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右翼借「毒食品」抹黑中國 中國方面反應迅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10-27 1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26372&cid=114
[日期:2008-10-22]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作者:嚴雄
    據日本媒體報道,10月12日,日本一女性消費者購買中國煙台北海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日本的冷凍青刀豆,食用后感到不適,送往醫院診治,治療后健康方面沒有出現其他問題,現已經出院。然而,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日本的某些媒體大肆炒作,中國產品在日本的聲譽又一次遭抹黑。



10月16日,煙台北海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企業情況



在日本遭下架的中國青刀豆

  中國方面反應迅速

  經日方檢測,該婦人食用的青刀豆中最高含有6900PPM的敵敵畏成分。而據日方進口商日冷食品公司稱,檢測出殺蟲劑的青刀豆,在中國黑龍江省的北綠食品廠完成大小篩選及清洗工作後進行了速凍,之後在山東省煙台北海食品有限公司完成包裝,並通過殘留農藥檢測后出口到日本,程序非常嚴格,在這個過程中,「農藥殘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國煙台的檢驗檢疫部門15日下午對企業在日本出現意外情況的同批次產品留樣按法定程序進行了檢測,結果未發現有機磷農藥殘留,證明了「農藥自然殘留」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6日說,中方已經把初步調查情況向日方進行了通報,也應日方要求安排日本駐華使館有關官員於16日趕赴山東煙台了解有關情況。中國政府的態度是一貫的,就是要釐清真相,解決問題。

  右翼媒體大肆炒作

  《產經新聞》等右翼媒體獲得這個材料后,似乎又找到了「敲打中國」的工具。就像今年早些時候的「毒餃子」事件一樣,《產經新聞》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炒作。  

  首先就是在事情不明朗的情況下,渲染中國食品的「危險性」。《產經新聞》用一系列誇張描寫的手法,在超市進行「跟蹤報道」,借用家庭主婦的口,稱「如果在中國境內混入農藥,超市又查不出來,那最好還是不要買中國產品」,以「青刀豆事件」為契機,又一次渲染「中國產品威脅論」。

  《產經新聞》知道僅憑主婦的口耳相傳難以徹底詆毀中國產品的名譽,於是進一步用一些「恐慌性」的報道來加深讀者的印象。10月17日的《產經新聞》又連續報道在日本埼玉縣有16個人,在茨城、群馬等縣也有人因為食用了中國產青刀豆發生「身體不適」等,其後雖證明是心理作用,但已經讓民眾「談青刀豆色變」,從而達到了他們詆毀中國產品的目的。

  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此次的「青刀豆事件」與「毒餃子事件」不一樣,日本媒體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在渲染的程度與廣度上都難以與餃子事件相比。而且在此次事件的責任問題上,雖然有媒體將責任完全推給中國,但大部分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還是非常慎重。

  在日被投毒的可能性大

  此次被查出農藥的含量,遠遠超出了正常值,甚至據中毒的婦人說,還有濃濃的「汽油味」,因此在正常條件下殘留的可能性極低,而且最終發現的問題產品僅是這一袋,很有可能是投毒的刑事案件。

  日本官方和媒體也大多認同這個看法。東京的警視廳也表示現在基本已經排除了農藥殘留的可能,正在向「投毒」的方向偵辦。而從工序上而言,收穫青刀豆后,要進行洗凈、冷凍,然後製作裝袋等多項工序,日方已排除在洗凈與冷凍階段存在農藥的可能性。警視廳表示,農藥進入袋中,可能是在中國境內製作裝袋或者是在日本境內打開包裝之後。  

  而從農藥的來源看,在「毒餃子」問題上,日方態度強硬的一個理由是日本不販賣在「毒餃子」中檢測出來的甲胺磷農藥。但是此次「青刀豆」中發現的敵敵畏成分,在日本則是到處可以買得到的東西。因此日本警方也非常慎重,並不排除在日本被人做了手腳的可能。

  10月17日《每日新聞》報道,日本警方在包裝袋上發現了一個直徑1毫米的小洞,戳破了此前右翼媒體宣稱的「在袋上沒有發現任何小洞、責任完全在中方」的說法。而且日本的注射針頭的直徑恰恰就是1毫米,罪犯有可能用注射器將高含量的敵敵畏注射入袋中。因此,一些媒體推斷,更有可能是在日本被投毒。

