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言:好的文學是沮喪心情的產物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4 0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歷史衰退的時候,挽救它的只有兩種,一個是民間的東西,一個是外來的東西。我們現在要挽救這個衰退的文學,唯一方式就是兩個,一個是向民間學習,一個是向外國學習。」

  10月15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歐盟文化中心合作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歐文化對話開幕日上,著名作家莫言對當下文藝創作趨同性表達了深深憂慮。他說,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連日席捲全球,這樣的時刻,討論文學是很好的時機,好的文學是沮喪心情的產物。

  莫言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全球文化正在趨同,這其中包括全球文學的趨同化。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看,這是巨大的悲哀。如果經濟的發展是以犧牲文化多樣性為代價,這樣的經濟繁榮,絕對不是人類的福音。但是,現實是鐵打的,不取決於我們願意不願意。在經濟問題上我們只能逆來順受,但在文化和文學上,我們可以表達一些個人的想法。

  莫言說,全球經濟一體化,以依賴個性而存在的文學藝術需要做出抵抗,但這種抵抗是沒有結果的,就像各國政府拋出的救市招數並不能遏制股市下跌一樣,文學家與藝術家的抵抗,也不能阻止越來越多的藝術克隆和近親繁殖。比如,越來越多的美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分不開了,國際上的流行小說像流行飲料了,這不是新問題也不是了不起的大問題,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問題。就像我們不能因為眼下的經濟危機而重新閉關鎖國一樣,文學藝術的趨同化,不能成為中國的作家、藝術家拒絕與外國同行交流的理由。

  面對文化趨同,莫言不相信中國作家束手無策,相反,他認為,眼下正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互相交流的好機會。「越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高漲的熱情和更加大膽的手段,和外國同行交往」。

  不過,莫言提醒,中國作家如今的學習和借鑒,與1980年代相比應該有更高水平,因為,中國作家經過了20多年的實踐,同樣取得了豐富經驗和豐碩成果。「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我們跪在外國同行面前仰視他們,我們現在完全應該與他們站在一起,坐在一起,平等地交流」。

  一些人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評價很低,莫言公開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說,這些人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認為這個時期的中國文學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而缺少原創。「但我認為,文學作品是否有原創性與受到西方的影響無直接關係。魯迅的小說有幾篇可以看得出借鑒了外國小說,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理由否定魯迅的原創性。有借鑒的文化,不等於沒有原創性。我們不必懼怕外國文學的影響,也沒必要把受到外國文學的影響視為不光彩的事。」

  莫言以自己為例。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很忌諱別人說他的文學作品受到外國作家的影響。但如今他覺得,「如果想寫出有個性有原創性的作品,就必須儘可能多地閱讀外國作家的作品,了解世界文學的動態。當然,最終只有『跳出來』,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寫出有原創性的作品。受到影響而沒有留下痕迹的才是高手,他們沒有留下痕迹,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強大的本我。」

  莫言解釋說,這個「本我」,除了作家的稟賦之外,還包含著自身人生體驗和感悟——他利用別人的做法喚醒了自己的生活,他是被生活感動了從而自發寫出的,而不是克隆別人作品還試圖感動他人的。

  在莫言看來,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作品也有不完美之處。而一個高明的作家,不會跪在外國同行的腳下,把他們的一切當成珍寶。真正的學習,是批判地學習。「比方說,1980年代我們從外國文學中尋找優點,現在則是尋求缺點,找到缺點,就意味著進步。」莫言以自己為例,「上世紀80年代我讀《百年孤獨》,讀了幾頁就按捺不住創作的激情。現在,我利用兩個星期時間讀完,我非常興奮,因為我讀到了它的不足,而這顯示了我的進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