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痛定思痛,全面析中國軍隊不足之陸軍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博客:網路人生看世界- 時間:2008-11-10 bolaa  - [查看博客原文]


  前言: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支軍隊,包括現役官兵230萬人,預備役官兵50萬人。其中陸軍現役人數140萬,包括40個步兵師,9個裝甲師以及12個裝甲旅。陸軍仍然是中國軍力的主體,陸軍的現代化決定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而機械化步兵和裝甲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又決定了陸軍的現代化水平。在機械化步兵和裝甲部隊的現代化建設中不僅要優化部隊結構,還要提高裝備水平。 

  白皮書說,依據國家總體規劃,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總體來說,我們還處於從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向信息化軍隊過渡時期.07年是我們遏制台獨分裂勢力的關鍵一年,但在總體發展戰略中還處於打基礎的階段。還是積攢實力,蓄勢待發的階段。至於發生質的飛躍,要等到2020年前後了,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們要實現大家夢寐以求的大規模裝備換裝,目前是以99和96系列主戰坦克為代表的一批國際第三代水平裝備全面形成戰鬥力,開始批量生產的時期。當前要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立足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著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需要,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以聯合作戰為基本作戰形式,發揮諸軍兵種作戰優長。陸軍逐步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 

  多年來,我國陸軍的現代化進程總是趕不上空軍和海軍。空軍和海軍的武器購買和改進計劃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佔了國防研發預算中的「大頭」。在2004年末,我國軍方公開承認空軍、海軍以及戰略導彈部隊是我國軍隊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優先發展對象,這也自然反映在了經費分配上,陸軍的研發經費仍然不太充裕。儘管如此,陸軍新型武器的購買和改進計劃也在進行中,特別是涉及新型和改進型主戰坦克、裝甲人員輸送車、火炮系統和防空系統,以及先進C4I系統和後勤保障系統的相關計劃更是有條不紊的在進行。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擁有多種型號的主戰坦克、輕型坦克以及裝甲車輛。其中包括約5000輛59式坦克及其改進型,約1500輛69式、79式以及88式等老式坦克,另外還裝備有包括96式、99式等新型主戰坦克。此外,還裝備有62式輕型坦克和63A水陸坦克。 

  目前我國陸軍還沉浸在機械化戰爭及大陸軍的戰略思維中時,90年的海灣戰爭對我國陸軍的振動不亞於朝鮮戰爭。信息化、精確打擊和對空軍的全程使用,顛覆地是傳統意義上對戰爭的理解。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我國陸軍才意識到信息化戰爭已經到來。這才有了「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一說(網路人生看世界個人認為是針對中國周邊地區)很明顯,我國目前的空中力量尚不能為陸軍提供太遠的支持...至03年二次海灣戰爭止,美軍的精確打擊佔90%以上。信息化、精確打擊和全程空中力量控制確立無可爭辯的地位。反觀我軍「鐵拳—2004」等系列軍事演習,我們基本上還是沒有擺離線械化進攻的水平。 

  網路人生看世界個人認為我們現在迫切需要考慮的是:我國陸軍明天會面臨著什麼樣的戰爭?現代戰爭人的數量已經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局部戰爭是不對稱的優勢和出奇不意,情報、計劃、裝備和軍人素質是關鍵;而大規模戰爭或持久性戰爭就要看綜合實力了,政治背景是前提,(正義的、符合國際公約、得到多數國家同情和支持)戰略資源的儲備好持續保障能力是基礎,而裝備的先進程度和擁有量才是戰爭的關鍵,當然,再生性的軍工生產能力和後勤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兵力及兵源的提供以及軍人專業素質是戰爭勝負的保障。(勿庸置疑,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也不乏存在)我國解放軍的裝備需要及時更新,以確保國家防禦的需要,不要拘泥「中國威脅論」而縮小軍費投資,當然我們也不必養過多的庸兵,要走精兵之路,提高其科技水平。下面鄙人將從幾個方面以我個人眼光看我們陸軍的幾點不足之處,由於鄙人非專業軍事專家文章難免有錯誤之處,在這裡網路人生看世界希望廣大網友積極提出自己看法斧正鄙人不到之處為謝!文章如有不足之處也煩請廣大軍迷指正為謝... 

