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金融投機中的國家危機:誰拯救冰島

[複製鏈接]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nwoo的老媽 發表於 2008-10-25 2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誰拯救冰島

  主筆◎李偉 記者◎蒲實

  實習記者◎游姍姍

  本加尼·阿曼森(BjarniArmannsson)站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37層的豪華宴會廳,舉起杯子,向在場所有嘉賓祝酒,在座的是冰島外交大臣、銀行家、漁業與食品公司的CEO以及能源公司的掌舵人。那是2006年 12月初的一個夜晚,那一年阿曼森38歲,他是冰島第三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銀行(Glitnir)的首席執行官。他在位的6年中,冰島金融業經歷了最亢奮的黃金期,格里特利爾銀行的資產從38億歐元上升到了208億歐元。

  2007年底,《銀行家》雜誌將年度銀行的榮譽授予了這家冰島銀行,因為「格里特利爾的目標市場佔有率和出眾的高達80%的利潤增長讓《銀行家》印象深刻。格里特利爾開展了一系列小型房屋經紀業務,切入了北歐資產經紀市場6. 16%的市場份額,在這個領域排第三。市場份額還在有規律且高效率地擴大」。格里特利爾銀行的前身是冰島銀行,上世紀 90年代通過一系列的重組完成了私有化。

  作為漁民,阿曼森的父輩們不曾做到駕駛漁船穿越大西洋和印度洋,來到太平洋東岸。但阿曼森卻把冰島的投資帶到了中國,他在中國成立了代表處,作為格里特利爾的第八家海外機構,並在西安、咸陽投資了地熱供暖項目,還打算成立房地產投資基金。

  然而從雲端墜落到谷底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不到兩年,格里特利爾銀行卻成為冰島經濟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9月29日,冰島政府以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銀行75%的股份,希望通過注入政府信用使這家深陷債務泥潭的銀行渡過危機。在此後不到10天內,冰島政府又相繼接管了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LandsbankIslands。他們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去年7月,阿曼森已經從格里特利爾銀行離職,拉魯斯·威爾丁(LarusWelding)取代了他的位置,在被政府接管后,新的CEO博納·恩那思多提爾(BirnaEinarsdottir)於10月15日走馬上任。

  多少世紀以來,漁業一直是冰島的主要經濟支柱。但就在6年前,冰島人發現可以從金融業獲取巨額財富,他們帶著熱忱和無畏投身到這個新行業中,憑藉狂熱的投機慾望從海外大量借貸。

  儘管冰島政府利用能源優勢大力發展電解鋁、地熱發電等行業,但是仍無法形成真正的多元產業。於是以銀行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為了冰島人致富的希望,這些銀行的規模也迅速讓擁有32萬人口的冰島國內經濟相形見絀。

  美聯社數據顯示,冰島金融業如今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美國彭博新聞社提供的數據顯示,冰島3家大銀行所欠債務共計610億美元。而根據冰島駐華大使館提供的數據,2007年冰島國內生產總值為12790億冰島克朗,按照今年3月的匯率水平——1美元=75冰島克朗,冰島2007年GDP為170.5億美元,金融業外債是GDP的8倍以上。從3月至今,冰島克朗的貶值幅度已經超過100%,如果這狀況無法扭轉,到年底時,外債與GDP的比值將是恐怖的數字。

  有意思的是,冰島三大銀行並不是美國次級債的直接受害者,他們本來已經躲過了貝爾斯登與雷曼兄弟的死亡方式,這幾家銀行都發布了良好的上半年業績,都有健康的資產充足率,而它們對市場融資的依賴程度也並不比同行們更高。這些銀行中沒有一家持有不良證券,自2006年初的「迷你危機」(mini-crisis)以來,這些銀行運營良好。

  但是,當美國次級貸危機爆發后,房貸市場的不良貸款不僅讓美國國內金融市場信貸緊縮,在金融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引發了國際市場的信貸危機,冰島銀行賴以生存的短期貸款於是突然枯竭。

