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生智無能,累死三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12-01       網易歷史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唐生智沒有履行自己「與首都共存亡」的誓言,於1937年12月12日晚乘船逃離南京。

1937年——抗日戰爭中,南京保衛戰開始。

南京保衛戰:唐生智主動請戰原因及其後果

作者 蟋蟀王

1937年11月11日,蔣介石第二次召集國軍將領商討保衛南京的問題。在會上,幾乎所有其他將領都認為不應死守南京。這時,唐生智站出來激昂地說,南京是我國首都,是國際觀瞻所系,又是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棄守,何以對總理在天之靈?

1937年11月17日,蔣介石第三次召集各路將領商討保衛南京的問題。蔣說,南京是我國首都,總理陵墓所在,必須要守。然後他問在座各位:「誰願意負起防守南京的責任?」

然而,其他將領都默語不言。唯有唐生智站起來慷慨激昂地說:「抗戰以來,我們中下級幹部在戰場上犧牲的很多,但還沒有一個高級將領為國捐軀。我願意防守南京,誓與首都共存亡。」於是,蔣介石就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

1937年11月20日,唐生智正式就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在唐生智的指揮下,國軍八萬餘人自1937年12月4日至12日,抗擊數倍於己的日軍,進行了悲壯的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唐生智沒有履行自己「與首都共存亡」的誓言,於1937年12月12日晚乘船逃離南京,丟下幾十萬中國軍民在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中慘遭日軍屠殺。

唐生智當時主動請戰的原因是什麼?從他後來臨陣脫逃的表現來看,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出於愛國激憤。一般的史學家認為,主要是唐生智不甘寂寞,出於功名心。當時,唐生智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訓練總監」,不受重用,想以此來重振旗鼓,恢復軍權。然而,台灣的現代史家吳相湘卻有另外一個解釋。

根據李君山所著《上海南京保衛戰》(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一書援引吳相湘披露,唐生智主動請戰指揮南京保衛戰,其實是他聽信了術士顧子同的勸告。顧子同告訴唐生智,唐的前生是「金陵王」,合當坐鎮南京。顧子同的占卜結果說,日軍佔領上海之後不會再向南京推進。因此,唐生智才自告奮勇,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這其中的如意算盤,當然是如果日軍真地不進攻南京,唐生智白撿一個捨身救國的英雄美名。李君山說,民國期間,軍閥多半迷信,常常依賴占卜、術士來決定行止,所以這種說法或許有它的可信之處。

唐生智當時棄城逃跑,那不叫「失敗」,叫「臨陣脫逃」,一件比「失敗」可恥一百倍的事情。在南京保衛戰上,唐生智有如下錯誤:一、戰略上錯誤:在國軍上海戰敗兵敗如山倒、日軍氣焰囂張的情況下,提出死守南京;二、指揮系統上的錯誤:他一個湖南軍閥,脫離軍隊十年多,在南京守軍中沒有任何根系,根本指揮不動軍隊;三、戰與和策略上的錯誤:南京保衛戰第一線、第二線都失守的情況下,日軍於1937年12月10日在南京撒傳單,要求守軍投降;在南京明明守不住、國軍喪失基本戰鬥力和鬥志的情況下,他要麼考慮率兵投降,要麼棄城離去,讓南京變成不設防的城市;四、倉惶出逃的錯誤:草草開個會,就決定撤退,沒有具體落實如何撤退、誰斷後,沒有確定下屬各部隊都接到命令、沒有對留下的平民如何保護,就倉惶出逃。

據記載,參加衛戍區司令部撤退會議的有些國軍將領,開完會就直接逃出城了,留下下屬部隊死守城門,造成大量無辜死亡。如果真的為了弟兄們的安全,唐生智可以決定投降、或有組織撤退。即便投降,也不會妨礙唐生智殺身成仁:他可以與日軍談判,安頓好降軍,然後自殺。其實,日軍攻進南京后,國軍將士照樣被俘數萬人,但是由於沒有正式的投降程序,戰俘得不到保護,被日軍殘暴殺戮無數。當然,南京死難者的罪責應當算在日軍頭上。唐生智無論如何還是抗日的。但是,作為南京保衛戰總指揮的唐生智,的確應當承擔相當的責任。

