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首屆東亞文學論壇 中日韓知名作家韓國論劍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13 2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學與故鄉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繫——那是一種人生的守望,而在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文學又將往何處去?前不久在韓國舉辦的第一屆東亞文學論壇上,中日韓三國知名作家對於文學的故鄉、網路普及、媒體環境激變狀態中文學的走向進行了思考與交流。作家鐵凝說,文學應該是有光亮的,如燈,照亮人性之美。

    東亞可以成為文化共同體

    「東方」和「西方」向來被認為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當今世界實際上是多元的。中國作家鐵凝認為,恰恰是對一小部分東西方文學經典的接觸,使她感到,人類在許多方面如此相像。她說:「不論東方與東方之間還是東方與西方之間,不論我們的文化傳統有多少不同,我們的外表有多大差異,我們仍能互相欣賞彼此間文化的差異。」作家莫言也表達了同樣的感受,認為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可以超越民族和國界的。

    中國作家王宏甲認為,過去的500年來,西方的迅猛發展及其形成的西方文明體系對全球的征服性滲透,已使世界不同文化源流的人們在不同程度上採用西方文明觀來評述文明。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重新認識文明的時代,首先應當確認世界上存在著不同的文明源流和不同的文明觀。而東亞國家的文明具有同源性。東亞各國應該在充分珍視自身文明淵源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形成相得益彰的文化共同體。

    韓國作家崔允說,全球化已經浸透在我們的生活里,包括文學。在20世紀中期以前,還屬於西方文學單方流入亞洲,如今,亞洲文學也逐漸被翻譯成各國語言,雖然還存有一些質量上的不均衡。「具有共通文化的亞洲,必定要肩負重任。亞洲文學也要擁抱世界。」他說。

故鄉無法排解個體孤獨

    故鄉是很多寫作者內心最難忘的場景,在論壇上,各國的作家講起了一個個與故鄉、與自己成長相關並伴隨自己創作理念始終的故事。

    日本作家津島佑子出生、生活在東京,但總覺得「東京」、「日本」不過是存在於自己身外的「地名」而已。這樣想來,「故鄉」也許可以換言為童年時期的記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和「故鄉」之間的聯繫。她說,文學為什麼是我們始終追求的呢?我想無論「母國」、「故鄉」有多麼了不起,人們作為生命的個體仍然面臨著無法解決的孤獨,而我們只能是和這些個體相伴而生。當我們意識到這樣的生命個體,當我們意識到童年的記憶在蘇醒,這時,我們就要從個體的生命中拋開「日本」、「東京」,這樣才會在「孤獨」中產生出獨特的釋放感,這時我們才會給予他們理解。

    中國作家蘇童說:「在我的字典里,故鄉常常是被縮小的,有時候僅僅縮小成一條狹窄的街道,有時候故鄉是被壓扁的,它是一片一片記憶的碎片,閃爍著寒冷或者溫暖的光芒。每個人都有故鄉,而我最強烈的感受是,我的故鄉一直在藏匿、在躲閃甚至在融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系列的問號,什麼是故鄉?故鄉在哪裡?問號始終打開著,這麼多年了,我還在想像故鄉,發現故鄉。」


閱讀的「教養」沒有崩潰

    雖說中國和韓國的網路小說日漸興盛,來自韓國知名文藝類出版社文學與知性社的金秀映認為,網路小說在韓國並未威脅到純文學的存在。他說,在韓國就連娛樂小說也比不上純文學,因為讀者始終對純文學懷有敬意,也可以說閱讀的「教養」還沒有崩潰。

    而中國作家許龍錫則宣稱,網路拓寬了成為「作家」的門戶,「過去只有在一級刊物上發表作品,經過審查之後才能成為作家,如今誰都能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並接受讀者的評判。」文學是強調敘事結構的藝術,即使活字媒體逐漸萎縮,也會有在新的數字環境中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延續其生命力。通過數字文學作品,反而能達到文學的大眾化,也能成為擴展文學領域的機會。

    以網路題材小說《Install》(中文版名為《毒蘑菇》,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亮相日本文壇的「80后」女作家綿矢麗莎表示,聽到「文學」這個詞,頭腦中浮現出來的終究是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不過網路小說正作為文學的另類得以進化,也許今後的網路文學將和傳統文學分庭抗禮,文學也將隨著媒體一起走向多樣化。

    有「三島由紀夫再世」之稱的日本知名作家平野啟一郎認為,現在人們熱衷於讀那些以「身邊雜記」為內容的博客,就算是寫取材於特殊職業或體驗的小說,當事人的言談也往往輕易地凌駕於真實性之上。「從文學的層面來說,大的共同體已經解體,人們開始歸屬於無數小的共同體,於是就產生了如何形成合意這麼個大問題,這或許正是文學的危機所在。」

    韓國女作家殷熙耕稱眼下已經到了不讀光寫的時代,寫作者不讀別人的東西,就寫起了自己的作品。在她看來,博客的文章讀起來總覺得缺乏觀點,而文學就是要亮明觀點,揭示出人們在探究什麼東西。

    曾在網路上發表長篇小說《犬身》的日本作家松浦理英子說,網路的發達使寫作者人數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任何人都可以適應網路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有多重身份,很多人在網路上編織虛虛實實的故事。這樣一來,如今觸發寫作動機的人,寫作時不再單純樸素,而是具有多元視點和多重意識。作為專業作家,應該對這種狀況持肯定的態度,面對現實,開拓自己的道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