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三個基本判斷

[複製鏈接]

482

主題

680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star 發表於 2008-10-29 1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在中國近代史上將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如使億萬中國人自覺地擰為一體的汶川大地震,中國人實現百年夢想的第29屆奧運會,等等,但這一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波動與國際利益的重新調整,可能對中國的再次崛起產生深刻的影響,也許這種影響在5年、10年後更加顯現。

  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的原因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一輪經濟增長已進入轉折期,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率已經從去年的11.9%回調至9.9%,估計全年增速很難達到連續5年的2位數了。隨著GDP增長率的下降,各類收入指標(包括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企業收入)增速的回調及就業增速的回調也將在以後一段時期陸續出現,最後將形成全社會生產、收入、使用的全面回調,標誌著本輪經濟周期高速發展階段的落幕。

  從根本上講,導致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回調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國際因素,二是經濟周期作用。

  從國際上看,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迅速向信用危機、金融危機及全球方向擴散,這不是一般的經濟衰退,而是1929年大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危機,即靠超級金融發展來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危機,其最終結果現在還說不清,不過從過去30年世界金融危機的情況看,對GDP的影響決不是1--2年就可以搞定的。這次涉及全球的危機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危機首先發生在成熟、發達、佔主流的經濟體。80年代南美經濟危機、90年代東南亞經濟危機雖然程度都很嚴重,但這些危機所在地的經濟佔全球份量並不大,其GDP不足全球總量的10%,從全球角度看,只是非主流經濟體的危機,其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是相對有限的。而當前的危機是首先發生在發達國家的危機,其GDP佔全球70%左右,所以,站在全球角度看,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從過去的經驗看,這種規模的危機從產生、蔓延到結束至少也要3年,現在只是危機發展的初級階段。如果世界經濟大幅波動,中國東南沿海出口導向型經濟將直接受到需求不足的衝擊,進而對以東南沿海為銷售目標地的內地能源、原材料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一步一步地導致全國性經濟「情緒」趨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經濟全球化、全國一體化的今天,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此外,從過去30年的數據看,這次中國經濟增速回調也是周期作用決定的、正常的回調。從長期趨勢看,過去30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如下一個特殊現象:即經濟增長率約10年左右出現一個「大低谷」;這裡所說的「大底」是指GDP增長率相對於前後年份明顯偏低,是10年左右時期內最低的,如1981年(6.8%)、1990(5.2%)、1999年(7.5%),如果用移動平均法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修正,則中國經濟過去30年基本上是每10年左右出現一次經濟增長的「大底」。由此判定,當前的情況正是中國經濟第四次尋底的過程,明年、後年也許又要遭遇「大底」;所不同的是這次中國經濟增長的「大底」正好與世界經濟危機同步發生,有可能產生「共振」現象,所以,政策上要有所準備,要注意反周期政策的靈活應用。

  總的來講,中國正處在特殊的經濟發展戰略時間區域,引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基本情況沒有發生根本轉變,重化工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變;加速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基本任務不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巨大發展差距的情況不變,也就是巨大的比較優勢不變;特別應該強調的是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各級政府及社會上已經有一大批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懂經濟」的人;所以,中國經濟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不會發生GDP增長率回落到6%以下的全面疲軟局面。

  二、中國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動的格局中

  從國內因素看,每次大的低谷過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如上世紀80年代初的大低谷過後,中國經濟社會迎來了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的第一輪大發展,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中國人「吃飯難」等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了;90年代初的大低谷過後,中國經濟社會進入了全面市場化的發展階段,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中國實現了基本「小康」狀況;上世紀末的大低谷過後,中國進入了國民經濟的重化工業階段,經過8年左右的高速發展,中國的主要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具有標誌意義的是中國的人均鋼產量、能源產量等基本工業品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取代其它國家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當前的經濟增速下降可能在明后兩年使中國經濟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四個「大低谷」,我個人認為其後的10年將是中國全面實現工業化的時期(詳見竇志達《中國產業發展的相對極限與中國經濟的現代化》)。大低谷帶來大思考、大轉向、大調整及緊接其後的大發展,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逐步顯露出來的大軌跡。

  從國際因素看,每次危機過後,都會出現大的利益調整,大的格局變動,搞好了,可以從中獲得平時得不到的東西。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相對成本,其代表的另一面也可以說是相對利益,即別人平均虧損1萬我們虧損7千就有3000元的相對「收益」。 如果我們處理得當,這次危機過後,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相對地位將獲得較大的提升。

