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約撰稿》今天,我被華爾街裁員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08-11-1 0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o ... China-2717820081030
2008年 10月 30日 星期四 14:46 BJT  保存為書籤 | 列印 | 閱讀全文[-] 文字大小 [+]
  
10月底的紐約剛剛下了場秋雨,涼爽了不少。早上7點整,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從位於布魯克林的公寓出發,坐地鐵換乘三次到曼哈頓中城。

因為下雨的緣故,天色比往常這個時候暗了不少,走在去地鐵站的路上,秋風颼颼,我感到身上這件常穿的單薄外套,也應該換成行李箱中的冬季大衣了。工作太忙碌,以致這些生活瑣事只有在有了切膚的感覺後才會想起來。

我任職於一家全美排名領先的大型對沖基金。一年半來紐約前,我在一所常青藤名校拿到了工程學博士學位。像我這樣「over-educated」的高學歷者在華爾街一點也不稀罕。我的一個中國哥們Mike,來工作前就拿了金融工程碩士(MFE)學位,MEF學位項目一般招有很強數學和工程背景的學生,教他們運用高深的數學統計工具對複雜金融產品建模分析,定價和預測。而在這個MFE項目入學之前,Mike其實已經在另一所東北部的名校拿到了理論物理的博士,論文課題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理。

雖然看上去跟金融一點關係沒有,可是Mike並不是特例,在他所在的MFE班裡面,像他這樣入學前擁有物理,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專業博士學位的人不下10個。據我觀察,最近幾年拿到這個MFE學位的求職者在華爾街非常吃香。

這些年來大量的複雜金融衍生物的產生和交易,創造了很多需要金融工程專業技能的工作機會,而擁有這樣技能的專才供應量又很少,所以過去幾年即便對剛剛畢業才入行的定量分析師來說工資和年底獎金都很是可觀。對於我自己和Mike來說,我們的收入就比和我們一塊畢業還在做博士後搞研究的同學高了好幾倍。而且隨著經驗的積累,行情還會看漲。可以說,這也是三年前我們下定決心走這條路的很大動力。

不到8點,我和往常一樣準時來到了公司位於曼哈頓中城的辦公室。雖然時間還很早,但是已經有不少分析師和交易員到達,那幾個在公司里很強勢的基金經理這會也都到了。我打開電腦看了看昨天亞洲市場的情況,和盤前指數期貨的動態。又開始每天固定工作,擺弄我那個市場波動率掉期(variance swap)衍生物的定價交易模型。

本來上半年我的一個主要交易模型就已經優化的很好了,差不多可以產品上線交易了,但到了七八月,市場因為房地產雙美危機,銀行流動性吃緊、能源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我的交易模型被上面叫停了,說是需要繼續測試觀察。

其實我心裡知道,公司業績不好,特別是在傳統的併購風險套利交易上虧了很多錢,加上投資者的贖回請求一波壓過一波,公司很難拿出錢來試水新的模型,現在實在不是推自己想法的好時候。剛剛過去的四十多天又是那麽的戲劇性,歷史性的事件一個接一個,快的讓不僅局外人目不暇接,連我這樣天天坐在交易台前,看著路透和彭博終端的「insider」也經常茫然不知所措。

昨天晚上,我才接了一個在美國做教授的叔叔的電話, 說他401k退休金虧的很多了,才買了房又跌去了不少。問我該怎麽辦。雖然是專業金融人士,但我真沒什麽好建議給他。

今天,我還需要做一些在新進數據上的回歸和參數檢驗的程序性的工作。到了8點半,坐在對面桌上的交易員大頭頭Steve來到了我桌前,要我跟他去旁邊的小會議室開會。我也沒多想,跟著就去了,會議室裡面已經坐了一個人,是樓上人力資源部的Linda,平時不怎麽打交道,電梯里見過也就禮節性的問問好那種。我心中一驚:難道有什麽事情要發生?還沒來得及細想,門關上了,Linda遞過來一個橙色信封。Steve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今天公司裁員」。