這個唐生智,是個常敗將軍,解放后居然當上了政協委員。不過,晚年他至少作了兩件好事:一是1949年5月唐生智領銜發表湖南各界人士一百零四人響應起義的通電,籲請西南、西北迅速採取一致行動,促使和平解放,使人民免受戰禍。二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逼他檢舉劉少奇、賀龍的所謂罪惡,唐生智堅決抵制,因而受到嚴重的摧殘,於1970年4月6日癌症複發,不治而逝。

抗戰期間,唐生智以「左」的面目出現,高唱愛國高調,別人不敢反對他,否則就是「漢奸」。他主張南京保衛戰,卻有沒有勝利的本錢,隨後又逃跑,讓幾十萬軍民慘遭殺戮。所以,我認為,在歷史的關鍵時候,有時空喊愛國口號、盲目抵抗的人,比起求和退讓的人,對國家對民族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值此南京大屠殺六十七周年之際,發表這篇經修改的舊文,以此銘記往事。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 12:17 | 只看該作者
唐生智沒有履行自己「與首都共存亡」的誓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408

帖子

168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6
3
普通一丁 發表於 2008-12-3 05:26 | 只看該作者
唐生智主動請戰在先,臨陣脫逃在後,爲什麽蔣介石不槍斃此廝?
此廝也夠本事,中共開國之後,棄前朝改投新主,而獲不殺之恩。
此外,南京陷敵原因甚多,其中包括:國軍多從淞滬戰場退下來,經數月苦戰,已成疲軍,攻南京的日軍主要是從海上來的生力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65

帖子

6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67
4
south58 發表於 2008-12-3 0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408

帖子

168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6
5
普通一丁 發表於 2008-12-3 09:58 | 只看該作者
先重復一遍:南京陷敵原因甚多,其中包括:國軍多從淞滬戰場退下來,經數月苦戰,已成疲軍,而攻南京的日軍主要是從海上來的生力軍。
唐生智主動請戰在先,臨陣脫逃在後,不明白蔣介石何以不加追究,更不殺此廝,竟然讓他逍遙十多年,改朝換代之後更無法將之交上軍事法庭法辦。
我普通一丁不是軍事專家,但憑常識,行軍作戰,必作最壞的打算,如此重要的首都保衛戰,更應該有此設想。所以蔣介石同意唐守南京之時,應該問過唐如果發生最壞的情況將如何,唐也應該就此發表過他的意見。如此重要的首都保衛戰,看來拍板拍得很草率。
中共開國,此廝也夠本事,棄前朝改投新主,而獲不殺。其功足以抵其過?
看來也不是,中共當時根本不把南京陷於敵手、中國軍民慘遭屠戮當作一回事,只當成是國民黨軍隊被日本殲滅有生力量而已。
普通一丁越想越氣,越覺得抗日戰爭實為解放戰爭即國共內戰的前奏。日本這頭虎狼儘管未能成功入主中華,卻已成功中斷了中國在現代化,也許包括民主化在內的歷史進程,引發一場最後導致中國改朝換代的大混戰。
在30年代,在中華大地,一場大混戰降臨到中國人的頭上,就像秦末漢初之間,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那樣。
抗日戰爭中主要包括四個參戰的部隊:
總司令部設於重慶、由各路原軍閥組成的部隊;
總司令部設於延安的中共部隊;
大本營設於東京的日本軍隊;
總司令部設於南京的偽軍。
抗日戰爭結束,日軍與僞軍出局,中華大地剩下兩雄,大混戰仍未結束,而這場從1937年開始的大混戰結果怎樣,大家都知道。
國共內戰是這場大混戰的後續,中共勝出,另立國號,一個嶄新的朝代誕生,勝者為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成爲大部分中國人心目中的正統。
從這個歷史觀點來分析,中共這個大混戰的最後勝利者,不追究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責任,的確是有理可循。
對中共而言,南京陷於敵手,屠殺降兵,實際上是一個對手替自己殲滅另一個對手的有生力量。至於軍民慘遭屠戮,那是前朝發生的事,更是中國歷史上常有之事,何足道哉。
隨著老一批的中共領導人離開人間,新一代領導人逐漸擺脫開國元老的羈絆,中國人得以在80年代開始,以全民族的利益榮辱作爲尺度,重新審視南京大屠殺事件以至南京保衛戰的前因後果,以及有關人等的責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418

帖子

1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7
6
大雪無痕2 發表於 2008-12-5 00: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普通一丁 於 2008-12-3 09:58 發表 [唐生智無能,累死三軍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先重復一遍:南京陷敵原因甚多,其中包括:國軍多從淞滬戰場退下來,經數月苦戰,已成疲軍,而攻南京的日軍主要是從海上來的生力軍。
唐生智主動請戰在先,臨陣脫逃在後,不明白蔣介石何以不加追究,更不殺此廝,竟 ...

