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

[複製鏈接]

1

主題

18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xwpc 發表於 2008-12-6 1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力爭最佳停戰結果

  在斯大林的繼承人中,無論是經驗和閱歷還是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沒有一個人可以同毛澤東相比。因此,在中蘇雙方都崇尚個人作用的政治體制中,斯大林去世對於中蘇關係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一點首先反映在朝鮮停戰的問題上。從中國公布的有關文獻以及筆者收集的約500件關於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看,在戰爭過程中,斯大林在世時毛澤東幾乎事事向莫斯科請示和報告——儘管多數電文是周恩來起草的,而在斯大林去世、蘇聯提出新方針以後,毛澤東處理停戰問題時很少事先聽取蘇聯領導人的意見,更沒有親自與他們聯繫。在實現停戰的總方針上,毛澤東尊重了莫斯科的意見——主動提出讓步,而在具體談判和結束戰爭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完全是自作主張——繼續實行邊打邊談、打談結合的策略。在這方面,反倒是蘇聯領導人依從了毛澤東的決定。

  在4月1日的公開聲明中,莫洛托夫特彆強調的是:不僅交換病傷戰俘,而且雙方恢復談判,通盤解決遣返戰俘的問題,以締結停戰協定和結束朝鮮戰爭。但中國領導人在考慮問題時仍然把繼續在戰場打擊聯合國軍放在首位。周恩來4月3日在政務院作「關於朝鮮停戰談判問題」的報告時說:「恢復談判是定了的,結束戰爭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強了,但打的可能性還存在。我們還是兩句話:爭取和平,但是也不怕戰爭。」4月5日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致喬冠華並告金、彭電:「在6日雙方聯絡官會議中,可只談雙方在戰爭期間按日內瓦公約109、110兩條交換病傷戰俘問題,而暫不涉及我方新建議和復會時間問題。」4月8日又電告:在交換病傷俘虜達成協議時,應發表聲明「保留我方提出要求將未被直接遣返的在對方收容下的我方病傷被俘員收容於中立國的權利」。這樣部署的原因很簡單——此時中國正在策劃發動新的戰役。

  到1953年4月,志願軍已經基本完成反登陸作戰準備,擁有兵力19個軍135萬人(人民軍尚有6個軍團45萬人),火力空前加強,陣地更為堅固,作戰物資十分充足,並且解除了後顧之憂,在戰略上更趨主動,可攻可守。1-4月,志願軍和人民軍正面部隊共進行大小戰鬥770餘次,殲敵5萬餘人,志願軍空軍在第一季度即出動戰鬥飛行399批4093架次,共擊落美機50架,擊傷16架。因此,全軍上下士氣高昂,積極求戰。3月31日,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王建安致電志司並報中央軍委,建議在5月上旬發動一次戰役反擊。電報指出:在有充分組織準備和周密計劃部署的條件下,我一個軍攻殲敵人一個營的陣地是有條件、有把握的。我正面各軍一齊動手發動一次戰役反擊,就能給敵人以沉重的殲滅性的打擊,造成敵內部更大的恐慌。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於4月1日複電:「建議發動一次戰役反擊甚好。」4月3日,彭德懷代軍委擬電復楊得志、王建安,認為此時發動小規模的殲擊戰,對於志願軍取得新的戰鬥經驗及促進停戰談判均有利。如確有把握,發動時間亦可提早,由楊得志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隨後毛澤東又指示:爭取和,準備拖,而軍隊方面則應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按原計劃進行。4月20日鄧華來電說:「這次恢復談判,停下的可能雖比過去大,但拖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即使敵人迫於整個形勢不能不停,但真正停下來還需要相當時間。且敵人狡猾,想採用軍事壓力來配合談判中的訛詐,多得一點東西;也想爭取一點時間,完成某些戰略措施」,因此「必須採取針鋒相對的方針,以積極行動來配合談判」,「反擊時間預定6月初開始到7月上旬結束,一切準備工作必須於5月底完成,而後視情況再定動作。」4月23日毛澤東批示:「此件似可批准,使他們好作攻擊準備。至於停戰得早,或不要打以利談判,則可於5月間適當時機再行決定。」

