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退休副省官員帶領村民上訪 被勸管閑事會遭滅口

[複製鏈接]

330

主題

805

帖子

43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tcher 發表於 2010-12-22 0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退休副省官員帶領村民上訪 被勸管閑事會遭滅口
來源:新京報 2010年12月21日01:52

[提要] 12月17日,89歲高齡的雲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楊維駿坐著政府專配用車,為12名失地農民代表開道,帶其到雲南省政協反映問題。到達現場后,楊維駿命人拍照、攝像取證,並帶著村民去省政協,「政協能監督政府,沒有我帶路,農民肯定進不了大門。」楊維駿老人說,「政府給我配的車,那是人民給我的待遇,我會用他來做更多有益於人民的事」。 [我來說兩句]

12月20日,楊維駿在家翻看村民上訪材料


今年1月,昆明市西山區福海社區韓家灣村拆遷現場


  楊維駿

  1922年3月生,雲南昆明人。194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政治系,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建國后歷任民盟雲南省委秘書長、副主任委員和中央委員,雲南省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為民請命的事在網路傳播后,被網友稱為「最可愛官員」。

  本報訊 (記者黃玉浩)12月17日,89歲高齡的雲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楊維駿坐著政府專配用車,為12名失地農民代表開道,帶其到雲南省政協反映問題。

  楊維駿說,那些村民都是昆明市西山區福海社區韓家灣村的。他們要反映的問題是,政府拆遷安置政策不合理。

  據農民代表張桂仙介紹,昆明市西山區福海社區韓家灣村有8個自然村組要拆遷,1700畝耕地要被徵用,房屋在今年年初被限期拆除,政府沒有出示征地手續,每畝25萬元的征地款也未發放,冬天到了,安置房至今沒有下落。

  張桂仙說,他和村民曾去上訪過80多次,去過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政協、市區政府,但事情毫無進展。

  12月17日,韓家灣村的400多名村民到社區街道辦,要求政府出示土地徵用與拆遷的相關手續,遭到拒絕。

  張桂仙說,在村民中,有個從雲南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他給已經退休的副省級官員楊維駿打電話,反映問題。

  12月17日,楊維駿從村民處聽聞這一消息后,從雲南省政協老幹部處借調一名工作人員,並乘坐專車趕到現場。

  到達現場后,楊維駿命人拍照、攝像取證,並帶著村民去省政協,「政協能監督政府,沒有我帶路,農民肯定進不了大門。」

  12月18日,記者在楊維駿家採訪,有雲南省政協老幹部處一處長來訪,他和楊維駿就帶領村民上訪問題辯論了2個多小時。該處長認為,楊不該以省政協原副主席的身份帶上訪農民進入省政協大院,稱農民有冤屈應走正常渠道反映問題。

  楊維駿回應說,「我為什麼不能以退休幹部身份,為群眾反映問題?」

  對話

  「你把農民的地和房子都拿走了,不去合理安置,讓他們怎麼生活?」89歲的老人揚起一份反映昆明西山區福海社區遭遇違規拆遷的舉報材料稱,他一定會將此事過問到底。

  「替老百姓說活,我問心無愧」

  楊維駿認為,將政府配車只用於遊山玩水那才是不正常現象

  「省國土廳承諾,立即調查」

  新京報:你為什麼要帶農民到省政協上訪?

  楊維駿:當時了解到這群失地農民的處境,覺得十分可憐,他們的土地和房子都被政府徵用了,但各種手續都沒有,安置房也沒有下落,他們四處上訪,到有關部門信訪都沒用,都在踢皮球,省里打到市裡,市裡推到區里,區里又說沒權做主,我既然是省政協退休的副主席,群眾找到我,那我有義務將這個情況反映給省政協,政協對政府不是有監督職責嗎。

  新京報:為什麼你要親自帶著他們去,你覺得你帶著和他們自己去有什麼區別?

  楊維駿:農民自己去的話,連政協的大門也進不去,有門衛,領導不會見他們,我畢竟是有級別的,我的配車可以暢通帶著他們進去,能引起一些領導的重視,老百姓自己去信訪,拖到猴年馬月也不見得有人管,農民太可憐了,有些官員對待群眾的感情太淡薄,太冷漠。

  新京報:你領著農民到省政協后又發生了什麼?

  楊維駿:農民開著兩輛麵包車,坐著12個農民,跟著我的專車,門衛都認識我的專車,所以沒人攔。

  到省政協,先找分管老幹部處的一個副秘書長說要到信訪處反映這群農民的問題,這個副秘書長就說要請示領導,要走相關程序的審批,我當時就怒了,救命的事,能拖嗎,就帶著農民直奔信訪處,結果整個辦公室一個人都沒有,當時是周五上午,這很不正常。11點半,我讓農民回家,我就直接去了省國土資源廳遞交了反映材料。

  新京報:國土廳有什麼回應?

  楊維駿:一個副廳長說會派巡視組去了解情況,如果他們推託不辦,我就連國土廳一起告。

  新京報:省國土廳的回應和你的特殊身份有關嗎?

