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歷小國冰島:國家瀕臨破產 百姓生活喜滋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10-16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 2008年10月16日

   核心提示: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冰島政府目前正面臨著「國家破產」的危險。然而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街頭,冰島人看起來幾乎是「喜滋滋」地在購物,談起金融危機、國家「破產」,多數冰島人也表現得不以為然。

  一向很少引人關注的北歐小國冰島,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傳出國家「瀕臨破產」的消息而突然成了世界輿論的焦點。可在人們的印象里,以前聽說這個國家都是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經濟進取性」、「最和平國家」等褒獎。那麼,是什麼導致冰島幾乎「一夜致貧」,號稱「破產」的冰島現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踏上了這個目前正被全球所注視的國家。

  觀察:百姓的不以為然與總統的生病住院

  記者兩年前曾到過冰島,當時冰島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大約為8比1,照此算來,那時的冰島給記者留下了世界上「物價最高國家」的印象。例如在街頭便利店買一杯可樂、一個漢堡,價格差不多就要200元人民幣;至於住宿,即使在最便宜的青年旅舍,每人至少也需要700多元人民幣。

  這次記者重回冰島,第一個發現就是這裡已經成為「購物天堂」。目前冰島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接近15比1,比兩年前貶值將近1倍,但各種商品的價格雖然有一定上漲,可相對貨幣貶值來講,漲幅卻不是很大,所以算下來,在冰島消費是極為划算的,甚至很多貨品堪稱「全球最低價」。所以記者發現,現在冰島各個商店裡的人流不僅沒有比兩年前減少,反而看起來更加繁榮,並且購物的不僅僅是外國遊客,包括冰島人也覺得這裡是「購物天堂」,包括在機場免稅店,有些昂貴奢侈品竟然賣到脫銷的程度。

  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街頭,冰島人看起來幾乎是「喜滋滋」地在購物,談起金融危機、國家「破產」,多數冰島人也表現得不以為然。

  記者所居住的旅店老闆阿特拉松說,最早傳出冰島面臨嚴重金融危機消息時,很多人確實很緊張,但或許是媒體報道得太多了,使人們開始變得麻木,或者再仔細想想,事情未必就那麼糟糕,所以到現在,雖然國際上對冰島議論紛紛,但在冰島大多數百姓中間,仍然一切如常。

  阿特拉松告訴記者,在實行高福利政策的冰島,人們銀行存款佔個人資產的比例並不高;投在股市上的錢雖然損失慘重,但畢竟是閑錢,還不至於嚴重地影響生活;再就是冰島克朗雖然嚴重縮水,可好在物價還算比較穩定,所以看不出來生活水準有顯著下降;反而是因為冰島克朗貶值的緣故,最近到冰島購物的外國人更多了,還相應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和商業發展。

  對於未來,阿特拉松還表現得比較樂觀,他說,金融市場有跌就有漲,沒有什麼會只變壞、不變好的,更何況冰島只有30萬人口,只相當於很多國家的一個小城市,雖說很容易就陷入了危機,但所謂「船小好調頭」,擺脫危機也會比較快的。

  與冰島人的樂觀相比,政府就緊張得多了,面對最大三家銀行被國家接受、貨幣崩盤、股票暫停交易等壞消息,據說冰島總統格里姆松就是急得因心臟病發而住進了醫院。

  政府高官的「肝火」也必較旺。13日,冰島總理哈德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嚴厲抨擊英國政府「威嚇弱小鄰邦」,凍結冰島銀行資金,冰島為此準備付諸法律行動控告英國。當時記者從電視里看到哈德爾的講話甚至感覺有些震驚,很難想象,他曾被很多人稱為是「世界最溫和的總理」。

  與緊張、易怒相應而生的,還有政府、金融界中的悲觀情緒。冰島政府官員對媒體表示,國家可能要重新回到「漁業時代」;而當地的電視台,最近幾天也正在熱播一個對銀行職員的訪談節目,接受採訪的銀行職員也表示,「不排除過段時間脫下西服,穿上捕魚裝的可能」。

  反思:「肇事兇手」與國家「穩定器」

  痛尚未定,冰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國面對如此的窘境。

  第一個被揪出的「兇手」是由美國發

  端的「次貸危機」。現在很多人一提「次貸」便認為那是美國的問題,事實上,冰島的「次貸」危機更為嚴重。阿特拉松在雷克雅未克市郊有棟別墅便是貸款買回,當時貸款額大約合500萬人民幣,後來銀行勸說他將貸款與外匯掛鉤,結果現在導致阿特拉松的房貸已經高達合900多萬人民幣之多,月供漲了將近2倍,以致他們目前不得不考慮放棄還貸。而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眾多冰島人身上。有資料說,冰島家庭平均承擔的債務達到可支配收入的213%,比美國140%的比例高得多。

  第二個被揪出的「兇手」是過渡擴張的銀行業。冰島以漁業起家,但出海打魚畢竟是可苦差事,所以大約十年前,冰島確立了「快速發展金融業」的方針,現在,金融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居首位,包括冰島股市的主力也是銀行系統,此外,冰島銀行的投資遍布幾乎全世界。但金融曾在2005年給冰島帶來過 7%,這個其他發達國家不敢想象的經濟增長率,卻也使冰島在今天深陷破產危機。銀行破產,國家便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即如果任憑破產的銀行自生自滅,則國民財產將全部化為烏有;可若收歸國有,資產巨大的冰島銀行負債總額已經是冰島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之多,這筆債轉給國家,又讓國家如何歸還?