  4月26日恢復的板門店談判進展的確並不順利。於是,中國一方面在是否把不願遣返的戰俘留在朝鮮、中立國遣返委員會進行解釋的期限、如何處理經解釋后仍不願遣返的戰俘等問題上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並通過印度渠道積極與美方談判,一方面也在加緊發動新戰役的準備。4月30日彭德懷指示:應「增加戰術性的出擊次數,在有利情況下相機擴大戰果,一次消滅敵一至兩個連,使新到部隊輪番取得經驗和促進談判」。至於戰役性進攻,如談判無結果,在6月按計劃舉行。5月11日鄧華等指示各部隊:板門店談判仍有一些問題未解決,6月以前停戰簽字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各作戰部隊一切準備工作務必於5月30日前完成,6月1日開始按照作戰計劃同時向預定目標發起進攻。但是,當5月13日美方提出了中方無法接受的反建議——將一切不直接遣返的朝鮮籍戰俘「就地釋放」——時,志願軍便在當天提前開始了夏季反擊戰役。5月16日,中央軍委指示:「目前停戰談判仍在拖延,何時能停尚難判定,因此,我們在朝的作戰方針仍然是堅持過去所提出的『長期的穩紮穩打』的方針。」同一天,板門店談判再次中斷。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材料可以證明在此期間直到6月初談判再次恢復並達成協議,中國曾就談判方案和發動戰役的計劃與蘇聯進行過協商。

  關於6月4日恢復談判和8日達成停戰協議的原因,很多西方著作都認為是美國威脅要擴大戰爭並使用核武器,理由是新墨西哥州核試驗場的科學家於1953年初試製出可以用於戰術目標的原子彈,使美國軍方感到有必要重新估計限制在遠東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朝鮮停戰再次陷入僵局后,5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建議,指示克拉克準備一項在停戰談判破裂的情況下發動進攻和使用核武器的計劃。5月21-22日杜勒斯訪問印度時要尼赫魯警告中國,如果不能達成停戰協議,美國可能採取更加強硬的軍事行動。5月25日美國駐蘇大使波倫會見莫洛托夫,又向蘇聯施加了壓力。

  然而,這種看法未必站得住腳。華盛頓的確在積極制定核計劃,但問題首先在於美國是否有意明確傳遞這種信息以及中國是否收到了這樣的信息。就上述材料看,杜勒斯和波倫都沒有明確表示出美國有動用核武器的意思,尼赫魯和莫洛托夫自然也不可能向中國傳遞這樣的信息。至於期待莫斯科向北京施加壓力,至今尚未發現此期雙方有過接觸的材料。而美國的檔案文獻表明,在4-6月華盛頓的指示和板門店談判代表的報告中都沒有表明美方曾直接向中國提出過任何警告,其中最強硬的說法也不過是:美國將不支持曠日持久、沒有結果的談判。

  實際情況表明,即使中國當時得到了美國的警告也完全沒有把它放在眼裡。志願軍在5月25日美國提出修正方案后並沒有停止在戰場上的行動,而是從5月27日起發起了更大規模的夏季反擊作戰第二階段攻勢,只不過是調整了一下對進攻目標的部署。6月1日誌願軍司令部指示:根據目前的形勢和板門店的談判,確定「目前反擊作戰打擊對象主要是李偽軍,應堅決打擊,求得大量殲滅其有生力量,對英國等僕從軍隊暫不攻擊,對美軍亦不作大的攻擊(只打一個連以下的)。但原定之作戰準備仍應進行,以便必要時再打,不管任何敵人,凡是向我們進攻,應該堅決地徹底粉碎之」。於6月16日停止的這次進攻擴大陣地面積58平方公里,共斃傷俘敵41000餘人。

