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戰術變革兵器進步 導致北宋名將數量銳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6 1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我國歷史上,從春秋年間開始,一直到鮮卑人的後裔李世民所建立的大唐,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有許多叱吒風雲的名將。三國時代湧現的名將最多,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最深,但到了東晉時代,戰事比三國時代更為激烈,但軍事將領頭上的光環,卻漸漸開始消退。
    雖然光環在消退,但從大唐到五代,仍然不斷湧現出諸多的名將,大唐有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五代時有李存孝、王彥章……諸多名將的征伐故事,任何時候聽起來都會讓人激動不已。

  但等到趙匡胤建立北宋的時候,名將好像霎時間消失了,如果不是民間的評書添補這段空白的話,北宋的時代將會多麼乏味。

    早在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前,他就有十兄弟,但這十兄弟的戰事經歷,知之者少,再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被他解除了兵權的那些大將,在戰爭史上也沒什麼名氣——早在北宋立國之前,能征善戰的將領們就暫時地在歷史上消失了,直到南宋時期才冒出來岳飛等人。及至大明立國之初,名將們才又紛紛登上歷史舞台,秀一秀他們的長槍戰馬、金鎧銀甲。

    那麼,何以自唐末而後直到南宋,中國歷史上就鮮見知名的軍事將領了呢?

    這時因為,早在東晉時代,由於長城外部的叩關者紛紛湧入,導致了戰爭形態的變化,軍事史上將這一段歷史稱之為「軍事技能的復興階段」。這一階段最大的特徵是騎兵佔到上風,鎧甲與長矛成為了各國軍事研究的主要課題,至少在顛覆了英法百年戰爭的長弓發明之前,這一結果不會有所改變。

    說到軍事技能的復興,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十字弓的風行——這種所謂的弓不過是手拉式拋石器,其特點是笨重而且發射效率低,但從這種兵器上發射出去的金屬箭,能夠穿透其他拋射物所不能穿透的鎧甲。這一看起來笨到家了的技術裝備一度使漢武帝的騎兵稱雄於大沙漠,當時的陳湯之所以敢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種狠話,正是因為大漢所擁有的軍事技術獨步天下。

    陳湯以全部由罪犯及亡命之徒所組成的、不過百餘人的小分隊就席捲周邊鄰國,不是這班人膽大不要命,所恃仗的無非是軍事技術方面的優勢。據說,當時陳湯所率小隊的弓箭射程比之於周邊鄰國的弓箭射程遠了幾倍,所以才會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勝。

    但是到了10世紀初期,全世界都已經掌握了十字弓,這樣中國人的麻煩就到來了。

    軍事技能的復興,還有一個特點是全新的戰鬥機械不斷被創造出來,諸如拋石機、土山、雲梯等。五代時的軍事天子李存勖在與契丹耶律德光戰爭期間,雙方的軍事技能相差無幾,不分上下。如果不是臨陣發明了以阻止騎兵衝鋒為目的的新式軍事機械「鹿角」的話,李存勖也未必能夠佔到上風。

    追溯軍事戰爭發展史,我們就會知道三國時代易出名將的原因了——那時節戰爭多以步戰為主,一個擁有戰馬的將領足可以對付幾十甚至上百的步兵,打不過也能跑得掉。一個騎兵向步兵堆里衝鋒,就很容易達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效果,所以只要能弄匹好馬,再稍微研究一下戰爭的規律,名將就會一堆一堆地湧現出來。

    到了東晉末年,這一段歷史又被稱之為「五胡亂中華」。既然有五胡,可知這時候騎兵的比例越來越高,騎兵的作用也從早期秦朝時代的偵察兵慢慢上升為主要的進攻力量,騎士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再想混成一個舉世聞名的戰將,就不太容易了。