  第三個「兇手」是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往日盟友。冰島發生金融危機后,曾經向友好夥伴英國、瑞典等尋求幫助,可答案都是一句簡單的「NO」,不但如此,英國還啟動反恐法案凍結了一家冰島銀行的資產,導致兩國發生外交糾紛。

  由此引發的,還有各界對冰島政府金融監管不力、百姓消費習慣不良、自由經濟制度不佳等一系列批評。但亡羊補牢也好,卧薪嘗膽也罷,這些都是后話,現在的關鍵,是冰島如何使國家不至於真的「崩盤」。

    冰島女性的平均壽命高達80.2歲,為世界之冠。

  令人慶幸的是,正如記者在冰島所發現的那樣,大多數百姓對金融危機似乎不以為然,雖然他們也會開始重新盤算個人資產,甚至在打算要過一段時間「窮日子」,但總體來說,這個國家依然穩定、平和,有了這個基礎,冰島便有了今後鹹魚翻身的最大資本。

  探究其中原因,便不得不說冰島的高福利制度,在此次金融危機面前,這套制度堪稱國家的「穩定器」。

  冰島因為人口少,福利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的程度:生病不必發愁,因為醫療費用幾乎全包;上學不用掏錢,直到大學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緊張,每個不滿18 歲的孩子冰島都會發放足夠生活所用的補貼;失業后的福利金與上班時所賺工資相差不大;病假、產假期間不僅幾乎全額領取工資,即使公司裁員,對這部分人也有 「豁免 」。

  而冰島原本積累的巨額福利金雖然受冰島克朗貶值影響有所縮水,但作為老百姓的「救命錢」,還是有一整套辦法使它們在最大限度上保值的。

  阿特拉松告訴記者,冰島人之所以能在這次嚴重的金融風暴面前比較坦然,根本原因便是有那套完善福利制度,也許因為國家困難,部分福利會相應調整,福利水平也會下降,但冰島人確信不會出現根本性變化,這就使國民生活有了起碼保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07年11月27日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冰島超過挪威成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國家和地區。

  展望:經濟謹慎與政治變化

  有消息說,為解決這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冰島不僅繼續著手向其他國家尋求援助,同時也準備求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但考慮到冰島目前外債額過於龐大,加之多數國家都在金融危機面前自顧不暇,所以冰島情況的實質性好轉,還要依賴於全球經濟的整體回暖。

  本周一時冰島股市仍然暫停交易,但受當天全球股市普遍利好的影響,對於股市14日的重新開放,冰島各界普遍充滿信心。在一家銀行工作的托里爾松對記者說,1000億歐元的外債對冰島是個大數字,但對國際金融界而言只是「小錢」,只要能連續回暖一段時間,冰島的危機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而現在各主要國家先後推出「救市」舉措,應該是到了可以恢復投資者信心的時候。

  可事實上,誰也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或許冰島目前的處境、全球的金融危機仍不是谷底也未可知。但到目前為止,由冰島破產所引發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變化,人們卻可展望一二,其中教訓也值得國人警醒:

  首先是歐美國家的百姓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以後對個人貸款必然是慎之又慎。聯想到前段時間,受美國消費模式的影響,國內部分地方的民眾也進入了「超前消費者」行列,歐美百姓的前車之鑒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其次是全球各國都會高度重視對經濟、金融的監管。冰島銀行之所以盲目投資導致債台高築,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美國儘管受到一部分人「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批評,但仍堅持把一些金融機構收歸國有后,由此可見,政府的監管不但不能放鬆,反而應更加完善才是。

  但無論如何,未來的全球經濟即使走出低谷,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一段「謹慎時期」。

  另外,冰島的金融危機也反應出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冰島在嚴重的金融打擊面前,由於借款無門,從而轉向俄羅斯求借40億歐元,這引來國際輿論一片嘩然,有西方媒體就評論說,「金融危機是俄羅斯在政治上重新進入北歐的良機」。

  還有就是在這次危機面前,西方主要國家的合作遠不如他們在處理其他問題時看起來的那樣團結,例如歐盟內部遲遲不見協調動作,有人便稱「金融危機前國家的自私本質暴露無疑,這使得歐盟一體化更加遙遙無期。」

  雖然這些一些國際政治環境的細小變化被金融話題所掩蓋,但不可忘記,「經濟之後,政治總會接踵而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2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