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共合作」才是中華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0-16 1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更新時間:2008-10-16 7米爾軍情網

抗戰的硝煙已經散去了整整60年了。翻過歷史雲煙那一幕,我們回首觀望,不禁感慨無窮。別的戰勝國都在為自己全民族的團結反抗法西斯的侵略而自豪,而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摻和入太多的偏狹的意識形態因素,為「論功請賞」爭執不休,為此不惜相互詆毀,篡改歷史。在歪曲和遺忘中、在意識形態和黨派偏見中吵吵鬧鬧了50多年時間,多少歷史的真相被蓄意掩蓋了??

抗日戰爭是積貧積弱的中國銅世界強權的日本之間的殊死較量。中華民國及其國民政府在抗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付出的巨大犧牲是血寫的歷史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抹殺!整個14年的抗戰史,有資料顯示中日雙方軍隊曾有22次正面戰場的殊死交鋒。更確切地說,至少在抗戰前期國民政府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全面抗戰爆發后,如果沒有國民政府的拚死抵抗,中國早就亡國了。也正是由於國民政府的努力,中國才廢除了一切列強在華不平等條約,終止了晚清以來的國家屈辱,走出了「半殖民的」境地;中國才進入世界五大強國之列。這不是為國民黨「歌功頌德」,而是說國民政府作了它應該做的,盡到了一個執政黨的職責,符合人民的心聲和利益。而此時在野的共產黨由於力量弱小,更多地是在輿論上發揮作用,在側翼予以配合正面戰場,盡到了一個在野黨的義務。《人民日報》八一五社論之所以為廣大網友唾罵,就是因為無視歷史事實,極力為本黨擦香摸粉。哪怕是對美國和蘇聯巨大的援華抗戰提及一點點,更無論國民黨和國民政府了。

9月3日大陸官方召開大會,國家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為這段歷史的結論做了較好的註解:「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大歷史下的抗戰史」。大陸的抗戰史需要重寫。當許多人一再指責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歷史的時候,也不能忽視大陸歷史教科書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說要塑造國家形象的話,怎麼對待抗日戰爭的歷史,真正事關國家形象。

台灣前行政院院長、抗戰戰老兵、反獨人士郝柏村先生的看法更意味深長,他在題為《緬懷抗戰,回復歷史真相》的文章中寫道:「抗戰期間,數千萬軍民的犧牲不是為了國民黨,而是為了整個中華民族。至於國軍和共軍,誰的犧牲比較大?舉一個簡單的實例,八年抗戰,國軍陣亡的將領有二百十一名,其中上將八名,中將四十五名,少將一百五十八名,而共軍只有一至二名少將陣亡。准此以觀,國軍的犧牲,當為共軍的一百倍以上,絕大多數日軍的主力,是國軍面對的。」「任何政黨在大陸執政,都應尊敬抗戰期間為國捐軀的軍民。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資產。」郝柏村先生更是向大陸當局諫言道:「惟有回復抗戰史的真相,才能安慰死難軍民的在天之靈,也才能顯示出執政者的理性開明。」(2005/09/01《聯合報》)真是如黃鐘大呂般的聲音!

有的網友撰文「為國軍哭泣」,顯示出我們對歷史真相的渴求和對肆意篡改歷史者的憤怒!

是的,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共合作」才是中華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戰勝利結束后,中國面對著憲政轉型的抉擇。國民政府和蔣介石沒有領導中國進一步「走出半封建化」,肅清專制主義殘餘影響,實現國人期盼已久的憲政民主,最終為歷史潮流吞沒,這也為大陸後來發生一系列悲劇埋下了伏筆!

抗戰勝利后,國統區儘管繼續奉行特務統治,然而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並沒有完全消失,其民間輿論與民間組織之發達,遠非延安統治區所比擬。延安此時雖然有三三製為支撐的民主,但是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已被黨的「定於一尊」所擠壓,更無反對派和民間媒體。這也為其奪權后發生的系列悲劇埋下了禍根。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17 0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