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曆史] 12月8日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12-8 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代科學家徐光啓逝世(1633年)-----

    徐光啓,上海人,是自李時珍後的明代又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生於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父親是個小商人,家裏有一點土地,但日子過得並不寬裕,所以徐光啓從小就從事農業生産勞動,這對他後來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徐光啓在20歲左右的時候進了縣學,成了生員,35歲時回鄉參加了本省的鄉試,一舉奪得了鄉試的第一名,中了解元,42歲時又到北京參加中央一級的考試,中了進士,後來在翰林院作了個小官。當時由於朝廷的腐敗,徐光啓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總共只有7年的天啓年間,他在朝三進三出,雖說做到了禮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權奸當道,他一事無成,最後落職回家。這倒使他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能夠更加專心致志地從事科學研究事業。
    從萬曆到天啓之際,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在北京居住。這期間,徐光啓和他來往密切,兩人一起研究數學、天文、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學問,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不少科學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幾何原本》、《秦西法》、《測量法義》等等。徐光啓從而成了我國介紹西方科學成就的先驅者。1629年,崇禎皇帝繼位後,委派徐光啓負責重修曆法的工作,僅用了4年時間,就編成了《崇禎曆法》。這部書共130多卷,雖是集體寫成的,但徐光啓作為主編,從思想方法到編輯體例等都是由他規劃決定的,而且全書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審定。這部書是中國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徐光啓以淵博的中西天文學知識,取長補短,互相參校,突破了我國傳統的範圍,使曆法的科學性達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學和數學邁出了可貴的一步。
    徐光啓一生著述很多,除翻譯以外,他還有很多自己關於自然科學的學術著作,如《測量異同》、《勾股義》等。不過他用心盡力的還是對祖國傳統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總結。他先後花費了幾十年的工夫,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寫出了一部被後人稱為農業百科全書的科技著作——《農政全書》。這部書約70萬字,分作60卷,12大類。此書較之其它農書,最突出的特色是「農政」,也是此書之所以命名為《農政全書》的原因。這部書從墾田、種植、農事、水利、農器製造、樹藝、牧養,一直講到除蟲、荒政,是一部真正的農業方面的百科全書。
    《農政全書》大量吸收了我國曆代農學著作資料,同時又有徐光啓自己的著述。對曆史資料不只是輯錄,每篇後面都有他自己的見解、評論或實際驗證。徐光啓自己新增加的部分,都是他長期觀察研究和親身試驗後撰寫的,書中那些專題論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他在數學、天文、曆法、生物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我國科學史上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1633年12月8日,徐光啓在北京的寓所裏病逝,終年71歲。



法國早期電影藝術家梅裏愛誕生(1861年)-----

    法國導演梅裏愛1861年12月8日,法國早期電影藝術家梅裏愛誕生。
    梅裏愛(1861.12.8—1938.1.21)原是舞台魔術師和劇院經理,後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個「照相車間」,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棚」。電影的發明者呂米埃兄弟發明電影後,拍攝了一些記錄真實的生活片斷的短片,而梅裏愛則用魔術師的直覺,發現並開拓了攝影的基本特技:停機再拍、慢動作、溶暗、淡出、疊印和兩次曝光等。他首開使用舞台演員、布景、道具、服裝、化裝手段等方法進行攝影,開創了與L·盧米埃爾「捕捉自然」相對立的另外一種風格。1899年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德雷福斯案件》,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他最擅長於拍攝神話影片。從1899年到1906年,他相繼拍攝了神話片《灰姑娘》、《藍鬍子》、《魔燈》、《一千零一夜的宮殿》、《卡拉波斯仙女》等。
    梅裏愛還擅長於拍攝J·凡爾納式的科學幻想作品。從1902年到1912年,他成功地拍攝了《月球旅行記》、《無法實現的旅行》、《海底兩萬裏》、《北極征服記》等。《月球旅行記》一片為梅裏愛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和榮譽,同時也為電影的「排演」確定了地位,電影「排演」的觀念一時風行全世界,梅裏愛開創了電影工業與藝術影片。梅裏愛共拍攝過400多部影片。
    1908年起,梅裏愛的電影活動開始衰落。1914年大戰後他已完全破産,被迫在巴黎火車站附近開小鋪,靠賣玩具與糖果為生。
    喬治·梅裏愛(法國1861—1938)在一次化裝舞會上扮演騎士亨格蘭《月球旅行記》法國 1902導演:喬治·梅裏愛 。




英彙豐銀行成立(1865年)-----

    英國彙豐銀行在上海成立。該銀行資本五千萬美金,總行上年設於香港,本年開始營業,並設分行於上海。後又在天津、北京、漢口、重慶等地設分支機構,發行紙幣,壟斷外彙市場,為英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機構。


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誕辰(1865年)-----

    1865年12月8日,芬蘭著名作曲家西貝柳斯生於芬蘭塔瓦斯泰烏。先後在柏林、維也納學習音樂。1893年回國後,在海星弗音樂學院執教。1897年後辭去教職,專心作曲。曾赴美、英演出。西貝柳斯的作品充滿民族主義色彩。作品有交響詩《芬蘭頌》,歌劇《塔中美人》、《林中仙女》,七首交響曲及鋼琴曲、提琴曲等。1957年9月20日病逝。