  一.缺乏實戰的鍛煉 

  我軍目前的軍事訓練仍以場地訓練為主,訓練和演習雖然比較頻繁,但真正能夠稱得上是「貼近實戰」的訓練和演習卻還不是很多,像「礪兵-2008」這樣大規模跨區機動的實兵對抗演習尤其缺乏。相比較而言,外軍在實戰化訓練方面是非常重視的。美軍在投入伊拉克作戰之前,為應對有可能發生的大規模城市作戰,專門組織軍隊在模擬中東城市的訓練場進行城市戰訓練。同樣,俄羅斯在與喬治亞作戰之前,也進行了數月有針對性的貼近實戰訓練。事實證明,貼近實戰的訓練可以在實戰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我軍叫得比較響的一句口號來講,就是「只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我軍現在實戰化訓練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平時訓練與實戰脫節,部隊的訓練水平並不能代表它的實戰水平;二是軍事演習「演」的成分較多而真實對抗的成分比較少;三是由於種種原因,部隊對於「貼近實戰搞演練」還是強調得多而做到的少。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是有些部隊領導還存在保安全的思想,開展訓練時比較保守,不敢挑戰困難、冒風險;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的訓練設施和裝備還相對滯后,不能滿足「貼近實戰搞訓練」的要求。這次演練,總部的目的既是檢驗機械化部隊在現代條件下的綜合作戰能力,展示解放軍依託大型訓練基地組織諸軍兵種聯合訓練水平和現代化訓練手段,更重要的應該還是由此查找和反思暴露出的問題,探索出一條更加貼近實戰的訓練路子,今後用來錘鍊更多的部隊。 

  2006年中俄聯合軍演中,中方8200人,俄方1800人,中方人數為俄方四倍多,但死者失蹤者卻為俄方的8倍!其中傘兵的傷者更是驚人,為俄方的20倍左右!因此俄方就認為,中國軍隊毫無實戰能力! 

  其理由如下: 

  1。空中分列式和海中分列式中國軍為了安全起見,所有的飛機或艦艇的距離和速度的要求標準只有俄軍的三分之一。 

  2。搶灘演習居然沒考慮潮汐因素,致使漂離預定登陸點500公尺以上。實戰時這搶灘部隊可能因此全軍覆沒。 

  3。運載特種部隊的12架直升機居然在演習一開始就在停留在降落點上空,等著下放特戰人員。根據車臣經驗,這會成為敵人SMA的最佳靶子。 

  4。俄方的空降部隊不僅全副武裝,而且在空中滯留期間就可以射擊地面目標。而中方空降部隊卻分三批跳,第一批是無武裝甚至無防彈衣的徒手部隊,第二批是落地后乘坐APC參加作戰演習的部隊,第三批居然是演習后參加閱兵的部隊。中方部隊數量遠超俄方,但俄方只用一個連的兵力就可以完成這樣三件事! 

  目前國內很多專家學者以我軍實戰經驗少為理由借口開脫。但實戰經驗少的更深一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僅僅是多年未戰嗎?網路人生看世界在此不禁奇怪:我們那麼多軍事專家研究外國軍事經驗,拿來主義總會吧,借鑒一下外軍的經驗應該會吧?但為什麼在中俄軍演中我軍問題如此突出,甚至犯了一些低級錯誤?是形式主義在害人?多年以來的軍事演習一直是在「軍事演戲」,各級領導研究的都是如何把軍事演習演好,而如何通過軍事演習檢驗實戰水平卻很少有人過問,長此以往,軍演自然偏離了目的和宗旨。在中俄軍演中我軍暴露的問題我們應該正視,俄羅斯說的偏不偏,畢竟人家有著現代作戰經驗,畢竟說出了我軍的弊端,我們應該虛心接受。 

