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精神上的礦難」設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1-8 1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11月08日08:42   新京報  作者:熊少游 北京學者

近來,我們見證了很多與礦難有關的悲慘故事,一條條原本鮮活的生命在漆黑的礦井中消逝,黯淡了一切光彩。我們知道,那些發生在地底的悲劇,多半是因為滲水、塌方等物理原因所致。然而環顧我們的街頭,又有多少隨時可能發生的悲劇?它們雖然發生在地面之上,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視之為「礦難」———精神上的礦難。


11月5日下午,廣州珠海的一名司機因工作生活不順,駕駛一輛泥頭車,在城東中學附近故意撞向路邊放學的學生和過往群眾,當場造成24人傷亡。(11月7日《廣州日報》)類似悲劇幾年前北京也發生過一例。一位生活失意的農民工劫了一輛計程車,在王府井大街上橫衝直撞,同樣造成多人死傷。


顯然,和物理上的礦難相比,由手持利刃或者踩足油門走上極端道路的人所製造的一起起悲劇,正是一次次「精神上的礦難」。因為製造悲劇者的精神崩潰了,於是其他人也跟著遭殃。


儘管物質上的礦難常以數以百計的死亡數目駭人聽聞,然而事實上,只要條件允許,這種「精神上的礦難」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將更恐怖,因為這種「零星的殺戮」無異於瘋狂的個體針對社會的「恐怖襲擊」。


比較兩種「礦難」,不難發現:前一種通常發生在地下,地點相對固定,而後一種則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前一種受難的是正在作業的礦工,后一種則可能是任何一個家庭,因為任何場合你都有可能遇到一個精神崩潰的人,並且深受其害;前一種屬於生產事故,后一種則屬於「生活事故」,生產可以停止,但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會有生活。


表面上看,這種襲擊不需要任何信念的支援,有的甚至不需要計劃,只為一時復仇或者報復社會宣洩心中的不滿。而在潛意識裡,那些以「弱者」自居的報復者終於找到一種做命運的主人、可以操縱他人(想象中的社會的替身)命運的報復的快感,即使那只是一瞬間。不知道悔悟的人,或許還會為自己終於扼住他人命運的咽喉而沾沾自喜。


人之所以絕望顯然更多是來自日積月累的挫折。具體到珠海這一惡性事件,駱某之絕望即是證明:一段破碎的婚姻、窮困潦倒的生活、不如意的工作以及積壓在心頭的種種憤懣,一旦遇到一點不可抗拒的不順心,這種不順心便有可能成為壓垮他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這一點,似乎誰也沒有料到。


如果因此而說中國社會是一個不設防的社會,顯然有悖事實。但就居住情況來說,抬頭看看老舊的居民樓,幾家幾戶的陽台和窗子沒有鑲上鐵柵欄?為了防止小偷,人們把家修得像監牢一樣密實。若是失火,恐怕想跳都跳不出來。而現在的新興小區,通常也都有保安把守。保安們身穿制服,對出入其境者問東問西,你也不能說這個社會沒有設防。


然而精神上呢?當人們越來越醉心於對個人物質利益的守衛時,是否更應該戮力同心為種種「精神上的礦難」設防?回想已經發生的種種此類悲劇,無論是必要的社會救濟,心理危機干預,還是對社會公正的堅守與對弱者持之以恆的同情,這一切與其說是讓那些潛在的絕望者活在希望之中,不如說是讓整個社會活在希望之中。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1-8 1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9: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