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曝光中國拒絕和俄羅斯合作研製四代戰機內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0-16 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涯浪子的BLOG   (2008-10-16)  新浪BLOG
   

       近來,關於中國「四代重殲」研製進程的爭論不絕入耳,悲觀的有之,樂觀的有之,就是少了點客觀。  

    首先不否認各方觀點,爭論的目的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眾所周知,我國發展尖端武器,尤其是發展先進戰機方面的一貫方針是分「三步走」:列裝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在此方面,世界各國也都大同小異。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慣例就是,在即將研製的一代沒有充分的技術儲備和製造基礎之前,中國從不對外透露相關信息,那充其量還是停留在「預研」的層面上,僅在技術層面上作前瞻性研究,也就是說還是個「概念」,距離「研製」階段尚有一個從紙上變成現實的跨越。  
首先說 「列裝」。

  顧名思義,所謂列裝就是已經投入現役。在經過長期空試定型后,充分解決製造、使用、維護以及有關性能參數   
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或隱患,量產進入現役並形成戰鬥力。以殲-8II和殲-10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殲8-II及其系列改進型列裝時殲-10原型機就已經存在了,國家亦即宣布將殲-10的「研製」作為「九五」、「十五」的重點工程。那時我們根本沒有提到第四代戰機,因為四代戰機在那時還只是個概念,在預研的範疇。

  現在,標準的三代戰機殲-10已經列裝,同時提出了研製四代戰機的問題,序列型號尚未確定。既然已經提到「研製」的層面上,那麼是不是就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已經存在原型機,而不僅僅還是停留在「概念」上呢?

  在這裡有必要提到殲-11B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生產線,按照合同原計劃生產200架,中方命名為殲-11。在生產了95架之後,中國又與俄羅斯簽約製造國產化的蘇-30MKK,中方命名殲-11B。按照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必須國產化達到70%方有資格自行命名。在前期,中國沿用的是俄羅斯發動機,隨著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行』、『崑崙』、『泰山』等新一代渦扇發動機的相繼研製成功,殲-11B已經實現了100%的國產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使殲-11B具備了以對地(海)攻擊為主,兼顧爭奪空中優勢的作戰性能,而這些性能也正是四代機必須具備的性能之一。所以,殲-11B雖然稱之為三代半戰機,但是在殲-11B身上,已經或多或少的看見了四代機的影子,有許多四代機的技術在殲-11B身上應用並得到驗證。比如超視距作戰,三代機殲-10 就已具備,所不同的是體現在四代機上要考慮紅外和雷達隱身等問題;再如超音速巡航,有消息稱殲-11B的某款空試機型已經實現了持續約20分鐘的超音速巡航,而非殲-10在進行超音速巡航時只能是短暫的階段性;再有的就是超機動性,殲-11B沿襲和繼承了蘇霍伊戰機卓越的機動性能,並在原有基礎上從氣動布局等多方面進行了革新創造,使殲-11B較之原型蘇-30MKK有了長足發展,相信這些機動性能會在四代機上得到進一步發展;至於隱身性能,在殲-10身上就已開始驗證。尤其是我國在反隱身技術領域已經處於領先地位,自F-22問世以後,我國著重加強了這方面的研究,既然短期內拿不出能與之相抗衡的鋒利的矛,就必須要有堅韌的盾。用先進的「盾」來反證「矛」,相得益彰。

  近期,俄羅斯專家希望了解殲-11B與蘇-30MKK的異同被中方婉拒,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殲-11承載了大量核心機密。與此同時,俄羅斯希望參與中國的四代戰機研製計劃,也被中國推辭,究其原因,除了因為俄羅斯已經決定和印度合作研製其五代戰機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已經在近期明確表示,尖端軍事科技領域,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自主創新」,分量太重,相信中央沒有十分的自信,不會說沒有把握的話。

再說「研製」。

  「研製」一詞由「研」和「制」兩個字組成。「研」代表的是技術層面,「制」代表的是操作層面。只有技術而不具備可操作性,只能停留在理論上,沒有現實意義;只會操作而不具備研發能力,只能停留在仿製的水平上,不能稱之為自主創新。中國在這方面的狀況如何呢?

