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衛報》:世界須提防布希「最後的瘋狂」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31 17: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衛報》10月29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打起精神迎接壞消息:布希很快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摘要如下。







    9月23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美國總統布希參加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 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

    美國大選后,將進入政治過渡期。在此期間,由於不必再面對選民,也不用擔心影響共和黨的前途,布希基本上是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也許他會一反常態與敵國交好,也許會一時興起索性去攻打伊朗,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任去收拾。多數外交人員都打起精神準備迎接壞消息。

    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朦朧地帶,政治時空充其量4年才出現一次的奇異空洞。這稱作過渡期,從一周后開始,美國將有兩位而不是一位總統。一位將是當選總統,另一位是布希。後者將再任職12周,在此期間,他基本上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他不僅再也不必面對選民,甚至也不用擔心影響本黨及其旗手的前途。從11月5日到明年1月20日,他將行使民主世界最自由最不負責任的形式的權力。

    布希可能怎樣使用這個權力的問題在上周末愈發引人關註:美國部隊越過伊拉克邊境進入敘利亞追殺阿布·卡迪亞,他們說這個人一直在向伊拉克輸送支持「基地」組織的「外國戰士」。



    10月30日,敘利亞女學生在首都大馬士革街頭參加反美遊行。當日,數萬名來自敘利亞全國各地的民間組織、宗教團體和工會的成員以及學生代表在大馬士革舉行遊行示威,強烈抗議和譴責駐伊拉克美軍日前越境殺害敘平民的行徑。 新華社記者 張寧 攝

美國的這一舉措在世界範圍引發強烈困惑,外交部長和分析家彼此問著那個歷史悠久的外交問題:他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此外,他們還加上那個11月4日(美國大選日)之後的問題:關於布希計劃怎樣利用在白宮最後的日子,我們由此又能知道什麼?

    無論我們應怎樣解讀這次對敘利亞的襲擊,它看起來很像是布希的「回馬槍」,在電影終了時提醒人們這部血腥的長篇故事講的是什麼。一次小規模行動,導致8人死亡,但仍然基本體現了8年來統治全球的布希精神。這是單邊行動,踐踏國家主權,把武力作為首先而不是最後的選擇。作為布希時代的紀念品,它大概是難以逾越的。

    但這可能不是最後表演。因為我們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朦朧地帶。那只有在投票下周二結束時才會到來。過渡期開始后,各種意外都可能發生。



    敘利亞官方媒體26日報道,數架美軍直升機當天日落前侵入敘方領空,襲擊位於敘伊邊境8公里處的一個農場,並向正在修建的一座民用建築內的工人射擊,造成8人喪生,1人受傷。敘利亞外交部當晚緊急召見美國駐敘大使館臨時代辦,強烈譴責和抗議駐伊拉克美軍直升機當天越境射殺敘平民的侵略行徑。這是美國軍方2004年11月23日發布的美軍士兵在敘伊邊境附近執行任務后乘坐直升機離開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法新

    倒退20年,里根政府的最後日子。1989年1月,里根正式承認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這是里根給繼任者老布希的告別禮物:老總統承擔了抨擊,新總統就可以輕鬆了。

    1992年12月,老布希本人對接替者的幫助卻沒那麼大,讓柯林頓背上在索馬利亞部署美國軍隊這個負擔,其不光彩的結局給柯林頓帶來很大麻煩。

    8年前,輪到柯林頓了。他拚命工作到執政最後一刻,想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達成協議。當時這個目標似乎近在咫尺。

    那麼,布希的朦朧地帶將再現什麼?多數外交人員都打起精神準備迎接壞消息。樂觀派希望能再現里根和柯林頓時期的結果,出現有助於中東和平的東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或許會草簽一份臨時文件,證明它們在布希倡導的2007年安納波利斯峰會後付出的努力沒有徹底白費。

    但壞時機常常是中東的禍根,這一次也不例外。齊皮·利夫尼沒能組建聯合政府,以色列正進入自身的過渡期。很難相信一個過渡的臨時政府能達成和平協議。

    這給布希其他選擇。他可能模仿里根,決定與哈馬斯對話。可能性更大的是作出政策轉變,給未來的和解作鋪墊:比如,他可能宣布對1967年邊境作出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平等的,巴勒斯坦人每向以色列讓出一寸西岸的土地都必須得到補償。他也可能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作出和他自己及周日的突襲相矛盾的舉動,向敘利亞伸出手去。他也可能加強與伊朗的試驗性對話。有象徵意義的表示可能是在德黑蘭開設美國簽證處。

    當然,布希可能考慮留一件與他執政8年更相符的告別禮物。他和切尼可能決定,管他呢,是否攻打伊朗,讓新上來的「傢伙」去清理混亂吧。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不是完全沒有。因為,在朦朧地帶,一切皆有可能。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