  就在幾個月前,金錢還在鬧哄哄地滾動著:冰島的銀行借錢,放貸,然後再借更多錢。當然,他們是必須要還債的,但那時還錢不成問題,因為反正還有地方能借到更多的錢償還舊債。而現在,所有金融機構都在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現金成為最寶貴的資源,以往無所不能、包羅萬象的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突然間失靈了。

  這時候,冰島政府的信用看起來也不那麼靠譜了,儘管它在以往64年的建國史上從未拖欠過一分錢的本金和利息,但是市場認為,冰島央行看上去不是可靠的最後貸款人,風險過高。冰島央行所掌握的外匯儲備也只有40億美元,當國際市場的流動性枯竭時,這點錢不過是債務金字塔上的一粒沙子。冰島就這樣被資本家們拋棄了。

  「冰島銀行有優質的資產和漂亮的債務單,可惜的是在日常操作上無法周轉。」冰島駐華大使貢納爾·斯諾里·貢納爾松(GunnarSnorriGunnaarsson)對本刊記者說,「冰島的危機間接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信用危機。銀行之間對借款非常謹慎,再加上其他一些大銀行的破產,使得銀行間的借貸非常困難。」

  冰島銀行的操作模式並沒有脫離歐洲銀行業的規則,它反映了絕大部分現代銀行的生存方式:混業經營、全球擴張、多領域投資、以低利短貸博取高額長期收益。現代銀行業為此創造了一系列的金融概念,並開發了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將資本、債務層層打包,擊鼓傳花般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以悲觀者的角度看來,每一個金融概念都是一個泡沫,而每一個金融衍生工具都是一個幻覺。

  冰島的銀行業並不是一個膽子過大的「賭徒」,它只是眾多「賭徒」中的一員,而且是很守規矩的一員。它們率先倒下的原因不是玩得過火了,而僅僅因為冰島金融業在國內經濟中過於龐大,國家經濟實體過小,國力無法承擔虛擬經濟所遭遇的重創。在雷曼兄弟破產後,資本的流動性危機迅速上升為國家信用危機。而「信用」,恰恰是帶動現代金融全球化運轉的傳動鏈。

  有意思的是,長期以來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給予冰島國家的信譽評級都是最優的長期Aaa和短期P-1。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冰島一直是一名有修養的紳士。危急時刻,「信譽」也顯得無能為力。就像20世紀初偉大的英國金融家歐內斯特· 卡塞爾(ErnestCassel)爵士所說:「當我年輕的時候,人們稱我為賭徒,後來我的生意越來越大,我成為一名投機者,而現在我被稱為銀行家。但其實我一直在做同樣的工作。」

  2007年,《中國外匯管理》雜誌前任主編吳克魯曾在冰島進行了短期調研,並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撰寫了調研報告。在他看來,冰島的危機與美國的危機在本質上並無不同,唯一區別在於,「美國是一個大國,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可以通過鑄幣稅,用美元貶值的方式減輕外債的壓力,而冰島不可以」。所以冰島的標本價值就在於,它是一個規模小而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體,經濟指標的敏感性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所有現代資本主義被認為正確的樸素「規律」,在這裡會得到重新的校驗。

  就人均GDP而言,2007年冰島排在世界第五位,它的前面是盧森堡、挪威、美國和瑞士。可現在對很多普通冰島人來說,不得不開始一段緊縮生活。優越的社會福利使他們已經習慣了高負債生活,根據冰島央行的統計,即使75~79 歲的老年人,負債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高達80%以上。

  冰島就像一個充了氣的巨人,它是高負債、高流動性與高風險的混合體,但是突然而來的信用危機拔掉了巨人身上的氣閥,他一下子癱倒在地上。目前冰島已經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接洽談判,如果冰島得到了IMF的資金援助,則是該組織援助的第一個發達國家。對於冰島的救援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但從根本上來說,則是對全球金融鏈條的拯救。誰也不想看到第二個冰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6: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