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傳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4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04年,海倫·凱勒獲得學士學位,充實有趣的大學生活使她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人生風景   

安妮·沙利文(右),海倫的終身教師,她的無私奉獻引領盲聾啞的海倫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1896年海倫·凱勒在讀書,學習知識是她走出黑暗世界的希望所在

海倫和泰戈爾愉快地交流。海倫非常尊崇與仰慕泰戈爾美麗的詩和他對人類的愛   

海倫家樹木掩映下的庭院,是她童年時的天堂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震撼了世界——海倫·凱勒(1880—1968),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在盲聾啞世界里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竟然憑藉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編者
   
封存在記憶中的童年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
   
    家裡的人告訴我說,我在嬰兒時期就表現出了不服輸的個性,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個性非常倔強,常常想模仿大人們的一舉一動。家人還告訴我,在我剛滿周歲時就會走路了。一天,母親把我從浴盆中抱起來,放在膝上,突然間,我發現樹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閃動,就從母親的膝上溜下來,自己一步一步地、搖搖擺擺地去踩踏那些影子。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我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在一個充滿百靈鳥的悅耳歌聲且繁花盛開的春天,我突然生病,高燒不退。醫生們診斷的結果,是急性的胃充血及腦充血,他們宣布無法挽救了。但在一個清晨,我的高燒突然退了,可是,當我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學會說話
   
    1890年春天,我開始學習講話。我很早就有發出聲音的強烈衝動。我常常把一隻手放在喉嚨上,一隻手放在嘴唇上,發出一些聲音來。對任何聲音,我都抱有濃厚的興趣。聽到貓叫、狗吠,我都愛用手去摸它們的嘴。有人唱歌時,我愛用手去摸他們的喉嚨;有人彈鋼琴時,我愛用手去摸鍵盤。
   
    富勒小姐教我發音的時候,讓我把手放在她的臉上,讓我感覺到她的舌頭和嘴唇是怎麼動的。我很用心地模仿她的每一個動作,不到一小時便學會了用嘴說M、P、A、S、T、L這6個字母。
   
    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當我第一次連貫地說出「天氣很溫暖」這個句子時是何等驚喜!雖然它們只是斷斷續續且期期艾艾的幾個音節,但這畢竟是人類的語言。我意識到有一種新的力量,讓我從靈魂的枷鎖中釋放出來。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一個耳聾的孩子想走出那死一般的寂靜世界,想擺脫那沒有蟲鳴鳥叫、沒有美妙音樂的生活,當她說出第一個字時,那像電流一樣通遍全身的驚喜若狂的感覺。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真的就能說話了。我只是學會了一些說話的基本語音,而且只有富勒小姐和莎莉文老師能夠明白我的意思。我夜以繼日地苦練,反反覆復練習發准每一個字音,練習各種音的自由結合。只有曾經教導過聾啞孩童說話的人才能體會到我所必須克服的是什麼樣的困難。我完全是靠手指來感覺莎莉文老師的嘴唇的:我用觸覺來把握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反覆練習那些發不好音的詞和句子,有時一練就是幾小時,直到我感覺到發出的音準了為止。
   
    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我絆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把音發准,就能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有了勇氣。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覆念叨:「我現在不是啞巴了。」
   
劍橋女子中學
   
    1896年的10月,我進入劍橋女子中學上學,為進入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做準備。
   
    在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就曾對大家說:「將來我一定要進大學,而且是哈佛大學。」朋友們都很驚訝,因為哈佛大學的入學考試是眾所周知的困難。但上大學的念頭已經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想跟正常的女孩子們一爭高低。我決定進入劍橋中學,這是通往哈佛,實現我童年夢想的一條捷徑。
   
    在劍橋中學,我一生中頭一次享受到和同齡、視聽正常的女孩生活在一起的情趣。老師們沒有教育聾啞孩子的經驗,聽她們的講話,只有摸她們的嘴唇。一年級的課程有英國史、英國文學、德文、拉丁文、數學、拉丁文作文和其它科目。在此之前,我從未為進大學而專門學習某種課程。
   
    我在課堂上無法記筆記和做練習,於是在課後用打字機寫作文和做翻譯。莎莉文小姐每天和我一起上課,以她無限的耐心把老師們所講的都寫在我手中。幫我從字典上查出生字,幫助我把沒有凸字的筆記和課本反覆閱讀。這些事情的單調和枯燥是難以想像的。
   