  二.裝備仍然落後保障人才不足 

  我軍是在機械化建設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跨入信息化和機械化複合發展階段的。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我們的裝甲裝備保障人才遠未達到充分的地步。而聯合一體的信息化戰場,既是作戰雙方智能與戰術的比拼,又是技術和裝備保障能力的對抗,實際上對裝備保障人才提出了更多新要求。網路人生看世界認為我國應高度重視解決裝甲裝備保障人才的不足。突出改善裝甲裝備技術幹部的知識結構,著重培養懂結構原理、熟悉技戰術性能、能維護維修、會指揮管理的新型裝甲裝備人才。採取「院校育、單位訓、請來教、外出修、在職學、崗位練、比武選」等方式方法,形成良性的人才培養機制。 

  信息化條件下,裝甲裝備越來越成為信息、火力和機動的綜合性作戰平台,因此必須加大對裝甲裝備操作、保障人員的知識更新,嚴格裝甲裝備技術知識的考核。現在參與裝甲裝備知識考核的僅是少量的技術骨幹,顯然不能滿足大規模機械化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考核的起點不高,沒有把信息化與機械化知識有機結合,沒有把考核作為裝備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裝甲裝備知識、技能的考核制度,廣泛組織各類人員進行裝備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並通過嚴格的考核,儘快提高裝甲裝備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必須大力優化裝甲裝備技術保障體系,提高應急保障能力。裝備的機械化、信息化性能越先進,對技術保障的依賴性也就越大。應依據作戰需求,建立完善的裝甲裝備保障組織體系,統一協調裝備技術保障力量,提高裝備的綜合保障能力。建立裝甲裝備保障基地,集儲備、管理、維護、維修、培訓等功能於一體,形成基地化、規模化的保障模式。應建立裝備綜合資料庫,對裝備實行「全系統」、「全過程」管理,形成「定點保障、機動保障、自我保障」相結合的裝甲裝備技術保障新模式。 

  網路人生看世界認為目前影響中國陸軍快速反應的首要條件是投放能力和合成能力。美軍七十二小時可以將一個輕型師投放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中國陸軍幾千公里的機動卻只能通過鐵路運輸,差距是明顯的。單兵素質上,美軍的技術含量也明顯要優於中國陸軍,這主要是美軍以職業化為主,技術兵種的比例占絕大部分,美軍的戰鬥力也來自於對裝備潛力的發揮。而中國陸軍相對的更注重於單兵和戰鬥組作戰能力的合成。 

  我們看到,現代戰爭是在制空權主導下,以信息化、精確打擊為主,擁有強大後勤保障的高強度局部衝突。這樣的戰爭,面對面的短兵相接機會減少,更多的是以高技術兵器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或以特戰方式對敵重要戰略要地的滲透與破壞。傳統觀念的戰爭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而這種戰爭模式對裝備的複雜性、高技術性有更多的需要,相應對個體作戰人員的技術素質要求將更高,換句話,中國軍隊走向職業化、專業化是強軍的必由之路。相對於美軍部隊來看,在失去力量制空權的情況下,中國重裝陸軍部隊的生存力是保證完成戰役戰術任務的前提。面對以A-10、阿帕奇及B-52的打擊,陸軍師的防空只有在防空導彈部隊的保護下行動,除對低空防護的前衛系列,中國重裝師的中遠程防護將主要由HQ-9、凱山系列、HQ-17等構成。而對亞音速攻擊的巡航導彈攻擊,主要則以彈炮近防系統和前衛系列防護。現在中國陸軍的師級作戰單位的近防系統比例還是偏低,而以營連級合成的戰術部隊比例就更低。有人也許會以美軍重裝師的配置來比對中國陸軍,但這裡更應該看到的是陸空綜合作戰力量對比中則重點。也就是說中國陸軍比美軍更需要防護。 