  至於說到6月8日達成的停戰協議,實際上是美國方面做出了讓步,其5月25日提出的新方案在原則上同意了中方的意見。關於這一點,波倫在會見莫洛托夫時有如下表白:將聯合國的新建議「與朝中方面5月7日的提案相比,明顯看出聯合國做了很大讓步。第一,聯合國代表放棄了以前的提案,該提案規定不願遣返的朝鮮戰俘應在停戰協定生效之日予以釋放。在聯合國的新提案中規定,朝鮮戰俘將同中國戰俘一樣,應移交中立國委員會。第二,聯合國的新提案規定允許朝中方面有3個月時間向戰俘作解釋工作。聯合國原先為此目的而規定的期限是2個月,而對方提出的期限是4個月」。此外,「在聯合國的新提案中,採納了對方關於將戰俘問題移交政治委員會的提案。作為對這一提案的補充,聯合國代表現在同意中立國委員會將以多數票的方式通過決議。因此,聯合國代表放棄了他們原先關於這一問題的提案,該提案規定了這個委員會的5個成員應一致同意的原則。」中國的檔案文獻也表明,中方接受美國的新提案是因為「對方新方案和我方5月7日方案基本方針是相符合的」。

  總之,當時中朝方面掌握著戰場和談判的主動權,至少中國領導人自己是這樣看的。6月5日周恩來對此總結說:「艾森豪威爾一上台就放空炮嚇人,提出五條辦法:(一)側面進攻;(二)轟炸東北;(三)沿海騷擾;(四)原子彈恐嚇;(五)進攻中國大陸。這五條都已經被我攻破。……前三條我們有準備,后兩條美帝的同盟國也不會同意,怕引起大戰。」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可能,中國自然還要爭取更好的停戰結果。而李承晚在6月17日「釋放戰俘」的行動不過是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進一步擴大收穫的機會。事件發生后,中國一方面給克拉克發出一封措詞強硬的信函,一方面停止了談判,準備再次採取軍事行動。6月19日彭德懷在準備赴朝簽字前就有意再給南朝鮮以軍事打擊,6月20日又致電毛澤東建議將停戰簽字推遲至月底,擬再消滅李承晚軍15000人。毛澤東第二天回電:「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6月25日鄧華等下令一線各部隊加速準備,周密組織,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並指示第20兵團在戰役任務達成后以2-3個軍向縱深有限度擴張作戰。李克農6月28日給毛澤東的電報分析說:「朝鮮停戰的前途是肯定的。談判雖然目前會拖一下,但準備停戰的實際工作不應受影響。我們要利用有利形勢,爭取一個比較穩定的停戰。」正是出於這種政治考慮,儘管克拉克6月29日來函承認「釋放戰俘」是一個嚴重的事件,聯合國軍將繼續努力幫助追回戰俘,並建議雙方代表團恢復談判以便確定停戰生效日期,中國仍然按原計劃積極準備發動新的攻勢。7月6日誌願軍第20兵團確定了7月13日晚發起攻擊,戰役時間為5-10天的作戰方案。翌日16時該方案得到中央軍委批准。