    在這一年裡,我學習了數學、拉丁語語法,閱讀完愷撒《高盧戰記》的前三章。在德語方面,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閱讀了席勒的《鍾之歌》和《潛水者》、海涅的《哈爾茨山遊記》、佛雷格的《菲特烈大帝統治時代散記》、里爾的《美的詛咒》、萊辛的《米娜·封彭爾姆》以及歌德的《我的一生》。這些德文書給我以極大的愉快,特別是席勒的那些美妙絕倫的抒情詩,菲特烈大帝充滿豐功偉績的歷史,以及對歌德生平的記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在我所讀過的政治著作中,伯克的演說是最啟發人的。我的心隨著歲月的動蕩而動蕩,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都紛紛展現在我眼前。
   
衝破逆境
   
    在劍橋中學上二年級的最初幾個星期里,我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這一學年我主修數學,此外還必須完成天文、希臘文和拉丁文等科目。但不幸的是,課程已經開始了,而我所需要的許多書籍都未能及時得到凸字版,同時缺乏某些課程所必需的重要的學習器具。加上我所在班級人數很多,老師無法給我特別的輔導。
   
    代數、幾何和物理的算題按規定必須在課堂上做,但我無法做到。黑板上的幾何圖形,我的眼睛是看不見的。我弄懂幾何圖形概念的惟一方法,是用直的和彎曲的鉛絲在坐墊上做成幾何圖形。至於圖中的字母符號,以及假設、結論和證明的各個步驟,則完全靠腦子記憶。
   
    總之,學習中處處是障礙,有時候心灰意冷到了極點。歷盡千辛萬苦,漸漸地,這些困難都消失了,凸字書籍和其他的學習器具都陸續到達,我又恢復了信心投入到學習中。
   
    我為大學入學考試所進行的準備,就這樣一直進行著。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我參加了德克利夫學院的入學考試。考試的科目有初級和高級德語、法語、拉丁語、英語、希臘文,以及羅馬史,考試時間共9個小時。我不但每科都及格了,而且德語和英語得了「優」。
   
    第一天德語考試,吉爾曼先生坐在我身邊,先把試卷通讀一遍,我又一句一句地複述一遍,然後一句一句地讀,以確保我所聽到的正確無誤。考題相當難,我用打字機答題,心裡十分緊張。吉爾曼先生把我打出的解答讀給我聽。我告訴他需要改的地方,由他改上去。我記得那天拉丁文卷子交給我時,希林教授走來對我說,我的德語考試已獲通過,並且成績很好,這使我信心倍增,輕鬆愉快而又得心應手地完成了整個考試。
   
    1899年6月29日和30日兩天,我又參加了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入學考試的終試。第一天考初級希臘文和高級拉丁文,第二天考幾何、代數和高級希臘文。學院不允許莎莉文小姐為我讀試卷,請來了柏金斯盲人學校教師尤金·C·文尼先生,為我把試卷譯成美國式盲文。
   
    德克利夫學院的執事先生不會意識到我的考題是多麼難,也無法了解我要克服的種種特殊困難。不過,如果他們是無意地為我設置了許多障礙的話,我可以自慰的是我終於把它們全都克服了。
   
    我牢記一句羅馬座右銘:「被驅逐出羅馬,只不過是生活於羅馬之外而已。」
   
大學生活
   
    1900年,我的大學夢終於實現了。進德克利夫學院第一天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這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一天之一,對於這一天我曾經懷抱著無限的期望。我熱切地開始了大學生活。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正敞開大門的美麗而光明的新世界。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在心靈上像別人一樣的自由。
   
    大學第一年課程有法文、德文、歷史、英語寫作和英國文學。法文方面,我欣賞了高乃依、莫里哀、拉辛、阿爾弗、雷德.德米塞和聖·貝夫等名家的作品;德文方面讀了歌德和席勒的作品。我很快就把從羅馬帝國的滅亡到18世紀的歷史複習了一遍;在英國文學方面,用批判的眼光研究了彌爾頓的詩歌和他的《阿羅派第卡》。
   
    不久,我發現大學並非我所想像的浪漫。在教室里,我單獨一個人,教授好像遙不可及,莎莉文老師儘可能將教授講課的內容拼寫在我的手上。然而在匆忙之中,講課人的個性特點卻喪失殆盡。對於那些急速地拼寫到我手上的字,我就好像追逐野兔的獵犬,常常望塵莫及。一個人忙於一邊機械地聽講,一邊急匆匆地記,是不可能把多少心思用在考慮講課的主題或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上的。
   