  三.指揮機構人才建設問題仍然突出 

  中國陸軍目前也裝備一定數量的電子信息化作戰系統,全自動戰場環境觀測系統。但是,作為單兵通信聯絡系統。中國在信息化手段上還是略顯不足。缺乏更加有效的營-旅的互動通信系統。戰場指揮系統顯得凌亂。」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關鍵在於創新。當前,中國國防建設中的管理、體制、技術和理論等方面的創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其中,武器裝備建設中的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尤為突出和迫切。應當說,近年來,中國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上仍然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尤其在動力系統、關鍵性原材料和集成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一些先進的設計技術、實驗驗證技術還不能滿足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以軍工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基礎研發和生產能力不強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人才建設問題主要表現為現有人才建設狀況與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一方面,解放軍官兵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優良的思想作風和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素質在不斷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比如,官兵的文化科技素質有待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短缺,人才培養的效益也需要提高,等等。這些差距反映出軍隊人力資源建設距離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和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建設的問題也非常突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產出高新武器裝備能力的提高,也影響了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主導產業牽引和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能力。 

  四.軍事訓練浮於表面,流於形式 

  目前就近期中國軍事演習來看,很突出的幾個弱點,並非在於其裝備上,而是來源於其相對脫節的,戰術指導思路。首先,在中國一線作戰集群中,目前至少3-5個集團軍實現單兵數字化作戰。以及分隊化作戰模式。但是依照其目前戰術運用來看,還是屬於相對落後的階段。中國沿襲了很多美軍在科索沃,伊拉克戰爭的所謂「數字化集團突擊」。但是,中國分隊規模戰術比較死板,條例性很強。戰爭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你不可能去完全預見,規定外來發生的一切。在其99年軍事演習之中,就顯露出其分隊,一旦失去2級指揮即營團級指揮,立刻會變得拘謹。甚至原地待命。這種不是很靈活的戰術運用,將無法發揮數字化分隊特點。美軍在戰術上基本採取,接受命令-自主化運用-獨立作戰。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戰分隊採取一定自主模式。而中國軍隊在99演習時期,刻意遵守所謂嚴格紀律。一旦失去中央指揮系統,那麼其他分隊將陷入,獃滯狀態。但是,這與他的部分中高級軍官為了避免所謂「責任」所導致的。04年軍事演習,以及中俄東中國海地區演習,可以看出,這個戰術上的弊端的修改。他的傘兵與機降分隊的配合,在中俄演習期間,可以說得到很好實現。我個人認為,只要中國中高級軍官,在戰爭開始后,敢於拋開所謂「責任」,那麼他-中國陸軍依舊是當今美軍最強大的對手。 

  五單兵兵員作戰素質問題 

  中國雖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中國所執行的是「普遍義務兵」制度,既凡是年滿18周歲的中國人,就有為國家服兵役的義務。這種做法主要是早期中國領導者考慮到他們在起家革命時期的「兵力匱乏」的境地。但是,在中國現在的發展極大影響了這種制度。中國國土面積僅次於美國。但是它三面依靠陸地,僅有東部地區靠近沿海。因此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同時造成了地方教育水平的差異巨大。」因此雖然解放軍裝備了大批現代化,精確制導打擊武器,但是實際上由於長期以來以落後擊敗先進著稱的解放軍。並且他們習慣於使用「民兵-軍隊」的老式發展模式。因此實際中解放軍作戰能力很可能目前處於下降趨勢。至少他們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和進行調整。特別是他們要改變傳統的「民兵武裝」的概念。必定專業化軍事裝備和引進的大批現代化裝備,並不是簡單的民兵可以快速使用和操作的! 

