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要活得多姿多彩

[複製鏈接]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ervant 發表於 2008-12-5 14: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海藍藍

收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我做了很充分的心理準備∶進了北大,我不一定是最好的,北大到處都是「牛人」,而我是很平凡的一員,我不能事事都要求自己比別人強┅┅

來到燕園(北大校園)後,還是被鬱悶了一通。原來的光環完全消失,人生的座標發生了急劇的轉換。我迷茫、鬱悶、無奈、無助。而且,我一向只懂得讀書,不懂得去關心人,不會主動,不會交往┅┅

經常在自習的時候,一種難以描述的痛苦就會湧上心頭,很想找個地方吶喊,但又覺得,那不是適合我的方式。想找個人傾訴,但是我的表達能力真的很差,貌似大家都不喜歡我講話。沒有熟悉的同學,沒有固定的教室┅┅總之,就是沒有一點點的歸屬感,失落、惆悵,沒有方向。

由於沒有方向感,我再也沒有像以往那樣的學習動力了。我會認真地看會兒書,但是卻不會用心地去看書。再加上一些課程真的很難,我又不能適應大學的聽課方式,上課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在煉獄。每天如行屍走肉一般吃飯、上課、睡覺,每天都是鬱悶和無效的。

當上課睡覺、熬夜上網、蹺課等現象通通出現時,我驚奇地發現,我竟然也開始墮落了。

我試圖改變,但是在北大這樣寬鬆的環境中,想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真的很難。我也確實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我覺得加入社團會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能力、能結交朋友、給自己歸屬感,於是我就熱情洋溢地參加AIESEC(國際經濟商學學生協會)北大分會的面試。面試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有多差。結果自然是被無情地拒掉了。

從此,我便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自卑心理瘋狂地在心靈的荒地上生長,我更加迷茫與無助。

傷心春節

大一上學期就這樣匆匆溜走了,就像朱自清先生說的那樣∶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它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寒假前期末考試迫近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發現很多書還沒有看,很多題還不會做,於是開始每天努力上自習。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本來還自我感覺良好,但是當我打開教務部主頁,看到自己的成績時,我的心徹底碎了,那麽可憐的分數!儘管我已經努力複習了一個月,還是沒有能夠挽回以前落下的課程。

於是,我買了回家的火車票,立即逃離這個恐怖的校園。

回到家,心裡依然是惴惴不安,害怕一向十分關心我成績的父母和親戚四鄰問我的成績。當親友很期待地問我,有沒有得獎學金時,我心裡真的很恐慌、很羞愧。他們不知道我已經從昔日的佼佼者,變為分數的奴隸。

過了這個對我來說很恐怖的春節以後,我就回到了學校。做了學期計劃,想要重整旗鼓,再也不能像上個學期那樣墮落了。大學四年真的很短暫,我再也不能如此虛度了。

於是我每天下課後就去上自習,簡直是把大學當成高中過。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沒有人說話,每天都在面對一堆沒有生氣的數位,心裡依然寂寞和壓抑。

走出誤區

就在上「生活教育」(北大課程之一)的第一節課的時候,我的觀點開始轉變了。

第一節課上,老師就說我們要追求全人發展,而不是僅僅為了GPA(平均分數)活著。老師很形象地比喻許多人上課時的心態∶我們把自己的大腦弄得像一個皮包,當我們走進課堂時,就把拉鏈拉開;上完課後,再把拉鏈拉上。

我被這個比喻震撼了。是啊,這麽久了,我幾乎沒有發自內心地主動學習過。如果不是作業和考試,恐怕我真的會把學業荒廢掉。看來我真的要反省一下了。

於是,從那天起,我每天都會反省一下自己今天到底幹了什麽?到底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

我的生活開始一點點地轉變。

我不再那麽堅定地認為,GPA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我開始明白進入大學的目的,開始知道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需要有歸屬感、價值感和重要感。

於是,我不再盲目追求成績,我在努力保證學業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能力,和同學建立廣泛而深刻的友誼。我開始加入社團,開始和室友們一起出去遊玩┅┅

生活漸漸變得多姿多彩,久違的歸屬感、價值感、重要感終於回來了──原來大一的前半個學年,我丟失的就是這三個可愛的家夥啊!

當「生活教育」課程講到「他人眼中我為誰」的時候,老師讓大家做了「表現誤區」、「職責誤區」、「認可誤區」和「羞愧誤區」的測試。測試結束後,我核對了自己的得分,果然我在這幾個方面有誤解。

然而,當老師統計大家的分數時,我驚奇地發現,原來有那麽多的人和我一樣,陷入了種種誤區。我心裡有些釋然了。當然,這不是什麽幸災樂禍,只是我明白了,在競爭激烈的北大,不只是我一個人在自我形象上出了問題,其實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我還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認知,使自己走出誤區的。

自殺新聞

這兩天報紙上,一直有高校學生自殺的新聞。清華的一個女生跳樓了,農大的一個男生跳樓了,北師大的一個女研究生跳樓了┅┅

我震驚,我難過。這些生命在如此燦爛的時刻卻凋零了,我想他們應該在那四個誤區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我理解他們這樣選擇的原因,因為我面對壓力、面對那慘不忍睹的GPA時,也有過這樣的想法。

現在,我知道了自我形象的構成,包括了三個方面∶歸屬感、價值感和重要感。它們分別反映了我們對被愛、被接納、被原諒的內在需要。當我們在這三個方面有缺失的時候,各種不良的情緒或體驗,就會光顧我們。

