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搞笑組合:燃油稅與市政債 轉貼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2-17 1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搞笑組合:燃油稅與市政債



雙履帶裝甲車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d82770100bddw.html

   題記:歷史將證明:XXXX是一場有預謀的私有化運動——其實質就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主導的瓜分中國巨大財富的饕餮大餐;是一次對中國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



市政債



   前幾日去探望住在水庫邊上的姥姥。天氣不錯,下午就和姥姥一邊曬太陽,一邊聊天。姥姥一邊說我們現在生活的真享福,一邊說她們年輕的時候幹活有多累。她說,現在的年輕人早上一睡就是七八點,在她們那個時候七八點都上工到休息時間了。我問她一般在農忙的時候確實會很忙,但是農閑的時候呢?她說,修塘埂,挖塘泥,修水溝,積農家肥。——這不就是修水利,搞生產嗎?我說,要不是你們那個時候修的這些東西,我們現在恐怕還要靠天吃飯呢!——有感於本地2000前後連續3年大旱,後來連栽秧的水都沒有了。而在毛澤東時代修建的水利設施早就毀壞殆盡了,水溝僅存一些「遺迹」,抽水機早不知道哪裡去了,通到水庫的鋼製水管都爛穿了。這一切一切,在當年的酷熱里守著小型抽水機,隨時為水管爆裂擔心的時候就已經反思過好幾遍了。再說這個水庫,建成於50年代中期,姥姥當年的老家現在就在水底下。如果不是這個水庫的修建,現在的城區近40萬市民的飲水就是一個大問題。今年,水庫的大壩又進行了加固,原本大壩上毛澤東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字樣被河蟹掉了,這個字樣,現在在GOOGLE EARTH上還能夠清晰的看到。不由得又想到水庫對面的山上也有一座很出名的小型水庫,連拖拉機都無法痛到底下,但是它硬是聳立了幾十年,現在走到那裡,看到那些石頭磊的如此之高,如此結實就不難想象當年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再想想,在如今擁有這麼多大型工程機械的時代,再完成這樣的工程又需要多少時間,又是多大的一個工程量呢,會是一個怎樣的施工質量呢?



   遙想主席當年,一方面大搞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搞工業的基礎建設和原始積累,科學技術的成就更是層出不窮。而竟然被現在的一些人說成是「不懂經濟」,說成毛澤東時代的結束「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感慨萬千。而如今,被奉為「教主」的「總設計師」及其徒子徒孫們自詡為「完全正確」的XXXX倒是真的把國民經濟搞到了「崩潰的邊緣」,不但已經內外交困,而且可謂危機四伏。相比之下,還需要用什麼語言來為這種對比塗脂抹粉呢?至少,在毛澤東時代,他可以豪邁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即無內債,又無外債!中國的「四個現代化」的實現,並不是一個夢。而如今,「四個現代化」卻越來越象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了。



   報道稱: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務院此前宣布了4萬億元的政府主導性投資計劃,除中央投資以外,還需要地方配合一部分投資,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有配套的金融工具來籌資。那麼,這個所謂的「配套的金融工具」是什麼呢?就是市政債!並且,據了解,財政部已在預算司下新設立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處,專司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消息人士表示,此前發行的項目債、地鐵債、以信託方式發行的一類金融工具,很接近市政債,只是存在償債主體的差異,市政債將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財政收入作為擔保。而發行市政債的理由則是: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步入「寒冬」期,土地出讓金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開始大打折扣。再加上國際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整體財政收入必然會受到影響,許多地方政府將面臨較沉重的財政壓力。專家表示,市政債推出不僅可為地方政府投資提供資金支持,也有利於扭轉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觀念。


   也就是說,在中央的「突擊花錢」的政策的出台的刺激下,地方「突擊花錢」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中央能夠搞出個4萬億的花錢計劃,那麼地方就能夠爭先恐後的搞出個18萬億,反正掙錢咱不會,花錢誰不會呀?!而中央4萬億出台的理由是「拉動內需」,而「市政債」的出台卻表面,地方ZF要問老百姓借錢來花。這就是一個很搞笑的事情了,比如說,內需不振是由於老百姓沒有錢,或者老百姓存的一星半點的保命錢不敢隨便花,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增加就業人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從而使得我國生產的商品能夠在國內消化掉,即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又可以使得企業度過難關,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內部循環。而4萬億卻是大部分用在了基礎建設上面,地方ZF的18萬億大概也是不外乎大興土木。更可氣的是「市政債」分明是從老百姓的口袋裡把錢掏去,而繼續用在大興土木上面。而大興土木的本質則是:為少部分人繼續斂財,繼續攪混水,繼續「一貫正確」打掩護,而實踐表明:「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和「為地方經濟服務」不過是一塊鮮艷的遮羞布。


