、司法三權分立、制衡的所謂民主結構,根本不能約束資本的勢力。而資本不受約束的勢力或權力,必然產生腐敗。
我們看看美國資產階級和國家機關間關係就能大致知道,為何美國三權分立、制衡的所謂民主結構不能制約美國壟斷資本的權力。
美國的「一位參議員說過:『我相信分工。你們把我們送到國會,我們通過法律,按這些法律使你們賺錢。你們從你們的利潤中進一步捐贈競選資金,再把我們送回來,通過更多的法律,使你們賺更多的錢。』」(陸鏡生《美國人權政治》當代世界出版社1997版第10頁)這位參議員的話,暴露資本派遣政客進國會是謀取利益,而政客在聽命資本並為其服務過程中也獲得利益。即資本和他們收買的政客們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勾結,產生腐敗是必然。
《美國的腐敗很嚴重》就寫道,「在筆者看來,美國是一個官商勾結的資本主義政治體系,故腐敗的猖獗其實是一種必然現象,借用美國一保守派人士的話來說,就是:「這是美國政治的本質,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違法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而CNN、《今日美國》報和蓋洛普民意測驗機構今年1月3日公布的聯合調查結果也顯示,近半數美國成年人認為,大部分國會議員有腐敗行為。」
當然,資本和他們收買的政客們趨利下而相互勾結,併產生腐敗的現象,不僅發生在「民主選舉」的議會中。資產階級把他們用金錢征服的代理人,送到美國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為其服務也是隨處可見。資本和其代理人相互勾結謀利併產生腐敗也是隨處可見。
美國學者羅伯特.希爾寫道,在美國,「公眾的政治作用已不再能夠左右這個國家……幾百家超級多國公司正在替我們作出關於我們前途的根本決定,而它們本身則不受控制。……政府制定規章人員、外交官、國內收入署官員,與其說是作為管理公眾事物的人員,還不如說是作為各大公司的特約秘書來執行職務的。」 (希爾《尼克松以後的美國——多國公司時代》第1、2頁,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