    我無法記筆記,因為我的手正忙於聽講,通常是回家后,才把腦子裡記得的趕快記下來。我做的練習和每天的短篇作文、評論、小測驗、期中考試及期末考試等,都是用打字機完成的。在我開始學習拉丁文韻律時,我自己設計了一套能說明詩的格律和音韻的符號,並詳細解釋給老師聽。
   
    我所學習的各種教材很少是盲文本的,因此,不得不請別人將內容拼寫在我手中,預習功課的時間也就要比別的同學費時得多。有時,一點兒小事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我不免急躁起來。一想到我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讀幾個章節,而別的同學都在外面嬉笑、唱歌、跳舞,更覺得無法忍受。但是不多一會兒我就又振作起精神,把這些憤懣不平一笑置之。我明白,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就必須自己去攀登奇山險峰。既然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我就得走自己的迂迴曲折的小路。我滑落過好幾次,跌倒,爬不上去,撞著意想不到的障礙就發脾氣,接著又制服自己的脾氣,然後又向上跋涉。每得到一點進步,便受到了一份鼓舞,我奮勇攀登,漸漸看見了更為廣闊的世界。
   
    在德克利夫學院學習的第二年,是我最快樂的一年,我所學習的功課都特別有趣:經濟學、伊麗莎白時代文學、喬治·L·基特里奇教授開的莎士比亞、喬賽亞·羅伊斯教授主講的哲學。透過哲學,一個人可以與那些遠古時代樸素的思想家產生共鳴。基特里奇教授這樣的大師講授偉大詩人莎士比亞的作品時,簡直使人茅塞頓開。
   
    我從大學生活中所學到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耐心。我們接受教育,要像在鄉村散步一樣,從容不迫、悠閑自得、胸懷寬廣、兼收並蓄。這樣得來的知識就好像無聲的潮水,把各種深刻的思想毫無形跡地衝到了我們的心田裡。
   
不服輸的人
   
    在大學求學時我就常想:「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活用,為人類社會貢獻一點力量。可是,什麼才是我能做的事呢?」我常常思考著,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可是,朋友們都替我想好了,他們說:「如果你把精神用在與你有相同遭遇的兒童的教育上,對社會的貢獻必然更大,而這正是上帝希望你去做的事。」
   
    可以真正替盲人貢獻心力的時機終於來臨了,那是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加入了以促進盲人福利為宗旨的「波士頓婦女工商聯盟」,我們一起到議會去請願,很快成立了保護盲人特別委員會。我們調查盲人所能從事的一切工作,並成立了一個實驗所,專門教導盲人做些手工藝一類的副業。為了銷售盲人的勞動產品,我們又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專賣店,其後,在馬薩諸塞州各地設立了好幾處同樣的商店。
   
    有一天,紐約的摩洛博士來到委員會,提出了失明的預防法,他認為:「目前盲校中的兒童,約有三分之二是因為在出生時眼睛受到病菌感染而失明的。如果我們在孩子出生前先加以消毒、防範,是絕對可以避免的。」
   
    我為此拜會了《堪薩斯市明星報》總編輯尼爾遜先生,並寫了幾個盲童的真實例子交給他,結果總編先生把這篇稿子登在明星報的第一版上面。我又陸續寫了幾篇稿子,全國的報紙、雜誌紛紛加以轉載,擴大討論面。之後,如《盲人世界》、《盲人雜誌》等一類專門討論盲人問題的雜誌,也接二連三創辦起來了。我還受託在《教育百科全書》上發表了有關盲人的論文。
   
    從此,我的工作量逐漸增多,稿約不斷,甚至有點應接不暇,經常還得出席各種會議和演講,生活的步調忽然變得十分匆忙。
   
    我感到,如果真正要為盲人謀福利的話,非得透過團體的力量,喚起輿論的注意與支援。因此我仍然必須出席各種公開場合的集合,必須多加練習演講的技巧,以期在面對大眾時更具說服力。
   
    基於此目標,我曾先後向多位老師學習表達的技巧,可惜效果都不盡理想。就在此時,我遇到了波士頓的懷特先生,他精研音樂理論,對人類的發聲機能很有研究。懷特老師的訓練方式是從訓練發聲器官開始,然後練習發音,最後才教節奏、重音及聲音的音質、音調。經過3年之後,我終於勉強可以在大眾面前開口說話了。雖然我的聲音不夠優美,可是,能夠開口對我的工作進展幫助很大,我的夢想總算實現了一部分。
   
