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位獲得諾貝獎的華人簡介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8-10-11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65457.html
文/劉加民   發表於 2008-10-09 23:16:30

李政道,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1926年11月25日出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

楊振寧(1922,10.1~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生於安徽省合肥市。

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后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他們提出的宇宙對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後的問題交惡。1962年因為《紐約客》的一篇文章,兩人正式決裂。


丁肇中,1976年因和里克特彼此獨立地發現一種稱為ψ/J的新粒子,與里克特分享了197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實驗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3個月後隨父母回中國,1936—1949年,丁肇中隨雙親到過中國許多地方。1949年丁肇中進入台灣建國中學,接受嚴格的教育,他的數學、物理和歷史學習成績優秀。1956年到美國密執安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5年成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他所領導的馬克·傑實驗組先後在幾個國際實驗中心工作。


李遠哲(Yuan Tseh Lee)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1936年11月29日生於台灣新竹,他的父親是一名畫家。1962年赴美國柏克利加州大學,1965年獲博士學位。後到哈佛大學化學系隨赫施巴赫(D.Herschbach)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研究。1968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教,1971年任副教授,1973年任教授。197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回台灣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長。

李遠哲曾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在台灣地區「選舉」中的關鍵時刻幫助陳水扁獲得「選舉」勝利,而且經常通過媒體與陳水扁當局就個別問題進行唱和,因此台灣媒體評價其為綠營人士。對於2008年中國國民黨在台「立法院」大勝四分之三個議席,李遠哲搖身變成鼓吹「一黨獨大之弊端」的號手,認為中國國民黨如果在「總統」選舉中再度獲勝,將會壟斷行政和立法權,走回「獨裁」老路。李遠哲的說法與民進黨2008年「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口號相唱和,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為馬英九當選減分。

李遠哲目前為中央研究院、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以及德國哥廷根科學院等之院士。

朱棣文,198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於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他的父母是江蘇太倉人,現已在太倉創建了朱棣文小學,1998年曾經訪校一次,40年代來到美國。他們育有三子,都學有所成。朱棣文排行老二。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專業為物理應用物理(原子物理);1970年畢業於羅徹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1976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目前現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應用物理教授。

中學時,朱棣文的成績不算拔尖,倒是他哥哥的成績是第一名。"但上了大學以後,"朱棣文說,"我不光是學書本上的東西,而是自己想學的就下功夫學,結果成了最優秀的學生,而哥哥的名字反而無人知曉了。"朱棣文後來居上,1970年又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8年,朱棣文進入美國貝爾實驗室任研究員;1987年起斯坦福大學教授至今。

朱棣文最早發展出了一套利用激光冷卻並捕捉原子的方法。打個比方,猶如以噴水的方式來使一個行進當中的小球靜止下來,讓它懸浮在空中,把它看個夠。這項成就,可使科學家在前人所無法到達的領域內操控物質,同時也是對物理學理論的重大突破。為此,朱棣文從1976年做博士後起整整奮鬥了20年的時間。

然而,朱棣文在得知他獲獎的消息后卻平靜得異乎尋常。他說:"我不希望因這個獎勵則打斷我的時間表,我仍會象往常一樣地去學校上課。"

朱棣文的父母親則說:"身為父母,有子榮獲諾貝爾獎,當然非常開心,更重要的是,他替中國人爭了光。"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

1939年生於中國河南省寶豐縣肖旗鄉范庄村一個農民家庭,由於貧困,鄉中連一間校舍也沒有,崔琦只有接受私塾中的四書、五經教育,他於1951年在北京讀書,次年到香港培正中學就讀。1958年,19歲的崔琦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史達克教授,在這裡,史達克教授風趣的物理教學、及物理學廣博的奧妙,使崔琦對物理學產生了特別的喜好,並開始對物理學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后,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跟隨羅威爾教授學習研究,這裡的物理實驗更使他趣味盎然,並決心投身於物理學的研究與探索。

楊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她去美國採訪崔琦時,崔琦說自己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但是他媽媽頗有遠見,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出村,出外讀書。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

談到這裡,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看到這裡,我猜想:崔琦一定會這樣回答:「我永遠成不了名,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

可是錯了! 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

楊瀾也流淚了。她這時多麼希望當時聘請的兩位美國攝影師能推出近景,來一個特寫鏡頭。讓楊瀾吃驚的是,在審片時真的出現了這一特寫鏡頭,楊瀾問兩位攝影師:「你們聽不懂中文,你們怎麼會拍下這一感人場面?」攝影師回答:「你們不是在談論媽媽嗎? 在全世界,'媽媽'這兩個字是相通的。」

錢永健  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在新澤西州利文斯頓長大。錢永健的家族可謂是「科學家之家」,家中有多位工程師,他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錢永健小時候患有哮喘,只能經常待在家裡。他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常常在家中地下室里做化學實驗,一做就是幾個小時。16歲時,錢永健獲得生平第一個重要獎項,也是美國給予高中學生完成科研項目的最高獎:西屋科學天才獎,當時他研究的是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

錢永健後來拿了美國國家優等生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學習,20歲獲得化學物理學士學位並從哈佛畢業,接著前往劍橋大學深造,1977年獲得生理學博士學位。1981年,錢永健來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在這裡工作8年,成為大學教授。1989年,錢永健將他的實驗室搬到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現在他是該校的藥理學教授以及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授。

錢永健1995年當選美國醫學研究院院士,199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錢永健獲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包括:1991年,帕薩諾基金青年科學家獎;1995年,比利時阿圖瓦-巴耶-拉圖爾健康獎;1995年,蓋爾德納基金國際獎;1995年,美國心臟學會基礎研究獎;2002年,美國化學學會創新獎;2002年,荷蘭皇家科學院海內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獎;2004年,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以色列沃爾夫獎醫學獎。

高行健(1940— )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江蘇泰州人,出生於江西贛州。目前為法籍華人。

賽珍珠,1938年賽珍珠獲得諾貝爾獎,曾加入中國國籍。

賽珍珠於1922年開始寫作,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立即印成為暢銷書,1938年因此而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的一生中,賽珍珠創作了超過100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題材包括小說,小故事,劇本和兒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她試圖向她的讀者證明:只要願意接受,人類是存在著廣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題涵養了女性、情感(廣義的)、亞洲、移民、領養和人生際遇。


達賴喇嘛,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59年3月17日,達賴喇嘛出逃印度。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10-13 00:30 編輯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11 1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6
3
sayouch 發表於 2008-10-13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4
湖濱 發表於 2008-10-14 08:56 | 只看該作者
在美國生,在美國長,又在美國接受教育的那幾個人還把他們歸入華人恐怕有些硬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味道。像錢永健,人家在媒體都已經多次說過,他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的。可是中國和海外華人媒體卻還是硬把人往裡拉,真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8: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