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與不信的區別

[複製鏈接]

141

主題

1717

帖子

133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木狼 發表於 2008-12-14 0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揮一揮手

在信仰上,我現在處於灰色地段。以前是紅色的,相信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那種信仰具有時代特徵。那個時代結束了,信仰隨之崩潰,倒塌。
究其原因,是因為那種信仰是灌輸的結果,而非自由選擇的結果。其次,馬列政黨一次次的政治運動,它的發展,都是採取否定之否定的歷史邏輯運行,在我小小短短的信仰產生建立的那個階段,即經歷了林彪——副統帥——野心家、壞蛋;鄧小平——復出——又打倒——再復出;王張江姚——革命棋手——四人幫;毛澤東 ——神——三七開人物——十年浩劫,等等,等等。

我不斷相信,隨之顛覆;再相信,又迷惑,然後事實證明我要再一次顛覆自己的想法。文革結束,我二十歲。
年級輕輕的我,已經不相信——信仰。沒有信仰的我,就在人世上混啊。

黨啊,我親愛的黨,曾經是我爹媽的黨,不是我不愛你,不信你,是你用自己的溫暖巨手,一次次打碎你自己苦心經營的信仰園地。
二十歲,別人還是在建立信仰、鞏固信仰、堅定信仰的時候,我,和許多同時代的人,已經不相信信仰了!
我在世界上遊走,不論我在何地,干著何種營生,我都是一個信仰的孤兒,一個遊魂。
好在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成果,我還有善良的本心和良知,在社會上混,就靠這兩樣東西支撐,也算是信念吧,雖稍遜一籌,總是聊勝於無。傳統文化里積極向上優美的精髓沒有隨著信仰一起生生滅滅,這是我,和我的同時代人還值得拍手相慶的事情。

照看自己的靈魂,這不是上帝囑託的事,而是你自己要追尋的事。

到了美國。
我更感到孤獨,靈魂孤獨,軀體孤獨。

我在一位台灣姑娘的引領下,參加了一次家庭禮拜的聚會。我分到一本聖經,神父是個瘦小的老頭,他念一句經文,眾人跟一句;然後唱頌歌,再后是吃點簡單的食物。我的表現很拘謹,以致將茶杯碰翻,濕了聖經。
我參加過班組會,座談會,洽談會,研討會,這種形式的聚會,還是第一次。覺得新鮮,可是心存懷疑。
神父開車送我回家,說了許多。分手的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
在此之前,我也去過教堂,參加過周末彌撒,聽過神父的佈道。

我問:那些神父,他們在台上講道,平時他們也是照此做人的嗎?
這句話問得有多麼突兀,我問的是位神父啊。
他遲疑了一下,答道:
每個神父都不一樣的,他們也是人。
我很失望。其實我期望他告訴我的是:神父的作為和他們在台上講道的是一致的。
這位神父說的是老實話。可是卻拖延了、或許是阻止了我加入教會的想頭。

人是要歸宿的,財寶不是歸宿,家庭不是歸宿,愛情不是歸宿,歸宿是自己靈魂寄居的地方。
我曾經對佛教產生過濃厚興趣,認真地看過一些書,去過幾大名寺游勝,結識過居士,甚至想過做居士。
可是,那一切,離信仰還差著很大距離。
佛教的發展,它的末期和道家儒家合流,融入世俗,成為祈福求財的習俗,甚至政治的附庸,遠離教義的初衷,更遑論信仰的寄託了。
我轉了一圈,還是孑孓獨立。
佛教中的文化因素,卻因此留在心裡。所以,每當心中需要定力的時候,我會有時畫十字,有時是雙手合掌。我知道那都是無用功,甚至是褻瀆,可是,信仰的初心依稀可見,文化的浸染卻是根深蒂固。因此,更多時候,我就先合掌,再划十字,兩道並舉。

很荒唐啊,哪裡都過不了關。所以我笑自己,是阿斗,阿Q。
這就是灰色地帶,灰色者,即雜色。
我曾聽過著名的佈道人的講道,也專程聽過64人遠志明的佈道,他講了許多親身經歷的事情,證明信主的奇迹。
我曾經被激勵過,幾次下決心要重建信仰,修復園地。

可是,有一次,在教堂做完彌撒,眾人布施后,神父在低頭禱告的過程中,眼睛向紫色的布施袋溜了三回,他沒有想到,台下的聽眾里,有個叫揮手的人,正舉棋不定,為昄依作難;他的三眼之溜,正巧被多疑的揮手窺見。雖是小事一件人情常態,卻使我打了退堂鼓。

所以,我還在灰色地帶遊走,徘徊。
知識,可以解答很多疑難。可是知識的積累有時間的塵封,成見乃至偏見的熏染。知識是個染缸,所以知識不等於智慧,有時恰恰表現了愚昧。
文化,可以形成風格,鑄就人品,可是它有知識的因素,難免會墮入人性的軟肋,濫觴於名利風流場。
在我的心裡,模模糊糊有這個體會:人生付出比索取有時更快樂。
怎麼會有這個意念的?奇怪呀,我沒有額外地付出過什麼;也沒有得到過恩賜。我問過自己。那是一種召喚吧,現在還不能確定。