  雖然解放軍在過去10年中的確提高了作戰能力,但其整體水平看來仍是相對落後的。例如,儘管強調聯合作戰,但沒有一位中國陸軍軍官有在真實作戰條件下實踐新條令所設想作戰類型的經驗。據說,在過去2年中,解放軍已經提出了「合成聯合作戰」概念,以提醒指揮官必須在所有演習和訓練中使用作戰力量的所有要素。此外,中國陸軍似乎從沒有接受過近距離空中支援的訓練、甚至沒有相關的作戰條令。部隊的直升機數量太少,嚴重影響了空中機動訓練的規模和次數,空軍大型運輸機數量不多,也極大影響了部隊的遠距離投送。中國陸軍要的不只是勇於亮劍的精神,更重要是緊跟未來戰爭的形式,認識到差距,不要妄自尊大.努力提高裝備水平、人員素質和技戰術水平,這才是保證中國陸軍無往不勝的基礎。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貼近實戰搞訓練,是提高解放軍訓練水平,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的必由之路。海灣戰爭讓中國如夢初醒,在海灣戰爭之前,有幾個人認識到中國的戰力?哪個不是在嘴裡說中國陸軍多強大?下一次的如夢初醒離我們遠嗎?每當看見那些說中國軍隊可以不怕任何人。強大至極,我真的很無奈!興利除弊,善於學習、善於聽得進批評,我們才能進步!我們這一代人任重道遠,千萬不要自滿於過去的輝煌,而是要展望未來。動不動就拿歷史說事,拿自己輝煌的過去來掩飾現在的尷尬,這是暮年老人的性格,是一種消極的思維。要超越別人,就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發現並改進自己的錯誤!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1:27 | 只看該作者

就事論事,美一個重裝師等於中國一個集團軍

博客:中庸半才  - 時間:2008-11-10 bolaa - [查看博客原文]



  我軍現行的武裝力量編製體製成行於五十年代,雖然前後三次裁軍進行了部分調整,如陸軍的總人數又所下降,海、空軍地位上升,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指揮架構做過調整。 

  最為典型案例,是我軍從2003年在原有基礎上又裁軍20萬,這次主要以院校、機關、後勤單位為主要裁減對象,其中不少軍事院校進行合併,裁軍的初衷目的也是想減少機關單位中的軍官數量,騰出員額充實基層部隊。話說四所軍事院校合併成了一所大學,按常理說這樣可以減掉幾個校長、副校長的編製吧,但偏偏我軍就能給你做成擴編。 

  這四所軍校都是正師級單位,合併之後的新單位就得是正軍級,於是新增校長、書記兩個少將級領導。正軍級單位下屬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四個單位(老編製下,新編製下轄訓練部、院務部、政治部),其中司令部和政治部是副軍級單位,部長也是少將,後勤部和裝備部是正師級,部長是大校;每個部還有一名負責政治工作的副職,分別也是大校、上校;各部下屬的還有多個師、團級別的處,處長也是大校、上校。原本的學院建制在大學建制下仍舊存在,那麼舊有的8名院長、書記的大校編製繼續保留。 

  也就是說,這所新成立的大學平白新增了校長、書記、司令部部長、政治部部長四個少將級領導,卻沒有撤銷一個原本學院里的大校級軍官,不僅沒有達到減少軍官編製的目的反而大幅度擴編了。既然是擴編,那麼人事安排自然好辦了,沒有一個人會因此利益受損,受損的只是國家、軍隊而已。 