  楊維駿:可能有關,我將舉報材料遞交省國土廳辦公室的時候,我說了我的身份,辦公人員說需要由省政府辦公廳向省國土廳的廳領導進行對接,我又找了辦公廳,後來國土廳的一個副廳長來電承諾馬上成立調查組去了解情況。

  「有人勸,管閑事會被滅口」

  新京報:帶群眾上訪,你想過政協有人來責怪你嗎?

  楊維駿:真沒想過,所以當政協老幹部處的一位處長來我家責怪我開著專車帶群眾去政府上訪不妥,我很是憤慨,作為一個為群眾和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幹部,發揮餘熱體恤民情,反映民生疾苦本無可厚非,我覺得人民培養一個幹部那麼多年,幹部反過來不知道報效自己的衣食父母,這和動物有啥區別。

  新京報:他們責怪你什麼?

  楊維駿:說我開著政府配車帶農民信訪行為不妥。我就說你拿出政策和法規,哪一條規定政府配車不能用於退休幹部的調研,既然政府每年的工作報告都要徵詢老幹部的意見,那我就有義務有權利去調研,並將群眾疾苦反映給政府部門。

  新京報:但開著公車為民請願的確罕見。

  楊維駿:罕見才是不正常的。難道幹部的公車就是用來吃喝玩樂的?退休幹部的配車難道就是用來遊山玩水的?這才不是為民服務的態度,政府給我配的車,那是人民給我的待遇,我會用他來做更多有益於人民的事。

  新京報:那這個處長來責怪你,是不是代表組織上並不認可你的這一行為?

  楊維駿:我覺得不是,可能只是某個領導或某一群人,他們會對我的行為反感,會覺得我這老頭瞎管閑事,也可能觸動某些人的利益。但我是在替老百姓說話,我問心無愧,心懷坦蕩,我在說真話,反映民眾真實疾苦。

  新京報:說真話你有顧慮嗎?

  楊維駿:我沒有,但給我反映情況的那個雲大學生聽說剛被政府官員找去談話,讓他勸我不要過問此事,否則讓他小心,我也因為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多次遞交群眾的信訪材料,有人託人轉告我再瞎管閑事,小心滅口,但我從不退縮,從政以來我屋內掛著自寫自勉的話,「以丹心照萬民,甘造坎坷不甘馴」。

  新京報:你只有一個人,昆明市可能有很多信訪者,你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楊維駿:我覺得還是體制有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失地農民,為啥那麼多人上訪,為啥暴力強拆和流血衝突不斷,我覺得在於一些主政者並非以民生問題為首重,而是追求那些看得見的政績,所以到處大拆大建,全國興起的「農民被上樓」運動就是典型,村莊改造村民卻失去自主權,農民生活和就業處於困境,許多官員只唯上、只唯權、只唯錢、只唯政績,卻忘了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個根本。

  「即便在位,也會為民請命」

  新京報:你如何和社會分享你的觀點?

  楊維駿:今年我讓在北京的女兒為我開了博客,我將我的觀點發在博客上,希望更多的官員、學者和群眾都能來參與討論,為國家的民主和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

  新京報:你的博客取名直言,博文中對一些現象提出批判,有網友覺得是因為你退休了才敢這麼說?

  楊維駿:不是,我今年快90歲了,按說應該像許多退休老幹部那樣養花種草頤養天年,但我總覺得自己還能為人民做些事情,直言與反腐敗是我一輩子堅持在做的事,我在位的時候,遇見這種農民我還是會了解情況,確定是政府或某個部門的責任我依然會專車開道親自為其請命,占著官位不為民辦事那是對人民犯罪。

  新京報:你專車帶道為民請命的事在網路傳開后,很多人稱你為最可愛的官員,引起這種轟動,你想到過沒有?

  楊維駿:沒有,作為一個卸任幹部為群眾反映訴求沒什麼值得讚頌的,如果引起了網民的轟動,那隻能說現在的官員真正為民辦事,對人民充滿感情的官員變少了,我也遇見一些幹部對群眾趾高氣揚、出去都講豪華排場,這些官員已經脫離群眾了。

  新京報:周邊的人如何看待你的行為?

  楊維駿:許多在職或退下來的幹部都很敬佩,很讚賞這種做法,當然也有人內心可能不認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些反對的官員,我覺得大多是只唯上、不唯民的人,價值觀不同不相為謀。

  本報記者 黃玉浩
(責任編輯:劉曉靜)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0-12-22 04:46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對這種干實事的幹部我向來是欽佩的。。。。呵呵~~有趣的是,在一些人看來在任上官員100%都是貪官,但是一旦退休后都能「洗白」了。。。這點我發覺蠻有意思的。。。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12-22 09:01 | 只看該作者
衙門裡的也是農民。幾年前估計還是上學靠救濟金的農民。就他們對農民下手最狠,因為他們讀書時欠的債太多,得使勁兒貪才能平衡財務。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