意外的喜悅
   
    經過長期的組織策劃,1921年,一個全國性盲人機構終於成立了。1924年,協會決定向社會大眾籌募基金,協助盲人們學到能夠自立的一技之長,希望我和莎莉文老師共襄義舉。
   
    雖然我實在害怕四處奔波的日子,但為了所有盲人們的福利,我無論如何也得勉為其難地儘力去做。從那時候開始,前後大約3年左右,我跑遍了全國的每個角落,訪問過123個大小城市,參加過249場集會,對20多萬聽眾發表過演講。此外,還動員了各種團體與組織,如報紙、教會、學校、猶太教會、婦女會、少年團體、少女團體、服務社團及獅子會等。他們都經常集會募款,大力贊助我們的運動。
   
    有句俗話說:「年過40歲的人,所有的事情大半都已經歷過,再不會有什麼值得喜悅的事了。」不過上天似乎對我特別厚愛,就在我度過40歲生日不久,連續發生了好幾件令我感到意外、值得喜悅的事。其中之一就是美國盲人事業家協會的創立;另一件是我們發起的募捐運動,得到許多人的大力支持,成果輝煌;第三件喜事是由於美國盲人事業家協會的成立,使得原本百家爭鳴的盲文得以統一。不僅如此,第一座國立盲人圖書館成立了,政府還拔出一大筆經費來出版盲文書籍。緊接著,各州的紅十字會也成立附屬盲文機構,專門負責把書翻成盲文。其後,又為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幸失明的戰士們掀起爭取福利的運動。如此,我們長久以來的願望終於得以一一實現,我感到非常寬慰。
   
    1926年冬,我們來到華盛頓,其時正逢國會通過了有關拔款籌建國立盲人圖書館以及出版盲文書籍的提案,我們聞訊信心大增,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一天下午,我與老師前往白宮,總統先生十分熱情地聽取我們向他報告有關盲人協會的情況,最後他拉起我的手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告訴我:「我覺得你們所做的工作非常了不起,只要我能力所及,一定全力協助。」這位總統果真說到做到,他後來成了盲人協會的名譽總裁,而且捐了不少錢給基金會,總統夫人也對服務盲人非常熱心,替盲人爭取了不少福利。大富翁洛克菲勒、麥克爾先生等人,都捐了不少錢,他們的愛心將溫暖每個盲人的心,而且世代傳下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如果,由於某種奇迹,我可以睜眼看三天,緊跟著再回到黑暗中去,我將會把這段時間分成三部分。
   
    第一天  第一天,將會是忙碌的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莎莉文老師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並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於全人類的同情。
   
    我將把我所有親愛的朋友都叫來,長久地望著他們的臉,把他們內在美的外部跡像銘刻在我的心中。我也將會把目光停留在一個嬰兒的臉上,以便能夠捕捉到在生活衝突所致的個人意識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種渴望的、天真無邪的美。
   
    我還將看看我的小狗們忠實信賴的眼睛——莊重、寧靜的小司格梯、達吉,還有健壯而又懂事的大德恩,以及黑爾格,它們的熱情、幼稚而頑皮的友誼,使我獲得了很大的安慰。
   
    在忙碌的第一天,我還將觀察一下我的房間里簡單的小東西,我要看看我腳下的小地毯的溫暖顏色,牆壁上的畫,將房子變成一個家的那些親切的小玩意。我的目光將會崇敬地落在我讀過的盲文書籍上,然而那些能看的人們所讀的印刷字體的書籍,會使我更加感興趣。在我一生漫長的黑夜裡,我讀過的和人們讀給我聽的那些書,已經成為了一座輝煌的巨大燈塔,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靈的最深的航道。
   
    在能看見的第一天下午,我將到森林裡進行一次遠足,讓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麗之中,在幾小時內,拚命吸取那經常展現在正常視力人面前的光輝燦爛的廣闊奇觀。自森林郊遊返回的途中,我要走在農莊附近的小路上,以便看看在田野耕作的馬(也許我只能看到一台拖拉機),看看緊靠著土地過活的悠然自得的人們,我將為光艷動人的落日奇景而祈禱。
   
