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情人報料山西省政協主席車禍的經過

[複製鏈接]

281

主題

601

帖子

2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平安08.1 發表於 2008-10-13 2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博 訊北京時間2008年10月13日 轉載)
   
    車禍的經過我知道:10月11日山西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金銀煥在忻州調研完畢從忻州走高速回太原,正好忻州市委一位領導的車同路同向行駛,他看到金銀煥的車隊后,也不知道發什麼神經,命令司機和車隊并行,忻州市委的車方向突然打偏,斜進金銀煥車前,金銀煥的車和忻州市委領導的車相撞時,車隊後車剎不住,又直接撞在金銀煥的車上,金銀煥的豐田巡洋艦被撞后飛過隔離欄落到了旁邊的路上,秘書當場死亡,金銀煥經醫院救治無效,內出血身亡。當時車速在140公里/小時左右。 目前忻州市委的那個領導已被拘留。

281

主題

601

帖子

2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9
沙發
 樓主| 平安08.1 發表於 2008-10-13 21:07 | 只看該作者
網易網友給山西政協主席車禍的現場情況補充
網易山西太原網友 ip:221.205.*.*: 2008-10-12 18:52:41 發表
以上各位說的都有理,我在這裡給大家補充補充.
   我是個山西人出事那天我朋友正好在從忻州回太原的路上,還準備等他回來吃中午飯呢,結果打電話說被堵在路上了!我開始納悶怎麼高速也堵車啊,後來才知道是 領導 出事了!具我朋友講 人都是當場死亡 車身當場就成兩半路上還有個不知道是誰的大腿~當時車速在240左右(因為不顧及什麼,開這麼快也就無所謂了)第一到現場看望的,是以前得到過這位領導提拔過的一位幹部,現任山西省公安廳 副廳長!在塑州和大同做過局長,山西人應該都知道是誰了,據說這個副廳長是黑白兩道的老大啊!並且當時是休息天啊,帶著司機和秘書急著去往老家呢 在趕著給一...什麼什麼廠.剪裁呢!一個剪裁就車就開240啊.這個領導真是夠費心的啊!

金銀煥車禍最新情況
金銀煥給人的印象非常好,和藹、親切、風度氣質上乘,仕途頗順,身居要職多年,負面傳聞幾乎為零,應該算得上一位好官。
   據一位目擊者表示,金銀煥乘坐的車發生車禍時,他正在忻州至太原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恰巧途經事故現場。當時車禍已經發生。他看到,一輛豐田越野車四輪朝天,翻倒在由北往南的車道上,現場碎玻璃滿地,地面上留有大攤血跡,越野車後半截已經撞癟了大半,高速公路中間的護欄被撞彎。據他估計,事發時可能是因為車速過快,車先撞到護欄后,沖越護欄翻倒到另一車道上。
    但據另一目擊者判斷:當時現場還有一輛凱美瑞轎車尾部有事故痕迹,停在路邊,似乎是在極快速度時,它超越豐田越野車時,其尾部與越野車頭部發生掛蹭,由於車速過快,導致豐田車失去控制。而這輛車似乎應該是車隊內部的車輛,否則它應該沒有機會超領導的車。目擊者判斷,車速如果是在規定的時速120公里的限速下,在大白天且晴朗無比的天氣情況下,以極佳的能見度,和領導良好的車況和駕駛者水平經驗,是不可能造成如此慘劇的。
      但政府系統內有人認為,豐田霸道越野車是一種相當安全的車,政府和軍隊多採用於首長專用,且當時是車隊,事出只用車速過快解釋太過牽強,在當前山西政治局面極複雜的北景下,不排除另有說法..

近來,團派連損大將,有傳言,老江沒坐足任期,已發出狠話,不讓小胡坐滿任期,已動用各方力量,不著痕迹打擊,除掉胡的骨幹,------黨的內部鬥爭永遠是殘酷的,在關鍵時,誰也不會客氣的,都在玩陰招,-------金的死是有問題的,車被動了手腳.

黨又在內鬥?!

在中共史上,劉志丹是唯一一個死在前線的根據地最高領袖。不僅他,他在陝北的左右手都在他死的幾個星期內先後被打死:楊琪死於三月,楊森死於五月初。也就是說,毛到陝北幾個月內,當地的三個紅軍最高指揮官都「死在戰場」。這樣的命運在紅軍里絕無僅有。

     -----------這樣的事在黨的歷史上已多不勝數,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近來團系大員紛紛折戟不是殘酷內鬥的表現...

網友 CCCC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