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一共有三部,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卻非常有名。這三部協奏曲寫於巴赫在科藤的時期,大致創作於1717至1723年之間。a小調協奏曲編號BWV1041,通常被稱為「第一小提琴協奏曲」;E大調協奏曲編號 BWV1042,也被稱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則協奏曲則是為兩把小提琴而作,被稱為「二重協奏曲」,編號BWV1043。據說巴赫當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至少應該有六首,但如今能夠找到原譜的只有上面提到的三首,這得益於在巴赫有生之年,這三部作品的樂譜被反覆轉抄方才得以流傳下來。就總整體風格而言,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所使用的樂隊規模相當之小,伴奏主要由弦樂合奏、羽管鍵琴和數字低音所組成,所以聽起來顯得相當清秀、亮麗,猶如器樂重奏。然而巴赫卻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賦予了這些作品以獨有的新意,使得這些作品充滿著戲劇性。
第一協奏曲,a小調,BWV1041。第一樂章沒有明確的速度標記,按照慣例大家總是用「Allegro(快板)」來演奏,全曲由強有力的合奏開始。緊接著獨奏小提琴帶出一個略顯哀傷的主題,在整個呈示過程中,樂隊則起到烘托、映襯的作用,時而緊隨、時而應答,最後以合奏結束整個樂章。第二樂章由固定低音構成這個行板樂章的基礎,而獨奏小提琴則有一段極具歌唱性的主題,抒情而委婉,幾經轉調、擴展,將整個第二樂章演化成一首美妙的變奏曲。第三樂章則為速度較快的義大利舞曲,旋律輕盈歡快。
第二協奏曲,E大調,BWV1042,這是巴赫現存的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樂隊配置為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個一把以及古鋼琴。第一樂章是快板,由十分熱烈的全奏開始。這個三段體的樂章在結構上已經和現代奏鳴曲有很多相近之處,但並算十分完整,整體風格依然延續著巴洛克的傳統。主題旋律加以變化后,獨奏和競奏交錯進行是主要的表現手法。第二樂章的慢板為c小調,以固定的低音主題為基礎寫成,是一首極其優美的變奏曲,聽起來好似一股清泉流出,卻又飽含著火一般的熱情。第三樂章則為「非常快的快板」,在這裡我們可以聽到十分鮮明的義大利迴旋曲風格,雖然標註速度很快,但實際上聽起來卻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感覺。
二重協奏曲,d小調,BWV1043,其全稱是「為兩把小提琴而作的協奏曲」。據說這部作品是巴赫專為科藤王宮中十八人小樂隊而作的。除了獨奏小提琴,樂隊部分則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以及低音聲部樂器組合而成。現在在演奏這部作品的時候往往會加入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及鋼琴等樂器。與傳統巴洛克合奏協奏曲強調不同樂器與樂隊之間的競奏有所不同,巴赫的這首二重協奏曲強調的是兩把獨奏小提琴之間的競奏,但是他們與樂隊之間又有緊密地聯繫,所以聽起來色彩相當濃郁、熱烈。曲子的第一樂章就把這一特色表現得相當突出,兩把獨奏小提琴進行著各種各樣形式的對話,真可謂「你問我答、你追我趕」,整個樂章在不斷的變化和競奏中進行著。第二樂章廣板則要安靜許多,旋律優雅而莊重,如同靜靜的流水一般。第三樂章重新恢復了活力,具有鮮明熱烈的舞曲風格,在歡快的氣氛中構成了厚重而絢麗的色彩,同時還體現了對位法的音樂寫作技巧。
1-3 Violin Concerto In E,BWV 1041
4-6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BWV 1042
7-9 Two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BWV 1043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