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眼中的大屠殺成因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15 0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所謂「左翼」「右翼」,本身就是很模糊的概念。在戰後思想多元的日本更是互相混雜。除了極端分子,尤其難以分辨。




本篇所說的「左翼」,基本定位為馬克思主義者,或者強烈的天皇制否定論者。而一般堅持真相的正義學者,以及公開事實的老兵,則歸於中派。





以筆者的淺陋所見,一般而言,日本左翼學者大都承認日軍暴行的存在。如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信夫清三郎,在其日本政治史中寫道:

「(1937年)12月13日,華中方面軍佔領南京,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大屠殺。」不過信夫清三郎主要是研究外交和政治,對軍事史似乎沒多少涉及。




另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者,以批判天皇制度而聞名,態度也更為激進的井上清,在其50年代的著作中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殺:「以後日軍向南京進攻,於12月佔領。日軍進入南京時,曾屠殺俘虜以及市民男女老幼共數萬人,盡放火、掠奪、姦淫的能事」。




(關於屠殺規模,井上在註解中又寫道:「僅在南京市內就有數萬市民被屠殺。很多婦女是在被強姦后殺死的。有數萬市民是用機槍集體射死,或連船一起沉入河中,以及推在大坑中用汽油燒死」)




以井上清的政治立場,當然是把一系列暴行與他所批判的制度(所謂「天皇製法西斯主義」)相掛鉤。但他在註解中,還是作了一個具體解釋:「帝國主義軍隊面臨著民族堅強抵抗時,為了威嚇起見,便實行這樣的殘酷行為」。井上的「威嚇」說,和中國官方觀點比較接近。但我國史學界一般不認為南京之戰,日軍遭遇了特別頑強的抵抗。




另一部左翼著作,日本歷史學研究會的《太平洋戰爭史》,對南京大屠殺的敘述和井上清類似:「日軍佔領南京后,不僅屠殺戰俘,而且屠殺了無辜平民達數萬人,極盡姦淫擄掠之能事。」(後面還引述了斯諾對南京大屠殺的敘述)





以上引述的三種著作,成於50-80年代。基本都是「大歷史」。雖然承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但相關數據卻不甚全面。對大屠殺的深層次的原因也沒有深入分析。




下面介紹的若槻泰雄,似乎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學者。但他卻是一個強烈的天皇制反對者。更重要的是,他在著作中對日軍暴行的原因,作了較全面的分析。而且很多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將其觀點歸納如下:




1、日本軍隊缺乏人道主義精神。




2、士兵陷入長期的艱苦戰爭,在內部受到虐待。長期壓抑之下,便將暴行施加於敵對國的平民。




3、日軍供應困難,因此掠奪成了家常便飯。





4、日軍在中國分散駐紮,缺乏監督。紀律鬆懈。




4、蔑視國際法。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5: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