  新聞分析

  誰在背後攪和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的複雜性,讓食品安全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一些對中日關係不滿的右翼可能通過搞破壞來達到惡化中日關係的目的。同時,因為中國食品的大量進口,使某些日本國內生產商與銷售商的利益受損,他們也有可能借食品安全問題來獲取利益。

  日前,有日本右翼在德島縣的日中友好協會大門前搞爆炸,說明某些日本極端主義分子在中日關係轉暖的大背景下,失落感增強。而且很讓人奇怪的是,往往在中日關係趨緩和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阻礙中日關係的事情發生。

  去年底福田首相訪問中國后,就發生了「毒餃子」事件。新首相麻生即將於10月24日赴北京參加亞歐首腦會議,而在此時卻發生了「青刀豆事件」,讓人感覺非常蹊蹺。

  近年來,日本國內發生了多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使日本民眾「談食色變」,而同時,在中國也發生了「毒奶粉事件」等案件。在此背景下進行投毒,其影響自然會被放大。對於日本某些對中日關係不滿的人而言,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因此,中日的警察部門,應該通力合作,以此為契機,將此案件徹底查清,鞏固互信,使對中日關係的負面影響轉為正面。(嚴雄)

責任編輯:段婭珍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沙發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8-10-27 23: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新鮮人 於 2008-10-27 19:45 發表 [日右翼借「毒食品」抹黑中國 中國方面反應迅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26372&cid=114
[日期:2008-10-22]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作者:嚴雄
    據日本媒體報道,10月12日,日本一女性消費者購買中國煙台北海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日本 ...


http://www.yomiuri.co.jp/national/news/20081026-OYT1T00492.htm

看看日本媒體是怎麼抹黑日本食品的吧!對「伊藤火腿」讀賣新聞也是同出一轍,在超市進行「跟蹤報道」,借用64歲家庭主婦的口,稱「前兩天吃過伊藤火腿,很擔心呀,以後吃什麼才能放心呀」。

日本媒體為了抹黑中國食品,不惜把本國食品也拉下水,來個玉石具焚。用同樣卑鄙的手法報道本國食品問題,可真是用心良苦呀。反華都不計後果和成本了!

[ 本帖最後由 不惑之禍 於 2008-10-27 23:53 編輯 ]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3
jydeng 發表於 2008-10-27 23: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不惑之禍 於 2008-10-27 23:50 發表 [日右翼借「毒食品」抹黑中國 中國方面反應迅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http://www.yomiuri.co.jp/national/news/20081026-OYT1T00492.htm

看看日本媒體是怎麼抹黑日本食品的吧!對「伊藤火腿」讀賣新聞也是同出一轍,在超市進行「跟蹤報道」,借用64歲家庭主婦的口,稱「前兩天吃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4
無維 發表於 2008-10-28 00:04 | 只看該作者

自己不黑有可能被抹黑的嗎?三鹿牛奶是紐西蘭總理抹黑的呵!

沒有紐西蘭,看三鹿又多了一個成功公關的案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5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8-10-28 00:07 | 只看該作者
只有在中國,發生了食品問題后,你在報紙和電視上看不到一點顧客的擔心。電視台到超市採訪,廣大革命群眾會爭先恐後的告訴記者,我們相信黨,相信政府,壞人越造謠橘子有問題,我們越是要吃橘子,而且這橘子比造謠前還好吃呢。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6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10-28 00:08 | 只看該作者
  此次被查出農藥的含量,遠遠超出了正常值,甚至據中毒的婦人說,還有濃濃的「汽油味」,因此在正常條件下殘留的可能性極低,而且最終發現的問題產品僅是這一袋,很有可能是投毒的刑事案件。

  日本官方和媒體也大多認同這個看法。東京的警視廳也表示現在基本已經排除了農藥殘留的可能,正在向「投毒」的方向偵辦。而從工序上而言,收穫青刀豆后,要進行洗凈、冷凍,然後製作裝袋等多項工序,日方已排除在洗凈與冷凍階段存在農藥的可能性。警視廳表示,農藥進入袋中,可能是在中國境內製作裝袋或者是在日本境內打開包裝之後。  

  而從農藥的來源看,在「毒餃子」問題上,日方態度強硬的一個理由是日本不販賣在「毒餃子」中檢測出來的甲胺磷農藥。但是此次「青刀豆」中發現的敵敵畏成分,在日本則是到處可以買得到的東西。因此日本警方也非常慎重,並不排除在日本被人做了手腳的可能。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