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飯後百步走」到底是能走還是不能走?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1-8-25 15: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很多人奉為健康長壽的金科玉律。如今卻有另一種相反說法「要想活到九十九,飯後不要百步走」……究竟哪一種更有科學道理呢?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養生諺語。但「飯後百步走」並非指飯後馬上走,中醫專家指出,飯後怎麼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講究,若方法不對,不僅達不到健身養生目的,反而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讓我們一起看看人們飯後都是怎麼走的吧。
  中醫專家稱飯後緩行「以動助脾」
  專家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係。而養脾有補與動等方式,飯後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這是「以動助脾」的養護後天之道,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運動四肢就是運脾。
  「飯後百步走」是千百年來被廣泛接受的養生觀,也有很多實踐支撐。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兼養生家,他以自身實踐活到101歲。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點心飯後,出門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緊接著又說:「食畢行步,踟躕則長生」。《攝養枕中方》還有介紹:「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也十分注重「以動助脾」的養護後天法。他在《老老恆言》中是這樣說的:「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動之。琅環記曰,古之老人,飯後必散步,欲動搖其身以消食也」。
  進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覺,於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飽食勿便卧」,食后便卧會使飲食停滯,食后急行又會使血流於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后緩緩活動,則有利於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這就是「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但專家也指出,這個「飯後」我們的理解應當是在進食完20-30分鐘以後,而並非指飯後立即緩步散步。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食飽不得急行」。飯後百步並不提倡飯後急行,而是緩行,不宜緩行者也可擺擺手足。還有,部分人是不宜飯後百步的,如肝病患者,有冠心病的人等。
  西醫專家指出飯後百步走不適合所有人群
  根據最近腦生理專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運動食品)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因此,「飯後百步走」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於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於身體健康(健康食品)的。但至少應在飯後20分鐘后再開始百步走。
  飯後匆忙走動所消耗的能量(能量食品),實際上是透支了進餐前的體能,人體內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佈於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此時要是緊跟著再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比如駕駛,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根據美國保健(保健食品)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正餐過後,坐進駕駛倉,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有些人是適合飯後「不能走」的,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可以選擇在飯後平卧10分鐘。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
  另外,冬季氣溫低,就餐環境室內外溫差較大,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面、大汗淋漓,要是匆忙離開餐廳,在瑟瑟的冷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臟的供血負擔。因此,飯後適當靜坐,閉目養神30分鐘然後再活動比較合適。
  無論中醫專家還是西醫專家,都提倡飯後百步走並不是吃完飯後立即散步,而且休息了20-30分鐘左右才外出散步,而且步伐不應該太快太急,應該緩慢行走。

83

主題

179

帖子

337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75
沙發
mzou 發表於 2011-8-26 13:13 | 只看該作者
就是的。飯後休息20-30分鐘左右,走路40-50分鐘,長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