  不僅僅是學院,我軍作戰部隊的機構臃腫程度同樣毫不遜色。陸軍每個集團軍軍部都設有司政后裝一套班子,然後下面的師也有同樣的一套,直到團里還有一套。而美軍的集團軍和團這兩級都只是作戰指揮機構,根本沒有人事、行政等部門的編製。做個簡單的比較,同樣是下轄5個師/旅、26個團級單位的集團軍建制,我軍僅集團軍、團這兩級的司政后裝系統就要比美軍多出2個副軍、2個正師、52個副團、52個正營級單位(這還尚且不及這些部下面又包含的司政后裝單位,否則大概還要多8個副師、8個正團、32個副團級單位),僅計算單位主官、政委就是2個少將、4個大校、10個上校、0個中校、84個少校級軍官,算上各部的辦事人員,可能要比美軍多出1000-1500名軍官。 

  目前,美軍一個重裝師的戰鬥力基本上就大致相當於我軍一個集團軍,其編製軍官的數量也不過630名左右。我軍一個集團軍僅集團軍、團這兩級的司政后裝系統容納的軍官就相當於美軍兩個師的編製,這些人要消耗多少軍費呢?這麼多的軍官,真的容納儲備了部隊需要的人才嗎?消耗這麼多的軍費,真的起到增強部隊戰鬥力的作用了嗎? 

  不過我軍作戰部隊的機構重疊還不算什麼,和解放軍四總部、各大軍區機構設置的疊床架屋比較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我軍下設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四大班子,每一個都是大軍區級;它們都要再設一套正軍級的司政后裝二級部,這些單位又要下設正師級的司政后裝處,下面可能還要設立正團級的司政后裝部門;然後四總部下轄的二級部(如總參作戰部、情報部等)還有司政后裝部門。空軍、海軍、二炮各有一套正軍級的司政后裝部門,各大軍區同樣有一套正軍級的司政后裝,各大軍區下轄的戰區空軍、海軍各艦隊還有一套,這些單位也和四總部的同類單位一樣層層下轄。這麼多的軍官、這麼多的部門,僅一個北京軍區的機關每年的開支就要超過一個集團軍的全部支出. 

  而且這些部門養了大批的閑人,這些人單位在城市生活方便,住房優先分升值飛快,家屬可隨軍好找工作,子女好入學師資雄厚……可以說一切的便利都提供給了他們,那麼下面作戰部隊的年輕軍官會怎麼看,會怎麼想?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龐大的省軍區系統,有將近400個師級軍分區,3000個團級武裝部,這些機構擁有大量的師團位置,軍分區、武裝部平時就幾十個或者十多個幹部,主要是民兵工作還有每年的徵兵,年節慰問軍屬、地方黨組織開會參加等,這都是些辦公室的文職工作,跟政府部門的文物局、統計局(軍分區、武裝部還不能跟地方上工作繁多的稅務局、工商局等相比)之類機構相似。 

  所以說我軍建設長期是本末倒置,而美國等國家卻是重點建設和加強作戰和支援、保障部隊,美國的機關大都是文職的公務員,這些人不受軍官名額限制,不受服役起限制,不受晉陞年限限制,實際上是軍隊的僱員。要知道軍官軍銜是國家最重要的名器,應當授予最適當擔當的優秀的人,而不是隨便哪個腦滿腸肥、不懂軍事、不懂科技的我黨萬金油幹部就能授予軍官軍銜的啊。省軍區系統最好儘快改為文職(保留少量軍事幹部編製),降低編製級別。同時應該規定機關的軍官晉陞要慢於野戰部隊(作戰、支援、保障部隊分隊),指揮軍官如果4年內不擔任分隊部隊的主官而是在機關中,就不能再擔任部隊主官,在短期服役有就必須退役。 

  實踐證明這種落後的條塊分割自成一體的樹狀指揮體制、從總部一直到團的司/政/后/裝四大部冗員機關結構,除了造成機關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效率地下的作風外,對戰鬥力的生成已經成為嚴重桎梏,造成部隊平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 

  除此之外,長久以來我軍軍政、軍令系統不分,在軍區一級機關,既要統兵打仗,又要負責管理和訓練,造成機關結構臃腫、效率低下,人浮於事。戰區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時的管理、維持和訓練當中,指揮員軍事素養低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