精熟秦漢時代的戰史專家會告訴我們,早在秦漢年間,馬鐙還沒有發明出來,騎馬是一門絕高難度的運動。所以秦時的騎兵多不過是偵察兵,負責遠距離觀察敵人的動靜,一旦被發現,只要能夠抱住馬脖子逃回來,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到三國時代,名將如關羽,如張飛,如趙雲,由於座下馬沒有馬鐙,只要他們能夠讓自己平衡地待在疾奔的馬上不摔一個嘴啃泥,這就差不多已經贏定了,所以就有了一個名將輩出的熱鬧時代。但到了東晉,由於馬鐙的發明,大多數人都能夠平衡地騎坐於馬上,這時候大家再拼打起來,誰輸誰贏,那可就沒多大把握了。

    到了大唐時代,名將之所以又有了湧現的機會,那是因為李世民將胡人阻於關外,一門心思地用他的騎兵對付中原的步兵,這時候騎士再不混個名將的名頭出來,錯過這難得的好機會,那就實在太窩囊了。

    但是李世民原本是胡人血統,所用兵將也多是胡人,馬戰仍然佔到上風,遂有大唐末年沙陀突厥軍事將領李克用以其騎兵破黃巢的步兵於虎狼谷,其子李存勖繼承父親的騎兵大統,也贏得了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之美名。

    緊接著,石敬瑭向契丹耶律德光借兵——借的就是騎兵。在能夠對騎兵造成致命性殺傷的長弓發明之前,騎兵永遠是步兵的剋星,所以耶律德光兩下中原,率騎兵沖入步兵堆中,猶如虎狼沖入羊群……這時候任何一個騎兵都有資格成為「名將」,但騎兵數量一旦太多,名將也就不值錢了。

    後期趙匡胤制定取天下之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難——南方之所以易取,就是因為南方的地里只長莊稼,不長戰馬,多以步兵為主,北宋的將領們帶百十匹戰馬,向南方步兵一衝,就成為了名將。但等趙匡胤趙光義率眾北上,以其數量不多的騎兵對峙大遼的騎兵隊伍的時候,這時候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騎兵對步兵,容易打出不世名將來,可是步兵對騎兵,倘能逃得性命回家,那已經是千恩萬謝了,哪還敢再瞎琢磨名將的白痴囈語!

    正因為北宋的敵人多是騎兵,再加上遼人先入為主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北宋將領的這飯碗,也就太難端了。

    更慘的是,蕭太后冊封李繼遷為夏國主,這一手實在是太狠了。這女人不唯斷絕了北宋所有士兵成為名將的希望,甚至連將領士卒們活命的機會都殘忍地剝奪了。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北宋的戰馬,一是購買於契丹,二是購買於西夏,三是另琢磨其他的招術——可是蕭太后一下子將北宋的戰馬資源切斷了。要知道,戰馬是當時的「高科技裝備」,是戰場上比較原始的坦克,一馬在手,走遍天下,連戰馬都沒有,這讓將士們如何打仗?

    但凡古典文本,只要提到能征善戰的猛將,多半離不了這麼四個字「弓馬嫻熟」……可絕大部分戰士活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馬長什麼樣。例如,開頭提到的連馬都不會騎的兩萬士卒們。

    戰爭技能全面復興的時代,騎士的時代,北宋偏偏遭到遼夏兩個帝國主義的聯合封鎖,對其實施了戰馬禁運政策,這讓北宋如何是好?(文章摘自《宋高宗與岳飛的雙人舞:帝國的敵人》 作者:霧滿攔江 江蘇人民出版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

主題

930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沙發
mulishness 發表於 2008-10-6 2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7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3
ccclln 發表於 2008-10-8 00:31 | 只看該作者
按照作者的意思就是,只要騎兵夠多,統帥哪怕是頭豬都能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4
zhousx18 發表於 2008-10-10 13:18 | 只看該作者

小說看得太多,中毒

名將不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大戰一百合,萬人敵之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501

帖子

216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我比熊貓更寂寞

Rank: 4

積分
2167
5
紐約知青 發表於 2008-10-10 23:36 | 只看該作者
頭一次聽說這樣的「戰馬決定論」。為什麼這樣想當然的東西都可以拿出來出書呢?以為讀者都是一樣的白痴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6
鐵螳螂 發表於 2008-10-13 19:38 | 只看該作者
將者將兵也。帶兵、戰術才是主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