燃油稅


   兩個月前回家為母親祝壽,本人乘坐計程車回家。當時燃油稅還沒有被廣泛提及,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本人與司機師傅就聊起了這個。司機師傅強烈反對這個東西,他說,即使是每升油提高1毛錢,而免掉養路費和過路過橋費,他們也是虧的。而沒有過多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發布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並向全社會公布,廣泛徵求意見。此間專家和社會輿論普遍認為,這項改革將提高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優化生產和消費方式,進一步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針對有人動輒拿美國的低油價說事,專家們認為,美國的成品油價的確較低,成品油稅負也不高。但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沒有可比性。並指出:美國低油價不適合中國國情!


   突然想起夏天時網易的一個主題:不要救樓市,要救車市!當時有網友打趣說,現在中國的現實是,要大力發展汽車工業,要全民買汽車,大力發展高速公路,但是,當你買到汽車之後,最好放在家裡別開了。因為你買汽車是為中國的汽車產業做貢獻,而如果你要開汽車就要為污染環境付出代價:高油價、駕照、牌照、養路費、過路過橋費、保險、年檢等等。也就是說,一方面製造輿論要國民消費汽車,一方面又說汽車會造成污染所以要提高油價等限制出行。但是,其實質也只有一個:就是用漂亮的幌子維護某些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


   比如說,汽車是造成當今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就應當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對吧?為什麼反而力挺中國的汽車消費呢?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擇偶標準變成了「有車有房有票子」?究竟現在的人的消費觀念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還是被某些「力量」強加的?既然汽車會污染環境,為什麼不限制公車的使用?為什麼不限制私家車的使用?為什麼不大力補貼公共交通和裁掉計程車掛靠公司?為什麼不免除農產品運輸的過路過橋費?


   說起來一點也不稀奇,公車出行最終是誰買單?山西某老闆的悍馬和它喝的油又是誰的血汗錢換的?計程車司機收入的大頭給了誰?高油價的高利潤為我國的環境改善作了多少貢獻?個體跑運輸的從業人員,他們又要把高油價造成的損失轉嫁給誰?購買小汽車究竟是為了更方便的出行,還是為了面子?


   燃油稅的出台並不是保護了環境,而是相當於在大街小巷和每一條路上都架起了收費站。相當於給所有燒油的設備和機器都增加了收費站——而維獨沒有人會問一句:今年,你的日子好過嗎?


搞笑組合


   市政債的出現似乎是想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雖然它本身就是一個搞笑的怪胎。而燃油稅的出台似乎是想說明,我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太強了,需要降降溫,限制一下。從這兩種東西的出世就決定了它們作為笑料的存在。市政債的笑話在於它要從老百姓本來就羞澀的囊中掏出更多的錢來投入到基礎建設的無底洞中,如果地方ZF無法在投入之後很快獲得回報,那麼它就會陷入破產的深淵,一旦到這個時候,就不是ZF大樓被燒這樣便宜就能解決的了。如果說,許多地方ZF都陷入破產的境地,那麼,中央將不得不依靠大量印刷鈔票來解決問題了,這樣就將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燃油稅的笑話在於某集團即想做婊子還想立牌坊,其唯一目的就是大量斂財,就是要保持高油價,當漲價的時候就要「與國際接軌」,當降價的時候就「不符合中國國情」。


笑過之後


   今年,中國的經濟開始走向了全面崩潰,在XXXX偉大理論的指導下,走向這一步只是遲早的問題。而伴隨著經濟嚴冬的到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逐一浮上水面,無論是銀行的賤賣還是巨額的外匯損失,無論是對賭協議的慘敗還是市政債的出台,無論是「天譴論」還是「08憲章」,無論是「呼吸稅」還是「燃油費」,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個模糊的影子在背後獰笑,都能夠看到一隻貪婪的黑手正在肆無忌憚的伸向百姓的腰包......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悟,無需多言,歷史將證明:XXXX是一場有預謀的私有化運動——其實質就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主導的瓜分中國巨大財富的饕餮大餐;是一次對中國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


