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村新一輪改革,不妨從城市著眼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0-14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風雨刀客 加帖在 原創評論 【凱迪網路】 http://www.

                  農村新一輪改革,不妨從城市著眼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及其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必將掀起我國農村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高潮。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大頭在農村,重點也在農村,但不能完全局限於農村,而應落實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等要求,堅持從城市改革發展著眼,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推進農村新一輪改革發展,「錢從哪兒來」是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重大課題。三中全會指出,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這個扶持重點是資金的投入。除國家直接投入外,農村發展資金的來源主要在城市。一是農民進城打工掙錢反哺農村建設。「打工經濟」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據統計,2007年有2.26億農民工在城市打工,年收入27000多億元,其中一半以上成為農村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須重視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給進城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同時,大力解決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使打工收入源源不斷地流入農村,支持農村發展。二是農產品大部分進入城市市場,這是農村從城市取得資金支持的重要渠道。前幾年,由於國家對大部分農產品實行價格管制,農產品和工業品價格倒掛,農產品收益更多為城市佔有,對農村發展的貢獻較小。這種局面必須改變。要進一步理順農產品體格體制,適當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使農產品能夠從城市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反饋農村和農業。三是城市企業的支持。城市企業進入農村和農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城市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軍農村和農業,通過直接投資、收購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合作經營等方式,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人到哪兒去」,是農村深化改革必然遇到和必須解決的另外一個重大課題。無論土地經營制度如何變化,農業規模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出路。農業規模化經營,必然使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脫離出來。這些無地農民,大部分肯定要進入城鎮和城市,成為農民工或者新市民。這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民自發、自覺的必然選擇。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的現實和趨勢,要求城市管理體制提前做出變革。比如,必須徹底終結城鄉二元戶籍體制,代之以居住年限自然獲得城市戶口制,保障新市民和農民工享有平等的社會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權利。又比如,重新審視和定位城市管理體制,改進管理方式,對進城的農民工實行人性化管理,確保進城農民有自主創業的空間,並且在稅收等方面扶持農民工創業。再比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給大量立足未穩的城市新移民和農民工提供安全、有序卻又相對廉價的住房服務。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是農民進城持久化、長效化的重要制度保證,解決了人的問題,農村新一輪改革才能輕裝上陣。
    農村新一輪改革發展,需要學習借鑒城市改革發展的經驗。我國的農村改革先於城市,但卻落後於城市。城市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經積極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比如基礎建設的投融資體制、教育管理體制、醫療衛生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基層黨建機制等。在農村新一輪改革發展中,這些問題都不可逾越。其中許多成熟的體制,可以充分借鑒到農村的改革發展中,使新一輪的農村改革少走彎路、不走彎路。比如,城市對私營企業的扶持,社區醫療衛生建設,城市社區基層黨建的活動陣地建設、流動黨員管理、黨員隊伍建設等一些成功做法,完全可以為農村改革所學習借鑒。同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中一些失敗教訓,也可以為農村改革所汲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