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讀經之後,離開罪行, 靈命才得裨益
4. 讀經之後,離開罪行, 靈命才得裨益. 聖經上說"你們愛耶和華的,都當恨惡罪惡;(詩篇90:10) 對信主的人,最佳的考驗就是看他內心對罪的態度. 愛神就必然是愛神所愛,恨神所恨。可是這不能光是嘴巴上所說的。也就是說我們說我們恨惡罪,但我們卻不願離開它,那誰能相信呢?如果說,可是我們不知道那一些是我們當恨惡的,這個是有解決的。因為聖經上就有告訴我們。若我們真正恨惡罪惡,便更應感謝聖經指出那些是罪,不但是那些我們一向就是認為是罪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那些我們從前認為不屬於罪的罪惡. 譬如說,像我們今天看到的抱怨
在哥林多后書六章, 神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 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6:17 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凈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6:18 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因為我們已經成為聖潔的蒙神所愛的神的兒女。過去我聽到有一個弟兄常說,想到我自己現在身分不一樣,我是王子了,甚至都會有一些飄飄然的感覺的。
是王子了,聖靈是如何教導我們如何作事為人. 保羅不是說:"既有這等應許,就已得著安慰,因此便可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而是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凈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 (林后7:1).
太5:6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這是登山寶訓裡面八福的第四。饑渴慕義, 就是發現自己身上缺乏,才需要饑渴。如果身上缺乏的是義,那麼我們多的就是罪。聖經所說諸如'逃避淫行"(林前6:18) "逃避拜偶像的事"(林前10:14)"逃避這些事"-"貪戀錢財"(提前6:10)" 逃避少年的私慾"(提后2:22). 這都是使信徒遠離罪惡的有用教導,也都是我們經常容易跌倒的地方,因此不但要承認罪,還要"離棄罪過".
你會問,"年青人如何潔凈他的行為呢?"神給的答案是"要遵行聖經的教導" 像我們今天所唱的那一首詩歌,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不單要研讀聖經,相信並牢記,還要凡事按聖經教導身體力行. 既然是藏在心裡,就不僅僅是明白在腦子的。僅僅從理性上認同, 說,這裡所說的是有道理,甚至說,聖經是真理並不夠, 因神的話要求我們領受進入情感和意志的內心.
湯姆士曼頓(Thomas Manton, 十七世紀清教徒神學家,譯者注)説得好,"假若只將聖經話語停留在舌頭上和思想中,或只用作談話資料或猜測,很快便會流失. 落在地面上的種子,空中飛鳥來叼走了. 所以要將它深藏,從耳聽而牢記,再而銘刻於心,並愈浸愈透.只有當聖經的教導在我們心中占統治地位,我們才會在愛中領受它. 當我們愛慕聖經超過我們以前所最愛的屬世享受時,我們才能把聖經銘記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