我們這些大學生,生活在看似無比優越的條件下,但是我們有時候過於注重成績,而忽視其它方面的發展。所以,一些空虛感、失落感等的產生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我已經能夠很好的認識和剖析自己了,自殺的念頭再也不會光顧我了。面對那些凋零的生命,我除了內心深深地為他們惋惜外,也告訴自己,生命真的很寶貴,我要很健康地生活,我要珍惜我的生命,同時我也應該用我所學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寫下這篇字數不多的自我報告真的很不易,幾次都忍不住流下眼淚,為別人、為自己。當我回想到自己這幾個月來的改變,和這幾個月來收穫的友情、親情和快樂時,真的很感動。

老師分析∶

海藍藍同學的故事,典型地反映了應試教育的後果,和大學新生的心路歷程。

在高考壓力和望子成龍的科舉遺風之下,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忽略了教育的社會化功能,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沒有受到充分重視,他們的情商沒有與智商一同發展,於是普遍出現像海藍藍同學「不懂得去關心人,不會主動,不會交往」的情形。

然而,缺失的成長過程如何彌補?個人的發展如何全面?在西方社會中,完整的教育得自於家庭、學校和教會的聯合,然而,對於離家求學的人,對於學校教育有所偏頗的人,對於生活在無神論中的人,他們如何能得到完整的教育?

有學生抱著「到大學思考人生、認識世界」(北大生物系男生對筆者說的話)的信念,堅持完成了「以高考為中心」的基礎教育。然而,讓他們夢寐以求的大學,並沒有成全他們的憧憬。進入大學,他們所面臨的是一系列的失落──地位的失落、關係的失落,和成績的失落。

地位失落

地位的失落,表現在「原來的光環已經消失,人生的座標發生了急劇的轉換」。然而,進入大學,人生的起伏才剛剛開始呢。漫長的一生中,真的有不變的身分與位置嗎?到哪裡可以找得到這種不變的地位?

沒有認識神的人,上下求索一生也難以獲得確切的答案。認識神的人則清楚∶不隨境遇而變化的身分與地位,只在神的愛里才能得到。在神的計劃里,在神的拯救里,在神的光照中,有永不失去的神兒女的身分。因此,我們不需再為一己的地位而惶恐,我們在神的愛中已有永恆的高貴身分。我們的一切努力,也不再是為了自己地位的提升與身分的改變,而是為了他人與社會的福祉。

關係失落

大學里關係的失落,表現在「想找個人傾訴,但是我的表達能力真的很差,貌似大家都不喜歡我講話;沒有熟悉的同學,沒有固定的教室。」生活在幾千年小農社會和傳統意識中的中國人,雖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社會主義,然而,經過前30年的政治年代和後30年的改革開放的經濟年代,人們的社會性並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散沙的狀態依然未改。同時,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工所需要的職業倫理紐帶和非血緣的人際紐帶,也沒有建立起來。作為因求學而參與社會流動的大學生來說,也要經受因缺乏人際紐帶而來的心靈漂泊。

可是,認識神的人知道,神在世界各地為我們預備兄弟姐妹,叫我們走到哪裡都有家,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依相訴。在沒有流動的傳統社會裡,我們看不到非血緣的親人關係的意義。在社會全面流動的今天,在全球化與地球村時代,流動卻已經成為我們普遍的人生經歷。要在到處漂泊的現代人中建立歸屬感,除非神,不能為。而這歸屬感,也正是神為我們預備的祝福。

成績失落

大學里關係的失落,還表現在「成績」對親人關係的檢驗上。很多同學如海藍藍一樣,因為成績而承受來自親人的壓力,也有著拚命學習帶來的壓抑與痛苦∶「於是每天下課後就去上自習,簡直是把大學當成高中過。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沒有人說話,每天都在面對一堆沒有生氣的數位,心裡依然寂寞和壓抑。」

這樣的感受,親人知道嗎?這樣的感受,如果源自親人的壓力,親人還是親人嗎?有人知道學生面臨種種失落的心境嗎?那種「迷茫,鬱悶,無奈,無助、痛苦,總之,就是沒有一點點的歸屬感┅┅失落,惆悵,沒有方向┅┅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這種人生處境,和聖經中詩人的慨嘆是多麽一致∶「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我們一生┅┅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參《詩篇》90∶9-10)。

隱秘祝福

如何面對這種心理無助的處境?從親人那裡都得不到安慰與鼓勵,還能從哪裡得到呢?即使是「在寬鬆的北大也很難改變」的分數的壓力,在哪裡可以擺脫呢?

認識神的人知道,無論多難的事都難不倒神,無論多麽不可能的事,在神都有可能。他不僅知道我們的一切經歷與感受,他也幫助恢復我們失落的地位和關係,而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

認識和經歷到神為我們豐富預備的人,可以看出,我們在大學里失落的東西,不僅不足為奇,而且,如果是這種失落把我們帶到神面前,那麽這種失落便是神隱秘的祝福了。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沙發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8-12-5 15:15 | 只看該作者
什麼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值得珍貴的呢?只有與神關係和好了,才有可能與人和好,與自己和好,走出這些失落。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694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3
蒔萜 發表於 2008-12-10 00:05 | 只看該作者
北大能出 里程,還有什麼人不能出??

希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