我懵了。

下面的對話,我頭腦中一片空白,只記得Steve問我有什麽要求。我才想起來我還沒拿到綠卡,現在僅僅是工作簽證,不知道公司這邊會怎麽向移民局報告。Linda回答說,公司還會把我在工資系統中保留到年底,保證我在美的身份問題,之後會提供一張15天內回中國的單程機票。我又問了這次裁員有多少,被告知25%,「這次裁員實在不是因為員工個人的表現怎麽樣,是因為公司的業績不好,生存受到了威脅」,她補充道。

雖然我早就對這天有所準備,心裡還是吃了一驚。這已經是公司第二輪裁員,今年7月中已經有18%被裁掉了。我當時還為躲過一劫暗暗自得,沒想依然「是禍躲不過」。Steve告訴我,按照公司政策,我需要馬上交還出入門卡,拿上工作桌面上的個人物品,立即離開辦公樓層。我楞了一會,也不知道還要說些什麽。短暫的靜默後,談話結束了。我走出會議室,拿上那件在今天的寒風中略顯單薄的外衣,沖旁邊桌上熟稔的印度裔交易支持工程師苦笑了一下,就在Steve和Linda「護送」下走進了電梯。

走到了這棟有70多年歷史的高極寫字樓的大堂,外面下著小雨,上班的人還一個個魚貫而入。沒有雨傘的我站在旋轉門前不知道應該干什麽,出去是一定的,可是又能去什麽地方呢?

我當然知道金融業今年很糟糕,很多人失業,可心裡還是不願意相信這一天會這麽快降臨在自己頭上。畢竟我入行不久,工資和公司里其他資深的員工比起來並不高,又很願意幹活。在7月那波裁員之後,我還一度感覺應該不會到我。一個多月前,我也曾在不詳的預感中向眾多獵頭投了簡歷,希望一旦有變,能給自己找條後路。然而華爾街被裁的人太多,僧多粥少,比我資深的人更是不在話下,我的簡歷也統統一去無回。

早盤的數據告訴我,今天一定又是一個繁忙的交易日,市場可能會有大的動作,可是我的一天已經提前結束。同時結束的,會是我在華爾街付出諸多心血的事業嗎?

很多人抱怨說,這次的金融危機,是像我這樣華爾街金融工程師一手製造的,他們認為是我們用別人看不懂的數學模型造出的衍生物,特別是這次危機中風口浪尖的信用違約掉期(CDS)擾亂了市場,最後造成了危機。

而我其實已經不止一次和人辯論這個問題了,我認為金融工程師只是金融衍生物產品線中實際操作的一環,就好象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的組裝線上的工人。通用福特造了那麽多龐大廢油的SUV,在高油價下賣不掉,最後造成經營困難,可是沒有人會因為這些工人負責組裝SUV而把三大的危機的責任推給他們。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這些SUV在油價便宜的時候,消費者需求很大,現在市場條件變化了,而汽車企業高層沒有及時轉向調整經營策略,所以造成了困難。

同樣道理,在房市節節上漲繁榮興旺的時候,市場上對各種資產抵押貸款證卷(ABS)和相應的信用違約保險CDS等金融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不管是普通買房的消費者還是貸款的銀行都通過了這樣的產品受益。消費者能更容易獲得信貸,銀行能把放貸風險通過證卷化轉移出去,下游的投資者能拿到更高收益的證卷,相應的風險可以通過CDS轉移對沖。但是當房市開始下滑的時候,所有這些好處都開始變味。

我想,真正應該怪的是這個過程中所有以前的受益者貪婪人性的集體性放大,和作為政府監管部門一味的放任不管。深受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影響的美國經濟決策者們,是不是應該更多負責和反省在過去30多年來因放鬆監管(deregulation)所造成的亂象?格林斯潘們是不是應該站出來承認,當時的決策只顧及眼前利益而損害了經濟長期穩定的基礎呢?

我冒雨走出了大樓。無論如何,我知道自己已經不屬於了這裡。看看錶,才8:45。唯一可以高興一點的是,回去的地鐵一定有座,不用像平時那樣站著回家。

生活還要繼續。(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9: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