  技術層面。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美專家稱:中國尖端軍事科技的確利害,但很可悲》。文章中說「中國軍事科技在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總體水平離美俄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上。但是在一些高端領域,我國卻起步很早,所以在未來高技術軍事領域我國不會吃虧,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認為我國在未來10-20年內將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原因。」文章中還說「 曾經一個專家在採訪報道中講到,中國科技水平不存在問題,要設計以目前科技水平世界上已經實現實用化的東西都設計得出來,……」文章還提到「只要肯投入資金,中國在高級實驗室里搞出一架F-22水平的戰鬥機是可以的,但工業水平的限制會使其根本無法投入生產……」。姑且拋開其他,但就技術領域,這篇文章所反應的關於我國當前尖端軍事科技的水平和現狀,本人在其他有關資料中也得到了一定佐證。

   還有前不久,有關媒體記者採訪來自軍方的專家代表――我國航空科技領域的一位著名專家自信表示 「真正的核心技術,不可能來自國外,只有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才能確保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使用上的獨立性,防止陷入受制於人的窘境」;「國內外無數事實都說明,沒有軍事裝備技術上的自主創新,就不會有未來戰場上的主動權!」。這位專家代表還表示,當前,我國正不斷加大武器裝備研製的自主創新力度,加緊開發新型武器裝備,努力變「我軍製造」為「我軍創造」,為部隊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作戰效能優異的武器裝備。

  在這裡不妨先說一說「我軍製造」和「我軍創造」。我軍製造了什麼了?就當前航空領域而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飛」引進了俄羅斯戰機的生產線,把蘇- 27「製造」成了殲-11B ;那麼今後我軍又要通過「加大武器裝備研製的自主創新力度,加緊開發新型武器裝備」「創造」什麼?為部隊提供那些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作戰效能優異的武器裝備呢?作為我軍航空科技領域的專家肯定不會拋開第四代戰機而言它吧。更有就在本月前不久,我國本著增強軍事透明度的原則,主動向聯合國報告:我國在尖端軍事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突破的又是什麼?首先是「二炮」,似乎沒有更上一層樓的發現;陸軍方面沒有什麼值得報告的尖端領域;海軍方面,171等已經在海試,建造航母技術早在去年軍方就已宣布已經具備建造能力,建與不建、何時建造是中國自己的事情;那就只有航空航天領域,「嫦娥一號」不是什麼秘密了,沒必要報告,剩下來值得向聯合國報告的只有空軍了。斗膽斷言:那就是四代戰機的研製取得了重大突破,之所以沒有報導細節,肯定有所規定,不過能報導到這種程度也就夠了。

  綜上所述,一切都可以表明,關於四代機的技術已經不是問題的問題,剩下的問題就是製造。前面已經提到原型機的問題,現在看來,它的存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至少已經處在製造階段。關於製造,在這裡不需要作過多的表述。世界公認,中國「製造」聞名於世。我們敢於向大飛機製造領域發起挑戰,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我國近幾年著重強調的就是「工業化」,再往前推,就是中央高度重視老工業基地,尤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新型工業的發展,沒有理由相信會把國防工業拒之門外。也就是說,「製造」已經不再是,也不應該是阻礙我國發展四代機的「瓶頸」,這個問題也許在十年以前還存在,但是現在不應該這麼悲觀。

  我國的軍備歷來秉承的是質優價廉,我們即將製造的四代機肯定不會有F-22那樣的昂貴,也不會承受這樣的價碼,這就是選材的問題了。

  至於我國是否需要四代機,我想,沒有哪個中國人願意看到有朝一日,在東海、台海上空,或者其他我國空域,竟然沒有一架能夠與F-22或者是印度的五代機相抗衡的戰機升空迎戰。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后的數年間,哪怕是10年,我們會聽到權威媒體這樣的報導:我國某新型戰鬥機研製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8-10-16 09:57 編輯 ]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沙發
lchi2000 發表於 2008-10-16 1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461

帖子

54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1
3
bestpointintern 發表於 2008-10-16 1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4
amely7777 發表於 2008-10-16 1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226

帖子

5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51
5
peter2000 發表於 2008-10-16 14:54 | 只看該作者
所謂工藝,有下面幾項,
一,加工,製造與裝配,隨著自動線的普及與三維設計軟體的應用,這方面的差距已經縮小.有差距也就是在部分線上節點上,就是加工中心,和特種加工.
二,材料與熱處理工藝,這個落後比較大,這不是你重視不重視工藝的問題了,有些涉及基礎研究,追趕很艱難.熱處理工藝同時融合在加工過程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6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16 1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65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7
我是兔子 發表於 2008-10-17 1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8
閑聊 發表於 2008-10-18 04:38 | 只看該作者
祝中國進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6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9
microwave666 發表於 2008-10-19 10:1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eter2000 於 2008-10-16 14:54 發表 [曝光中國拒絕和俄羅斯合作研製四代戰機內幕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所謂工藝,有下面幾項,
一,加工,製造與裝配,隨著自動線的普及與中國民航業的應用,這方面的差距已經縮小.有差距也就是在部分線上節點上,就是加工中心,和特種加工.
二,材料與熱處理工藝,這個落後比較大,這不是你重視 ...

我想這位先生不是搞製造技術的,更不是飛機製造的。真正的飛機製造技術在這世界全懂的人可以講沒有。 懂其精髓的人屈指可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6: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