臭不可聞,不懂裝懂!無知不是你的錯,出來顯擺就是你的不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7
homepeace 發表於 2008-12-5 07:52 | 只看該作者
最無能的是蔣介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8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5 16:38 | 只看該作者
蕭山令
他走強兵救國的道路,經歷了漫長的征途。1911年,離別新婚3個月的妻子,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研習軍事。1914年考入保定軍校第三期,191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后,投入湘軍,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代理沅江縣長。1926年5月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參謀等職。1928年退役回鄉。1929年5月重入國民黨軍,任憲兵司令部中校參謀,12月編入南京衛戍司令部。1932年1月任憲兵司令部總務處長,主管全國憲兵的編製與訓練工作。1936年3月由上校處長攫升為少將參謀長,1937年3月任憲兵副司令。

    抗日戰爭爆發后,參加和指揮了抗擊日軍的南京保衛戰。1937年11月,日軍佔領上海,然後兵分三路對南京實行大包圍。在這危急存亡之時,他奉命身兼憲兵司令、警備司令、防空司令、南京警察廳長、南京市長等職,帶領15萬將士擔負拱衛南京的重任。11月26日,戰火已迫近南京城郊,他命令守城部隊全力抗敵,並指揮部隊設立了清涼山防區和明故宮防區,同仇敵愾,經過10多天苦戰,日軍屍橫遍地。但是,由於守軍裝備落後,孤軍背水,加之各部隊各自為戰,以致傷亡慘重,南京形勢發發可危。12月9日7時許,日軍首先攻進光華門,繼而逼進通濟門、中華門。他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與敵人決戰。為了殲滅敵人更多的有生力量,他下令縮短防線,集中兵力退守;為了阻擋日軍的野炮部隊,命令將水西門的橋樑徹底破壞;令憲兵部隊增援清涼山的陸軍師和敵人展開巷戰,將突入光華門的日軍前鋒部隊基本殲滅。12日拂曉,南京城外的日軍兵力劇增,守軍各陣地先後陷落。他被迫下達多方向突圍命令。13日上午7時,他率領掩護撤退的部隊抵達江邊,看到國軍遭到水陸夾擊,軍民死傷遍野,悲憤至極,疾聲呼喊:「殺身成仁,今日是也!」遂率部與日軍衝鋒、肉搏,血戰5個小時。國軍彈盡援絕,江邊官兵多數戰死,血流成河。他目睹慘狀,無回天之力,痛不欲生,遂舉槍自殺殉國,時年45歲。

    有人在其遺照上題:「敦詩篤禮,義膽忠肝,氣吞暴日,名並鐘山。」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中將。抗日戰爭勝利后,他的名字刻在南京雨花台抗日軍人忠烈碑上。全國解放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9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5 16:44 | 只看該作者
據作戰參謀劉庸誠回憶,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回到指揮部后,傳達了命令,指示參謀處只帶少數重要文件,其餘銷毀,同時促參謀長邱清泉同行前往下關渡江。當時守衛紫金山主陣地的第三旅仍在激烈戰鬥,守衛光華門的謝承瑞團,也在極力反抗,於是邱說:「你先走,我暫留下,以便和各團營研究一下撤退的辦法。 」

