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今日拉響警報 憶70年前「武漢保衛戰」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0-25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山東大師兄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

   a獨立寒秋:武漢今日拉響警報 憶70年前「武漢保衛戰」

 今天下午3點50分武漢上空拉響了警報。警報分三次拉響,共持續40分鐘左右。

  70年前的今天,大武漢在殊死抵抗了日寇4個半月的圍攻之後,宣告陷落。
這是一場牽動了全中國人民,影響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戰局,付出了數十萬人類生命的大會戰。
  70年後的今天,昔日的戰場早已恢復寧靜,只有盤旋在武漢上空的防空警報,尖利地警醒世人:勿忘市恥,追求和平。
  保衛大武漢,是武漢這座有著3500年光榮歷史的城市,最悲壯的一頁。這場戰爭中凝聚的「武漢精神」,也已穿透時空,升華成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武漢保衛戰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戰場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大小戰鬥數百次,歷時4個半月。
  參加武漢保衛戰的中國軍隊總計14個集團軍、47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00萬人。日軍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共9個師,約25萬餘人,作戰艦艇約120艘,飛機約300架。
  為保存軍力以利長期抗戰,國民政府軍委會於10月24日下令放棄武漢。10月25日,日軍波田支隊佔領葛店。27日,日軍攻佔武漢三鎮,武漢保衛戰宣告結束。
  空戰:雲層炸得發抖
  1938年的武漢,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叫囂3個月滅亡中國的日軍,在侵佔南京之後,將矛頭對準當時事實上的中國首都武漢。
  「國民政府雖然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是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張良皋說,日軍侵犯武漢的戰爭,首先是在天空中開始的。這一年,張良皋15歲。正在漢陽讀初中的他,親眼見證了日軍空襲武漢的一幕幕。
  「第一次空襲是2月18日,目標應該包括在漢陽的兵工廠,但可能是投彈不準,投到了民宅,炸死了很多平民。」張良皋告訴記者,他家在漢陽西門外,日本人的炸彈丟得很突然,牆上的灰、屋檐上的瓦都「嗤嗤啦啦」往下掉,看得人心驚膽戰。
  由於太危險,第一次空襲張良皋沒有親眼目睹,而發生在4月29日的第二次空襲,張良皋不但親眼所見,而且還親眼見證了中國空軍擊落一架日本軍機。
  「那天我們正在操場上,防空警報拉響了。老師招呼大家進防空洞,但沒有一個人進,大家都要看打空戰,數數有多少架飛機。」張良皋說,日本有幾十架飛機,我們也有幾十架飛機,從王家墩機場起飛應戰,遠望去,飛機就像從龜山起來的。
  第一次空戰,日軍共有11架飛機被擊落。第二次,他們更加瘋狂。「日軍飛機投彈炸得雲層發抖,我們這邊的高射炮密集地打到空中,冒著白煙,看上去像一朵朵的小白花。」張良皋說,他親眼看到一架被擊落的日機冒著白煙,「頭朝下、尾巴朝上」盤旋著栽到了龜山附近。
  此後的5月31日和8月3日,武漢還曾發生了兩次空戰。「四次大空戰,中國空軍創下了擊落敵機58架的輝煌戰績,國外輿論曾盛讚中國最出色的部隊是空軍。」武漢史學家塗文學用準確的史料和數據,講述了中國空軍的英勇和頑強。
  在美國漢學家麥金農看來,日本軍隊在現代運輸、火力裝備和無線電通訊設備均佔優的情況下,也沒能通過空戰摧毀武漢,足可見中國同仇敵愾、全民抗戰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陸戰:用血肉築起防線
  一寸山河一寸血。比空戰更激烈的地面戰鬥,是1938夏初開始的。
  5月下旬,日本大本營下達了進攻安慶、向武漢推進的作戰命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6月中旬制定了行動計劃,以武漢為中心,以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為廣闊外圍的「武漢保衛戰」,6月中旬正式爆發。「6月12日,經過近10天苦戰,日軍攻陷安慶;6月26日,馬當要塞陷落;7月5日,日軍攻佔湖口;在長江北岸,日軍第六團集中兵力進攻潛山、太湖、宿松、黃梅一線,8月2日,日軍出動20架轟炸機轟炸黃梅達11次,黃梅縣城一夜之間淪為廢墟……」說起這些戰役,塗文學語帶悲愴。「在田家鎮要塞的戰鬥中,日軍波田支隊與南岸第九師團開始向陣地發起進攻。守軍李延年第二軍及要塞部隊與日軍血戰近半月,白刃格鬥10多次……日軍後來以78架飛機、100餘門大炮對田家鎮中心陣地狂轟濫炸,陣地工事全部被摧毀。中國守軍龍子育團死守不退,全部殉國……」塗文學介紹。「由於久攻不下,日軍在戰鬥中使用了毒氣。」麥金農說:「佔領九江后,他們對留下的平民與士兵殘酷無情,重演了一場小規模的『南京大屠殺』,企圖讓長江上游的中國軍民感到恐懼而喪失抵抗力。」但日本人顯然失算了,在接下來的瑞昌戰役中,中國軍民頑強抵抗,戰鬥持續了一個月之久,反覆拉鋸,日軍每推進一公里都要付出慘痛代價。