陳天華蹈海自絕(1905年)-----

    1905年12月8日,近代民主革命的宣傳家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殺。在留日學生群起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時,12月7日,日本《朝日新聞》撰文稱:「清國學生過於狹義解釋省今,此亦清國人特有之放縱卑劣行為所致,他們的團結力量亦甚為薄弱。」陳天華見報,憤不欲生,遂決心以抗議日本,喚醒同胞。當日,他揮筆寫下《絕命書》。12月8日晨,陳天華蹈海,年僅30歲。黃興等友人檢查他的遺物時,發現遺書。12月25日,黃興為《絕命書》作跋,悼念亡友。
    陳天華是湖南省新化縣人。字星台,又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1875年(清光緒元年)生。1903年赴日本留學,同年4月,寫血書抗議俄國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並參加留日中國學生組織的拒俄義勇隊,作《猛回頭》、《警世鍾》等書,闡發革命道理,號召反對帝國主義,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影響很大。1904年回國。同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准備在湖南發動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8月,參加組建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會章起草員,並任機關報《民報》的撰述員。



卞之琳誕生(1910年)-----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2000年12月8日,卞之琳就要九十大壽了。在這個熱愛人瑞的國度裏,在這個用懷舊填充想象力和鑒賞力的年代裏,人們都在等待著一道風景重新出土。畢竟,曾親身參與過新文化運動的詩人,目前碩果僅存的只要他和臧克家了。然而在慶典到來之前,「風景」以一種飄逸的姿態突然離開。
    1910年12月8日生於江蘇海門。
    1933年畢業於北平北京大學英文系,就學期間曾師從徐志摩。筆名季陵。卞之琳就學期間曾師從徐志摩,深受徐的賞識,徐不僅將卞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寫題記,給卞之琳編了一本取名為《烏雅集》的詩集,准備交新月書店出版(1931年徐空難去世後未能出版)。因為這段經曆,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此外,在這一時期,卞之琳與何其芳、李廣田還合出過一本名為《漢園集》的詩集,因此又被合稱為漢園三詩人。
    以後,卞之琳還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是中國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
    主要作品:《漢園集》、〈雕蟲紀曆》、《十年詩草》、《人與詩:憶舊說新山山水水》,《小說片斷》、《莎士比亞悲劇論痕》、《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等。


太平洋戰爭爆發 中共中央發表宣言(1941年)-----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偷襲美國設於太平洋珍珠港的海軍所在地,同時轟炸英、美軍隊,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和英國對日宣戰。


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病逝(1978年)-----

    12月8日,以色列前女總理梅厄夫人病逝。
    果爾達·梅厄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女總理,在身患長達12年的白血病之後,因肝炎病勢。由於她病逝的訃告是在安息日開始以後才公布的,所以特拉維夫幾乎空曠的街道上對此沒有什麽反映,其他城市的情況也是如此。但是獲得這個消息的以色列人深感悲痛。
    擔任梅厄的工黨主席的西蒙·佩雷斯稱她為「雄偉的母獅」和「猶太曆史和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說他在開羅「懷著悲痛的心情」收聽了這個消息。他把這位前總理評價為「第一流的政治領袖」,贊揚她是一位「誠實的對手」,是她開始了「和平的努力」。
    梅厄夫人,以色列第四任總理(1969—1974),1898年生於俄國基輔,1921年與丈夫梅厄森移居以色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與英國委任統治當局談判,成為以色列複國事業的發言人。1948年5月14日,她參加簽署以色列複國宣言,並從1949—1974年始終任議員。1949—1956年任勞工部長,1956—1966年任外交部長。1966—1974年任以色列工黨總書記。1969年出任總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暴露了以色列缺乏戰爭准備,戰爭結束後,受到反對黨的攻擊,於1974年4月辭職。著有自傳《我的一生》(1975)。