  讓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形勢。首先是美國,此次危機首先從美國暴發,這與美國多年以來「入不敷出」的國家發展模式有很大的必然性,國民經濟的主體永遠是實體經濟,尤其是農業、工業、建築業、商業、運輸業這五大行業,這五大行業如同國民經濟的「糧食」,手中有糧,才能心裡不慌,美國GDP中60%與這五大行業無關,這樣的GDP規模是很「虛」的,依靠又虛又大的經濟規模進行全球各種「安排」及國內的高消費享受是不可能長久的,次貸危機只是大廈崩坍的一個誘因而已,這次危機過後,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下降是必然的,不過美國的實體經濟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而且美國科技能力、美國在世人心目中的穩定可靠度尤其是美國人的適應能力都很強,所以,在此次危機中,美國很可能是受損失最早但相對損失最小的大國;相對於美國而言,歐洲的情況就不妙了,因為在大風浪來臨的時候,船的大小往往決定了船的安全性,歐洲各國雖然有歐盟存在,但在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各國利益的協調實際上是很難的,尤其是民主國家在現實政策的制定方面基本上都很「短視」,當歐洲實際上是一個個小國的時候,其應對危機的能力就要大打折扣了,當前歐洲各國貨幣對美元、日元、人民幣的全面貶值就說明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再看看俄羅斯的情況,從百年歷史發展看,目前的俄羅斯仍處在元氣恢復的初級階段,這些年俄羅斯經濟的大發展基礎並不牢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這個「天」就是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當石油價格回落到50美元左右時,俄羅斯的全面困境就再度來臨了,近3個月以來,俄羅斯盧布跌至兩年來新低,股市較5月份高點大跌70%,該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石油收入正在逐漸萎縮,顯示全球金融危機正在迅速改變俄羅斯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出俄羅斯又一輪倒霉階段的來臨,而且美國從其骨子裡是盼著俄羅斯下滑的,自普京八年前上台以來,盧布的堅挺一直是俄羅斯政府深以自豪的一大成就,莫斯科一直將盧布兌美元升值說成俄羅斯重新崛起、美國走向衰落的標誌,目前事情已經開始走向反面;東南亞國家經濟的自主性都不強,當國際形勢不明朗時,這些國家的動蕩往往是最大的,估計在這一輪波動中,這些國家的貨幣將與韓國一樣出現大幅度貶值,其按美元計算的GDP出現30%左右的萎縮一點都不奇怪;南美洲、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經濟都是為大國發展提供原料、能源的經濟,由於其自身國民經濟不成體系,所以很難應付國際市場的變化,隨著時間的延續,由美國發出的危機震動波將以放大幾倍的力量對這些地區產生破壞作用,而且從實際受損程度看,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相對損失將大大高於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為什麼處在危機中的美國貨幣最近不但不貶值反而越來越硬?我認為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因為有中國的人民幣掛鉤的支撐,二是因為在大風浪來襲時,人們往往傾向於找體積大的做「靠山」,由於中美兩國貨幣相互關聯、人民幣實行緊盯美元的政策,所以,當全世界發生全面危機時,人們出於安全考慮會增持美元,這樣反而提升了美元的地位,不過此時如果人民幣宣布與美元脫鉤,則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情形。總之,當2011年新一輪太陽升起的時候, 「風景這邊獨好」將有可能成為事實。

  三、世界形勢將更有利於中國加速崛起

  為了扼制危機蔓延的勢頭,近一個時期以來發達國家累計發出高達3萬億美元的擔保,其目的是穩定人心,其作用有多大,現在還很難講,但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將導致二個結果,一是各主要貨幣相對於人民幣的貶值,因為沒有實物支撐的貨幣終將會用貶值來達到平衡,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二是埋下通貨膨脹的隱患,3萬億美元的擔保費用從哪裡來?如果靠發行債券,將導致市場上流動資金的重新分佈,加劇經濟危機中各集團利益的二次分配並引出新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如果靠貨幣發行,則是一種「掠奪」行為,將直接導致通貨膨脹。無論什麼結果,都將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不過從歷史上看,這種影響是可以轉嫁的,很有可能通過各種渠道轉嫁到主要發達國家之外的區域,小國、窮國很可能是最終損失的主要承擔者。大象爭鬥,草地遭殃,歷來如此。美國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將要過去,但對於其它地區而言,惡夢可能才剛剛開始,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不過這次危機對於中國來講,即是「危險」也是「機會」, 說它是危險,因為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說它是機會,因為中國經濟有相對完備的國民經濟行業分佈(這是建國初期工業化路線的成果),是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的,我們與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是「互補」型的,這種狀況猶如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歐洲亂的一團糟但都有求於美國,客觀上促成了美國的全面崛起。

  結論一:3-5年內,中國以美元計算的GDP將大幅上升,人均GDP將有可能在2020年前後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優於我以前的預期(見竇志達2003年《關於中國經濟實力的多種演演算法》);

  結論二:中國人的自信心將大幅回升,「中國模式」將對第三世界產生出巨大的吸引力,中國人對洋人的迷信將逐步淡出中國的主流社會,從這點上講,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才剛剛開始。

  結論三:基於中國經濟在本次危機中所受損失相對較小及中國股市風險已提前釋放的情況,中國股市有可能先於國際股市走出獨立行情,真正的戰略投資者現在可以考慮出手了。

  竇志達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29 1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