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需要自己救自己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1-4 2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人是非常實用的,美國掌權的是實用主義的,美國人立國的基本就是實用主義。先解決問題,先救火,再回頭來監管。

  美國:「加固手術」治標不治本

  金融大海嘯發展至今,一浪急於一浪,是因為社會各個經濟體之間的互信關係破產。金融機構互不信任,不願進行正常的資金融通,可以說是借長債免問、短期頭寸調度也不容易。

  實際上,我們可以把美國的金融體系想象成一座摩天大樓。這個高樓非常漂亮,也很高,每一層由各種各樣的資產組合在一塊,一環套一環,價值也很龐大。但是後來大家突然發現,這個高樓的基礎是壞的,基礎就是不良資產——次級的房屋貸款和次級債務,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面才產生了衍生產品。美國政府陸續投入的7000億美元,就是在不損壞大樓高層建築的情況下,把基礎從腐爛的木頭豆腐渣工程置換成混凝土和鋼結構的加固手術。這個手術如果成功的話,至少能夠減緩很大一部分的連鎖反應。

  當然,政府通過反向拍賣收購資產並且重整金融業,救市方案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資產贖回和信貸緊縮不會刺激消費,而美國經濟嚴重依賴基於信貸的消費支出(去年消費支出佔美國經濟的72%)。需求和增長將趨緩,外界普遍認為今年第四季度將面臨經濟衰退。

  中國:救經濟 救市場

  這次的金融危機是三步曲。第一步是次貸危機,也就是局部金融問題。第二步是今天的全面金融危機,甚至有可能崩潰。第三步,如果美國這個市場穩定下來之後,第三步就會蔓延,可能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倒流到美國市場上去,因為他們認為美國市場已經穩定了,價格很低,他們過去抄底,如果這個產生無序的運動,那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宏觀基本面不好的市場國家。

  美國由次貸危機演化而來的金融危機,本身是海嘯,也是觸媒,它不僅席捲美國的金融體系,讓美國人再次掏錢為制度的缺失和操作者的貪婪買單,同時更引發了其他經濟體的自身矛盾的爆發。美國拯救危機,全球各國買單,債權國遭受損失的現象將由猜測變為現實。如果發達國家敞開口子印鈔票,那麼損失最大的必定是那些債權國,特別是手握大量「硬通貨」及美國的第一大股東中國! 同樣,金融危機震蕩下,實體經濟受到的衝擊會越來越明顯,政府不得不防備!如果說,上半年的成千上萬家小廠的倒閉,還不足以令人感到經濟的寒意,那麼,最新的東莞合俊鞋廠的倒閉,造成6000多人失業,就是一記更加鮮明的警號。

  從負面因素看,大量依靠美國消費市場維持高增長的中國出口貿易將面臨嚴峻挑戰。另外,由於中國股市的暴跌,20萬億市值迅即蒸發,加上房價的下挫,也使得中國居民的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嚴重受挫,啟動內需的計劃已相當困難。這樣一來,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消費這兩項已經被國內外的金融危機所影響,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宏觀經濟的壓力已逐漸顯現。

  因此,當下的中國,在通貨膨脹的壓力減少之後,應該知道,只有中國人才能救中國經濟,其他國家自保不暇,應該及時凝聚社會共識,群策群力保增長。

  其一,大規模減稅退稅。過去幾年,稅收的增幅遠遠超過企業的利潤增幅和個人收入的增幅。是時候好鋼用在刀刃上,及時為企業和個人鬆綁減負,增加社會投資和消費的能力。

  其二,銀行放貸鬆綁。我們不能期望效法美聯儲那樣直接對於中小企業承兌放款,但是各個國有銀行都需要及時放款,不能搞歧視性限制,更不能再用犧牲民營企業的辦法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其三,限制大小非在A股市場的拋售,永久限制新股的高溢價發行和形成對惡性圈錢的監督機制。

  其四,放寬對於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限制,引導行業進入良性循環,改善各地成交量急劇萎縮的狀況。

  其五,同時,政府也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在中國房地產界也有人不斷地「創新」,如「保租銷售」、「無理由退房」、「零首付」、「按上加按」都有可能演變成為沒有監管的金融產品。這些擦邊球不監控不行。

  概而言之,保增長是2008年中國社會利益的共同反應,多消費、多投資、多平衡各方利益,才是中國得以儘可能穩定地度過未來全球經濟寒冬的唯一出路。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1-4 2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