約翰·列儂被崇拜狂殺害(1980年)-----

    1980年8月,沈寂了多年的列儂與妻子開始錄制他們最著名的專輯《雙重夢幻》(Double Fantas y)》。他們雄心勃勃地計劃從日本啓程向西經過歐洲到紐約,向世界推出這部專輯。但是,他們沒能實現這個願望。1980年12月8日晚10點49分,列儂在他的公寓前被槍殺,倒在血泊之中。洋子驚恐萬分地目睹了這悲慘的一幕。
    兇手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很快落網並被判處20年監禁。但法律的公正卻無法彌補失去列儂的損失,這是全世界的巨大缺憾。列儂無與倫比的智慧、優美動人的歌聲永遠地失去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位人類靈魂的開拓者,像他這樣的天才我們此生再難擁有。
    列儂是甲殼蟲樂隊的核心人物,也是四個披頭士中最有藝術才華和思想深度的人。他在樂隊中的核心地位不僅體現在音樂創作上的主導作用,也體現在對其他人的生活的影響上。列儂和妻子辛西埡的感情一直很好,並生有一子朱利安,然而自從他邂逅日本先鋒派女藝術家大野洋子之後,他的情感世界乃至藝術之路都發生了巨變。
    甲殼蟲樂隊在60年代末解散後,列儂與大野洋子曾進行了一系列驚世駭俗的先鋒藝術探索,一時為人側目。與此同時,他們在社會政治活動中還做出了一系列大膽行動,一時被美國政府列為不受歡迎的人。1975年,他們的孩子出世使列儂感覺到自己「像帝國大廈一樣高大」,從此他潛心在家養子,過起了與世無爭的日子。直到1980年重新出山後迅速被刺。
    《雙重夢幻》專輯獲得了1981年度葛萊美最佳專輯獎。大野洋子懷抱幼子西恩代替亡夫上台領獎,她淚流滿面,百感交集,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列儂之死標志著70年代的結束。
    列儂與洋子在製作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雙重夢幻》時一同去錄音棚進行最後的混音合成 1980年12月8日夜,列儂就是在返回這幢達科他公寓時被槍殺。
    翌日清晨,聞迅趕來弔唁的人們把公寓樓四周圍得水泄不通退隱後的列儂把精力完全投入到照料兒子西恩以及家庭生活中來由於列儂夫婦在藝術和社會活動中的左翼傾向,美國政府指令聯邦調查局對他們進行了跟蹤、竊聽等一系列監聽活動,對此列儂堅定地說:「什麽都無法阻攔我,不論我是否在這裡,不管我在哪兒,我的感受不會動搖,我會講出我真實的感受。」


美蘇簽署銷毀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簽字(1987年)-----

    1987年12月8日,美、蘇簽署了《美蘇關於銷毀歐洲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
    條約共17條。雙方就銷除有關導彈的範圍、方法和時間,對消除導彈的各階段要求,對銷除有關導彈的核查與監督,條約的法律效力及修改等作了規定。這是一個永久性條約。它自雙方交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條約所遵循的目標是加強戰略平衡,各條款闡明的措施將有助於減少發生戰爭的危險性和加強國際和平與安全。條約規定,雙方在條約生效後的3年內,須全部銷毀所擁有的中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和輔助設施。在條約生效18個月內全部銷毀中短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和輔助設施。條約生效後任何一方不得再生産和試驗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
    條約規定,締約每一方都擁有就地核查的權利,在條約生效後13年期間內均可進行核查。條約生效後頭3年期間每年進行20次核查,其後5年期間每年進行15次核查,在最後5年期間每年進行10次核查。根據條約,美蘇雙方將銷毀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導彈,其中美國的859枚,蘇聯為1752枚。該條約是戰後美蘇裁軍談判曆史上達成的第一個真正減少核武器的條約。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7-12-8 02:05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12-8 02:29 | 只看該作者

Sibelius Finlandia 西貝柳斯 交響詩《芬蘭頌》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7-12-8 02:3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12-8 02:36 | 只看該作者

John Lennon - Starting Ov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9 22:24 | 只看該作者
《芬蘭頌》這首舉世聞名的傑作,曾對芬蘭民族解放運動起過很大的推動作用。

  整個樂曲由若干個性格突出的主題動機及其展開構成。音樂一開始的銅管合奏有力地呈現出主題,粗獷、強烈而沉重,被稱為「苦難的動機」,表達出一種受禁錮的人民所蘊藏的反抗力量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片段1)音樂的進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樂器陰森森的背景的襯托下,銅管樂器和定音鼓帶出的一個極其刺激的節奏型 , 把聽者帶入了充滿緊張的戲劇性衝突的戰鬥場面,掀起了一個強有力的高 潮,後來, 音樂在低音樂器簡單反覆的音型中,傳出了一曲勝利的頌歌,這支旋律從銅管樂器的戰鬥吶喊中發展出來,但它的純樸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節奏的歡快民歌。緊接著,木管樂器呈示出的充滿必勝信心的鬥爭動機,和勝利頌歌的主題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氣勢磅礴的鬥爭場面(片段2)。 後來,樂曲出現了頌歌主題,曲調莊嚴舒緩,滲透了人民熱愛祖國的崇高而神聖的感情(片段3)。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9 22:32 | 只看該作者
列儂是甲殼蟲樂隊的核心人物,也是四個披頭士中最有藝術才華和思想深度的人。我也喜歡他,  列儂之死標志著70年代的結束。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8 2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樓 NYLASH 的帖子

Starting Ov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7
jvmpzh 發表於 2008-12-9 06:27 | 只看該作者
約翰·列儂被崇拜狂殺害(1980年)-----

[music]http://sunnytechus.com/newjs/mpeg/JohnLennonWoman.mp3[/music]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8
jvmpzh 發表於 2008-12-9 06: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vmpzh 於 2008-12-9 06:27 發表 [[文化曆史] 12月8日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約翰·列儂被崇拜狂殺害(1980年)-----






[ 本帖最後由 jvmpzh 於 2008-12-9 06:32 編輯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