我需要信仰,我的神,不非得是基督,我有選擇。可是,有更好的嗎?
釋迦牟尼呢,越來越世俗化,像個財神。
穆罕默德呢?讓我想起風高月黑夜,彎刀加炸藥。
我在默默地追尋,苦苦求索。我經常向親友宣講報告自己的減肥計劃、行事規劃,而且往往變化多端。掛在嘴邊的事,不可當真;只有三箴其口默記在心的才較勁兒。有的時候,我為自己感動,蒼天在上,只有你知我知!
愛情,破滅了,可以再愛,一次,兩次,直到愛出結果。
信仰,破產了,若要再信,關山重重;我視信仰比愛情重,不能再錯第二次。
也許,是我太多疑?也許我還是太天真?

所以,至今我是個遊人,遊盪的人------

29

主題

374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沙發
bottleempty 發表於 2008-12-14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木狼 的帖子

作者不是在找信仰, 而是在找仰信.
仰信, 仰望而相信,希望有什麼力量, 能夠把自己如何如何. 一般看來, 也沒錯. 但這種思想的基礎是虛的,建立在變幻莫測的人心基礎上. 他要向外找一個寄託-----這是極不可靠的, 因人心而信, 必也會因人心而不信. 他以往的經歷就是證明.
熊貓說心外求法, 就是這個意思.
信仰, 因信而可仰賴. 這個信, 不是人心決定的信, 而是對於真實的契合, 不是在外面找, 而是在裡面發現. 在裡面發現一個超越人心本身的東東, 與之契合. 那樣, 外面的變化就不足以讓人動搖了, 只有在這個意義上, 才能稱之為信仰, 信而可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7
3
sousuo 發表於 2008-12-14 03:05 | 只看該作者
信而可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

主題

1368

帖子

95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0
4
gyl 發表於 2008-12-14 0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木狼

謝謝樓主分享心路歷程。

我以為信仰,必先求真,但信仰又超越理性的證明,所以我理解你的猶疑。

信仰不是為自我心靈的滿足的,雖然這個應是真正信仰的必然產品。我不否認有太多的基督徒的信仰屬於這個層次。

我也堅信你會尋見,因為聖經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 (太 7: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

主題

1717

帖子

133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4
5
 樓主| 木狼 發表於 2008-12-14 2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樓 gyl 的帖子

人都是從自己身邊由近及遠的尋找信仰的對象的。信仰基督教或者佛教,有時候不是自己直接感受到他們,而是有一個合適的人作為橋樑,既囊括自己的全部經歷,又指向了信仰的對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352

帖子

182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混世魔王

Rank: 4

積分
1828
6
金寶 發表於 2008-12-15 00: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木狼 於 2008-12-14 01:21 發表 [信與不信的區別 - 信仰天地 -  backchina.com]  
揮一揮手

在信仰上,我現在處於灰色地段。以前是紅色的,相信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那種信仰具有時代特徵。那個時代結束了,信仰隨之崩潰,倒塌。
究其原因,是因為那種信仰是灌輸的結果,而非自由選擇的結果 ...


木狼兄真乃性情中人也。
信仰和神父孰大?
俺覺著木狼兄的信仰是要大過那個眼睛溜來溜去的神父不知多少倍,但是兄卻讓他的幾個小動作把你和你的信仰給隔離開來了。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意思是:生還是死,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總體來說,人信仰的關鍵講的就是生與死,這包括肉體的生死,也包括靈魂的生死。二者今生合一,靈魂卻在肉體消亡之後繼續它的旅程,或是在天堂,或是在地獄。
俺相信你的生命和靈魂的問題遠遠比某人(哪怕是神父或牧師)說了啥,做了啥更加重要。所以如果因他人的行為就做出結論實有輕率之嫌。
俺聽過一句話,現在套用一下:幹啥要為他人的錯誤而處罰你自己呢?

照俺理解,基督教信仰相信,人的靈魂本應是在天堂與上帝天父同在,可天堂聖潔,而人之臟污使之不得其門。基督徒唯有依靠耶穌將其靈魂潔凈,從而得以通行。

佛教或其他很多教也都相信天堂地獄之說,卻是要通過修鍊或是清規戒律「自潔」而進入『極樂世界』。

人能自潔?俺覺著當屬天方夜談,木狼兄認為如何?

至於反擊,他們不知生不知死,多屬沒有信仰之輩。在這兒聲嘶力竭反擊,卻不知其舉動實屬枉然。

[ 本帖最後由 金寶 於 2008-12-15 19:49 編輯 ]

以武會友 交結天下豪傑
板斧如風 專砍流氓阿飛
        邪不壓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

主題

1717

帖子

133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4
7
 樓主| 木狼 發表於 2008-12-15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樓 金寶 的帖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選擇了什麼信仰,還有選擇和什麼人交往的問題。
我也不同意人能自潔,更加不會在意這裡極端反基的叫囂。信仰給人平靜,是大風大浪之後的平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