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樣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8 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你很幸運,在童年時就感受到父母的愛,你可能會很自然地將這種愛傳遞到孩子身上。很多人在自己的童年少年時期沒有深刻地感到父母的愛,所以他們現在就擔心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愛。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僅僅愛孩子是不夠的,確實父母們還需要學習表示愛、傳達愛的技術。

  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忙碌奔波的你,也會經常忘記孩子愛的需要。賓夕法尼亞的兒童教育專家海瑞特博士說,讓孩子感到愛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維持真正有意義的接觸。那麼什麼是有意義的接觸呢?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拿出一點時間 保持有意義的接觸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留出15分鐘的時間給孩子。在這個時間裡你不是父母,也完全拋開你的工作,孩子就是你的老闆。坐在地板上和剛剛學步的孩子玩玩具;幫助你12歲的孩子做一個手工作業;帶著你的初中生去買幾張音樂唱片。

  這時你一定要記住孩子是這個時間的主宰。你要按照他的指導去做,少提建議和約束。這些時間裡,孩子能在你面前盡情表現自我,他們才有一種被愛和被接受的感覺。

  如果你實在沒有15分鐘,少一點也不要緊,關鍵是你要在短暫的時間裡充滿愛意地看、聽、積極地參與、滿足孩子的興趣。

  變化一下語言 你對孩子的語言有著神奇的力量,不同的詞、不同的順序、不同的語氣都能表達不同意思,在孩子心裡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放學回來,又生氣又傷心地說「今天老師沖著我發火了。」你不要馬上生硬地說「她肯定有她的理由。」你可以說「你一定感到很尷尬吧!」這樣的話表示了你的理解和愛。孩子覺得你是站在他的一邊的。當然,這樣說並不代表你要縱容他的任何行為,稍後你還是要切入正題,其實在你表示了理解之後,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又比如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到門前就喊「我們的球隊贏了!」這時你不要只答應一聲知道了就行了,或者說快把外套掛上。你應該用具體的問題表示你的興趣和關心,「比分是多少?」「你們怎麼踢得這麼好?」這樣的對話,才會讓孩子感覺到你想知道更多,你對他的事感興趣。對孩子來講,興趣是最能證明你的愛的。

  耐心表露情感 對孩子各種情感的表露要有耐心,父母是孩子情感智力的主要指導者,要抓住每一次孩子不安的機會,告訴他們這種感情的來源,怎樣撫慰自己,解決衝突。

  在限制孩子行為的同時,也要證實他情感的表露。比如,你剛剛學走路的孩子非要爬到廚房的桌子上,當你阻止他時,他大發脾氣,就要打滾。這時你不要拋下他不管,而是要告訴他「因為我不讓你爬桌子,你就氣得發瘋是不是。」讓孩子知道每一種情感的來源,並幫助他接受他,慢慢地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孩子在生氣、害怕、失望、悲傷和喜悅最需要父母的幫助,再沒有比這個時候更能建立你們的親密關係的了。

  培養孩子控制情感的能力和培養他的智力一樣重要,越來越多的教育心理學家開始重視兒童「情商」的開發,情商高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與人相處的能力,在今後的社會中會更有發展。

  愛和約束并行 你有沒有意識到愛和約束可以在同時表達?對孩子一些錯誤行為的限制,會在短時間內讓孩子不高興,但過一段時間,你合理的約束會讓孩子知道你在意他,你有興趣和能力來關心他。

  你可以繼續說不,不過可以加上一些愛的信息。比如你可以說:「我不允許你騎車去超市購物,那很不安全,你知道我多麼愛你,不想讓你有一點危險。」

  會有一段時間,你可能感到你總是對孩子嘮叨、責備。其實,這種建立在愛的基石上的行為是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的,儘管有時他們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他們在內心會因為你的嘮叨、責備感到有強烈的依靠、他們知道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總有你在那裡等候。這一點對孩子今後對愛的表達和接受也重要。

  你的溫暖、值得依賴的反應,會給孩子安全感,使他們更敢於探索,更敢於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他們會更自立,建立更好的生活圈。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感到被愛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工作學習起來也更有熱情。所以你完全有理由,有意識地表達你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中。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0

主題

538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物盡其用 發表於 2008-12-12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