    當黃昏降臨,我將由於憑藉人為的光明看見外物而感到喜悅,當大自然宣告黑暗到來時,人類天才地創造了燈光,來延伸他的視力。在第一個有視覺的夜晚,我會睡不著,心中充滿對於這一天的回憶。
   
    第二天  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迹。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這麼多的年代,怎麼能被壓縮成一天呢?當然是通過博物館。我常常參觀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用手摸一摸那裡展出的許多展品,但我渴望親眼看看地球的簡史和陳列在那裡的地球上的居民——按照自然環境描畫的動物和人類,巨大的恐龍和劍齒象的化石。
   
    我的下一站將是首都藝術博物館,因為它顯示了人類精神的無數個小側面。在首都藝術博物館巨大的展覽廳里,埃及、希臘、羅馬的精神將在它們的藝術中表現出來,展現在我面前。我通過手清楚地知道了古代尼羅河國度的諸神和女神。我撫摸了巴台農神廟中的複製品,感到了雅典衝鋒戰士有韻律的美。、維納斯、以及雙翼勝利之神莎莫瑞絲都使我愛不釋手。荷馬的那副多瘤有須的面容對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因為他也懂得什麼叫失明。我的手依依不捨地留戀羅馬及後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撫摸遍了米開朗基羅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羅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對於木刻的虔誠,我將通過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
   
    更妙的是,整個壯麗的繪畫世界將向我打開,從富有寧靜的宗教色彩的義大利早期藝術及帶有狂想風格的現代派藝術。我將細心地觀察拉斐爾、達芬奇、提香、倫勃朗的油畫。我要飽覽維洛內薩的溫暖色彩,研究艾爾·格列科的奧秘,從科羅的繪畫中重新觀察大自然。
   
    我重見光明的第二晚,我要在劇院或電影院里度過。我多麼想親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風采,或者穿著伊麗莎白時代鮮艷服飾的生氣勃勃的弗爾斯塔夫!因為我只能看一場戲,這就使我感到非常為難。但如果我能看到僅僅一場戲,我就會知道怎樣在心中描繪出我用盲文字母讀到或了解到的近百部戲劇的情節。
   
    第三天  當我再一次迎接黎明,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今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
   
    我將從我的家,長島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靜的郊區出發。這裡,環繞著綠色草地、樹木和鮮花,有著整潔的小房子,到處是婦女兒童快樂的聲音和活動,是城裡勞動人民安謐的憩息地。我驅車駛過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鋼製帶狀橋樑,忙碌的船隻在河中嘎嘎急駛,高速飛駛的小艇,慢悠悠、噴著鼻息的拖船……我要用許多時光來眺望這河中令人歡快的景象。
   
    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聳立著紐約——一個彷彿從神話的書頁中搬下來的城市的奇異高樓。多麼令人敬畏的建築啊!這些燦爛的教堂塔尖,真像諸神為他們自己修建的一般。這幅生動的畫面是幾百萬人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對它回頭投去一瞥?只怕寥寥無幾,因為這一切對他們是太熟悉了。
   
    我匆匆趕到帝國大廈的頂端,因為不久以前,我在那裡憑藉我秘書的眼睛「俯視」過這座城市,我渴望把我的想像同現實作一比較。我相信,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色。
   
    我沿著第五大街散步,眼光並不投向某一特殊目標,而只看看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像。我確信,那些活動在人群中的婦女的服裝色彩一定是一幅絕不會令我厭煩的華麗景色。如果我有視覺的話,我也會像其他大多數婦女一樣對服裝的時髦式樣感到興趣,我還確信,我將成為一位習慣難改的櫥窗顧客,因為,觀賞這些精美的陳列品一定是一種眼福。
   
    我將作一番環城遊覽——到貧民窟去,到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公園去,我還將參觀外國人居住區,進行一次不出門的海外旅行。我將睜大眼睛注視幸福和悲慘的全部景像,以便能夠深入了解人們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
   
    到了午夜,我擺脫盲人苦境的短暫時刻就要結束了,永久的黑夜將再次向我迫近。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襲來之時,我才感到我丟下了多少東西沒有見到。然而,我的內心充滿了甜蜜的回憶,使我很少有時間來懊悔。此後,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
   
    失明的我可以給那些看得見的人們一個提示——對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天賦視覺的人們一個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嘗每一口佳肴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嘗。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通過自然給予你的幾種接觸手段,為世界向你顯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