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研製轟-9轟炸機可能將隱身性能放在首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11月11日  《現代兵器》雜誌社


資料圖: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主力為轟六系飛機


資料圖:解放軍轟六M轟炸機掛彈巡航


資料圖:美國空軍B-2隱形轟炸機空中加油


  作者:韓國璽

  外界傳聞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可能被命名為轟9。國外「全球安全網」稱,1995年俄羅斯拒絕出售戰略轟炸機后,中國開始啟動轟9轟炸機項目。但從1999年以後,這方面消息就完全中斷了,可能項目已經停止。但2006年開始,這方面消息逐漸多了起來。據西方稱,轟9的外形類似美國的F-117,隱身放在了設計第一位。從轟6K的改進幅度和原則來看,這種傳聞似乎是可信的。以筆者之見,轟6K的改進只是作為一種過渡機型,滿足當前的軍事需要,這也是為什麼其改進沒有涉及到氣動布局的主要原因。

  作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戰略轟炸機作用及地位特殊,也是一個政治大國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尤其是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會與別國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擁有戰略轟炸機,和平環境下是一個極具威力的戰略威懾力量,作用不可低估;戰爭環境下是克敵制勝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國作為代表第三世界遏制霸權擴張的大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越來越大。蘇聯解體后的國際政治相對穩定給人們造成了一個假象:美蘇對抗的結束,危機似乎已結束了。但事實是美國更加變本加厲地鞏固、加強它的老霸權地位,更加無視國際法。布希上台以來,美國霸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烈,「9-11事件」后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險惡。中美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方對中國的敵對意識和活動從未放鬆過。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就是想試探一下中國的反應。中國作為維護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國永遠不會和美國走到一起,美國深知這一點,所以不放棄任何機會牽制中國。

  中國對戰略轟炸機的認識,也是對中美關係未來的認識。美國不僅干擾中國的統一大業,而且不斷地加強與日本的同盟關係,拉攏台灣加入TMD(戰區導彈防禦計劃)。日本在美國的撐腰壯膽下,近年更加明目張膽地在國防防衛指針中把中國當作地區威脅,與中國為敵;經濟上不斷與中國爭奪資源,聲稱東海有其利益所在。其它一些以美為首的反華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最現實、最迫切的是台灣問題,陳水扁上台致使台海局勢年年緊張,美國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的目的決不會放棄、也絲毫沒有放鬆,它決不會把台灣這個棋子拱手讓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戰略轟炸機這方面先天不足,嚴重製約了對敵對國家和地區的威懾力。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在謀求研製戰略轟炸機,但技術上一直沒有突破,如轟6I和轟8戰略轟炸機。以當時中國的技術水平,幾乎在戰略轟炸機所有方面都非常欠缺。經過近30年的技術積累,中國現今完全具備了設計研製戰略轟炸機的能力。但戰略轟炸機從設計到服役形成戰鬥力,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尤其中國在這方面還缺乏研製經驗,從電子設備到發動機都得從頭開始,一個環節的問題不解決就可能造成整個工程的延誤。另一方面,中國還缺少使用戰略轟炸機的經驗,尤其是戰術技法訓練、協同配合、後勤保障維護等等。筆者以為,轟6K的研製一方面作為過渡機型滿足當前戰略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為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做技術及理論的研究。

  預測轟9

  自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問世以來的50多年裡,其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明顯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60、70年代服役的蘇聯米亞一4轟炸機、英國三V轟炸機(「勝利」、「火神」、「勇士」)、美國B-47、B-52等。這一時期,主要是以噴氣動力轟炸機取代螺旋槳動力轟炸機,首先解決的是有無問題。由於前蘇聯噴氣發動機技術尚不過關,米亞-4轟炸機航程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很快退役改成空中加油機,其戰略轟炸任務主要還是由螺旋槳動力的圖-95來擔任。特別指出的是,圖-95雖為螺旋槳動力,但其速度與同時代噴氣轟炸機速度相差無幾。圖-95能使用到今天,跟其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成功有很大關係。超音速無疑在戰略戰術使用上比亞音速具有更多的優點,可以使轟炸機快速抵達目標、依靠速度可以降低被攔截和攻擊的幾率,突防能力也大大增強。由於噴

  氣式發動機發展很快,飛機設計也突破了一些技術瓶頸。在亞音速轟炸機出現不久,美蘇兩國就開始研製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但這一時期出現的超音速轟炸機都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主要是超音速設計的戰略轟炸機無法解決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要達到超音速就無法滿足航程的要求,要達到航程的要求就無法超音速。美國B-58就存在這個問題,為此不得不在機腹部攜帶一個超大型油箱,限制了戰術使用能力。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由於採用了變后掠翼設計,解決了速度與航程的矛盾,這一階段的代表是美國B-1B和蘇聯圖-160、圖-22M等。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出現使得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大大增強,打擊能力也相應提高。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末期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出現。上世紀80年代,美國空軍的ATF和海軍的ATA項目首次將隱身概念運用到了作戰飛機的設計中。隱身或稱低可探測性可以使作戰飛機減少被發現和被攻擊的幾率,可以達成戰略戰役上的突然性,生存能力顯著提高。隱身技術的出現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改變了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的作戰方式,使作戰飛機進入全新時代。目前,隱身戰略轟炸機只有美國B-2一種,據稱其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只有O.3平方米,而B-52的RCs值達到100平方米。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0:2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海空軍可能會大量裝備轟6K轟炸機