  桂永清走後,邱清泉靜坐在電話機旁,慢慢地抽煙,有時雙目緊閉,若有所思。這個時候,嚴開運興緻勃勃地跑到指揮部,向參謀長行了一個軍禮,並報告了擊落敵機的情況。

  「打得好!」邱清泉首先說,稍停又說,「獎金以後按規定發給你們。撤退的命令接到沒有?」

  「怎麼?撤退嗎?命令沒有接到。」

  「是的,馬上行動,隊伍先到馬標集合,再渡江到浦口。火器和不便攜帶的器材,全部毀掉,或者埋葬起來。」

  「我捨不得。」這麼說的時候,嚴開運沒有料到撤退時的混亂和無法渡江的情況。

  邱清泉深深吸了一口煙后說,「那好,捨不得你們就帶走吧,但要記住,帶不走的時候一定破壞掉,絕對不能讓敵人利用。」

  「是的,知道了。」嚴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關於邱清泉這一戰的命運,嚴開運聽到了兩種說法,一種是他在南京陷落後化裝成難民逃出南京;另一種是他和馬威龍旅長一道突圍衝出蕪湖。「無論哪種說法,」嚴開運說,「邱一直堅持到戰鬥的結局,這在當時的將領中,還是少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10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5 16:48 | 只看該作者
派誰守南京? 三種說法,1.蔣提出要守,唐生智贊同。其他人不作聲(基本就是反對守)或反對(明確反對的有白崇禧,劉斐) 。所以唐為司令。2.蔣提出要守,問誰可挑起擔子。眾人皆沉默。蔣怒,曰:「那就我來守吧!」老唐實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來,結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於 11月19日成為衛戍司令,此時離正式開打只有不到20天。3. 12月8日蔣拜陵時問眾人誰願守南京?無人答,蔣大怒,說那麼我來守吧,如果我犧牲了,你們繼續抗日。唐此時才跳了出來。(邱為達,74軍51師306團團長,回憶) 。
  計劃守多久? 11月29日,蔣和眾人出城看了地形,蔣認為:至少可以守兩個月。12月7日蔣在師以上軍官會議上說只要堅持到雲南援軍到,他必親自帶隊解圍。唐在會上說誓與南京共存亡。但會後又對蔣說:「沒有你的命令,我決不會下令撤退。」
  準備工作怎麼樣? 南京保衛戰的計劃不是死守,有蔣下令即可撤退這個活口。但實際執行時卻變成了死守。大概唐只記得自己的豪言壯語了。唐下令:所有南岸的船(包括衛戍長官部)均交36師控制,以堅定死守的決心。城外的部隊不許退入城內,城內的部隊不許出城。北岸胡宗南的第一軍可以射擊偷渡江北的船隻。這方法儘管死板,但如果真能貫徹,孤注一擲絕了大家撤退的念頭,反而可以一門心思的死守。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唐的長官部偷留了條小火輪,各師均偷留了船,但只有師旅長們知道,所以高級軍官從一開始就給自己留好了後路。只有前線的國軍士兵們是真正抱定死守的決心!
  1.居民準備:居民逃走很多,但衛戍司令部並沒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準備打巷戰,就應該把老弱病殘疏散出城,一來避免不必要的平民傷亡,二來可以節省城內的資源。不疏散居民帶來了巨大惡果。 2.物資儲備:較好。沒有彈藥不濟,糧食不夠的報道。「儲備相當豐富」。
  到底能守多少天?衡陽,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國軍的進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對較好,南京的守軍 10萬餘,裝備也不錯,儘管多數是淞滬打殘撤下來的部隊,如果死守打巷戰,守一個月應該不是問題。真到巷戰是,雙方攪在一處,日軍的炮火優勢便沒有了。事實上,南京保衛戰12月5日打響(以外圍戰開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時,南京的防守態勢並沒有極度惡化。真要是下定決心死守,日軍不損失幾萬人根本拿不下南京。
  誰下令撤退的? 11日蔣開始通過顧祝同下令撤退,唐生智怕擔負責任,並沒有立刻撤退。蔣只好親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蔣的命令,而且讓各位軍師長們在下令各部隊撤退的會議記錄簿上簽字蓋章,讓大家捆在一起。奇怪的是為什麼只守了7天蔣就下令撤退?當時的大盤並沒有崩潰,巷戰還沒有開打呢?這是個迷。據說,桂永清反對撤退,說他的左翼防區沒有問題,光華門也守住了;只有中華門有危險,但還有紫金山北麓的預備隊可調;12日時國民黨軍隊還有預備隊沒有用!