  因停戰協定已經達成,只等雙方代表簽字了,此時發動新的戰役勢必引起蘇方的疑慮,所以這次中國領導人事先將自己的政治考慮和對策通知了莫斯科。據蘇聯使館報告,7月3日凌晨3點30分,根據周恩來的委託,外交部副部長伍修權轉交了對克拉克6月29日來信的復函和中國政府關於「目前停戰談判情況及關於克拉克來信的對策」的報告。中國政府認為,克拉克來函的目的首先是向李承晚表明美國人將撇開李承晚而簽署停戰協定,其次是希望通過簽署停戰協定來加強對李承晚的控制,並擺脫「釋放戰俘」問題的困擾,第三是想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是願意結束戰爭的。因此,儘管美國與李承晚之間在停戰問題上有很大的分歧,但在朝鮮達成停戰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報告說明了中國將採取的對策和步驟:一、準備於7月5日給克拉克複信,同意恢復談判。二、準備在協定簽字以前打擊李承晚軍,向南推進戰線,並根據其結果建議對分界線再行修正。如果對方不作讓步,則仍按1953年6月17日達成的協議來劃定分界線。三、準備在7月5日以後恢復協商會議,並提出關於停戰協定實施的有關問題。四、在會談工作開始的同時,參謀和翻譯人員應該進行簽署停戰協定的準備工作,並為停戰協定簽字準備場所。五、預計停戰協定的簽字可於7月15日左右進行。在轉交這份文件時,顯然是為了讓蘇聯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放心,伍修權又口頭通報說,李承晚所說如果美國人不在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問題上讓步他將命令南朝鮮軍隊戰鬥到底,這是虛張聲勢。美國只能有限地增加對李承晚的援助,因為美國人擔心如果向李承晚提供大規模的援助他就會採取嚴重的冒險行動,並且把美國也捲入其中。而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不想在遠東捲入大規模的冒險行動。中國方面估計,李承晚有可能組織一些小的挑釁和破壞活動,但他不可能採取任何重大行動。雖然伍修權最後表示中方要聽取蘇聯領導人的意見,但實際上中國並無意等待莫斯科的答覆,儘管這一答覆很快就來了。

  第二天蘇共中央主席團便做出決定:同意中國「對朝鮮停戰談判問題的看法和擬訂的措施」。但莫洛托夫在複電中並沒有提到採取軍事行動的問題,卻在分析美國的狀況和意圖時提出了與中國領導人不同的看法。電報說:「至於李承晚及其近期的意在使停戰談判複雜化和拖延戰爭的挑撥行徑,我們認為這不是什麼他自己的政策。十分明顯,李承晚集團近來圍繞這一問題所進行的挑撥和叫囂是執行美國統治集團的既定任務」。蘇聯認為,美國的目的不是如中國所說急於簽署停戰協定,而是要「維持不安定的半戰爭狀態的政治形勢,並想方設法地拖延締結停戰協議」,儘管美國未必能夠長期拖延在朝鮮停戰,但「這並不排除李承晚集團將採取各種手段繼續鼓噪,而且也可能為拖延朝鮮停戰協議的締結而做某些新的嘗試」。這種分析表明蘇聯擔心中國的軍事行動會影響朝鮮停戰,只是沒有明說罷了。中國領導人沒有再向莫斯科做任何解釋,而是繼續準備軍事進攻。這裡的分歧是明顯的:如果說蘇聯強調以政治讓步求得儘快停戰,那麼中國則堅持以軍事打擊收取最佳結果。事態的發展證明毛澤東再次掌握了主動,並進一步爭得了有利於己的停戰條件。

  7月8日深夜,周恩來接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說,克拉克來信所做的保證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夠明確的,必須要有完全的保證使停戰協定的文字和精神都充分得到實施,而不是儘力為之。中國同意停戰談判復會,但首先要弄清楚:美國代表所稱代表其簽訂停戰的聯合國軍是否包含李承晚軍在內,現在必須讓美國給一個毫不含糊的答覆,否則就無法停戰或停戰後還會遭到破壞。同一天毛澤東致電志願軍談判代表團,要求復會後暫不向對方提修正軍事分界線問題,而是推遲到18日左右,視軍事進展情況再定;儘可能地取得對方對實施停戰協定的具體問題做出肯定的回答;停戰簽字日期須推遲到7月20日以後。在毛澤東看來,此時停戰協定是否簽字只是繼續打擊敵人的手段:「我們的方針仍然是掌握主動,爭取停戰。如果能爭取停戰簽字,則不論李承晚參加停戰與否或參加了而在停戰後還是破壞,我們均可以停戰協定的簽字來瓦解聯合國軍陣營和美、李軍隊的士氣。如果不能簽字,則主動權仍在我們手中,可以繼續在政治上、軍事上打擊敵人。」