                              E-mail: sldzjc2008@126.com
                                   8.12.16於訾水之畔

附1:http://money.163.com/08/1212/06/4SULP8RG00251RJ2.html

市政債有望明年推出
2008-12-12 06:02:52 來源: 中國證券報(北京)

專家:應警惕地方政府發債后無法償付而出現「破產」問題



地方政府發債或為期不遠。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財政收入作擔保的市政債有望明年推出。

據了解,財政部已在預算司下新設立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處,專司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消息人士表示,此前發行的項目債、地鐵債、以信託方式發行的一類金融工具,很接近市政債,只是存在償債主體的差異,市政債將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財政收入作為擔保。

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務院此前宣布了4萬億元的政府主導性投資計劃,除中央投資以外,還需要地方配合一部分投資,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有配套的金融工具來籌資。

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步入「寒冬」期,土地出讓金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開始大打折扣。再加上國際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整體財政收入必然會受到影響,許多地方政府將面臨較沉重的財政壓力。專家表示,市政債推出不僅可為地方政府投資提供資金支持,也有利於扭轉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觀念。

專家指出,市政債推出后,應警惕地方政府發債后無法償付而出現「破產」問題。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鍾正) netease
附2:http://auto.163.com/08/1211/16/4ST5L84L000816HJ.html
專家聚焦燃油稅:美國低油價不適合中國國情
2008-12-11 16:05:42 來源: 中國青年報(北京) 網友評論 4820 條 進入論壇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發布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並向全社會公布,廣泛徵求意見。此間專家和社會輿論普遍認為,這項改革將提高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優化生產和消費方式,進一步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針對有人動輒拿美國的低油價說事,專家們認為,美國的成品油價的確較低,成品油稅負也不高。但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沒有可比性。

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過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林雙林教授說,美國進入汽車社會的時間較長。當初,每桶幾美元至20多美元的低油價使得小汽車逐漸普及,成為美國絕大多數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同時,美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區和工作區相隔較遠,公共交通不發達,要解決出行問題,高度依賴小汽車。「幾乎每個工作的人都有車,一般有小孩的家至少有兩輛車。」

然而,今年以來,油價暴漲,經濟不景氣,美國許多老百姓感到難以承受,但離開小汽車,多數人又面臨出行難問題。這種「小汽車依賴症」和美國長期實行的「低油價,低稅賦」能源和稅收政策不無關係。

有關專家指出,美國能夠長期保持這種鼓勵汽車消費,浪費能源資源的政策,是和它超級大國的實力分不開的。美國的貨幣是國際硬通貨,美國為確保石油安全不惜使用武力,這些是中國不具備和不願意做的。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財政系主任朱青等專家指出,人們在看到美國油價低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歐洲和我國香港等許多地方的成品油零售價遠遠高於中國內地;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採取一系列稅費政策,鼓勵人們節約能源。

林教授說,為解決大城市交通擁擠問題,美國也出台種種措施,例如,不少大城市車位少、停車費高,迫使人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美國聯邦政府徵收30%的汽油稅,用於建設和維護公路。另外,在美國,汽車屬於個人財產,按價值每年都要交個人財產稅,財產稅各個州不等,最高的在2%以上。

他說,新加坡與美國完全不同,地方小人口密度大。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一直運用法規、稅收、價格等多種手段,控制汽車數量的增長,並通過運用電子系統控制市區中心地段的車流量,在新加坡交通幾乎總是暢通。新加坡汽油燃油稅大約每升0.40新元(約2元人民幣)。

在新加坡,購車之前必須先擁有「擁車證」。凡是要買新車的人,都必須用投標的方式競購「擁車證」。中標價格隨市場供求關係浮動,會高達七八萬人民幣。各種車輛的「擁車證」都有限額。

林教授說,科學發展就是要在發展的同時兼顧公平。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可以治理亂收費行為,實現公平稅負;用燃油消費稅代替養路費等各種費用,多用油多負擔、少用油少負擔,體現了稅負公平。

他說,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后國家將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另外,污染者納稅,用稅收政策促進改善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這可使居住在城裡的低收入者受益。

11

主題

34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5
沙發
零下三度VII 發表於 2008-12-17 19:54 | 只看該作者
盡亂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3
鐵螳螂 發表於 2008-12-18 0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4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18 1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