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解這些搞垮華爾街的大鱷們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10-20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 ... 5-d1002983708.html?tracelog=info_pro_yahoo_lc_2&own_flag=yhcj#[/url]

圖解: 美林、雷曼兄弟、AIG、花旗……一個個不可一世的金融大鱷轟然倒下,而作為公司的最高層領導,他們是首當其衝的「罪魁禍首」!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倒是帶著巨款「全身而退」。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貪婪的金融大鱷們。
1.斯坦利·奧尼爾
所屬公司:美林銀行
去年10月他離職不久后,美林銀行就公布了一份高達79億美元的虧損報告,而這正是由於奧尼爾的錯誤判斷造成的——2006年底,美林銀行收購了次貸債權公司FirstFinancial,此後,美林由於次貸危機而造成的損失高達450億美元。
離職帶走:1.6150億美元


圖解: 2.安吉羅·莫茲羅
所屬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69歲的莫茲羅在次貸風波中所做的錯誤判斷,直接加劇了整場次貸危機的嚴重程度——當時他發誓Countrywide Financial 一定能度過這場風波並更加壯大。然而事與願違,Countrywide Financial 在今年的表現逐漸走下坡路。今天,該公司的市值已經從250億美元貶值到25億美元。
離職帶走:1.2150億(他放棄了其中的3640萬美元,但現在正為離職時帶走的巨款接受調查)。



圖解: 3.查爾斯·普林斯
所屬公司:花旗銀行
去年11月普林斯下台前,作為世界最大銀行的花旗銀行公告其季度收益下跌57%並損失近1/4的市值。普林斯彼時承認:「是我的錯誤判斷導致這一後果,我所能做的便是引咎辭職。」
離職帶走:6800萬美元



圖解: 4.羅伯特·維爾倫斯坦德 馬丁·蘇利文
所屬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
在維爾倫斯坦德(圖左)任期中,AIG的股價從27美元/股下跌到2美元/股,現在,AIG已經接受了美國政府提供的850億美元貸款;蘇利文是在公司經歷次貸危機后兩個季度虧損達200億美元后宣布離職。
離職帶走:維爾倫斯坦德3個月的工資是700萬美元,而蘇利文則有4700萬美元。



圖解: 5.里查·福爾德
所屬公司:雷曼兄弟
4月,福爾德曾向投資者宣稱:「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了。」他的話言猶在耳,但最壞的情況卻在9月15日出現了——雷曼兄弟宣布清盤破產。
離職帶走:2200萬美元



圖解: 6.丹尼爾·穆德與里查德·塞隆
所屬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
今年早期,穆德(預期房利美將會在貸款市場上減少競爭,但事實上,他們卻經歷了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嚴重的房市危機。同樣,塞隆據說也拒絕了能夠保住房地美的內部警告而使得公司最後倒閉。隨著美國政府的支援,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務分別達到8000億美元和7400億美元。
離職帶走:無



圖解: 7.吉米·凱恩
所屬公司:貝爾斯登
出任公司總裁15年後,吉米·凱恩在該公司最後幾個月的生命中消失了。當貝爾斯登去年公布其虧損時,凱恩正在參加橋牌比賽。8個月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股價由2007年的170美元/股下跌到10美元/股。
離職帶走:6130萬美元。

圖解: 8.邁克爾·佩利
所屬公司:IndyMac銀行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銀行,該銀行於2008年7月倒閉。2007年,儘管遭受次貸風波影響,但年底時佩利依然堅稱IndyMac能在2008年下半年獲利。
離職帶走:不明(但《福布斯》稱佩利5年從公司所獲賠償金總額為3749萬美元)。



圖解: 9.托普森
所屬公司:瓦喬維亞
在2008年4月公告虧損以及股息虧損41%后,股東要求托普森下台,此前托普森曾保證股息不會減少。5月,托普森辭職。
離職帶走:870萬美元

[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08-10-20 11:07 編輯 ]
世人皆醉我獨醒

589

主題

2408

帖子

85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8
沙發
任O行 發表於 2008-10-20 09:57 | 只看該作者
長的跟中共那些國企高管很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3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0-20 13:41 | 只看該作者
If it is were not Richard Fuld, Lehman Brother would go bankrupt during 2001/02 recession. If you look at the history, you will find out that LEH went into trouble since Robert Lehman died in 1969. It stumbled several times through various crisis mergered with several other big names like American Express, but it amazingly survived somehow. Till 2001, Richard Fuld took the lead it became running quite well for the first time in 50 years. I don't mean he is not guilty or not. I just want to say that maybe they were bad. But they are bad not because of taking huge pays. They are bad because they sail the ships to the bottom. Remember they are CEOs, which means they means to get huge pays when they took the positi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33

主題

2013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4
花落有聲 發表於 2008-10-20 13:47 | 只看該作者
美企高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5
Janwoo4 發表於 2008-10-20 15: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6
amely7777 發表於 2008-10-20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