  7月13日,即再次恢復談判3天後,志願軍發動了第三階段進攻——金城戰役。直至7月27日,即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當天,戰役才告結束。中朝軍隊在這次戰役中共斃傷俘敵7.8萬餘人,收復土地192.6平方公里。毛澤東對此結果十分滿意,他後來興奮地談到:「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1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21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射幾十萬發炮彈,能夠打進去18公里。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也正是在這種心態下,毛澤東後來不無遺憾地對蘇聯大使說:「從純粹的軍事觀點來看,大致用一年的時間繼續打擊美國人,以佔領沿漢江更為有利的邊界,是可以的。」

  中國在朝鮮停戰最後階段的努力的確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毛澤東也有理由為此感到振奮和驕傲,儘管這些做法曾使莫斯科擔驚受怕。不過,毛澤東當時肯定不知道最近一位西方學者披露的情況,也未曾想過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導致的結果:由於中國軍隊在談判進程中一再發動攻勢,「7月23日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上,艾森豪威爾表示了這樣一種看法:『停戰可能是一次危險的騙局』,並要克拉克保證即使在停戰協定簽字后也必須保持強大的軍事部署。與會者一致同意『如果停戰協定遭到破壞,我們必須對中國共產黨人使用原子彈』。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艾森豪威爾關於美國解除了對使用核武器限制的警告什麼時候傳遞給蘇聯和中國的領導人,而他本人在7月23日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的講話暗示,他並不認為共產黨同意簽訂協定是這些威脅的結果。然而有大量明顯的跡象表明,美國的忍耐正在逐漸消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則勢必升級。」

  這個分析是值得注意的。的確,莫斯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美國的猜疑和報復心態為朝鮮實現停戰而統一問題久拖不決埋下了伏筆。 

9

主題

873

帖子

18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4
沙發
彈花機 發表於 2008-12-6 2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3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6 21:28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序          齊世榮

導言:從中蘇關係角度考察朝鮮戰爭的歷史

第一章 重溫遠東夢:蘇聯的遠東政策與中蘇同盟的起源

一、戰後蘇聯對外政策的目標

二、蘇聯在朝鮮半島的戰略和政策

三、蘇聯對華政策轉軌的基礎



第二章 走向莫斯科:中蘇同盟的基礎、目標和條件

一、米高揚悄悄來到西柏坡

二、劉少奇秘密訪問莫斯科

三、斯大林與毛澤東的對話



第三章 越過三八線:斯大林對東北亞國際局勢的思考

一、決策前提:朝鮮半島衝突的升級

二、決策動機:蘇聯在朝鮮半島的目標

三、決策條件:對美國和中國反應的定位



第四章 跨過鴨綠江:中蘇同盟與中國出兵朝鮮的決策

一、斯大林把責任推給毛澤東

二、毛澤東被迫下定的決心

三、中蘇關係面對戰爭的考驗



第五章 邁上新台階:在戰爭中全面合作的中蘇同盟

一、中蘇之間的信任和理解

二、蘇聯對中國援助和支持

三、中蘇在戰場上的協調和統一



餘論

一、中蘇條約談判中的利益衝突及其解決

二、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空軍

三、論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

四、朝鮮戰爭期間的蘇聯駐華軍事顧問

五、對50年代蘇聯援華貸款的歷史考察

六、1950-1953年蘇聯對華經濟援助狀況

七、中蘇領導人對朝鮮停戰的政治考慮



徵引和參考書目

後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88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4
Neo-TCM 發表於 2008-12-7 05:19 | 只看該作者
「我一個軍攻殲敵人一個營的陣地是有條件、有把握的。」

哈哈!搞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5
Hanxin 發表於 2008-12-7 18:1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xwpc 於 2008-12-6 19:37 發表 [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毛澤東力爭最佳停戰結果

  在斯大林的繼承人中,無論是經驗和閱歷還是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沒有一個人可以同毛澤東相比。因此,在中蘇雙方都崇尚個人作用的政治體制中,斯大林去世對於中蘇關係產生的潛移默化 ...

笑話!
事實上如果毛接受了印度等國的停戰協議
現在的停戰線就是37度了
中國也可以少死很多人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6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7 18: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