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嚴防「管家」成「敗家」國資立法劍指國有資產流失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0-30 0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日報  2008-10-29 15:04:38  作者:  

  人大常委會表決高票通過,企業國有資產法「破繭而出」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經表決,高票通過了企業國有資產法。經過十五年立法歷程,跨越三屆全國人大,企業國有資產法「破繭而出」,使我國數十萬億國有資產的監管問題實現「有法可依」。

  那麼,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能否切實把國有資產保護好,把國有資產權益保障好,真正堵住國有資產流失的「黑洞」?

  【邁出第一步】全面涵蓋經營性國有資產

  新通過的企業國有資產法所稱的國有資產,是指國家對企業各種形式的出資所形成的權益。這一規定意味著,包括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在內的各類企業國有資產都適用本法規定。

  據統計,截至2007年,我國共有國有企業11.5萬戶,資產總額35.5萬億元。僅中央企業一級,除國資委監管的146戶外,還有財政部負責監管的金融企業,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監管的其他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資法起草小組成員李曙光表示,企業國有資產法明確將金融資產納入法律適用範圍,將確保能對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全面規制,對今後金融國有資產的整合以及整個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都具有積極意義。

  企業國有資產法也在附則中規定,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管理與監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樣就使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既適用於本法,又與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保險法等金融類法律和有關行政法規對金融企業監管的特別規定相銜接。

  ●行政事業性資產將立法

  值得一提的是,有常委會委員在審議時表示,除經營性國有資產外,其他國有資產也存在監管不嚴、資產流失的問題,企業國有資產法只是國資立法過程的第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安建表示,在企業國有資產法出台後,將研究對行政事業性資產立法。

  【遏制流失】多層面構建監督體系

  虛假評估、低價轉讓、關聯交易……從1984年擴大國企經營自主權之日起,伴隨著國企改制的歷程,國有資產流失的事情就不時發生。

  國有資產流失的癥結何在?如何以立法方式從根本上遏制國有資產流失,保護國有資產不受侵害?

  實踐中,國家出資企業的合併、分立、改制、增減資本、發行債券、重大投資、為他人提供擔保、國有資產轉讓以及大額捐贈、利潤分配、申請破產等事項,不僅與出資人權益關係重大,也是發生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環節。

  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很多國有資產的流失就是發生在評估和轉讓環節。只有切實做到程序合法,渠道公開透明,才能夠真正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科學監管。

  企業國有資產法還從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四個層面,構建了國有資產監管制度體系。其中,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也要接受本級人民政府的監督和考核,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

  ●重大事項不得損害出資人權益

  新出台的企業國有資產法不僅對關係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重大事項作了專章規定,明確重大事項的決定許可權和審批程序,還從企業改制、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和國有資產轉讓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約束。「嚴防『暗箱操作』,公開公平公正」成為核心原則。

  【完善機制】嚴防「管家」成「敗家」

  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除制度缺失、管理不嚴外,更重要的是「人為」。無論是企業改制重組、管理層收購或是經營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者損失,企業管理者都難辭其咎。

  通過種種明確的規定,確保在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選好人、管好人,成為企業國資法的一大亮點。

  特別是,這部法律對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的選擇和考核作了專章規定,根據國有獨資、控股、參股的不同企業類型,明確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可以任免或者建議任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

  許多國企高管因非市場選拔而屢遭詬病。一方面,國企高管難以對國有資產經營好壞真正負責;另一方面,不少國企高管卻又享受市場化的高薪,更是激發各界熱議。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澄表示,法律的出台將有助於加快培育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督促企業管理者更有法律意識和管理意識。

  ●國企高管不得隨意於三類兼職

  企業國有資產法還對國企高管兼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考核、獎懲等事項作出細緻規定,要求國家出資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不得在其他企業任職。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和經理不得由同一人擔任。董事、高管不得兼任監事。

  【立法明責】有助推動政企分開

  「只聽說過國有資產流失,從沒聽說過私有資產流失。」在談到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時,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國有資產責權不明,是造成國資流失的根本原因。私有財產由於有明確的所有人,資產得到嚴格的監管。而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國有資產只履行管理職能卻不承擔所有者責任,造成所有者的實際缺位和淡化。沒有好「東家」,國資流失自然難以遏制。

  對此,企業國有資產法明確由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機構」代表各級政府對國家出資履行出資人職責。

  李曙光表示,企業國有資產法的出台將有利於國資委集中精力做好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做一個稱職的「老闆」。

  劉澄認為,規定將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政企分開,使國有企業擺脫對政府的依賴,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國資委有權「管人管事管預算」

  目前,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主要是國務院國資委和各地國資委。為了促進國資委履行好出資人職責,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企業國有資產法明文規定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代表政府對國家出資企業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出資人權利,即「管人、管事、管預算」。

  據新華社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