資料圖:轟6H轟炸機加掛鷹擊-63空射反艦導彈


  美國近年又在研究高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速度達到5倍音速以上,採用衝壓式發動機,在大氣層邊緣跳躍式飛行,因此有人稱這種戰略轟炸機為空天轟炸機。從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可以看出,速度始終是戰略轟炸機的追求目標,B-2算是個特例,其側重於隱身效果,同樣實現了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突防能力強的優點,甚至更好。由於其隱身方式為氣動布局加透波材料和噴塗吸波材料,所以超音速飛行所產生的高溫對其表面的吸波材料有一定的影響,F-117也存在上述問題。但是B一2並沒有改變戰略轟炸機超音速發展方向,速度快意味著可迅速抵達戰場、把握先機、贏得主動。B-2和F-117在研製時還無法解決隱身和超音速的矛盾,但科技發展讓超音速和隱身不再成為矛盾,F-22在超音速巡航和隱身方面就實現了一些突破。未來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方向是高超音速加隱身,但目前技術條件要做到「魚與熊掌兼得」所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因此,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即高超音速和全隱身。

  高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速度定義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度為35-60公里,以10g赫的速度在2小時內可飛抵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這種戰略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就是最有力的防禦武器。美國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美國航空航天署(NASA)與美空軍及波音、洛克希德等公司先後研製了x-33、x-34、x-37、X-40和X-43等試驗性太空飛機。這些試驗飛機對高超音速狀態下的氣動布局、發動機、材料、使用方式進行了全面試驗,目前遇到的問題頗多,短期內還無法解決。和高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比,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研製相對要容易些,面臨技術和費用問題不那麼突出。據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5月3日報道,美國空軍已確定下一代轟炸機將是亞音速有人駕駛飛機,排除了超音速和無人駕駛飛機的可能性。這說明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高超音速還無法達到實用狀態。

  另外,高超音速的空天轟炸機不僅在技術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其戰術使用也很不明朗,讓價格昂貴的空天轟炸機攜帶制導炸彈去轟炸一些戰略、戰術目標,倒不如使用洲際或巡航導彈更合算。空天轟炸機只有在費效比上超過導彈才可能服役。

  綜上所述,筆者推測中國的轟9戰略轟炸機設計可能首先滿足隱身的要求。儘管近來有些人對飛機隱身提出了一些反面意見,但不可否認,自從F-117首次參加實戰以來,隱身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對南聯盟的「聯盟力量」軍事行動中,2架B一2所取得的戰果相當于越戰時出動40架次F一105、海灣戰爭時出動16架次F一117隱形戰鬥轟炸機取得的戰果。F-117於去年開始從美國空軍退役,這並不代表隱身時代的結束。作為第一代隱身作戰飛機,F-1 17戰鬥轟炸機甚至B-2轟炸機都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點,那就是過於強調隱身造成綜合性能的下降,作戰樣式呆板,使用費用高、戰術限制條件多等一系列問題。

  跟其它新生事物一樣,第一代隱身飛機存在缺點是正常的,科技進步會逐步解決這些問題,F-22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該機的設計將隱身與戰鬥機的戰術性能很好地平衡起來,這種折衷的結果是其RCS值只有0.065平方米,比B一2的RCs值要小得多,甚至跟「隱身專業戶」——F-117A的RCS值0.01~0.1平方米差不多。這說明隱身和超音速、機動性並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中國科技水平跟美國有較大差距,轟9的研製只能滿足一種戰術要求時,隱身應該放在首位。從近年國外來對中國轟9轟炸機的研製情報分析來看,確實隱身放在了第一位。

  結語

  目前轟6的改進型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轟6H、轟6M和轟6K。除轟6K3I,,其它兩個型號改進非常類似,都是翼下帶4個掛架。它們比轟6K服役時間要早,從國外資料分析看,轟6H可能是空軍型號,而轟6M是海軍型號。轟6K據稱也是空軍型號,退一步說,即使它是海軍型號,那麼還是出現這種情況:空軍(或海軍)同時裝備2個型號轟炸機,這是為什麼呢? 據國外媒體分析,主要原因是轟6 K採用了俄羅斯發動機,中國不想受制於人。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在做生意方面非常不講商業道德,商業信譽可謂糟糕透頂,仗著別人有求於它,肆意違反合同、漫天要價、產品質次價高、不履行賠償義務等。在FC-1「梟龍」戰鬥機的發動機出口問題上,俄羅斯出爾反爾,前蘇聯時期的老子黨的作風、沙皇時代的野蠻特性在21世紀的俄羅斯人身上仍然表現無遺。2005年,俄羅斯跟中國簽訂3億美元購買240台D-30KP-2發動機合同,合同規定在2006~2010年交付這些發動機。有了合同並不等於有了保險,在國際上,不論是跟美國還是跟俄羅斯軍火貿易都會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依賴別人永遠都是最可怕的。因此,中國空軍同時裝備2個型號的轟6改進型就不難理解了。

  外電報道,雖然轟6K首飛成功,而且性能比其它型號的轟6改進型要強得多,但中國空軍似乎並沒有主動提出研製這個型號。轟6K純粹是飛機公司自籌資金研製的,空軍很大程度的擔心就是發動機來源可靠性問題。當然,如果D-30KP-2發動機來源有保證,空軍或海軍有可能會保持較小規模的轟6H或轟6M,大量裝備轟6K轟炸機。畢竟轟6K不論從政治、經濟、技術、戰略戰術等角度看都是最合適的機型。以目前的狀況,裝備兩種機型可以防止政治氣候的變化帶來的問題,確保當前軍事態勢上的威懾能力。

  在筆者看來,儘管轟6K目前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但其未來仍會繼續往前發展。(《現代兵器》雜誌第10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3
dj-diesto 發表於 2008-11-11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