  張良皋也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細節。為了抵抗日軍,中國的軍人們在武器全部用光之後,甚至把海軍艦船上的武器也拆下來,和日軍展開殊死搏鬥。「中國軍隊儘管最終未能保衛住大武漢,但卻以100多萬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又一道防線,有力阻止了日軍南下和西進的戰略步伐。武漢人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次『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慷慨和悲壯!」張良皋說。
  力量:英雄的「武漢精神」
  「熱血沸騰在鄱陽,火花飛迸在長江,全國發出了爆裂的吼聲,保衛大武漢,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地保衛著她,像西班牙人民保衛馬德里,粉碎敵人的進攻,鞏固抗日的戰線,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大武漢……」
  這是當年曾唱遍大江南北,由沙旅、爾冬作詞,鄭律成作曲的《保衛大武漢》。
  「在長江流域的一系列戰鬥中,中國方面死傷的軍民高達50萬(史料記載,武漢保衛戰中國軍隊死傷為25﹒6萬人。記者注)。大戰期間,食品短缺、疫病流行,士兵們能夠得到的醫療護理十分匱乏,很多參戰士兵都是離鄉千里。儘管如此,武漢保衛戰期間,卻很少出現士兵逃跑事件。」說到這裡,美國人麥金農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在他看來,士兵們的這種表現,是當年「武漢精神」的內涵之一。
  「國共兩黨都充分認識到保衛大武漢的重要性。蔣介石表示,一切奮鬥要以保衛武漢為中心,以達到中部會戰勝利為目的。毛澤東緊急呼籲動員軍力人力物力財力來保衛軍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的大武漢。國共兩黨及社會各界展開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進行『保衛大武漢』廣泛的民眾動員。」塗文學說,在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中華民族表現出了空前的團結,表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這也是當年「武漢精神」的內涵,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軍隊不含糊,國共兩黨不含糊,老百姓也不含糊。當時漢口掀起了為抗日救亡捐款的高潮,當時報紙上登載,一位武漢老太太扯下金耳環就捐了;一位北平來的流亡老漢,一連捐了3次款;就連江漢關前的一個乞丐,連褂子也沒得穿的,也捐出了自己僅有的一點錢……」張良皋說,老百姓們共赴國難的氣概,也映射著那個英雄時代英雄的「武漢精神」。
  影響:讓世界看到希望
  武漢保衛戰歷時4個半月,被認為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大會戰。事實上,日軍對武漢的圍攻從1月份就逐步展開,2月份就發起空戰。「在1938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武漢人乃至全中國人民都生活在恐懼和痛苦中,然而10個月後的情形卻大不一樣了。」麥金農說,中國付出的犧牲和所遭受的破壞都是巨大的,但日本人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被迫拉長戰線,更重要的是他們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徹底失敗了。「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勝利的希望。戰爭正按照中國人的想象,轉入相持階段,局勢開始對中國有利。」麥金農說,南京失守后,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不行了,要成為日本人的殖民地,但武漢保衛戰改變了全世界的看法。武漢保衛戰所展示的「武漢精神」,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同情。
  1938年10月5日,張良皋正隨同7000多名學生和知識分子登上去宜昌的輪船,往恩施轉移。「前線仍在堅強抵抗,後方已經組織群眾撤離。」張良皋說,當時大家都知道,雖然武漢就要失守,但這只是一種戰略上的撤退,只要保存力量持久作戰,中國一定能戰勝日本。「雖然武漢淪陷了,但中國迎來了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雖然這個階段異常艱苦,但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向中國傾斜。」塗文學說,武漢保衛戰是一場以武漢為中心的中日大決戰,它成功地牽制了日軍,破滅了日軍滅亡中國的美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武漢人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次『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慷慨和悲壯。」