  下令撤退時南京被攻破了嗎?答案是沒有。12日南京城沒有被攻破,這是南京保衛戰最大的悲劇之一。12月12日日軍不但沒有攻進城,甚至沒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區。12日凌晨的具體情況是中華門方向沒有失守;光華門方向,日軍進攻,城外的87師261,260旅的陣地「屹立不動」 (261陳旅長語) 。87師的中山門陣地也沒有丟;水西門方向受到的壓力叫小,守軍是51師306團。12日下午日軍曾攻破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但被306團敢死隊消滅,12日夜敵人也沒有攻入 。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國民黨軍隊的手中。烏龍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擊(12日日軍的小炮艇剛到烏龍山附近水面)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長江中的一個島) 的蘆葦叢中還埋伏著112師的一個團,還在準備伏擊日軍的登陸部隊,他們根本沒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誰組織撤退? 沒有高級將領組織指揮撤退,12日5時開完撤退會後各部隊即自行突圍。以至於12日城外的守軍發現葉肇的66軍在出中華門還蒙在鼓裡。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級軍官開完會後獨自悄悄逃過江,根本沒有通知部隊的士兵!
  教導總隊的部分將領們逃走時,底下的團長還在指揮戰鬥,一直到12日晚8:30,總隊的四個團長還在紫金山開會。直到夜裡12點才開始突圍。71軍軍長王敬久,87師師長沈發藻12日下午逃走時,也沒有通知城外的部隊,直到12日傍晚261旅發現城牆沒有人防守了才明白過來。萬式炯一直戰至13日中午,也沒有接到撤退命令,後來聽說日軍坦克已經到了長官部門口,才知道頭頭們已經都撤了。(萬稱自己是南京保衛戰最後撤退的部隊)。宋希濂的部撤退時居然下令關城門,過江后又下令燒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隊的死活。
  十數萬守軍的土崩瓦解:絕大多數部隊都往下關跑,為什麼?因為軍長師長們都知道,那兒有他們偷偷保留的船!所以都往下關撤,部下聽說長官往下關去了,自然也就跟過去了。就這樣,幾萬國軍,無數民眾便湧向了下關,可是挹江門的36師卻不放軍隊通過,因為按計劃,從下關撤退的只是長官部和36師。於是發生槍戰,部隊混作一團。最後終於被人流沖開了挹江門,但地上的屍體有好幾層!
  多數部隊開始撤退時還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門下就瓦解了。衝出挹江門的國民黨軍隊只能稱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軍隊了。這些散兵以各種形式過江,但只有少部分成功。
  需要提出的是,北岸的胡宗南並不知道撤退計劃(既然要撤過江,衛戍長官部居然沒有通知北岸的守軍) ,他們奉命向江中的船隻射擊,直到唐到了對岸,方才知道撤退已經開始,殊不知已經誤殺了很多人。
  並不是所有的國軍都擠向江邊,葉肇的66軍就是向東突出去的。教導總隊的第三旅12日夜還在紫金山上和日軍拼殺,「誤了」 時辰,等別人都撤走後,從日軍間隙中衝到了皖南。可見,各部隊從正面往外突圍的計劃是正確的。日軍儘管圍住的南京,但後面是空的。據說邱清泉當時非常冷靜,12日傍晚桂要邱和他一起走,邱說:「你先走,我還要和團,營通話研究撤退方案!」。 數個當年經歷過南京保衛戰的國民黨將士的回憶錄中都有評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78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11
BKCRTYS 發表於 2008-12-6 04:0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遲早會有另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必須牢記南京保衛戰的悲劇。不讓歷史重演。中國遲早會有另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讀這樣的歷史故事比整天誇口韓戰,中越戰中我軍多麼英勇偉大,殲滅了多少敵軍有意義得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12
zhousx18 發表於 2008-12-7 13:38 | 只看該作者

國軍八萬餘人自1937年12月4日至12日,抗擊數倍於己的日軍,進行了悲壯的南京保衛戰?

南京會戰時日軍只有五萬,國軍三十餘萬,吹什麼牛逼?打輸了就是寡不敵眾,其實是中國龐大的軍隊腐敗透頂,口中念念有詞「皇軍不可戰勝」,一盤散沙,眾不敵寡,活該被殺,日軍殺俘虜都閑麻煩,浪費槍彈,讓他們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中國軍人還服從日軍命令,人都這種奴性活著有什麼意思?清朝時八國聯軍幾千人就能佔領北京,日本出兵東北,連日本內閣都不知道,是少數軍人自己的行為,能有多少兵?兩萬倭寇就掃蕩三千萬人口的東三省,中國最厲害的幾十萬東北軍(內戰時的奉軍)在張少帥的英明領導下望風而逃。奴才們被奸了,被殺了,還不服氣?還硬說寡不敵眾?10倍於日本的人口,十倍於日本的軍隊,經常寡不敵眾?
還是主席說的好,日本的侵略讓中國覺醒了。

[ 本帖最後由 zhousx18 於 2008-12-7 13:4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