附資料:
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迎擊日本航空兵,其中三架日機被擊落,一架受重創而不能再用,中國空軍無一損傷。為紀念首次空戰勝利,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這一天,是個永遠不該忘記的日子,當是中國空軍永遠的節日,永遠的光榮。
1938年5月20日,中國空軍直屬第14中隊徐煥升等人駕駛兩架馬丁B—10重型轟炸機,自寧波起飛,到達日本九州長崎上空,沿途撒下數以萬計的傳單。中國飛行員在遠征日本本土后安然返回漢口基地。他們的英勇無畏,誰能說比敵人的武士道精神遜色呢?就一個職業軍人對國家的效忠而言,他們是軍人中的軍人。中國空軍弱小但不軟弱。史沫特萊的《中國戰歌》里寫道,她剛到重慶的時候,「有多達二十四架的中國戰鬥機升空攔截那些轟炸機,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中國戰鬥機的數目越來越少。有一次,我看見單獨一架中國戰鬥機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轟炸機。在那樣一種時刻,我曾希望有能力為那一架小小的飛機寫一首不朽的詩。」
這個一架飛機戰鬥的故事,發生在1940年的重慶。
雖然史沫特萊不朽的詩沒有留下,但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卻可以留下萬代千秋的敬意。

軍人為了保家衛國,他們拋妻別子,血灑疆場,他們用自己的忠誠和熱血鑄就了抗戰精神。在忻口保衛戰中殉國的郝夢齡將軍,1937年10月10日在給妻子的遺囑中說:「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即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別無所念……故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千萬將士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們屬於這個偉大而不幸的祖國。這也是中國抗戰精神的靈魂。

在南京紫金山西麓有一片航空烈士公墓。公墓座落在城東一個很幽靜的地方,依山而建,綠樹成陰,與中山陵為伴。
大門,國民政府留下的牌坊,上書「航空烈士公墓」幾個大字,兩側是何應欽撰寫的輓聯:「捍國騁長空,偉績光照青史冊;凱旋埋烈骨,豐碑美媲黃花崗」。坊的背面是蔣介石題詞:「精忠報國」,和蔣介石1946年題寫的輓聯。
安葬在公墓中的有中國烈士870名,美國烈士2197名,蘇聯烈士210名,韓國烈士2名。這是為緬懷在抗戰中英勇獻身的中國空軍將士以及為支援我國抗日戰爭而犧牲的美國、前蘇聯和其他國家的航空人員,由北京、南京、廣州等地航空界人士及社會名流發起建造的。文革中被破壞厲害,現又重新修復。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13

主題

513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沙發
好男兒走四方 發表於 2008-10-26 0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